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那群大胡子一直在后面紧追我们,甩不掉啊。”“那就给他们来点猛的,去,把我们的没良心炮拉出来给他们瞧瞧。”
年5月21日,中国人民 在彭德怀彭老总的指挥下进行战略性撤退,却遭到了“联合国*”的死命追击。
动用没良心炮的,正是被一队英国*队缠住的中国人民 63*师团,团长朱彪可是个打过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老兵,他决心要给这些大胡子们点颜色瞧瞧。
什么是没良心炮?顾名思义,就是打起来没心没肺,连做人的良心都没有了,不讲道理,不讲规矩,甚至有点缺德。
一阵轰鸣声后,在团后面叫喊着的英国士兵们瞬间偃旗息鼓,战场上死一般的寂静,朱彪赶紧趁着这个时候迅速撤退。
在多年以后英国公布出的战场记录显示:当时负责追击的英*28旅在作战报告中写下这样一句话“遭到中国*队大口径重炮的拦截故无法追击”。
到底什么是没良心炮?
没良心的来源
其实听名字就知道了,没良心炮是一项无奈之举,它是我*在解放战争时期研制出来的“土武器”。
抗战时期的八路*有多艰难,连缴获一门掷弹筒都要庆祝上半天,《游击队之歌》里描写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一点都不夸张。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虽然解放*的武器装备比之前要好上不少,但是国民*蒋介石花了大价钱,从美国手里购置了大批量的美式装备,还是让解放*在火力上存在不小的劣势。
年6月,国民*胡宗南部进攻山西等地,利用连成片的伏地堡垒作为阵地,打算以先包围再蚕食的方式彻底消灭山西等地的解放*。
伏地堡垒,因为多半都掩藏在地下,故而具有较好的防御能力,解放*火炮弹药又不足,很难对这种堡垒形成有效的杀伤,致使一时间竟让国民*胡宗南占据了上风。
像“乌龟”一样的敌人,让晋冀鲁豫野战*司令员刘伯承一时十分头疼,正在思考解决办法的时候,从下属部队里传来了消息:第四纵队搞定了伏地堡。
“哦?怎么搞定的?我去瞧瞧。”刘伯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晋冀鲁豫野战*第四纵队第11旅工兵连,找到了工兵连连长聂佩璋。
这个聂佩璋以前是从国民*部队里出来的,进过东北讲武堂,有着丰富的工兵和炮兵知识,一度在国民*部队里受到重用。
可抗战爆发后,国民*唯唯诺诺犹犹豫豫的做法让他十分不爽,他就果断地脱离了国民*部队加入到了八路*。
身上的战绩辉煌万分,用地雷和自制的炸药,炸毁日伪*的汽车和碉堡不计其数,也在这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面对受击面积小,十分隐蔽的伏地堡的时候,聂佩璋想了个主意,他把在战场上国民*部队废弃的汽油桶给拉了回来。
经过改造,汽油桶摇身一变成了一座大炮,原理也很简单,就是把汽油桶当成炮管,把炸药塞进去,点燃引线就能抛射出去了。
虽然抛射的距离不远,只能达到多米,但是优势就在于这种汽油桶炮的口径实在是太大了,口径越大,能填充的炮弹就越多,威力自然也就越大。
普通大炮超过口径,都已经算是大口径重炮了,二战时德国曾有过多毫米口径的卡尔臼炮,据说一炮能炸毁几十米厚的混凝土城墙。
不过聂佩璋研制的汽油桶炮和卡尔臼炮完全是两码事,一个拿着废弃汽油桶就能发射,简单至极;另一个却要10几个人辅助,每次装弹就要花费5到10分钟。
所以说这是我*创造出来的“土武器”,是中国*人战场智慧的结晶,是适应当时恶劣环境诞生的产品。
毫米的口径,能够塞进去7、8千克左右的炸药包,再加上抛射,使得威力增加数倍,刘伯承一看到就两眼放光。
“你这炮,能用吗?”他有些疑惑地问聂佩璋,聂佩璋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首长,我回头就拿去展示给您看。”
随后聂佩璋对这一汽油桶炮进行了改进,桶身上加固了铁箍,避免受到冲击时汽油桶自爆,而且还挖了一个深1米多的土坑作为发射台。
