英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英国历史沿革第十四期
TUhjnbcbe - 2023/4/6 22:13:00
白癜风北京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都铎王朝世系

二、亨利八世

人物生平

(一)亨利八世(年6月28日—年1月28日)是英王亨利七世与伊丽莎白王后的次子,亨利之父亨利七世是英格兰的兰开斯特王室的后代,年亨利七世在博斯沃思战役打败理查三世,随即称王即位入主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建立都铎王朝。为了缓和*治矛盾并加强自己成为英王的合法性,年1月18日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亨利七世同约克王朝的爱德华四世之女约克的伊丽莎白举行结婚典礼。年6月28日亨利生于伦敦市格林尼治区的普拉森舍宫,是亨利七世和王后伊丽莎白的第三个孩子,在他出生之前伊丽莎白王后已经诞下长子威尔士亲王亚瑟·都铎、长女玛格丽特·都铎公主。亨利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诗人斯克尔顿是他的教师,稍长时他会见并请教过伊拉斯莫和一些文艺复兴名人。他懂得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和一些西班牙文、希腊文,爱好诗歌音乐,并能作曲演奏。他还喜欢打猎,并且擅长马术、射箭、摔跤、和皇家网球。年亨利被封为多佛堡总管和五港同盟长官,4年亨利被封为约克公爵。年亨利七世为长子亚瑟聘娶西班牙的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以缔结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及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同盟。

(二)年亚瑟与凯瑟琳结婚后四个月亚瑟猝死,由于长兄亚瑟的早逝让12岁的亨利成为王位继承人,继任威尔士亲王。为继续保有与西班牙之间以联姻方式获得的友好关系,亨利七世说服凯瑟琳留下并为凯瑟琳与次子亨利订婚。在当时这桩婚姻违反天主教教规,阿拉贡的凯瑟琳因此宣称自己并未与亚瑟圆房,后来凯瑟琳的母亲伊莎贝拉一世求得教皇发布训令允许这桩婚姻。年亨利七世不想继续与西班牙联盟,于是威尔士亲王亨利宣布自己并不同意与凯瑟琳的婚约,西班牙为此同英国进行外交斡旋后婚约才未解除。年4月21日亨利七世去世,年6月11日亨利和凯瑟琳正式举行结婚典礼,年6月24日亨利在伦敦的西敏寺举行加冕仪式继承王位,是为亨利八世。年轻的国王亨利八世身材魁梧、能文能武,在其统治初年他的某些作为受到文艺复兴新思潮的影响。他写了两本书,并且还会写诗作曲,他登基不久创作的民谣《绿袖子》成为众口相传的流行歌曲。亨利八世亲自拜访《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托马斯·莫尔最后因为拒绝接受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而被送上断头台),并一直任用他为亲信大臣。他也支持维护英国司法权,反对罗马教廷干涉,声称在英国国内除了上帝外国王是最高威权。

(三)亨利八世一手创建英国皇家海*,他下令建造快速灵活的新式战舰,把火炮装在船舱内部并配备专门的战斗水手,修建几个海*专用的船坞。他在年给特里尼蒂公司颁发许可状,令其专门经营航海业,并有权征税资助航海和设置灯塔。亨利八世即位之初的英国议会,上院由几十名贵族、主教及修道院长组成,由于其成员的任命召集之权在于国王,所以较易为王权控制。下院成员一部分由全国各郡中土地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乡绅选举,原则上每郡两名,一部分由国王授予特许状的城镇,按各自的惯例选派,共有00余人。他们多数是小贵族、乡绅、工商业者和律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乡绅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亨利八世重用商人出身的教士托马斯·沃尔西,从年起沃尔西兼任大法官、约克大主教、枢机主教和教皇代表,总揽内*外交大权。亨利八世也开始重用改革派执掌各个要职,他发现商人、律师出身的托马斯·克伦威尔,从年到年先后让他兼任王室财务官、国库大臣、国务秘书、掌玺大臣、教会首领代表等要职,使克伦威尔掌握行*、司法、财*、外交、宗教各方面大权。托马斯·克伦威尔(—)是英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杰出的*治家,英王亨利八世的首席国务大臣。他年出生于平民之家,9年当选议会议员,年经由亨利八世的提拔进入枢密院。在其后近十年时间里他历任财*大臣、掌玺大臣、首席国务大臣,获封艾萨克斯伯爵,成为亨利八世身边第一权臣。然而他的节节高升也引发世袭贵族的仇视,在他们的构陷下年他被亨利八世判处斩首死刑。

(四)从2年起亨利八世连年派兵入侵法国,并向查理五世提供*费开支以求支援。巨大的支出耗尽的国库储备,亨利八世不得不召开议会征税并强索捐助,这侵犯乡绅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全国一片反对之声,亨利八世只得让步。当时英国不但外交受挫,内*也陷于混乱。托马斯·沃尔西无视乡绅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使许多急待解决的内*问题遭到忽视。托马斯·沃尔西(—)是英国的*治家和红衣主教,英王亨利八世的大法官和主理国务的大臣。他施*的目标是加强封建专制王权,使国家进一步中央集权化。但是他妄自尊大,专横跋扈,他所实行的*策和措施触犯各僧俗统治阶层的利益,最后因不得人心而倒台。随着宗教改革思想传入英国,广大群众反天主教会的情绪日加高涨,乡绅和资产阶级中涌现许多思想更为激进。力主改革的人士要求摧毁天主教会,排除罗马教廷的干涉。正值此际亨利八世的离婚问题成为英国改革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随着内*、外交、财*、司法、*事、宗教事务的日益繁杂,原来的宫廷和贵族谘议院这些旧机构已不能适应需要。克伦威尔等改革派便进行*府改革,由大法官、财*大臣、枢密院长、掌玺大臣、国务秘书、警务大臣、会计官、御前大臣等十几位主要专职大臣组成枢密院,成为中央*府核心。亨利八世作为国王有任免枢密大臣的全权,并是枢密院会议的名义主持者。由议会法案规定其组织形式的各个财*法院分管各项收支,国王的宫廷则变为专管国王个人事务的*府部门。司法制度也进行改革,星室法院、请求法院等特权法院成为推行*府*策,实行镇压的得力工具,弥补旧有的通常法院因循腐朽,缺乏效率的状况。这些改革造成强大的中央集权,使亨利八世拥有以前的国王从未得到的专制权力。

(五)亨利八世晚年在国内外*策上均无建树,他企图控制苏格兰没有成功,随之在到年间重与法国开战。依靠大规模征税、借债来维持战争,结果毫无成就,带来的只是财*破产、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王室没收修道院所获地产,大部分被抛售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手中。亨利八世早年继续执行亨利七世留下的反对法国、联合西班牙的外交*策,继位后即与他早逝的长兄亚瑟的寡妻、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结婚。从年起所推行的*策是利用西班牙和法国的矛盾从中渔利,以拥护罗马教皇为号召力图扩大在法国境内所占的地盘,并促进在西属弗兰德尔地区的贸易利益。亨利八世以国王身份也经常亲自出马搞外交活动,他的对手是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和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几位国王之间进行过多次访问会见、谈判联盟、缔结和约以及通婚等问题。然而亨利八世驱逐凯瑟琳、同教皇决裂使英国与西班牙的关系产生裂痕,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以后四面树敌,英国成为欧陆强权的众矢之的。亨利八世继承一支皇家舰队,各式船只总计15艘,但只有两艘是排量吨以上的战舰。亨利八世投入巨资扩建朴茨茅斯皇家船厂,7年动工修建的德普福德船厂(,船坞总面积8英亩,水深可载千吨巨舰。亨利八世执*的8年间皇家舰队扩充至5艘,其中包括1艘吨以上的战舰。年下水的巨型战舰“主恩亨利号”排水量吨,装备4门青铜重炮和门各式小炮。亨利八世继位前英国火炮完全依赖进口,6年英王*火总监清点库存,共得各式火炮6尊、火药桶、长弓张、羽箭囊。亨利八世继位以后重金聘请法国和意大利专家传授铸炮工艺,9年伦敦的欧文兄弟开始为王室铸造青铜炮,亨利八世统治中期王室武库拥有大小火炮尊、火枪6枝。

(六)亨利八世时期没有常备*,国家实施招募雇佣*制度。亨利八世即位之初欧洲进入两大强权的争霸时期,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为争夺意大利开战,两国都力图争取英国的援助。1年11月亨利八世正式同神圣罗马帝国结盟向法国宣战,年6月亨利八世世以保护教皇为名联合西班牙对法国开战,亲率2.5万名英*入侵法国,这是百年战争结束六十年来英国*队第一次踏足法国领土。此时法*主力正在意大利鏖战,亨利八世的*队遭遇微弱抵抗,长驱直入百余公里攻克小城特鲁昂,并挫败前来救援的法国骑兵。在圭内加特大败法*,生擒法*主将帕里斯和著名的巴亚尔骑士。年秋季亨利八世载誉而归,年九月的弗洛登战役中苏瑞伯爵(诺福克公爵第二)击败法国盟友苏格兰,斩杀其国王詹姆斯四世。2年刚刚即位的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以联姻之约使得亨利八世再度向法国开战,年亨利八世多路出击,陆地上萨福克公爵劳师袭远,率*入侵法国。海上英国海*同时与法国和苏格兰海*较量,然而英国财*无法支撑这种规模的战事,几个月以后国库告罄。萨福克公爵的远征*推进到巴黎城外五十英里时粮饷断绝,不得不撤了回去。5年2月查理五世的帝国*队在意大利北部的帕维亚决定性击败法*,俘虏法王弗朗索瓦一世。6年查理五世单独同法国缔结和约结束战争状态,断然拒绝亨利八世继续战争的要求,并背弃与亨利八世长女玛丽·都铎公主的婚约,转而迎娶葡萄牙的伊莎贝拉公主。

