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交权,强控制力的全体系合伙人制实质性瓦解;张勇、井贤栋分掌一方,未来会怎样?
文|财新周刊
沈欣悦屈运栩张而弛杨锦曦关聪
年1月7日,蚂蚁集团宣布调整股东投票权,终止了马云和其他股东的一致行动人协议。原本马云作为控股平台的第一大股东,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了蚂蚁集团53.46%的投票权;调整后,他只保留了持股6.21%的个人股东身份。
变化从半年前就已开始。年7月26日,蚂蚁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井贤栋、首席技术官(CTO)倪行*、首席人才官曾松柏、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彭翼捷、资深副总裁吴敏芝、副总裁邵文澜和国际事业群总裁赵颖七名高管,全部从阿里巴巴集团财报披露的合伙人名单中消失——这是阿里和蚂蚁“分家”的一部分,意味着蚂蚁集团脱离了马云年设计推出的阿里合伙人制度体系,走向独立。
先切割阿里集团,后脱离马云实际控制,蚂蚁集团通过“两步走”,在决策和控制层面,实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转变。“确保财产权,交出管理权”——就关于公司创始人马云的系列安排,一名接近蚂蚁集团高层的人士对财新如是解释。现在,阿里集团占股33%的蚂蚁集团,实际已经切换到了以井贤栋为核心的管理层控制的时代。
阿里集团业已全面切换到张勇时代。年底,接替马云掌舵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三年余的张勇连发两封内部信,开启了阿里“双十一”后的年度例行人事变动。但这一次动作非同寻常,人事变动的主题不是“调兵遣将”,而是“离职退休”:入职阿里17年、48岁的CTO程立以及首席人力官(CPO)、阿里初创期成员童文红卸任退休;早前,入职15年的首席财务官(CFO)武卫于年4月退居二线;曾任蚂蚁集团CEO和阿里云总裁的胡晓明、多年执掌阿里集团市场公关主席之位的王帅,则在年8月离任退休;还有原CTO、阿里云智能(下称“阿里云”)总裁张建锋等在内的数位业务“元老级”负责人,也陆续被“调兵遣将”换离重要岗位。在过去三年,马云时代的核心高管层开始陆续离开阿里集团。
岁末交替之际,腾讯、京东、百度等多家科技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就公司管理和业务问题强势发声,坊间亦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阿里。但1月7日,阿里和蚂蚁之间的最大纽带被彻底切断,市场终于意识到,马云——这位中国老牌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创始人,这次是真的退休了。
这是马云十年来的第三次“退休”,但这次和年卸任阿里集团CEO、年宣布卸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时的情形截然不同。这一次,马云没有讲话,没有公开信,甚至本人都没在国内,悄然低调隐退,接近他的数名人士均对财新称其“去意已决”。蚂蚁集团一纸公告,曾经苦心经营多年的控制权就此交出。
马云在28年前敏锐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萌芽期,年首次创业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页”;四年后创立阿里巴巴,获蔡崇信助力,“十八罗汉”历经创业波折,缔造了阿里体系。年后,马云开始搭建退休路径,打造合伙人体系,将阿里核心高管和主要业务部门“一把手”纳入合伙人,以群体决策方式避免公司接班动荡;更重要的是,他与四五名合伙人组成合伙委员会,实际掌握了董事会半数以上席位的投票权。因而此前无论他宣布如何退休,都不过是将日常经营管理交予职业经理人团队,但阿里各公司的人事和财权仍可掌控手中。
公司内外也从未认为马云会真的退休。每次卸任一个公司管理职务,他都会以更高调的姿态回到公众视野。年卸任CEO后,次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马云主导完成了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受瞩目的一次IPO;年后,他开始大量出席海内外*商高层活动,力推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后来卸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之位,称将专注投身公益事业。