年9月陕州战役中,由于晋冀鲁豫野战*第四纵队第11旅进攻不顺,敌人依靠城墙顽抗,汽油桶炮就这样第一次登上了战场,而且一炮而红。
聂佩璋带着工兵连在前线部队的掩护下迅速地架设好了汽油桶,然后塞入炸药包点燃引线,巨大的轰鸣声之后,城门应声倒塌。
只发射了几次就彻底地打开了城门,巨大的威力甚至让敌人慌不择路地从城墙上跳下,我*趁着敌人抱头鼠窜的时机攻了进去,拿下了陕州。
事后被俘虏的国民*士兵们颇有些抱怨地说着:“攻个城嘛,至于用那么厉害的炮弹吗?差点把五脏六腑都给震出来了,真要命。”
这还只是这种汽油桶炮第一次大展神威,刘伯承得知后高兴地拍手叫好,还给这种汽油桶炮起了个名字“飞雷炮”,并让聂佩璋迅速地推广下去。
淮海战役中,飞雷炮再次显露锋芒,我*对其做了很多改进,像是口径上又增大了不少足足达到了毫米,能够抛射的炸药包也达到20公斤,射程也提高到了米有余。
甚至还加装了瞄准装置,配备移动装置,完全地使最开始简陋的飞雷炮变成了真正的攻城利炮,连炮弹也做了改进。
除了炸药包,还有手榴弹,石头,地雷,凡是可以杀敌的,都被解放*战士们给利用了起来,这其实才是飞雷炮的优势所在:就地取材,物尽其用。
改进的飞雷炮
一炮定乾坤
一次抛射40枚手榴弹,那威力即便是没有命中敌人,也足以让敌人受到爆炸的冲击震晕过去,淮海战役中,飞雷炮一炮定乾坤。
年11月,*维兵团被刘伯承指挥中原野战*包围在了双堆集地区,正打算负率顽抗的*维被飞雷炮炸了个人仰马翻。
半个小时,*维所打造的号称像铁桶一样的防线就崩溃了,国民**官汇报给*维的电报中说:解放*用了一种毁灭性的武器,闻所未闻,威力十分巨大,我方实在不敌。
20分钟,飞雷炮抛射了10吨重的炸药出去,直把整个战场给炸的是一片焦黑,国民*士兵哪见过这种阵势,纷纷丢弃阵地逃亡。
“再留在那不是等死吗?那炮弹简直像是活的一样,在地上滚来滚去才爆炸,躲在地堡里都没用,一发就能把地堡炸个开花。”
“10分钟,我们的排长换了3次,刚换完就被炮弹给炸死了,我算是跑的快的,跑得慢的估计死无全尸。”
“整个大地都被炸的好像摇晃起来了一样,站都站不稳(指爆炸冲击波),这怎么打?打不过也得给我们放下武器的机会啊,你们解放*真是没良心,用着这没良心炮。”
被俘虏的国民*士兵统一口径,都被这飞雷炮给震撼到了,还给飞雷炮又起了个名字,叫做“没良心炮”。
不过这种“没良心炮”也是有不小的缺点的,即便是经过了数度的改进,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使用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到了后期基本上就退出了战场了。
首先就是射程太短了,、最多也只有米,这也就意味着部队必须推进到米左右的位置才能用得上没良心炮来攻城攻坚,打击敌人防御阵地。
这个限制就太大了,而且没良心炮准确度太低,只能打击大面积的目标,还要做好长时间的准备,这就使得部队丧失了机动性,降低了作战能力。
再来,没良心炮毕竟是个“土武器”,即便改进过也避免不了因为不良而失败的命运,有好几次,点燃引线的战士们都被炸膛的没良心炮给炸伤炸死了。
所以等到解放*们有了火炮部队后,就逐渐地废弃了这种土武器,可没良心炮的使命远远没有终结,就因为它随时随地就能实现的便捷性。
威力强大的喀秋莎火箭炮
抗美援朝之时,面对火力强大的联合国*,面对装备优越的美*,再想着用土武器“没良心炮”取胜已经不可能了。
好在当时苏联方面支援给我们一队“喀秋莎火箭炮”,射速快,打击面积广,威力也强,性能卓越,美*根本就吃不消。
从年10月到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一度被打的败退连连,这当中喀秋莎火箭炮功不可没。
可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射速太快,每分钟上百发炮弹打出去,让彭德怀彭老总心疼不已,“这可都是钱啊,一发就是6两*金啊。”
这对于本就不富裕的新中国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国人民 战士们穿着单衣,啃着冰馒头,用着步枪,以血肉之躯迎战联合国*,不就是因为当时条件不好吗?