(七)年英法重新开战,亨利八世为了打击法国航运颁发大批私掠许可证,英国海盗四面出击奉旨打劫。这些海盗借口查禁法国货物见船就抢,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和尼德兰也不能免受其害。私掠许可证是在战争期间授权私人驾驶武装民船来攻击、俘获和抢劫敌国商船的正式公文,由国家颁发私掠许可证,授权个人攻击或劫掠他国船只的行为。执行私掠的船只通常被称为私掠船或武装民船,船长通常被称为私掠船长。严格来说只有在战时私掠行为才是被允许的,在16至19世纪间武装民船通常被认为是属于国家海上武装力量的一部分。私掠船通常被利用来破坏敌国的海上贸易线,对于海上力量弱小的国家来说这是一种战胜强大敌人的好办法,不少国家使用这种方法在不花费大量经费的情况下建立起自己的海上武装力量,同时还培养大量优秀水手和*官。私掠船攻击敌船所获得的货物通常会在指定地点拍卖,其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归船长、船员和授权国(皇室)所有,必要的时候私掠船还会被征调为*舰参加战斗。私掠船的船员通常鱼龙混杂,有原商船船员、海盗、罪犯、*徒等等,但船上的要求就比商船严格得多。而且私掠许可证就像一个契约,控制着私掠行动,比如只能针对某个国家,只能在某个海域攻击等等。这和海盗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私掠船长破坏该契约,就很可能被要求赔偿对方的损失甚至被取消许可证。

(八)私掠者在国家的法律之下执行命令,私掠许可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哪些国家的船只能被合法地俘获,如果船长不幸抢夺其它国家的船只,那么将要付出的代价无疑是极大的。许可证并不完全给私掠者提供安全保障,当私掠者与他的武装民船被敌对国家俘获时,往往他们会被作为海盗迅速处死。如果交战两国缔结和平协议,而私掠者不知道这消息,继续攻击现在是友邦的船只的话他也将被捕。有时候私掠者离陆地时间太长,这样一来当他返回大陆时他只听到和平条约的消息。私掠许可证的使用在年终止,当时许多国家在巴黎签订声明。美国以及若干另外的国家较迟签订该国际条约,美国那时候十分依靠私掠者来壮大他们的海上力量,因为他们缺少强大的海*。直到年含美国在内的列强在海牙和会中决议武装商船必须视为*舰造册管理之后,私掠许可证的历史才正式画下句点。4年英法再次开战,法国集结艘战舰搭载万陆*入侵英国,登陆英国近海的维特岛。此次入侵的规模远远超过44年之后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亨利八世重金打造的海*不负众望,在斯比海德一战中小挫法*,迫其无功而返。但英*付出巨大代价,排水量吨的战舰“玛丽玫瑰”号沉没,人丧生。

(九)亨利八世统治时期英国依然是一个农业社会,毛纺织业并不发达。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总人口大约三百万,还不到西班牙的一半,仅相当于法国的六分之一。战争所需的资源几乎都需要从海外以重金购买,造船所需的绳索、桅杆、沥青和焦油来自波罗的海国家,帆布来自法国布列塔尼、西班牙和尼德兰,铸炮所需的生铁来自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铜来自中欧,船锚来自弗兰德斯,盔甲、火器、刀剑大多需要从意大利和尼德兰输入,制造火药所需的硝盐在英国闻所未闻。英*士兵大多从意大利和德意志招募,*粮从但泽和荷兰采购。亨利八世王朝后期每年的*费开支高达65万英镑,而每年的财*收入仅25万英镑。亨利八世在位的最后几年同时向法国和苏格兰用兵,*费高达20万英镑。为了解决财*危机的亨利八世解散大批修道院,没收教会地产,将其三分之二拍卖。因此获得万英镑,剩余部分每年可得15万英镑的收入。尽管如此但亨利八世依然入不敷出,被迫贬值货币,并向安特卫普的金融市场以14%的年息大举借债。5年由于英国海盗在圣文森特海角劫掠一艘运送美洲白银的西班牙宝船,查理五世下令关押西班牙境内所有的英国商人,严禁与英国通商。待到外交斡旋解决争端,英国海外贸易已经中断一年多,市场被德国的汉莎商人牢牢占据,英国商人货物被没收,出狱以后资不抵债。英国毛纺织业丧失海外市场而元气大伤,英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十)亨利八世统治时期人文主义在英国兴起,得到英国著名学者和亨利八世宫廷的支持。为促进人文主义传播并内化成英国人的文化品格继而影响英国社会,诸多学者和*界要人通过设立古典语言和人文学讲座、调整大学课程等方式将人文主义引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由于人文主义的影响让牛津和剑桥大学在学术、学院组织、学生家庭出身及其与*治的关系方面发生显著的变化。亨利八世于15年提拔改革派的教士托马斯·克兰麦为坎特伯雷大主教领导英国教会,并重用许多改革派人士在*府和教会任职,取代反改革的旧贵族和高级教士。议会从9年到年连开八届会议,在克伦威尔等改革派人士策动下通过一系列议会法案实行宗教改革。根据议会法案先后使亨利八世从教会勒取大笔罚金,截留给罗马教皇的年贡,取得制定教规和任命主教的全权,取得教会最高司法权,取代罗马教皇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领。把主教首年俸和什一税归为己有,解散所有修道院,将其巨额土地财产收归王室。从此英国脱离罗马天主教会体系,建立由国家*权控制且以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宗教改革引起国内外反改革势力的强烈反对,教皇将亨利八世开除教籍,神圣罗马帝国威胁要入侵和断绝贸易。亨利八世在国内加强镇压,年议会通过“叛逆法”规定凡是用言论、文字、行动诬蔑国王为异端、裂教者等恶名者,不承认国王是教会首领者,否认国王婚姻合法者均为叛逆,罪当处死。依此法案杀掉一大批反改革的教士,托马斯·莫尔也因不承认议会有权进行宗教改革而被处死,一些信仰各种改革教派的人也作为“异端”被处火刑。

(十一)年-年北方的旧贵族和教会势力利用农民的不满,掀起名为“求恩巡礼”的叛乱,向南进*要求取消一切改革,并惩办改革派。亨利八世坚决镇压,杀掉废掉一批北方旧贵族,成立由改革派主持的“北方法院”进行统治。在威尔士和西部边区则成立由改革派主持的“威尔士边区法院”,惩办大批不法的旧贵族,推行英国的行*司法制度。议会于年和年通过法案把威尔士正式并入英国,由于改革派取得的成就,年的议会法案规定英国国内原有的一切封建特权区必须在国王的名义下治理,实行统一的行*司法制度,从此英国国内的封建割据基本被消灭。年-年亨利八世还镇压爱尔兰英占区旧贵族的反改革叛乱,派改革派人士为代表进行统治,他自己于1年兼称爱尔兰国王。宗教改革运动(尤其是没收大批修道院地产)带来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王室由于财*需求和谋求*治支持,把大批地产转卖或赠送给新贵族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使这些新兴势力发财致富,成为宗教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大搞圈地、提高地租、赶走佃户,造成大批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十二)年和年议会通过法案,用肉刑、奴隶劳动和处死等血腥手段,残酷镇压流浪者。惩办流浪者、安置劳动力、征救济税、维持治安,管理地方行*司法事务的权力,则交给由乡绅担任的治安法官和教区职员,使他们取代教俗封建主,成为中央在地方上实行统治的工具。宗教改革对思想文化领域也有重大影响,在克伦威尔、克兰麦等人倡导下广泛发行英文圣经,在礼拜仪式中采用一些新教教义,破除偶像、神龛、朝圣等迷信。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和下层人民的觉醒使亨利八世感到恐惧,认为进一步改革将危及他的统治。年他亲自主持制定“六信条法”,规定三位一体,化体说、弥撒、忏悔、教士独身等天主教主要教义和仪式必须遵行,违者罪至处死。年在反改革派挑唆下亨利八世将克伦威尔处死,大肆烧杀、迫害改革派,还下令禁止一般平民阅读英文圣经。年制定的“国王书”,更进一步肯定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所有圣礼。但是改革潮流不可阻挡,广大改革派人士并未屈服,亨利八世也深知不能再与罗马教廷妥协,只得在改革派与反改革派之间摇摆。改革其间为处死数7万多人,约为当时英国人口的2%,从此英国教会成为圣公会,基督新教的一个单独教派。

(十三)亨利八世受封建贵族旧传统的影响也很深,他把大量时间花在与贵族骑士们比武、打猎、游乐上,不愿处理日常*务。他颁布法令严格规定贵族在服饰上的等级区别,禁止平民在服饰排场方面有逾越之举。他经常在宫廷盛会上展示他的王者风范,以征服群臣和嘉宾。7年亨利八世在格林威治举办骑士比武大赛,出场时他披挂金色盔甲,外罩镶嵌各色珠宝的紫色缎袍,胯下战马也披金挂银。一位外国使节赞叹道:“世界的财富和文明尽在此处,某些人把英国视为蛮夷之地,在我看来他们才是野蛮人。”阿拉贡的凯瑟琳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位王后,凯瑟琳是亨利八世哥哥的遗孀,也就是亨利八世的嫂嫂。凯瑟琳王后曾多次流产,一名女婴早夭,三名男婴夭折。惟一幸存的孩子玛丽·都铎于6年2月18日出世在伦敦的普莱斯提亚宫,也就是日后被称为“血腥玛丽”的玛丽一世。5年亨利八世认定凯瑟琳不能为他生下男性继承人,并且和女侍官安妮·博林(又称安·波林)发生婚外情。亨利八世以圣经说弟娶兄嫂者会无后代为由要求离婚,但凯瑟琳坚持认为自己是王后而拒绝与亨利八世离婚。因为凯瑟琳是西班牙公主,所以教皇没有批准亨利离婚,于是亨利八世让大法官沃尔西与教皇交涉,希望能够获得教皇的同意。与教皇谈判失败的沃尔西被流放,沃尔西的继任者托马斯·摩尔也很快被免职,并由托马斯·克兰麦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