但到年下半年,全球私募市场最贵公司蚂蚁集团筹备上市,马云又迎来一次高光时刻。年7月,一名蚂蚁集团投资人向财新直言,马云仍是阿里和蚂蚁的真正控制人。11月,事件走向骤变。蚂蚁集团IPO临门一脚被叫停,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针对中国金融体制“不合时宜”的表态令市场震惊。阿里合伙人团队在一个月内迅速作出决定:阿里和蚂蚁必须切割。
年12月,互联网反垄断调查揭幕,阿里巴巴首当其冲。仅仅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给出了.28亿元的反垄断罚单,相当于阿里巴巴年收入的4%。年三季度之后,阿里营收增速开始从接近30%快速跌落到低个位数水平。其中,公司利润变化受投资收益影响巨大,阿里和腾讯作为中国最进取的两大战略投资人,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监管基调下,均放缓了投资节奏,而已投资的各大互联网和消费公司估值和市值也都进入下行通道。阿里巴巴(BABA.NYSE/.HK)的美股股价从年10月近美元/ADS峰值,一路跌宕下滑至年10月跌破上市发行价68美元/ADS。
高层动荡之外,阿里和中国诸多互联网公司一样在年持续裁员。财报显示,年前九个月,拥有近26万员工的阿里集团员工数量净减少1.5万,裁员比例约6%,几乎没有一条业务线能够逃脱人员“优化”。
年7月,阿里和蚂蚁长达50年的数据共享合同作废,双方于年8月签署的《数据共享协议》本来要共享数据至年。到10月,阿里和蚂蚁之间的员工“内部”流动通道关闭,双方员工不再平级换岗,而是离职再入职。上述接近蚂蚁集团高层的人士透露,内网与此同时也完成了双向屏蔽,“内网不再互通,基层员工才切身体会到这是两家公司了”。
年以来,张勇掌舵的阿里巴巴在战略航向、业务结构、治理框架、人事逻辑等方面,都进行了巨大的调整。“与马云的风格极为不同,张勇和井贤栋两位CFO出身的职业经理人,需要解决如何重构新的公司文化,驱动员工前行。”一名了解阿里的投资人士指出,一些阿里员工认为,马云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口号,在内部营造一种使命文化;但张勇和井贤栋讲得更多的是职业愿景、务实执行,加上互联网公司告别高增长繁荣期,行业和公司的市场地位、角色都有了微妙的变化,“员工在精神层面需要找到新的发展理念支撑”。
自年年中开始,监管层多次强调支持互联网平台经济与数字经济发展,*策低气压基本散去。“年下半年,阿里的投资团队开始积极找项目了。”前述了解阿里的投资人士认为,相比腾讯在投资策略上持续收缩,阿里仍在寻找机会,但市场投资风向已从互联网、消费转向硬科技:“阿里在硬科技类公司的投资上并没有优势。”
年,张勇给阿里巴巴的战略是“定”,认为“企业身处宏观经济之中,尤其需要战略定力”,在当年年中的股东信中,他进一步给阿里巴巴定下三个业务战略方向——消费、云计算和国际化,经营思路是“能力建设与价值创造”。在最新的内部信中,张勇称,年阿里的战略要诀是“进”;他随后在央视访谈中解释称,所谓“进”是指:“阿里自身发展最大的信心和底气,来自和国家社会发展目标的高度同频共振,高度一致。”
马云淡出
年初,在合伙人制度之外,阿里巴巴又设立了所谓“阿里经济体”,下设“五委四办”;按照马云的安排,张勇是阿里经济体主席,井贤栋需向张勇汇报。
接近阿里高层的人士告诉财新,“阿里经济体”的设置,实际是绑定阿里和蚂蚁的关系,并明确蚂蚁的从属地位,“井贤栋向张勇汇报,就是最直接的组织形式”。
“这是马云年9月宣布将卸任董事局主席后的安排,主要是不希望阿里和蚂蚁各自为*。”一名蚂蚁集团的投资人士告诉财新,当时腾讯调整了内部组织,要去冗余、发展新业务:“阿里只有内部更加协同,才能和腾讯竞争。”
而前述接近蚂蚁高层的人士指出,“阿里经济体”的设立初衷是避免内部资源浪费:“当时阿里和蚂蚁也出现了重复‘造轮子’的情况,不同公司和部门做类似的产品开发,造成资源浪费。”他指出,和腾讯这样的流量大户不同,阿里巴巴的流量大量依靠采买,重复的产品开发意味着更多的流量成本投入。
“合并经济体后,两家公司重新做了定位。”该人士指出,蚂蚁集团进一步剥离科技属性,界定为阿里系内的金融公司,将此前服务银行等金融系统的SaaS(软件即服务)云服务,即金融云业务剥离给阿里云。
不过,对这个基于合伙人制度的新治理架构,市场、阿里和蚂蚁内部都未统一认识,阿里经济体在业务层面也没有带来足够多的协同。直到年底形势剧变,随着马云在内部管理上的影响力撤出,这一管理架构基本搁置。