所以没良心炮又再度被想起来了,这个曾经在解放战场上一鸣惊人的大杀器,到了朝鲜战场上一样令敌人震慑不已。
年4月,联合国*们开始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反击,彭老总果断地下指示:避开敌人的锋芒,先行战略性撤退,和敌人对峙在“ ”附近。
之所以称战略性撤退,就是因为中国人民 们是主动撤退,是边打边撤,是保全有生力量的撤退。
朝鲜战场上的美国兵
曾经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 战士们后来回国后都这样子回忆道“最难打的敌人恰恰不是美国人,美国大兵一碰就撤,没一点血性。”
装备最好,人数占到联合国*90%以上数量的美国大兵们,反而是战斗经验最少,最没有战斗意志的一群人。
自诩为“世界最强”,却基本上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美洲大陆)里打打闹闹,英国,法国这些欧洲国家甚至是澳大利亚,在战争经验上都比美国人要丰富。
这也是为什么 63*师团会遭到紧追不舍的原因,其他 部队只要稍稍反击,就能使得美国大兵们放弃追击,团则不同。
英*28旅是真正打过一战和二战,具有丰富经验和坚定战斗意志的劲敌,无论团如何作势反击,英*28旅都紧追不舍。
追至小理山附近时,团遭到了美*第9师和紧随其后的英*28旅的联合包围,此时团已经伤亡了3分之二,情况十分危急。
团长朱彪有些焦头烂额,当初为了掩护其他团撤退,他自告奋勇地申请了断后的任务,现在看来这个任务要让他全团人马都要葬送在这里了。
“团长,怎么办?”战士们都在请朱彪拿主意,朱彪思来想去,决定以全部火力逼走打击前方的美*第9师,撬开缺口冲出去。
美*第9师虽然是敌人的王牌部队之一,但是只要集中火力,美国大兵们自然不敢全力硬拼,到时候朱彪就可以带领全团剩余人马冲出包围圈。
可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后方的英*28旅紧紧地追击着团,一点都没给朱彪机会“真难缠啊。”朱彪有点发愁了。
摆脱敌人追击的最好办法,就是用火炮轰之,使其不敢上前,可团哪里有火炮呢?朱彪想着想着一个激灵,没良心炮不就是威力强大的火炮吗?
汽油桶这个东西,在朝鲜战场上到处都是,美*们离不开汽车,其不开坦克飞机,朱彪不消一会儿,就收集了许多空汽油桶。
挖坑,埋桶,设置引线,装填炸药,不到半个小时,没良心炮就完成了,“放!”朱彪一声令下,早已经熟络的 战士们发射了没良心炮。
要对比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没良心炮要显得仓促许多,可发射完之后,团后方一片寂静,唯有炸飞的尘土在空中飘荡。
朱彪摸不着头脑:这英国兵们怎么不追了?难道是陷阱?不过他还是抓住了机会,迅速地调遣部队突进,从美*第9师的拦截中打开了缺口。
这一战,团保全了有生力量,从敌人重重包围中脱身得到了上级的夸奖,不过朱彪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大胡子英国兵们只吃了一波没良心炮,就放弃了追击。
多年以后,朝鲜战场档案被披露后才揭开了答案,当时负责追击的英*28旅上尉参谋在给后方的致电报告中写到:中国*队用了大口径的重炮。
大口径重炮,这倒是对没良心炮最贴切的描述,经历过一战二战的英*士兵,对于德国大口径火炮印象深刻,是断然不敢再触这个霉头了。
足足20多分钟,本来穷追不舍的英*28旅在后方战壕里低头躲了20多分钟没敢露头,他们哪里知道,这不过是中国人民 用的“土武器”而已。
不过不幸的是,团1营在使用没良心炮的时候,遇到了炸膛意外,几名战士当场被炸死,这也促使了这一仗成为了没良心炮的最后绝响。
如今我国的火炮力量早已今非昔比,各种新型武器层出不穷,但没良心炮仍然不会褪色,它身上凝聚的是一种精神,而且随着时间流逝,这种精神只会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