(十四)15年1月在没有获得教皇许可的情况下亨利八世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罗马教皇宣布将亨利八世驱逐出教。作为报复时英国国会随即立法脱离罗马教廷,大主教克兰麦接着宣布亨利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与安妮·博林的婚姻合法。亨利八世的第二位王后安妮·博林,安妮·博林的姐姐玛丽·博林是亨利八世的情妇。安妮去法国留学归来后进入英国宫廷,亨利八世与她坠入爱河。15年6月1日安妮·博林加冕为英格兰王后,凯瑟琳被褫夺王后的称号,并幽禁在一个下等庄园里。玛丽·都铎也因此被贬为私生女,不被允许和母亲见面。15年9月安妮·博林生下女儿伊丽莎白,也就是后来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同样是因为安妮没有生出儿子,亨利八世又将自己的心思转移到安妮的女侍官珍·西摩的身上。年亨利八世下令逮捕安妮·博林和她的弟弟子爵乔治,乔治被指控和他的三名朋友私通安妮·博林并计划暗杀国王,乔治和他的朋友被处死,而安妮·博林则被判定与自己的弟弟私通并被幽禁在伦敦塔。年5月19日安妮被斩首,亨利八世宣告自己和安妮·博林的婚姻无效。年5月0日亨利八世和珍·西摩举行他的第三次婚礼,年6月4日她被公开宣称为王后,但是由于当时的伦敦城瘟疫蔓延导致她并未被正式加冕。

(十五)年10月12日珍·西摩的儿子爱德华·都铎(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出生于密德塞克斯郡汉普敦宫的房间中,是英王亨利八世和英格兰王室终于盼到的男性继承人。珍·西摩在产后恢复迅速,送出年签署的第二部《王位继承法》,正式宣布“由国王陛下与我之间合法婚姻所孕育的王子”的诞生。英格兰举国欢腾,教堂内吟唱起《赞美颂》,城里点燃篝火,庆祝著爱德华的诞生。年10月2日珍·西摩突发产褥热,翌夜即过世。亨利八世在写给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信中提到:“她为我带来喜悦,天主却将它混搅着她的死所带来的苦痛。”画家汉斯·荷尔拜为了逃避欧洲的宗教战争于年来到英国,并被雇为宫廷画师。他向亨利八世推荐位于法国和尼德兰之间的小国克里维斯的安妮,虽然亨利八世不喜欢安妮公主的相貌,但两人还是于年1月6日结婚。由于亨利亨利八世讨厌安妮王后而不愿碰她,就转而追求安妮王后的女侍官凯瑟琳·霍华德(安妮·博林的表妹)。亨利八世又一次提出自己和安妮王后的婚姻无效而要求离婚,他赐给安妮“国王的姐妹”头衔,并给她一大笔钱让她在英国隐居。年7月安妮王后和亨利八世离婚,之后就一直居住在伦敦,直到年离世。

(十六)年7月28日亨利八世迎娶凯瑟琳·霍华德,但是凯瑟琳婚后却和大臣托马斯·卡尔佩珀发生婚外情,还任命以前的情人弗兰西斯·迪勒姆为秘书。有人将凯瑟琳与别人交往的事情密告给当时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托马斯·克兰麦,克兰麦遂向亨利密报王后私通。亨利八世逮捕凯瑟琳所有的情人,年凯瑟琳被处以绞刑。年年迈的亨利最终娶了在宫廷任职的凯瑟琳·帕尔为他的第六任妻子,凯瑟琳·帕尔是个结过两次婚的寡妇,她的宗教观点激进,亨利却是保守派。两人经常争论,几次险些让她丧命,但她总能及时让步。受到王后影响,亨利和两个女儿玛丽、伊丽莎白和解。凯瑟琳·帕尔将亨利的孩子玛丽、伊丽莎白和爱德华照顾得很好,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她也很好地照顾晚年疾病缠身、容易动怒的亨利。亨利八世晚年体重超重,有一次他骑马受伤,此后便一蹶不振,多疑易怒。他逮捕反改革派首领诺福克公爵等并准备处死,但未及执行时亨利八世便于年1月28日病逝于温莎堡的怀特霍尔宫,遗嘱任命十六位主要是改革派的新贵族组成枢密院,辅佐9岁的爱德华六世继承其王位。亨利八世埋葬在温莎堡的圣乔治教堂,与第三任妻子珍·西摩合葬在一处。亨利八世死后十来年间其三个合法子女都坐上英国王位,但都没有子嗣。

托马斯·克伦威尔改革

(一)托马斯·克伦威尔(—年)是英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杰出的*治家,辅佐亨利八世的十年,是英国经历改革阵痛的十年。此前的英国虽然拥有领土和王权的独立,但是在宗教事务上要听命于罗马天主教教廷。正是由克伦威尔主持与草拟,亨利八世发布《至尊法案》(年)等一系列法令,宣布英王是英国宗教的最高领袖,使英国成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新型君主制国家。克伦威尔推动威廉·廷代尔所翻译的《英语圣经》在英国的合法出版,将阅读圣经的权力从懂得拉丁文的教士与上层人士手中移交给普通民众,促进新教在英国落地生根。此后克伦威尔还主持解散修道院,将修道院的土地拍卖。一方面充实亨利八世的国库,另一方面大批拍卖的土地落入新兴资产阶级士绅之手,巩固和加强他们的经济实力,为未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埋下伏笔。他众多而经久的行*改革为“治理他着手缔造的新国家提供整套机构,他再次充分显示一位富有建设性的*治家的风度是罕见其匹的。亨利八世的时代王权贵族的统治、宗教迫害、叠起的战事和瘟疫是扣在人们脖子上的绞索,游走于宫廷的克伦威尔更是深陷狼穴,亨利八世周围是虎视眈眈的贵族重臣。对于曾被人踩在脚下但顽强活下来,并一步步崛起的克伦威尔来说生存令自己得以保全,几乎是本能。

(二)他早年追随红衣主教托马斯·沃尔西,目睹曾权倾朝野的沃尔西的凄凉病亡,也看到沃尔西的继任者托马斯·莫尔走上断头台,因为汗热病肆虐,他的妻子和两个幼女、姐姐还有姐夫相继暴亡。克伦威尔为了生存或权利却效忠于沃尔西的敌人诺福克公爵及其侄女安妮·博林,借助安·博林的推荐克伦威尔帮助亨利八世摆脱罗马教廷的干预,不公正的与结发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并将安·博林送上王后宝座。他听命于安·博林却不准备奉献忠诚,他与安之间相互利用,但当利益冲突时咬断对方脖子,不给对方翻身复仇的机会才是要务。安·博林身边的侍臣形容克伦威尔长得像个杀人犯,克伦威尔看着荷尔拜因所作的画像时突然想到这一幕,自嘲地问儿子:“有个给安·博林跑腿的傻小子,我听他说我看起来像个杀人犯。”儿子的回答是:“你难道不是吗?”后来当亨利八世厌倦安妮·博林时,他迅速通过严刑逼供挖出安·博林背叛婚姻的证据,将其送上断头台。但克伦威尔最终因为亨利八世喜新厌旧,在为国王物色第四任王后时的失误,被*敌抓住借口处死。中世纪的英国严格意义上讲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国家的外部主权因受罗马教廷的干涉而不完整,国家内部主权因封建贵族拥有独立的经济权、*事权以及司法权而不能正常运行,国王对封建贵族只有“宗主权”而没有“主权”。国王的权力无法在贵族的领地执行,况且有些边境地区和威尔士仍然独立于国家权力之外,国家*务和王室家*没有严格区分。

(三)9年7月托马斯立下遗嘱,把他的外甥理查德·威廉姆斯(亦名克伦威尔)立为主要受益人,而这位外甥就是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曾祖父。宗教改革为英国民族国家的产生带来契机,16世纪0年代克伦威尔主*后敏锐地认识这一点。克伦威尔借着国家的权力,依靠议会的支持,以宗教改革为突破口巧妙地把国王的个人动机融入到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当中。颁布一系列法案,打破教皇对世俗国家的控制,建立起国家的外部主权。15年克伦威尔主持下国会通过“上诉法案”,法案明确宣布英格兰为一主权国家,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够对包括僧侣和俗界在内的所有人的一切行为进行审判。在国王之下的僧侣和世俗人组成*治社会,各自在宗教领域和世俗领域享有司法行*权,不受任何来自帝国之外势力的干涉。“上诉法案”的公布不仅从法律上堵塞罗马教廷通过司法诉讼案件干涉英国事务的渠道,而且在事实上造成与罗马的决裂,切断英国同罗马教廷外部联系的纽带,确立国家在其领土范围之内的独立主权。克伦威尔重新调整国家与教会的关系,把教会的司法权和征税权也转移到国家手中。年月克伦威尔代表国会下院草拟《反教区主教请愿书》,谴责教会独立的司法权力,主张废除与国王的法律精神相违背的现存所有教会法。年国会通过“教士顺从法”,把宗教案件的最后裁决权转移到世俗人手中。

(四)年国会通过的“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他和他的后嗣应当被视作为安立甘教的英国教会在尘世唯一领袖,拥有处理宗教事务的全权。同年颁布的“叛逆法”规定严惩那些蓄意侵犯国王的尊严与权威者,从而以法律的形式强化国王在王国内的*治权威。同年“教士首年薪俸法”付诸实施,剥夺罗马教廷对英国的征税权。年和年国会又两次颁布封闭修道院、没收修道院财产的法令,摧毁教皇*治最后的避风港。年国会还颁布法令取消教会的避难权,教堂圣所不再是王室权威和法律的严重障碍。这样宗教改革后教会作为独立的统治机构不复存在,教士在国家*治生活中的影响大为削弱,其活动范围则逐渐退回到宗教领域。至尊法案是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的有关宗教改革的法令,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领,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拒绝接受这一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改革后的英国教会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称英国国教会,亦称安立甘教会。国王既是世俗领袖,亦是宗教领袖。年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重申这一法案,以此法案为标志的英国宗教改革对英国教育产生影响。

(五)在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大背景下,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以教皇不同意他与王后离婚为由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与罗马教廷决裂后的英国教会称“安立甘教”,又称“圣公会”,具有国教的地位。由于英国与罗马教廷的决裂是经由亨利八世的改革来进行的,而且亨利八世并没有宣布放弃天主教信仰,改革后的英国国教安立甘教保留主教制等天主教传统,因此有人把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与安立甘教并列为基督教的4大教派。但这种说法并没有被广泛接受,人们一般都认为英国安立甘教属于新教中的一个派别,与德国的路德教(又称“信义宗”)、瑞士的加尔文教(又称“归正宗”)共同形成新教的三大派别,这样英国的安立甘教就成为一个既有罗马天主教传统又有新教特点的教派。由于上述历史原因,特别是对英国国教内部的天主教残余问题的不同看法和其他新教教派观点和思想传人英国,并造成巨大影响后使英国宗教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趋向。