当时阿里系更为顶层的设计还是合伙人制度,但其决策地位也已动摇。马云年设立合伙人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支付宝(即蚂蚁集团前身)的控制问题。当时,马云以第三方支付公司金融牌照需回归内资为由,要求从阿里两大外资股东软银和雅虎手中回购对支付宝的股权,各方一度拉锯。最终马云以阿里上市为条件说服两大股东让步,接受支付宝内资化的既成事实。此后,马云又在董事会层面说服软银和雅虎,将超过董事会半数席位的投票权让渡给合伙人团队。
自此,阿里合伙人获得了超越公司董事会的治理权,且马云和蔡崇信是其中唯二的永久合伙人,不退休、不离任——这些安排,迄今并未见到相关修改的章程披露。目前,阿里集团董事会由10名成员组成,4名由阿里合伙人提名,1名由软银提名,5名独立董事由董事会下属“提名及公司治理委员会”提名。而软银需与阿里合伙人保持一致行动,无条件同意阿里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合伙人拥有提名阿里集团董事会半数以上董事的权利,但井贤栋退出的席位目前尚未补上。
伴随着蚂蚁集团高管于年年中全体撤出合伙人名单,胡晓明和王帅退休除名,阿里合伙人从年的38人降至29人。原来马云、蔡崇信、张勇、井贤栋、彭蕾、王坚等六名合伙委员会成员中,目前仅剩张勇一人为阿里在职高管。
由此可见,除蚂蚁集团与阿里切割、与马云解绑外,合伙人团队对阿里集团的实际控制力也大为减弱。多名观察人士认为,马云重回权力位置的可能性与个人意愿都较低,这也是张勇没有思想包袱、大刀阔斧修整人事的背景所在。
阿里普通员工对于合伙人制度这样的公司治理架构并无直观感受,年轻一代阿里员工对合伙人的看法也已改变。“我理解合伙人就是一个荣誉墙,如果高管退出,证明不再被公司认可。”一名年通过校招进入阿里的基层员工对财新说。不过,据财新了解,阿里合伙人确实可以享受更多的奖金红利以及拥有更稳定的职权地位。
张勇不再沿用马云时期的高管轮换制度,而是让各业务板块负责人保持稳定。年12月,张勇调整阿里业务架构,拆分沿用多年的2C(面向消费者)业务和2B(面向企业)业务,重组为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两大板块:蒋凡分管国外业务;阿里“十八罗汉”创始团队成员、原2B业务负责人戴珊分管国内业务;俞永福是包括本地生活、高德和飞猪业务的总负责人。
“在过去高速成长期,阿里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把人在纵向、横向业务等各部门轮换,频率快到甚至一年一换,本质是用组织红利推动增长红利,利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驱动力去完成增长目标。”一名阿里国际人士告诉财新,但张勇意识到阿里现在已经不适合频繁地进行人事和组织架构变动,而是需要管理层的稳定性,“能力建设需要有延续性,一旦换人思路可能就会变”。
张勇的个人管理风格和马云有很大不同。比如,马云惯于先讲再做,思维跳跃而前瞻,但对后续战略执行不严;而张勇细腻、严谨,对
前述基层新员工对财新称:“老员工都说过去人心齐,而现在各自为*。但我更喜欢逍遥子(张勇),他更务实,现在的互联网不是靠梦想支撑的时候了。”张勇挂帅阿里云
1月10日,杭州市*府和阿里集团就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张勇时代的阿里巴巴,首先需要重新梳理*商关系,重建信任。“多年来,阿里和蚂蚁的*商沟通几乎全靠马云,其他人都只是执行者。”前述接近蚂蚁集团高层的人士透露,马云在年底退出公司后,阿里和蚂蚁的*府关系都跌至低谷,“核心原因是公司并没有建立体系化的*府关系部门。”
在年底最新一轮人事调整中,最令外界意外的是张建锋卸任阿里云总裁,由张勇亲自挂帅。多名观察人士认为,*府关系对阿里云的市场开拓至关重要,“马云事件后,阿里云一时很难做*府单,一些地方*府态度变化很大”。一名知情人士称,各家云厂商基本都是“一把手”牵头和*府、企业对接争取订单,“张勇也需要亲自出面,去重新搭建*商关系”。
但企业级服务与电商等消费者业务差异巨大,张勇的挑战不仅来自业务,更来自人。为弥补自己在技术领域的不足,张勇增设阿里云CTO之位辅佐自己,由年来自微软、曾任阿里云首席科学家的周靖人担任。
过去一年,阿里云内部便不时流出张建锋要离开的传闻。阿里云有过三名强势的负责人。创始人王坚被认为是“布道者”,在众人质疑云计算时坚持投入,缔造了阿里云在产品和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年底接手的胡晓明出身金融系统电子银行部门,强于销售,他让阿里云持续多年以三位数的收入增速扩张,付费用户突破万,坐稳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头把交椅;年11月张建锋接手时,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占据了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半壁江山,全球排名第三。
但看似大好的盘面隐忧浮现,胡晓明时期拿下的不少*企大单以项目亏损为代价,很多解决方案难以复用、摊销成本,在靠铺量的公有云市场上增量空间有限。
张建锋年从淘宝网架构师起步,历任阿里多个重要岗位,一度和张勇分管淘宝和天猫两大电商业务,曾被认为是马云接班人的有力竞争者。在张勇成为集团CEO之后,张建锋任职集团CTO,主导了阿里电商平台的中台搭建,也让这个技术名词成为中小互联网公司争相效仿的企业组织架构的新概念。
张建锋掌舵阿里云后,将重心调回产品和技术,由平头哥配合自研芯片,成为国内芯片研发能力最强的云厂商;力推“云钉一体”,将钉钉从一款对标
但近年来,阿里云的营收增速一降再降,增长阻力巨大。年四季度收入增速为84%,到年前三个季度,这一比例分别为12%、10%和4%,均低于行业约30%的平均增速水平;四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加剧,影响项目招投标和交付,阿里云的收入增速大概率继续放缓。
阿里的主要商业客户一度来自互联网领域,但这一领域伴随着用户规模见顶而增长红利不再。年,字节跳动旗下TikTok为满足美国*府的合规要求,将数据从阿里云搬到甲骨文云上,重创阿里云的海外收入。
年4月,进入阿里新财年后,阿里云和钉钉都开启裁员,幅度均在10%以上。有阿里云员工告诉财新,绩效打分最低的员工被全部清理,略高一点的被建议主动离职,不离职需提供详细的改进计划,还有很多员工自行辞职。“内网一天N条离职帖。”多名阿里员工称。阿里云近期又启动了校招和社招,员工人数有所回升。
过去几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主战场,已从互联网行业转至传统行业,华为、浪潮、中国电子、三大电信运营商等涌入市场,帮助*府和国企等上云。相比后进的国资云厂商,互联网公司在移动互联网转型等业务上确有技术经验和能力,一度进入诸多*府和企业转型上云的采购名单。但从年开始,针对互联网公司的监管风向改变,诸多*府和国企转向国资云厂商。
为适应形势转变,阿里云在年4月调整组织架构,划分18个垂直行业打造行业解决方案;同时划分16个区域拓展本地化运营,包括服务当地客户和建立生态。年3月,阿里云更换销售负责人,由华为企业业务前中国区总裁蔡英华“空降”担任阿里云全球销售总裁。有阿里云人士告诉财新,蔡英华加盟并非张建锋的决定,而是阿里集团层面拍的板。
业务增长承压,阿里引以为傲的技术能力又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年12月18日,阿里云在中国香港租用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出现故障,机房温度升高,部分服务器关机,导致澳门金融管理局、莲花卫视、澳门水泥厂等关键基础设施营运者的网站,以及《澳门日报》等媒体的App无法访问使用。这次故障修复花了约14个小时,是阿里云运营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事故。
修复过程暴露出阿里云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仅故障原因定位就耗时3小时34分钟;现场处置不及时导致触发消防喷淋,电源柜和多列机柜进水,部分机器硬件损坏;
最终,这一事故造成了张建锋的去职。“对云计算而言,稳定和安全是对客户最基本的责任,我们要始终秉持敬畏之心。”张勇在全员信中如此表示。
一名国内PaaS(平台即服务)企业高管则对此评论称:“更换张建锋,说明阿里云不再以纯技术流来引领工作,要重新回归商业。”
一名国内云计算企业高管认为,阿里云现在面临两大困境,一是过去三年对业绩拔苗助长,疫情之下,为完成收入目标,不惜接各类集成单子做大收入,这种将转售其他公司产品产生的收入也计算在内的销售方式,透支了阿里云未来的增长空间;二是国资云强势招揽*企客户大单,必然挤压阿里云等互联网厂商的生存空间:“阿里云的惟一路径是‘出海’,但又需要在个别产品上做得优于亚马逊和微软,方能打开海外市场。”
Forrester首席分析师戴鲲对财新分析称,张勇兼任阿里云总裁,有利于面向业务战略推进组织架构变革,协同集团资源,聚焦客户与市场,加速转型过程。他认为,随着国家*策对平台经济从监管、整顿走向引导、支持,阿里云应进一步加强面向*企客户现代化的行业解决方案的业务咨询、架构设计、实施运维能力,进一步发挥平台的生态优势和自身的技术优势。电商整合资源