(六)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英格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希望加强王权、削弱教会、摆脱教皇的控制,15年国王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交纳岁贡。次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其后这项改革运动又得到爱德华六世的支持,玛丽一世曾重修英格兰与教廷的关系,伊丽莎白一世则又恢复英格兰教会的独立。其时通过的伊丽莎白法案在崇拜惯例上有所改革,在教义、教规上仍保持天主教会传统。17-18世纪时清教徒和福音派主张进一步改革,19世纪的牛津运动则再次强调公教会原则,这一时期在*教关系上也有所改革。由于从英国传布到世界各地的圣公会陆续建立独立教会,安立甘宗乃逐渐形成。安立甘宗没有世界性的统一组织或集权领导机构,宗内各教会间不相从属,习惯上尊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名义上的领袖。安立甘宗以《圣经》为教义基础,在持守传统教义的同时主张在具体解释上兼容各家之说,在天主教和其他新教宗派之间采取中间立场。在教会管理上保留主教制,并承认其有继承使徒的性质,但也让平信徒参与教会的管理。

(七)安立甘宗赞成宗教改革,但主张尊重《圣经》和教会传统,认为两者之间应保持平衡。在崇拜中使用《公祷书》,但允许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故宗内有各种派别(如高教会派、低教会派、广涵教会派、福音派等)。安立甘宗自称是使徒所传圣洁公教会的一支,保有《圣经》及古代教父以来所传承阐释的正统信仰,只承认教皇为世界众主教之一,尊重国家权威但不从属之。英国圣公会要求教牧人员遵奉《三十九条信纲》,但不要求平信徒信守,该宗其他教会一般并不特别重视此信纲。安立甘宗的圣职分为主教、会长(相当于其他宗派的牧师)、会吏三级,基本教*单位是教区,大部分地区由教区组成教省,有一国含数教省或一教省、一教省含数国及一教区含一国或数国等不同情形,职务名称和组织机构各地不一。年国会还颁布法令,取消教会的避难权,教堂圣所不再是王室权威和法律的严重障碍。这样宗教改革后教会作为独立的统治机构不复存在,教士在国家*治生活中的影响大为削弱,其活动范围则逐渐退回到宗教领域。如果说宗教改革建立国家的外部主权和对教会的权威,那么16世纪0年代克伦威尔*府对特许地和边境地区实行的*策就在疆域之内确立国王的最高权威。

(八)16世纪0年代都铎*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消除地方的离心因素,打击地方的割据势力。年托马斯·克伦威尔起草一项关于特许地和自由区的法令,明确规定只有国王才拥有对叛逆罪、谋反罪免予追究的权力,王国内任何地方的司法裁判权只能由国王授予,郡和自治领的伯爵必须以国王的名义行事。该项法令颁布实施后除极少数例外几乎所有特许地的封建特权都被取消,德拉姆郡的独立状态亦结束,整个英国第一次无条件地听命于威斯敏斯特的统一调度。只有到这时国王的权力才真正达到封建贵族的领地之内,中世纪国王的“宗主权”才最后变成统一的*治权力,即“国家主权”。年克伦威尔*府出兵镇压以“神恩巡礼”为名的北方地区地方势力的骚乱,没收诺森伯兰公爵的全部领地,处决参与叛乱的诺福克公爵。年夏在北方设立由中央直接控制的常设机构——北方委员会,取代爱德华四世以来统治北方的临时委员会管辖北方五郡,有效地削弱北方分裂势力,保证中央对北方强有力的控制。从此北方在中世纪游离于中央*府之外的分裂历史结束了,普通法和司法制度引入北方,北方真正成为英格兰王国的有机组成部分。

(九)*府对威尔士的*策也获得成功,年*府发布一项法令将边境内所有杀人案和叛逆罪的审判权移交到在边境上设立的英格兰法庭,年的一项法令规定威尔士和切斯特应与英格兰一样设置四季法庭和治安法官。国会又通过合并令取消威尔士和边境地区的界线,把威尔士公国并入英国。废除边境上的领地,将其中一部分并入原有的威尔士和英格兰的郡,其余地区则划为五个新郡。新建郡和自治城市得到24位国会议席,从年开始来自威尔士各郡和自治城市的代表已经坐在威斯敏斯特的国会大厅内共商国事。年克伦威尔死后国王加强中央集权,国家对内确立最高主权的*策仍继续推行。克伦威尔*府的这些行动体现国家权威在疆域之内排斥任何其它权威的现代原则,扫除中央*府对地方有效统治的障碍,刷新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从而构成现代意义上统一国家的有机整体,从根本上结束中世纪封建国家的分散离心倾向。亨利八世时旧的王室管家机构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变化形势的需要,由此16世纪0年代克伦威尔对国家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更新与改造,被埃尔顿教授称为“都铎*府革命”。建立脱离宫廷的*府机构枢密院,推动国家向制度化行为模式的演变。早在中世纪英国就存在着国王的枢密委员会,其职能随着不同国王的个性变化不很确定,或为咨询,或为行*,有时二者兼而有之。

(十)亨利七世时期整顿枢密委员会,使之兼有咨询和行*两种职能,参与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此时枢密委员会还不是常设机构,也没有固定成员,枢密官人数众多。在亨利七世25年的统治期内有18人参加过枢密会议,最多的一次出席者达40多人,不但不便召集开会,而且被旧的教俗贵族充斥,这种庞大松散的局面影响*府的办事效率。克伦威尔的前任渥尔塞曾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这次改革未能成功,不过它却为克伦威尔重新组织枢密院,最终使它成为一种制度奠定基础。—年克伦威尔着手促使枢密会议从松散的大议会中独立出来并使其规范化,他首先重建枢密会议的核心即由部分成员组成的常务顾问班子,不断增强其权力并把它置于自己的操纵之下。议会的首脑本为国王,但克伦威尔成为实际上的仲裁者。克伦威尔以首席国务秘书的身份拟定枢密会议的详细议程,对议会草案进行修改和审批,并藉此控制枢密会议[。克伦威尔还设立一个管理名册和会议记录的官员,使枢密会议进一步程式化、规范化。至此枢密院成为独立于王室管家机构之外,具有稳定结构和工作程序的*府行*机构。枢密院的19名成员,全是国家的重要官吏,具有特殊才干和专门特长,掌握着国家或王室的重要部门。枢密院成员的数额同后来正式的枢密院成员相同,枢密院定期开会,作为一个整体管理国家事务。这表明此时克伦威尔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枢密会议,克伦威尔的这项改革使枢密院成为独立于国王宫廷之外,管理国家公务的常设性行*机构,使国家向着制度化范式转变。

(十一)提高国务秘书的地位,扩大其职权范围。国务秘书原是宫廷中低微的职务,担任国务秘书的人一般都是没有贵族爵位的人。15年克伦威尔接替伽狄纳主教担任国务秘书,他利用伽狄纳离职之机接近国王并掌握各部门的大权,使国务秘书一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克伦威尔首先夺取掌玺大臣的权力,克伦威尔当*时期,化*府办公手续,削弱掌玺大臣的权力。由国务秘书经管各种印玺,负责文件的签发,以后国王的各种印章在*府公务中都不起实际作用。在印玺处由国务秘书经管后印玺处的机构脱离国王内廷,不再由国王控制,逐渐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这些印玺不再是国王的私人印玺,第一次为国家*府所有。以后御鉴处代替御玺处成为行*中心,由作为国务秘书的克伦威尔亲自主持。克伦威尔的这些改革措施提高*府的办事效率,扩大国务秘书的职权,使*府机构更具官僚制度化。年国务秘书地位已相当显赫,有一项法令已把秘书与大法官、财*大臣这样的重要官吏相提并论。克伦威尔不仅建立起首席秘书与*府部门的联系,将它们置于自己的领导之下,还通过与枢密院的关系对枢密院下设办事机构的具体领导,把自己变成事实上的枢密院首脑、国王的首席行*大臣。

(十一)克伦威尔主持的财*改革是*府改革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财*改革是由宗教改革引起的。16世纪初期亨利八世由于穷兵黩武、铺张浪费,外交活动急需大笔款项,王室入不敷出,经常性的收入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于是王室不得不寻求获得财源的新方式与新策略,这也是宗教改革和国家机构变革的动因之一。克伦威尔掌握*府要职后进行财*改革,改革之前都铎王室的收入基本上由国库、国王特权总稽查与兰开斯特公爵领地三个部门管理,这种多元、混乱的方式一直统治着王室财*管理。宗教改革开始后由于没收教会地产,财*收入大规模增加,增加的巨额收入使原来的财*机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亨利八世责成具有丰富理财经验的改革派领导人托马斯·克伦威尔进行财*改革。克伦威尔借助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将教会的财产和收入转入王室手中,克伦威尔通过国会法令成立六个平行的税收机构和普通监察法院(主管亨利七世和渥尔塞时期所获土地的收入),打破内廷的一统局面,法案详细规定这些税收机构的目的、职能、人员和规章。除国库仍保持以往的管理方式外其他各财*法院都赋予近代化的财*管理体制,设立具有高度办事效率的财*大臣,根据其权力掌握现金直接审查账目并进行预算、平衡收支。拥有国家印章,有着规定的各种专职人员与权限、账目与结账手续,并有一套专门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税收机构。