阿里云之前,国内电商和本地生活都经历了负责人变动。最受
在拼多多、京东、阿里三大电商平台中,阿里所受影响最为严重,增长也低于大盘平均水平。年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3.5%,其中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同期的电商平台中,阿里中国商业板块收入下滑1%,京东零售板块收入增长7%,拼多多收入则大幅增长65%。
阿里国内电商承压更直观的表现是:不同于过去大张旗鼓地发布成交数据喜报,天猫在年“双十一”后首次不披露大促成交数据。一名阿里人士向财新透露,天猫“双十一”成交额同比增速在1%左右,而内部对此前的“”也不满意。
人力资源、客户服务条线出身的戴珊,自年起接管产业电商(包括国际站、速卖通、淘特等),年12月从蒋凡手中接管淘宝、天猫。“戴珊的能力项和蒋凡不一样,作为公司创始成员,她对公司和业务的理解深刻,考虑问题和讨论业务的时候不那么功利,不会过于追求短期的利益。”一名接近阿里高层的人士告诉财新,淘系在阿里不是单一业务,而是资源汇聚地,“戴珊做人力资源多年,在马云突然离开后,她是一个可以协调资源的人。张勇说年阿里的关键词是‘定’,戴珊的作用就在稳定核心业务。”
戴珊上任后重整了淘宝、天猫中台,划分为用户运营、商家运营、平台策略三个中心,相应的三名负责人直接向戴珊汇报。“淘宝、天猫怎样进一步融合,去服务同一盘货、同一盘商家和同一盘消费者,这是戴珊年的工作重点,之前淘宝和天猫间存在不少重复建设、内耗的情况。”一名阿里内部人士称。
天猫起势凭借的是品牌线上化需求和用户消费升级需求,但在商家和消费者均缩紧预算的环境下,所受冲击自然比其他平台更为猛烈。“年,整个电商行业中,品牌商家的压力比较大,这意味着天猫压力很大。”一名熟悉多个平台的电商服务商人士告诉财新,天猫在想尽办法提高消费者的满足感,把消费者引流到品牌商家,包括年货节不再采取满减券而是直接打折、“双十一”缩短物流时效等举措。
前述电商服务商人士称,年可以明显感知到,客户越来越重视在天猫之外的平台发展,每个品牌都在寻求多平台之间的平衡点。“淘系、京东、拼多多、抖音,都在行业不确定性中尽可能保住自身的确定性,天猫的核心仍是服务品质,无论价保*策,还是改善物流、客服体验,紧抓的是品牌电商的稳定性;京东在疫情期间因为物流优势新增了很多用户;拼多多的低价策略契合经济下行期的需求,同时也开始卖很多品牌商品。”
“抖音年把美妆也逐渐做起来了,直播内容比以前‘高级’了许多,不再是叫卖型,很多品牌在尝试直播场景里的内容创造,比如教你怎么画眼线、画唇线,这类内容的需求一直很大。”这名电商服务商人士称,抖音对短视频和直播间的交互应用、对人群的算法分析,比以前更加精准,从观看短视频、进入直播间到对产品有好感并刺激下单的整条链路流畅自然。不只一名阿里人士告诉财新,对抖音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之高感到惊讶。
一名头部国产彩妆品牌人士在年底告诉财新,他最初从淘宝直播起家,但现在在抖音的整体销量已超过淘系。他认为,尽管“淘系”(阿里国内电商业务)拥有最强大促心智,大促期间能出现最低价,但有时反而成为制约,用户会有大促才去淘系买的心理预期,没有大促的抖音也能把日销做得很好。
一名头部女装品牌人士认为,天猫对品牌而言依然是最好的销售场,不会减少投入,同时也会重视其他增长更快的平台,“抖音则对品牌推广更好,短视频和直播都是品牌推广的重要窗口”。
目前,阿里2C端主应用“手机淘宝”的流量大幅倾向天猫商家的问题依然存在。多名家居、文具、服饰领域的商家告诉财新,在淘宝和在拼多多的经营成本(包括抽佣、运费险等)其实差不多,但受流量限制,现在普通C店(即淘宝个人店铺)很难做起来。
普通的淘宝商家会根据不同平台,形成不同的价格体系。一名熟悉电商行业的前淘宝商家人士告诉财新,一款来自同一个仓的杯子,拼多多卖9块9,淘宝卖12块9,京东卖19块9,最大的区别无非是展示图片的精美度,而消费者也已意识到了这一点。阿里做淘宝特价版、京东做京喜,都希望解决低价竞争力的问题。
戴珊上任后的另一项工作重点是内容建设,淘宝直播和“逛逛”承载了淘宝从货架电商向内容电商的尝试,这两个事业部的负责人均直接向戴珊汇报。年,淘宝在前一年失去雪莉、薇娅两名头部主播后,李佳琦又停播近四个月,淘宝在“”首次失去了直播电商第一的位置,直播整体用户活跃度下滑明显。而逛逛是手机淘宝上的内容板块,拥有首页一级入口,主要形式为种草向的图片、视频分享,与小红书类似,并能导流到淘宝店铺。这一板块是过去一年的裁员重灾区。
年,淘宝直播发布了多项主播激励*策,加大了挖站外主播的力度,包括罗永浩、李诞等原本属于抖音系的主播,以及遥望科技等长期只在抖音、快手平台运营的直播机构。此外,淘宝直播正在尝试改变“规则和排名固化,超头垄断资源,中小主播难出头”的问题,希望从纯卖货逻辑、单一追求成交效率,转向成交与内容双指标的流量分配机制,即只要直播内容有趣、受欢迎,也能实时获得流量支持。在行业人士看来,这一点正在向抖音学习,“抖音的策略是扶持不同IP,只要有趣的主播一起来,马上给流量,刘畊宏、东方甄选都是例子”。
“淘宝想做内容很多年了,但在一个电商场景做内容仍存在冲突,最直观的是GMV数字不会好看。”一名阿里员工称,冲突在于平台服务的到底是商家还是用户,淘宝从服务商家起家,但抖音重在内容场景。
前述接近阿里高层的人士认为,对阿里而言,抖音和快手都是前端,也都是流量,无论谁做得好都是流量池;但阿里做的是流量转化。截至目前,阿里仍是商业效率最高的平台。“淘宝内部一直在讨论要更
国内电商增长困难,劲敌环伺。张勇将国际化提到了战略位置,且把全球化战略量化成指标:14年后,阿里全球用户要达到20亿,其中中国市场已接近10亿用户天花板;截至年一季度末,阿里海外活跃用户是3.05亿,因而海外还有近7亿用户的拓展任务。
“国内电商红利消失已成事实,张勇年定的关键词是‘进’,这就意味着需要寻找增量,海外板块就是增量市场。”一名阿里国际业务人士称。
截至年9月30日,阿里海外零售业务收入为亿元,为集团贡献了约5%的收入;加上海外批发业务,其海外总收入达到亿元,占比8%。速卖通方面预计,“未来五年,全球不含中国的电商市场可能有3万亿—5万亿美元的增长空间,而中国卖家在海外还有1.2万亿—2万亿美元的空间。”
对于如此大的市场,张勇派出了干将蒋凡。年1月,蒋凡被正式调任阿里“海外数字商业板块”,首次将散落在各部门的出口业务整合到一个板块,包括B2C平台速卖通、B2B贸易平台国际站、东南亚电商Lazada,以及两个并表的独立电商业务——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总部位于巴基斯坦、主要面向缅甸等市场的Daraz。
蒋凡刚上任就重新划分了国际业务中的跨境和本地业务。跨境业务即指中国制造商品销售海外;本地业务则是由本地供应商供货。此前,国际电商板块,除国际站外,速卖通、Lazada等均包含跨境和本地两类业务。“蒋凡更看重的是跨境业务。”前述阿里国际业务人士称。速卖通曾在一段时间内在海外进行过本地业务尝试,蒋凡接管后更加旗帜鲜明地回归跨境业务。
速卖通总经理张凯夫曾在年4月的速卖通卖家大会上提及,为各类海外电商平台建立一个跨境业务的公用中台,即通过整合供给部分,使卖家商品销售至多个跨境平台。另一边则配合菜鸟物流进一步布局国内外贸易城市的仓储,即优选仓,而非海外仓。
“蒋凡接手海外业务后,策略相对保守。”一名了解阿里国际业务的人士告诉财新,现在速卖通重点在国内建优选仓,物流时效变慢,但成本下降。过去速卖通倾向于把资源前置,比如借助菜鸟资源,把商家的货备到海外仓,提高派送时效;其次会挑一些亚马逊不是特别强的市场去发力,诸如西班牙、波兰等。
伴随优选仓,蒋凡还在速卖通上推出了“托管服务”,卖家只需要提供一个供货价,运营、物流和售后均由平台操作,在前端有专属频道向消费者呈现商品。速卖通还提供了三个月的售后免责期,期内退款由平台承担:“卖家实质上成为速卖通的供货商。”上述人士分析称,在托管模式下,速卖通完全将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并将资源向这类商品倾斜。“过去,速卖通花钱做营销、给商家补贴,商家参与意愿并不一定强,而这种模式能更好地控制转化率。”
就地区而言,速卖通年重点发力韩国。“韩国是全球第五大电商市场,消费总量跟东南亚相当,更重要的是韩国人口密集,集中在首尔地区,境内物流也相对集中。”阿里国际人士告诉财新,通过对韩国消费者的调研发现,他们会使用翻译软件直接在中国的淘宝App上买东西,速卖通顺势推出了韩语版本,投入亿韩元(约合5万元人民币)做价格补贴,还包下韩国几条热门地铁线路为速卖通的中国商品做广告。
而供给端,已经形成一种所谓“韩国东大门服饰”的穿衣风格,大量生产在中国完成,淘宝的女装供给与速卖通打通,“商家在淘宝上发布商品,通过跨境中心就能将其卖到全球。”据速卖通介绍,从威海的优选仓发往韩国,仅需3—7个工作日就可以送达,几乎等同于国内电商的时效。据移动数据分析平台AppAnnie的数据,自年10月底以来,速卖通已连续两个月登顶韩国购物类App下载榜。
韩国之外,年12月,阿里在西班牙上线了新平台Miravia。速卖通以白牌商家为主,主打性价比市场;Miravia是本土电商平台,品牌定位高于速卖通,采购也倾向于本地供应商。
对于阿里电商的国际新市场,跨境电商人士评价不一。有分析认为,这些市场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持续投入。此外,韩国人口有限,西班牙购买力不及德国等西欧国家,这都是制约电商的“天花板”。