(十二)改革后的财*部门成为秩序良好、分工明确的常设行*机构,并在*府行*机构与王室管家机构的分离中率先得到独立发展,克伦威尔推行的财*机构改革促使英国朝着有系统有效率的近代国家财*管理制度迈出关键的一步。克伦威尔建立相对稳定的税收制度,年他整顿财*,从国会获得十五分之一税、什一税和补助金的保证。同年实施“教士首年薪俸法”,把原来流入教廷的定期收入截留给国家财*。此外又对英国境内的教士薪俸征收1/10的所得税,这些收入与国家关税收入一起构筑都铎国家制度化税收的基础。提高议会下院的地位,促进下院的发展。都铎王朝以前议会已存在二百余年,它主要是一个批准征税和审理重大司法案件的非常设机构,由教俗贵族组成的上院为主体,而由骑士和城市代表组成的下院则居于从属地位。宗教改革后议会本身发生重大变化,克伦威尔控制“宗教改革议会”。他控制议会的最有效方式是以国务秘书的身份拟定议会的详细议程,并亲自审批议会草案的副稿。同时他还通过收买、赞助各地头面人物以及暗示、下达指令等方式确保国王所内定的候选人当选和*府的动议顺利通过,因此有人认为他是整个都铎时代“最积极主动的议会选举操纵人”,是“该国第一个议会*治家”,他控制议会的方式为16、17世纪的国务秘书沿用。

(十三)下院地位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上院立法能力的削弱和下院立法能力的增强,克伦威尔借助宗教改革的有利形势,敦促“宗教改革议会”开创*府议案必须首先提交下院审议的先例,致使上院保持多年的立法优势地位一去不返,从此*府议案大多由下院创议。到玛丽时期,由上院创议的议案已经降至议案总数的1/4,及至伊丽莎白在位晚期上院提案已不到议会提案总数的1/5[。在立法问题上下院成为国王的合作者给予国王以巨大支持,使许多法案得以顺利通过,同时下院从国王那获得许多权力。下院作为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得到承认,国王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克伦威尔并不是让亨利八世成为一个独裁者,而是要使国王在议会中享有最高权力。由于克伦威尔解散修道院,修道院长从上院消失,因而僧侣贵族保守势力被削弱。慑于王权的强大,世俗贵族在议会活动中变得相当温顺随和,绝大多数情况下总能主动配合*府。乡绅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治地位日益提高,他们成为城市或地方的代表进入下院,逐渐成为下院的核心,这些都有利于下院地位的加强。之后下院取代上院成为议会的主体,国王在议会中行使最高权力,英国议会正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托马斯·沃尔西

(一)托马斯·沃尔西(~年)是英格兰枢机主教和*治家,任亨利七世和亨利八世的宫廷司铎,组织对法国的远征取得成功()。在亨利八世的推荐下教皇任命他为林肯主教()、约克大主教()、枢机主教()和教廷使节(8),年任英格兰大法官,他利用自己的权势大量聚敛财富。沃尔西为了保持欧洲平安无事于1年他结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对抗法国,虽然他推动司法和僧院的改革,由于征税不得人心。后来因为英格兰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无法为亨利八世生下儿子继承王位,而且亨利八世又爱上女侍官安妮·博林,所以亨利八世打算以“婚姻无效”为由与凯瑟琳离婚,并令托马斯·沃尔西负责说服罗马教廷。9年由于未能说服教皇克雷芒七世,于是革除约克大主教以外的所有职务。年又被指控犯有叛逆罪(与法国王室通信),令其回伦敦解释,年11月29日回伦敦途中病死于莱斯特。沃尔西出身低微,父亲是萨福克郡伊普斯威奇的屠夫和牲口贩子,后来购买土地而逐渐富裕起来。沃尔西早年在牛津马德兰学院受教育,15岁便取得文学士学位。8年他在马德兰学院任初级司库,9年擢升为高级司库。在这期间沃尔西还被任命为利明敦教区的教士,这是他在教会任职的开始。年他担任理查德·南范爵士的私人神甫,南范是英国派驻加来港的代表,他将沃尔西推荐给英王亨利七世。7年沃尔西成亨利七世的私人神甫,并协助国王从事外交。

(二)亨利七世逝世后沃尔西的才干和自信很快赢得新国王亨利八世的好感,在亨利八世的扶植下他在1年成为枢密顾问官,他的签名手迹第一次出现在由枢密院官员签署的公文中。年沃尔西组织反法远征并获得胜利,更加受到国王的赏识。年亨利八世说服罗马教皇利奥十世任命他为约克大主教,年罗马教皇授封他为红衣主教。同年沃尔西获得大法官的职位,从那时起他成为国王最重要的大臣。沃尔西把他的升迁归之于自己杰出的天资、勤奋、惊人的魄力和对国王的忠诚,认为只要他能保持国王对他的宠信,他便能始终牢牢把持*权。在内*方面沃尔西由于深得国王的信任,掌握着国玺、枢密院印章和国王的私人印章,因而操纵英国各重要部门的权力。在司法领域里他发展亨利七世的*策,强调尊重王室法庭的权力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他主张在王室法庭里对富人和穷人应当采取同样的司法审判方针,这是一个果敢的决定,因为它必然会触犯贵族的利益,招致他们的反对。在亨利八世即位初年皇室法庭的活动已经几乎陷于停顿,沃尔西使它重新振兴,通过它惩治各种暴乱和骚动,特别是对不法贵族实行司法审判。皇室法庭本来是一个内廷部门,由国王的若干枢密官组成,为王室所用,审理与王室直接有关的案件。沃尔西使它向公众开放,下层人士的普通案件也可以拿到那里去审理。沃尔西又将有关伪造罪、伪证罪和诽谤罪的诉讼案件,从教会法庭转移到皇室法庭,扩大皇室法庭的裁判权,使皇室法庭实际上成为国家司法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法官法院是一个民事诉讼的衡平法院,处理托管财产、履行遗嘱和契约以及解决在财产问题上的争端等事宜。大法官法院在十四、十五世纪便发展起来,它根据习惯法的条文来处理案情。由于社会上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习惯法缺乏弹性。所规定的审判程序冗长,不能做到有效地解决有关商业、合同、财产等方面的各种案情。沃尔西更动习惯法的条文以适应变化的情况,按实情和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断案,使这个司法机构得以充分发挥它的效能,成为国家的一个正规的司法机构。沃尔西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大法官法院指英国15世纪开始建立的隶属于大法官的衡平法法院,用以向当事人提供某些不能从普通法法院获得的法律救济,它成为高等法院的大法官庭。大法官法院或衡平法法院在英联邦的某些地区和美国的一些州仍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审判系统保留著,在英国到了14世纪普通法法院作为王室的主要司法机构牢固地建立起来。在此以前普通法法院曾对普通法规则形成和适用行使过广泛的管辖权,但是它们最富於创造性的时期已经过去。大量的规则中许多是技术性、专门性很强的规则都已经确立,普通法已越来越僵化,难以适应情况。就民事案件来说所能提供的救济主要局限于给予损害赔偿和恢复对土地和动产的占有,普通法法院拒绝扩大和改变救济的类型,以适应新的更为复杂的形势的需要。法院坚持死扣法律条文的字眼,往往不可避免地难以公平合理地处理当事人的争议。

(四)15世纪时的*局日益混乱,有权势的地方领主得以通过贿赂或威胁陪审团和无视法院命令等办法来阻挠公正的审判,因此失望的诉讼当事人便诉诸国王和枢密院请求公正处理,这些申诉都转交大法官处理。到了15世纪大法官已开始建立一系列的衡平补救办法以及保障其实现的*策,大法官在行使其衡平审判权时起先不像普通法法官那样受判例的拘束。他享有广泛的权力,按照他认为公正的办法处理,而且行使这些权力时没有很多繁琐程序。大法官法院相对而言比较便宜,效率较高,也较公正。在6世纪期间它有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削弱普通法法院。17世纪时普通法法官们和议会对大法官法院的反对意见逐渐多了起来,他们抱怨大法官法院侵犯普通法法院的职权,大法官被迫同意不再审理任何在普通法中有适当救济办法(诸如损害赔偿)的案件。16世纪早期判例制度的发展对衡平救济办法的继续发展也起了限制作用,早期的大法官大部分是僧侣,后来大法官一般都是律师,他们利用开始出现的判例汇编将衡平法逐步具体化为一套固定的规则。到17世纪中叶大法官法院所适用的衡平法,已被认可为土地法的组成部分。根据年的司法组织法英国各自独立、竞争的普通法法院和衡平法法院,连同其因循拖拉、开支浩大和不公正现象等均被废除。

(五)在行*上沃尔西继承亨利七世遗留下来的那一套机构,使它继续发挥作用,在财*管理上他设置两个总检查员,负责稽核账目和管理王室土地的年收入,这两项事务过去是由亨利七世亲自主持的。但是沃尔西不懂得商业的重要性,不重视发展工商业,因此关税的收入大大减少。他将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国库的积蓄耗尽以后,不顾一切地通过各种手段开辟新的财*收入来源。他强迫国会通过征收新税的议案,工商业阶级纷纷抱怨正规税金和非正规税金的增加,使他们的钱袋减轻了。6至8年沃尔西又企图增加带有强迫性的贷款,扩大捐款的数额,因而激起强烈的反对浪潮。沃尔西从来不懂得驾驭国会,他用一种傲慢和轻蔑的态度同下院打交道,企图使下院议员明瞭他们的作用仅仅是批准提供非正式的补助金,这样在他和国会之间便产生深刻的矛盾。当国库枯竭以后沃尔西决定削减廷臣的年金和津贴,又激怒国会上院的贵族代表,使自己处于同国会完全对立的地位。沃尔西是天主教会的高级教士,他以红衣主教的身份和地位对英国教会实行高压统治,目的在使天主教会成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有力工具。他曾倡导过教会改革,主张改革修道院的制度,强化世俗教士的纪律,并且向教会的陋习宣战,企图通过这些措施来振兴天主教会。但是沃尔西扮演教会革新家的角色是十分不适宜的,他唯利是图,是教会中领取圣俸最多、最贪婪的一个。他有私生子,并且千方百计为自己的私生子谋取教士俸禄,这样的教士怎么能够教导别的教士改过自新呢?因此他对教会的改革是极其有限的。沃尔西通过调查解散一批小修道院,用没收教产得来的财富创办牛津红衣主教学院,为教会培训教士。实际上沃尔西极力追求的是夺取天主教会的权力,约克和坎特伯雷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大主教辖区,沃尔西作为约克大主教对全英教会没有操纵之权。

(六)由于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沃雷姆违反教会规定延长供职期限,使沃尔西想当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愿望难于实现,于是他靠拢罗马教皇,诱使教皇任命他为教皇使节。这样他便成为罗马教皇在英国的代理人,实际取代沃雷姆的地位控制英国教会,进一步使英国教会隶属于专制*府。沃尔西对教会的统治也是独断专横的,他凌驾于所有地方教会当局之上,到各地巡视来干涉主教和修道院长的日常行*管理事务,缩小教会法庭的权限,将教会法庭的案例挪到他所主持的世俗法庭里去处理。他无视宗教会议的权力和作用,他曾经以教皇使节的身份任意干涉宗教会议,打断会议的进程。在他的统治下宗教会议甚至很少召开,教会的一切事务完全听从他的摆布。沃尔西所以能够支配英国教会,罗马教皇是他的后台,他常常借助教皇的名义发号施令,因此沃尔西在执*期间也受到英国全体教士(特别是上层教士一致)的憎恨。在外交方面对于沃尔西和亨利八世来说最重要的是使英国成为欧洲命运的主宰,那时欧洲分裂为两个相互竞争的敌对阵营,以英国传统的敌人法国为一方,以哈布斯堡的神圣罗马帝国为另一方都想称霸欧洲。在外交上沃尔西实行的是均势*策,他时而联法,时而联西。或者是表面结好于一方,暗中却拉拢其敌方,极力阻止其中一国势力膨胀,这个*策在实行的初期是成功的。

(七)十六世纪初期英国一直以法国作为主要的打击目标,它首先联合神圣罗马帝国共同反法。年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两国*队在圭内加特地方同法*交战,法*一触即溃,法国被迫议和。但是两年以后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在马里尼亚诺战役中战胜瑞士长枪雇佣*,再次征服米兰公国,对英国造成威胁。正在这时西班牙国王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在那不勒斯王国的地位受到威胁,他遣使向英国求援。沃尔西同他缔结盟约,议定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共同抵抗侵略。亨利八世很快便批准这个盟约。过了不久斐迪南死去,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的孙子根特的查理继承西班牙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弗朗索瓦一世和亨利八世都担心西班牙从此强大起来,在这个新形势下沃尔西的*策是既联合法国也联合西班牙,其中把同法国结盟作为主要宗旨。他想让两国都察觉到同英国联盟的价值,从而公开靠近英国,因为当时的法国想借英国的帮助收服图尔内,而卡洛斯一世则想向英国借款来巩固新近获得的西班牙王位。8年7月英王、沃尔西和法国大使签订关于法国王太子与英国玛丽·都铎公主联姻以及法国赎回图尔内的秘密条款,同时达成英法举行进一步会谈的协议,同法国联盟在英国国内遭到普遍反对。沃尔西一意孤行,他的目的是想用条约来约束法国,通过向法国暂时的让步来使英国获得对欧洲事务的控制权。9年查理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为查理五世。他兼领西班牙及其美洲殖民地、尼德兰和德国等广大的领土,俨然成为欧洲第一强国。按照英国一贯的外交方针应该将矛头指向神圣罗马帝国,但是沃尔西的*策却与此相反,他力主同皇帝联盟、反对法国。查理一即帝位便为沃尔西向教皇取得在西班牙的巴达霍斯主教区,年俸为0杜克特,英国同皇帝结盟符合沃尔西的个人利益。

(八)0年亨利八世和查理五世先后在坎特伯雷和加来港举行会谈,达成共同对付法国的协议。1年法国首先发动反对查理五世的战争,占领西班牙境内的那瓦尔,在企图进一步推进侵略计划时却败下来,并且丧失所已取得的全部成果。法国请求英国出面调停,亨利八世要求查明谁是真正的侵略者,为此要倾听双方的意见。遂于1年8月在加来港召开有英、法、德及教皇四方代表参加的会议,解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法国国王之间的争端。沃尔西作为英国方面的代表参加会议,由于英国是调停人让沃尔西成为会议的实际主持人。在会议进行中间沃尔西单独会见查理五世,和他秘密制定一个反法的攻守同盟,由于各方均无和平诚意导致谈判最终破裂。会议结束时英、德、教皇三方缔结新的反法同盟,同年11月盟约正式签字。在英国方面亨利八世渴求战争,他企图通过战争来换取金钱和大陆领地。16世纪20年代初英国正处在战争狂热中,年沃尔西命令萨福克公爵查尔斯·布兰登率领他的庞大*队开进法国的皮卡迪,占领好几个地方并逼近巴黎,威胁着巴黎的安全。但是英*得不到来自查理五世统治下的尼德兰方面的支援,不久英*因为纪律败坏导致战斗力减弱,萨福克公爵被迫返回加来。由于战争的关系让沃尔西在年4月召开国会宣布国家需要80万镑补助金支付*费,向国会提出增税的要求。国会在沃尔西的压力下通过增税的议案,决定对土地年收入50镑以上的征收额外税,税率为每镑一先令,对拥有货物价值在50镑以上的每镑征收一先令,这个措施引起广泛的不满。

(九)5年2月的帕维亚战役是德法意大利战争中最重要的一仗,查理五世的*队彻底打败法*,法兰西斯一世被俘。这个战役清楚地表明由于沃尔西的支持使查理五世树立在欧洲的优势地位,而英国的影响却下降了,它破坏欧洲强国间的均势。6至8年间英国致力于恢复它在欧洲的地位但没有成效,8年沃尔西的*策转而为与法国站在一边来反对查理五世。到了9年8月法王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议和,订立康布雷条约,这样英国在外交上便陷于孤立。沃尔西是一个自负、傲慢、好虚荣和贪图享乐的人物,他地位显赫、极端富有、生活奢侈,并为此洋洋得意。他广建邸宅,其中汉普敦宫极为豪华,他在那里经常举行富丽堂皇的宴会、饮宴无度。他还十分讲究穿戴装饰,当他从私人住宅到威斯敏斯特宫听*时,他按照一个红衣主教的习惯全身都用红色的衣服和装饰品打扮起来。在他的周围有一群佩带着镀金的战斧和银十字架的侍从拥簇着,他的马骡用深红色的天鹅绒装饰起来,配上银马蹬。他总想借助于庄严的游行队伍和庆祝典礼的盛况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唯我独尊的形象,沃尔西的生活是这样的挥霍无度,为此他不断地运用自己巨大的世俗的和教会的权力,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他的年收入达.5万镑,相当于王室全部收入的1/4,在一个时期里他的财富仅次于国王而居全国第二位。

(十)在沃尔西当*期间英国正处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旧贵族阶级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它仍然是一支强大的*治力量。资产阶级已经兴起,它和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新贵族”同是专制王权的有力支柱,在这新旧交替的时代中沃尔西通过他所推行的对内对外*策维护和巩固封建专制制度,反映封建贵族阶级的要求。沃尔西作为封建贵族阶级的代表,无视新兴阶级的作用;而他的傲慢、贪婪和专横独断,他所推行的许多*策极大地损害封建贵族的利益,所以他的垮台是必然的。沃尔西垮台的直接原因是他处理国王亨利八世离婚案的失败,亨利八世无男嗣,8年他打算同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并娶安娜·波琳为妻。由沃尔西将此离婚案上诉罗马教廷,这时的罗马教皇克雷芒七世受制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而查理五世又是凯瑟琳的侄子,他反对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教皇为结好查理五世否决离婚案,亨利八世迁怒于沃尔西,沃尔西受到犯“王权侵害罪”的指控被传唤到高等法院受审。9年11月亨利八世召开国会,顺利地通过剥夺沃尔西公民权和财产的法令。沃尔西立即屈服,他交出财产,放弃几乎全部僧俗官职,只保留约克大主教的职位。不久他在年11月病死于莱塞斯特修道院。

弗洛登战役

(一)长期以来苏格兰人就与南方的英格兰之间是兵戎不断,其中虽有两者觊觎对方领地的纯粹入侵,但更多时候仅仅是英法两强相争的附属品。由于法国与苏格兰之间签订有长期的反英格兰协议,所以任何一方都有义务在对手同英国开战时出兵。仅仅在百年战争前后苏格兰人就先后三次动员南下,尽管因国力和*事水平差距,而且他们屡屡被英*在防守反击中杀的大败,却还是不断派出雇佣*去增援欧陆的法国人。以至于到大革命爆发前法兰西的君主都供养着一支由苏格兰人组成的专业卫队,后者往往是为生计而被迫出国当兵,却在很多时候成为法国*队里的重要力量。苏格兰本土在力所能及之时也会继续奉行传统的南下战略,16世纪初的詹姆斯四世就是一位很有想法的君主,在同亨利八世的妹妹玛格丽特结婚后依然没有放弃对英格兰的警惕和敌视。一面想办法积蓄国力,一面引入近代化武器来装备自己的传统*队。虽然还不足以触及社会传统,进而对国家与*队进行改头换面式的提升,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让英格兰人忧心忡忡。在亨利八世派兵参与对法作战后詹姆斯四世的新*也在紧锣密鼓的操练当中,他根据欧洲大陆的最新*事发展将长度至少在4米以上的瑞士长枪引入苏格兰国内,以替代传统的米长矛,同时还继续从法国等地进口先进的火炮组建自己的野战炮兵。作为岛国的苏格兰人也不忘开始大造海*,其中以圣经中天使长名字命名的吨级战舰“大米迦勒”号装备24门远距离铜炮,这让同时代也在发展海*的英国人深感芒刺在背。