整个跨境电商领域,重点消费市场仍在美国。过去两年,女装独立站SHEIN依靠极致性价比优势,在美国攻城略地。年,拼多多创始人*峥亲自挂帅,在美国推出了跨境平台TEMU。据SensorTower的数据,年二季度,SHEIN当季的美国新增移动安装量超过了亚马逊;TEMU在年9月1日上线后,一个半月即跻身美国苹果应用商店前十。
阿里内部人士透露,速卖通的托管模式正是学习SHEIN,和它们争夺工厂型、工贸一体的卖家:“加入托管模式的卖家中,就有来自福建的服装大卖家泉州时颖、特舜贸易,3C工厂大卖家元素创达等企业,部分商家加入速卖通全托管服务之前,也在TEMU和SHEIN上经营。”
一名跨境电商人士指出,阿里并没有完全放弃美国市场,但不可能像拼多多一样高举高打、倾力投入,因为白牌商家的知识产权问题,淘宝一直在美国的“恶名市场”名单上。蒋凡投入美国市场首先需要规避美国合规问题,清理白牌商家。此外需要挑选能够建立独特心智的品类,不会做一个全品类平台,以免与拼多多过多重复,以及和亚马逊对抗:“如果因合规问题吃了罚单,可能会搭上前期全部投入。”
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的第一站东南亚,阿里自年起即扶持Lazada,年一年就向其先后三次注资,合计超过16亿美元,在东南亚和Shopee等电商竞争。年,东南亚各国解除疫情限制后,线下购物恢复正常,导致电商行业集体增速放缓。在东南亚,Shopee主攻大众市场,客单价更低,定位类似淘宝;而Lazada更重视品牌,定位类似天猫,因此受到线下零售恢复的冲击也更大。
Lazada从年起已换过四任CEO。年6月,曾带领Lazada泰国和越南团队的董铮被任命为新一任CEO,而执掌Lazada仅两年的李纯转任蒋凡顾问。新CEO董铮更强调本地化运营,在Lazada覆盖的东南亚六个市场中,有五个国家的领导团队来自当地。有东南亚电商人士告诉财新,随着Lazada不断加强物流建设,而Shopee开始减少各类补贴,两家企业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不过,东南亚的战局又加入了新的变量。年上线以来,TikTok电商业务已开通印尼、英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和新加坡等站点,开始蚕食Shopee和Lazada的市场空间。一名熟悉TikTok的人士告诉财新,受益于Shopee、Lazada等培育的电商基础,TikTok电商业务大部分GMV来自东南亚。
蒋凡负责的国际业务中,有一块相对独立的外贸B2B业务——国际站;年张阔成为国际站负责人,至今保持稳定。这一马云年创业初始就押注的业务,已从最简单的*页发展到外贸通关、支付、物流等方面,甚至和海运公司合作了船只出口,国际站营收主力已从向商家收取会员费,转向增值产品服务。
市场对年中国外贸出口整体预期下滑,但张阔基于平台上外贸商家的反馈,给出了下一年外贸出口会U形反弹的乐观结论。本地生活持久战
年7月,阿里宣布将饿了么、口碑、高德和飞猪组成本地生活服务板块,并将社区电商业务“淘鲜达”融入“饿了么”,这一板块由俞永福分管,直接向张勇汇报。在阿里内部,本地生活服务与国内电商、海外电商、阿里云处于同等地位。俞永福是张勇之下,最重要的四名业务板块总裁之一。
年8月,本地生活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因在一起员工“性侵事件”中被指不作为而引咎辞职,俞永福临危受命,亲自管理饿了么、口碑。当时,“口碑+饿了么”组合在和美团的竞争中艰难防守,两家市场份额被逼到3比7,阿里组合的份额甚至更低。面对节节败退,本地生活接连更换管理者,直接后果是任何策略都很难延续:“运营策略没有超过一年的,留给试验摸索的时间太短;在商家端,则容易失去对平台的信任。”
俞永福此前在多个业务线间轮转,担任的均是整合角色:年,随着UC优视被阿里收购,俞永福来到阿里,一年完成UC和高德的整合;年,阿里成立大文娱集团,俞永福担任董事长兼CEO,阿里文娱生态体系内的优酷土豆、阿里影业等业务几乎都是从外部收购而来,俞永福的主要工作亦是整合。
执掌本地生活后,俞永福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饿了么、口碑、高德、飞猪之间的协同问题。其中,长期管理高德地图的经历,让他可以调动高德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务)能力结合本地生活服务。不过,据财新了解,本地生活业务要打持久战,俞永福接手后的一年半仍未体现整合效果,或许他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更长时间。