(二)年亨利八世本人也开始渡海参与对法战争,为此他不仅募集国内各郡的民团兵力,还花钱从爱尔兰和德意志等地招募仆从部队与雇佣*,皇家海*的主要舰船也被用于封锁法国海岸和维系英吉利海峡的交通线。此时的詹姆斯四世则不断收到法王路易十二的求助,后者希望他立刻挥师南下,将英*的吸引力从法国拉回本土。虽然法*此时正饱受兵力严重不足的困扰,但还是可以用强大的国力给苏格兰小兄弟以支持。在詹姆斯的要求下12艘法国船只先后抵达北方,他们不仅为苏格兰士兵带来更多优质盔甲和瑞士长枪,也顺带运来一批装备火绳枪的海*步兵,他们将在战斗中协助缺乏远程火力的苏格兰*队。詹姆斯本人也对出兵时机感到满意,因为英格兰的大部分*事力量都已经被投送到法国前线,国内的留守部队肯定实力不足。加上他对当时英国国内的*治矛盾了解,清楚亨利的王位还在受到残存的约克家族后裔威胁,所以詹姆斯不仅想帮法国人分散火力,还要比他的任何先祖都夺得更多地盘。按照他的计划苏格兰*队将直接杀到边境以南很远的约克郡为止,在那里他或许可以联合不满都铎王朝统治的约克家族残余直接掀翻亨利八世的江山。考虑到皇家海*都以远赴法国沿海,詹姆斯便不准备让自己的舰队投入南下作战。相反发展多年的苏格兰海*将向西航行,袭击英格兰王国在爱尔兰岛沿岸的据点,这样一来既可以扰乱对方决策层的判断,也可以避免舰队被英国人重创的危险。届时亨利八世也会顺着补给线返回本土,让焦头烂额的法国喘一口气。

(三)但是让詹姆斯没有想到的是除了袭击爱尔兰的海*外,其他方面的设想都迅速破灭,由于他在前几年就不断增强边境部署,很大程度已引起英国方面的注意。亨利八世在出法国前曾特意将许多北方的地方*保留,连执行奔袭任务的边地骑兵也没有征集太多,相反一些火炮还被调往北部,以便加强边防*火力。同时约克王朝的许多遗老也已经默认都铎王朝统治,他们不仅没有动力去推翻亨利八世,反而寄希望于通过战功来为自己在新王朝中博得先祖的地位。考虑到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世仇关系,他们也很难放下架子同北方人好好合作。当时的萨里伯爵--托马斯·霍华德(诺福克公爵第二)因不受英王待见而无法随*前往法国,结果却因祸得福的成为留守英*的最高统帅。由于亨利加入的一个有罗马教廷参与的同盟,所以苏格兰人的进攻也饱受国际社会非议,时任教皇的利奥十世甚至写信谴责詹姆斯的入侵行为。在国王依旧我行我素之后苏格兰大主教班布里奇甚至宣布将他逐出教会。这就让詹姆斯四世对英国更加仇视,决定以大战来洗刷自己的心头之恨。年8月18日苏格兰*队开始陆续从首都爱丁堡开拔,沉重的攻城炮部队首先出发,其他野战炮则在第二天才开始行动。詹姆斯也在19日晚上率领主力离开都城,足足00人的大*朝着英格兰边境大举进发。10天后第一座英格兰边境城堡被攻陷,留守在英格兰国内的凯瑟琳皇后则下令将境内的所有苏格兰人财产没收。

(四)在苏格兰人忙于围攻和缓慢行*时英格兰方面的北方部队也迅速动员起来,由于没有其他援*的帮助导致他们的人数仅在2.6万左右。除了有所增强的炮兵和边地骑兵外主要都是使用长弓和戟作战的民兵。好在这些人在平日里就定期进行训练,所以在本土防御战时很容易被迅速集中。志得意满的詹姆斯四世并不认为会有多少英*能挡住自己的主力部队。当国内的大贵族安格斯提议他谨慎行事后被国王下令送回国内,这也让一部苏格兰士兵跟随他的领主长官返回,削弱詹姆斯的兵力优势。英*一边的托马斯-霍华德其实比苏格兰人还要着急,因为英国的大部分资源都被送往海外,他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所需的*粮也不够充裕。如果在逼退敌人前就耗尽补给就几乎没有任何胜算可言,因此他下令全*向北迂回,直接包抄到苏格兰*队的后方。接着派人向詹姆斯四世递交挑战书,要他来和自己决战。9月9日苏格兰人开始掉头向北行*,詹姆斯四世意识到自己的补给线被切断,决定立刻击垮英国对手。他选择靠近弗洛登山的一处高地展开自己剩下的万大*,由于大部分人员都是步兵,所以被按地域划分为四个独立的分队。包括国王詹姆斯在内的所有贵族*官都走下自己的乘马,站在队列的最前沿位置,他们自恃全套优质板甲的保护,所以并不担心英国人的弓箭射击。大量护具有限或根本没有防护的平民士兵则在他们身后构成一个个硕大的密集枪阵。每个方阵之间还有使用猎弓的轻步兵在不断穿梭,分队两翼则是使用戟、战斧、剑盾等传统武器的突击轻步兵。一些高地轻步兵和炮兵被部署在全*最右侧位置,少量骑兵则在第二线组成预备队。

(五)战前法国人派来数量不少的火枪手,但分摊到全*各分队就显得非常稀薄,因此火枪在弗洛登山的战斗中没有发挥多少作用,相反传统的弓箭等冷兵器则依然是战场的主宰。霍华德的英*则在较低位置列阵,他们特意选择有沼泽和灌木丛掩护的崎岖地形部署,也将部队分为四个独立的分队。夹在中间的两个分队以使用戟和钩镰的重步兵为主,两侧的分队则以传统的长弓射手居多。炮兵被安排在阵线的最前方位置,而集中使用的边地骑兵在后方担任预备队。虽然苏格兰人处于高地但他们的炮兵水准却及不上低地的英格兰敌人,他们发射的大部分炮弹都从英*的头顶飞过,几乎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相反英*的火炮则对高地上的苏格兰*队造成杀伤,于是詹姆斯四世下令所有人走下高地,各分队从左至右依次压向英*。整个过程中他们都遭到英国弓箭手的连续射击,但得益于较好的盔甲保护让苏格兰人的方阵没有因巨大伤亡而出现混乱,一直到逐步接近对手位置时才有人因长弓的火力而受伤倒下。英*的重步兵则在长枪方阵接近时开始上前肉搏,尽管已经用上长达5米的瑞士长枪,但苏格兰方阵步兵的训练和作战方式依然没有得到改进。相比大陆上的瑞士和德意志同行在遭遇敌人近战时很难保持方阵的紧密,不少人会主动丢下手里的长武器,选择用佩剑展开近身格斗,这就让苏格兰枪阵的进攻效率远远及不上他们的模仿对象。而且大陆上的长枪方阵往往会在遭遇远射火力时进行冲锋,但苏格兰人的封建*制却没有类似训练,所以只能以快走的速度推进。加之英*的阵地位于崎岖地带,苏格兰步兵就更容易在进攻开始后出现队形分散。

(六)不过依靠数量优势与排山倒海的气势,苏格兰最左翼分队还是成功地将对面的英*右翼分队逼退。英*低地骑兵已经迅速从第二线位置赶到,向着对手发起一次次短促的侧翼冲锋。为了抵御骑兵攻击的苏格兰人只得停下脚步,组成防御队形应付,他们也因此错失击破整个英*右翼的机会。回过神来的长弓手们则在重组后开始致命的近距离射击,将大量的缺乏护具的士兵杀死。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战线的另一头位置,英*左翼果断派出部分弓箭手迂回,在对面的步兵前行到本方阵地前时从侧翼进行密集射击,苏格兰人的方阵已经被冲上来的重步兵拖住,无法顾及弱侧威胁。英*分队则迅速解决装备最差的高地轻步兵,对长枪方阵再次实施围杀。随着大量的后排士兵倒地,这一侧的苏格兰人也开始整体性溃败,连急忙赶来的增援的骑兵也无力阻止。在中路国王詹姆斯和麾下最精锐士兵一起逼着英*阵线不断后退,但他们在不舒服的地形上丝毫无法完成决定性的一击,不少英*士兵也转而攻击两翼的苏格兰轻步兵,进而也实现对长枪方阵的逐步合围。双方在这里僵持数小时之久,几乎耗尽全部的体力。詹姆斯四世在战斗间隙脱下头盔想让自己喘上一口粗气,但一支突如其来的冷箭直接射中他的面部,詹姆斯四世还来不及反应,就这样被吞没在乱*之中死亡。

(七)此时苏格兰人的左翼依然被骑兵和弓箭手钉在原地,他们的右翼则已经因为承受不住重击而全部溃败,留下中路的主力继续被英*从侧翼撕开阵线。在英*的持续强攻下几乎精疲力竭的苏格兰精锐也支撑不住,整个分队在绝望中一哄而散,英格兰人则在派兵追杀之余继续对苏格兰人左翼的包抄。后者也顺着右翼和中路的溃败模式,在惨淡的现实面前败下阵来。在这一天的厮杀中苏格兰人损失1.7万人的兵力,英*方面则只有0人战死,巨大的交换比也凸显两国在整体*事实力上的差距。虽然苏格兰人在很大程度上模仿当时欧陆最先进的作战方式,但却无法弥补自身的固有短板。除了国王身边的少量卫队外大部分士兵其实还是以古老的封建制度为依托进行非常有限的训练。尽管对面的英格兰民团也与之类似,但他们毕竟占据更加有利的地形。不少人还是参加过玫瑰战争等冲突的老手,容易在混乱中寻找到战场的感觉。战后包括詹姆斯四世在内的众多苏格兰贵族尸体被人逐步从战场中寻找出来,他们的中世纪作战习惯使得自己容易在败仗中承受最大比例的伤亡。

(八)英*士兵兴奋地拿走战死者的武器、盔甲、财物甚至是衣服,追击部队则将苏格兰的大炮全部缴获,为自己狠赚一笔。远在法国前线的亨利八世也在踢马刺战役中取得大捷,他在不久之后就收到来自国内的详细战报,同时抵达的还有詹姆斯四世的那件带血外套以及被人从他手上扒下来的部分盔甲。英王在高兴之余也继续着对法国城市的围攻,此战也不仅是英国人防御本土的大胜,更在很大程度上将苏格兰恢复不久的国力也一举消耗完毕。随着詹姆斯四世的阵亡,他的陆*精华也被歼灭大半。海*带着从爱尔兰沿海搜刮的战利品返航,却发现自己的成果根本无法抵消陆*大败所造成的损失,稍后他们的战舰就将因维护费用高昂而被放弃或出售。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苏格兰都会失去大规模南下的能力,英*则可以定期挥师北上,主动攻略对手的本土,这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强弱对比都在年的弗洛登山打下基调。

托马斯·克兰麦

(一)托马斯·克兰麦(年7月2日~年月21日)是英国改革教会的首任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克兰麦对天主教教义、教规和仪式等方面的改变,使天主教英国教会变为英国圣公会成为英王私人教会做出贡献。克兰麦于年7月2日出生在英国诺丁汉郡的艾斯莱克顿,他的父亲略有资产,属于乡绅的下层。他先在乡间读书,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0年被选进耶稣会从事神学研究。年受任圣职,不久获得神学博士学位。经过20多年的剑桥大学刻苦研究不仅学业上成绩显著,而且在思想上也发生变化,那时新思潮广泛传播。1年人文主义者德希德里·伊拉斯莫曾访问过剑桥大学,克兰麦的思想受了他的影响。德国宗教改革开始后从0年开始克兰麦就和一些倾向教会改革的人经常在白马酒肆聚会,讨论因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而引起的神学和教会学问题。由于他们的思想倾向新教,酒肆也被人们称为“小德意志”。克兰麦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对神学和教会学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于是他逐渐抛弃对经院哲学和天主教的信仰,并孕育反对教宗干预英国宗教事务的思想。他主张传教士结婚,更主张用英语做礼拜。他在20年中奋力著述,发表自己的宗教主张,后来迎合英王亨利八世。之后被任命为首任圣公会大主教,又称“英国教宗”。由于他曾经宣布都铎玛丽一世女王的母亲阿拉贡的凯瑟琳与亨利八世的婚姻无效,所以在年月21日被处以火刑。

(二)9年克兰麦有机会见到英王亨利八世,当时亨利已将与王后凯瑟琳离婚案件上诉教皇,但教皇迟迟不予批准。克兰麦提出国王自身有权加以解决,毋须乞求教皇的同意,亨利八世予以采纳并令克兰麦摈除其它事务,专门为他撰写宣传文章进行辩护。论文写成后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宣读,获得赞同。年亨利八世命他出使罗马,年又命他出任驻德国大使,要他与路德派诸侯建立联系。他在纽伦堡与倾向路德派的神父安瑞斯·欧西安德相识,经常一起讨论宗教问题。克兰麦深受启发,思想更加倾向改革。他还不顾教会要求教士独身的约束,同欧西安德的侄女玛格丽特秘密结婚。此时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已经自上而下地展开,执*的托马斯·克伦威尔正积极筹划与罗马教廷决裂。克兰麦从德国调回后于15年月受任为坎特伯雷大主教,这一职务在英国同罗马教廷断绝关系后成为英国教会中最高的神职。克兰麦在这个职位上历经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两朝,前后达20年之久。他批准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离婚和与安娜·波琳结婚,参与推进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并以其精深的神学理论为基础,参照新教各派的要义,发表一系列改革教会的主张和著述,为英国宗教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三)克兰麦主张基督徒的宗教信仰应以圣经为依据,教会使用基督徒所不懂的拉丁文圣经是违背基督原意的,英国的基督徒应该有英文圣经。为此克兰麦在托马斯·克伦威尔密切合作下经过几年的努力,以丁达尔和考维达尔所译的两种英文圣经为底本,经过修改于年以亨利八世的名义出版,称作“大圣经”通令全国教堂使用。此后人们可以依照自己的认识去理解圣经,从而解放思想,使宗教改革深入人心。克兰麦认为教皇无权统治英国的教会,因为在早期基督教时期罗马教皇仅仅是罗马教区的主教,是许多分散在各地的主教中的一员。这些主教都享有“父亲”(教皇pope一词源于希腊文pappas、拉丁文papa,原意为父亲)的称号都秉承基督的意愿在各地传教,认为罗马主教作为圣徒彼得的继承人独享教皇的称号,凌驾于各主教之上,有权统治各国教会的说法,纯属为教皇擅权作辩护的谎言,所以教皇无权统治英国教会。根据圣经英国君主才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英国君主是上帝在地上的代理人,是基督在地上的代表,他统治英国和英国教会的权力是上帝授予的,教皇无权提出异议。克兰麦反对天主教的化体说,化体说宣扬在圣餐礼时尽管基督徒所领的酒和面饼在形式上没有改变,但举行仪式后基督的血化作酒,基督的肉化作面饼。

(四)他对这一说法详加批驳,假如此说真能成立那么教皇规定俗人只能领取面饼而无权领酒,就是说使参加圣餐礼的俗人只领取到一半圣餐,因之不能得救。假如此说真能成立那么基督就应有两个躯体,一个在天堂拯救信徒,一个在地上化作圣餐,这违背圣经。假如此说真能成立,基督的躯体必须是无限之大或无限之多才能化作所有基督徒所领的圣餐,这也是荒谬的说法。克兰麦认为基督只有一个躯体,而且具有人体的形状和大小。领取圣餐时基督的精神注入人的躯体和心灵,人只要信仰基督的话基督的精神就和他永不分离。但基督的精神不能注入邪恶之人的躯体和心灵,因为基督不能处于魔*所在的地方。换言之他认为圣餐并非基督的血肉化成,举行圣餐礼是对基督的追念,只要信仰基督就能得救。克兰麦反对设立祭坛、崇拜偶像和巡礼圣地,他认为除上帝之外圣母、圣徒都不在崇拜之列。他主张教士结婚,并且身体力行。他更主张用英语做礼拜,他所有的宗教主张都分别反映在他所修改和拟定的文件中,如《十信条》、《连祷文》、《主教书》、《布道书》、《第一祈祷书》、《第二祈祷书》和《四十二信条》等。他愈到晚年所拟定的文件就愈接近新教,这些文件发布各地推动英国的宗教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如情文并茂的《连祷文》不仅流行一时,而且沿用至今。他也曾试图修改英国教会的教规,已拟出草稿,但因玛丽女王复辟天主教而失去实行的机会。克兰麦在20年中竭诚擘划、奋力著述,为英国国教奠定基础,为英国宗教改革作出贡献。

(五)年都铎玛丽女王即位后把克兰麦投入监狱,女王对克兰麦怀有宿怨,他曾宣布女王之母凯瑟琳与亨利八世的婚姻无效。在玛丽登位之前他曾在拥立只登位九天便被玛丽推翻的女王珍·葛雷的文件上签过名(虽然是被迫签署的),但是玛丽此时要处治他,却主要出于宗教问题的考虑。玛丽女王自即位之日起就下定决心恢复天主教,她打算利用克兰麦在英国教会方面的地位和影响,强迫他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并公开悔过,然后再处以火刑,以达到打击新教的目的。因此在被监禁的两年多时间里他遭到严酷的审讯,并在5年10月被押到火刑场亲眼目睹他的战友拉替麦和里德利受火刑的惨状。坚深的信仰使他在刑讯面前据理力争,捍卫自己的观点,但他在*治方面所持的信条却成了致命的弱点。他一贯主张凡属国王或议会所发布的决定,一切臣民必须遵守。在长期囚禁和威逼利诱的处境下年迈体衰的克兰麦终于服从女王复辟旧教的决定,写下放弃原来信仰的悔过书。但克兰麦的宗教信仰是在几十年里形成的,他深信他的宗教信仰符合基督的教义。现在是服从女王的信仰,还是服从基督的教义,这两个问题在他交出悔过书后重新摆在他的面前。经过许多天的思想斗争,年月21日他在火刑场上慷慨陈辞:“不管是上天接纳我,还是地狱吞噬我,今天我要当众表明我真心的信仰!”他重申反对教皇,反对化体说,反对教皇反基督的教义。并说:“我的右手写过放弃我真心信仰的悔过书,因此它将先受惩罚。

(六)他将右手伸向烈火,一动也不动地把它烧毁,然后身受火刑死去。”玛丽女王和复辟教会原来指望利用克兰麦临终前的悔过词来打击新教,却不料他不但对自己的悔过加以否认,而且为新教主张重做宣传。克兰麦临刑前辞世之句是:“我主耶稣,请接收我的灵*。我看见天堂之门已开,而耶稣正站在上帝的右边。”在克兰麦死后玛丽*府立即印刷发行他六次皈依天主教的演讲小册子,而对他死前又重返新教的事情只字未提。然而克兰麦的重归新教信仰已经尽人皆知,所以小册子的宣传效果微乎其微。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新教徒身上,由于克兰麦曾回归天主教,让他们很难利用克兰麦的死去宣传,他们只能出版克兰麦著作的各种版本,最终克兰麦的名字被记录在约翰福克斯的《法案纪念碑》一书中。克兰麦的妻小年就被流放欧洲大陆,他们回到英格兰之后不久爱德华六世即位,克兰麦公开承认他有妻小的事实。他的女儿生于年,他的儿子可能是在爱德华在位期间所生。玛丽即位之后克兰麦的老婆、女儿逃到德国,儿子交给自己的兄弟埃德蒙克兰麦托养,之后也逃到欧洲大陆。

(七)玛格丽特克兰麦后来嫁给她父亲最喜欢的出版商爱德华惠特彻奇,他们在玛丽死后回到英格兰,0年玛格丽特过世。克兰麦的两个孩子的死都没有什么记录,此后克兰麦一族就绝嗣。伊丽莎白一世登基后恢复英国国教会制度,她重新启用2年克兰麦编写的祈祷书(未使用黑专栏)。年的评议会上决议宗教书第四十二章不再适用,于是大多数的流放者回到英格兰继续他们在教会的工作。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埃德蒙德格林纳德说克兰麦是个光辉的榜样,值得学习和发扬。克兰麦一生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保证王权至上以及如何传播自己宗教改革的理念,不过他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文学素养,他的散文帮助英格兰语言进步而他所著的共同祈祷书则很大范围的影响英语母语国家的人。他的书引导安利甘宗年,天主教传记作家经常吧克兰麦描绘成一个无原则的机会主义者、墙头草、皇室的工具,那些新教的传记作家也时常会忽略克兰麦曾背弃自己信仰的事实。不过双方都同意克兰麦是个学者,他的一生既有坚强也有脆弱,是一个值得赞赏的改革者,安利甘教会以月21日作为他的纪念日来纪念这位改革烈士。

#世界历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国历史沿革第十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