俞永福最主要的整合思路是将口碑与高德地图结合。“高德打车和导航的流量越来越高,又是强目的地心智,所以口碑近一两年的策略是把场景往高德上引,关联目的地商家、提供优惠券购买等。”一名前阿里本地生活业务人士告诉财新。
但这一策略落地并不容易,一方面,高德作为地图很难完整承载到店业务,比如到餐厅吃饭过程中的各种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这一整合意味着口碑变成了高德的供应商,无法体现对商家的差异化服务。“截至年三季度,阿里内部还没有完全明确高德与到店业务结合的价值。”该人士指出。
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形势严峻,多地处于管控状态,服务业商户经营惨淡,到店业务失去客流。加之阿里要求各业务板块“自治”,目标是盈亏平衡,常年亏损的本地生活板块成为阿里裁员的“重灾区”。上述前阿里本地生活人士回忆称,年初,到店团队还有多人,到11月只剩下多人。除了来自集团的“降本增效”要求,与高德整合后,本地生活的研发、产品甚至财务等中台能力与高德都有一定重复,也是裁员的原因。
而饿了么的业务重点是防守。一名饿了么人士告诉财新,美团、饿了么两家在年的重点不同,美团需要在外卖之外找寻增量,饿了么则要持续防守:“能抢回来一点份额最好,但份额不是现阶段最在乎的事。”
前述接近阿里高层的人士评价称,年,俞永福实现了本地生活在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减亏,这是目前最直接的业务成果。从财报来看,年前三季度,本地生活服务板块的收入各增长了29%、5%、21%,经调整EBITA仍有数十亿元规模的亏损,但亏损额分别同比收窄了17%、36%、47%。不过,上述前阿里本地生活人士称,饿了么业绩未达内部预期,没有守住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本地生活板块在蚂蚁集团与阿里巴巴的切割中不容忽视。口碑曾由蚂蚁集团团队一手负责,在年左右的移动支付风口之时,承载了支付宝与
年初,当时的蚂蚁集团CEO胡晓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支付宝首页改版,外卖(饿了么)、美食玩乐(口碑)、酒店住宿(飞猪)和电影演出(淘票票)获得固定入口,在设计上与美团App更加相似。阿里希望支付宝能成为整个本地生活最重要的入口。
然而,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切割后,本地生活各类业务也需要寻找支付宝钱包App之外新的入口。“口碑与高德业务上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用高德的方案去替换支付宝,为阿里和蚂蚁切割做准备。现在口碑业务相当于拆成了两块,强支付逻辑的跟着支付宝走,需要导航带团购内容的跟着高德。”上述前阿里本地生活人士表示,在口碑商家后台,参加支付宝活动或高德活动是两个不同的入口,两边的底层支付协议不一样。
但前述饿了么人士指出,蚂蚁和阿里的切割对本地生活影响不大,本地生活与支付宝本就属于有内部结算的业务往来。
“从阿里频繁提及‘新零售’概念后,下力气做本地生活已经不是为了拓展移动支付业务,而是庞大的线下市场的数字化,支付只是其中一环。”上述前阿里本地生活人士称,整个线下市场比线上大10倍不止,阿里认为机会非常多,每年以一个恒定数字去做线下市场的数字化,复合增长率也是可观的。收缩“未来业务”
在阿里巴巴的整个商业版图中,阿里健康和大文娱板块极为特殊,所有业务主体均来自收购,包括在线视频优酷、电影发行和制作公司阿里影业、在线票务平台大麦网和已经关闭的在线音乐平台虾米音乐。年到年,蔡崇信领导的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部是中国投资并购市场最激进的买方。阿里健康、优酷和阿里影业三家上市公司,被收购后都曾被诟病资产标的太差,阿里健康被指空有一个后来毫无用处的牌照,阿里影业则是从人到版权储备几乎都是空壳,至于优酷则存在业绩数据造假和内部贪腐等诸多问题。
然而,这两大块备受争议的投资标的在马云设计的“履带战略”中,被定位为继电商、物流、云之后的阿里“未来业务”,其“DoubleH”(Health和Happiness,健康和快乐)战略至今仍然被两大业务板块的老员工津津乐道。张勇成为董事局主席前,这两块业务相继进入行业下行周期,在同业竞争中落于下风。
阿里健康的前身中信21世纪,曾经拥有国内惟一一个药品监管码平台和医药电商直销牌照。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曾在阿里多个部门担任要职的王磊,是阿里健康的第一任CEO。初期,药监码业务贡献了阿里健康的绝大部分收入。但不足两年,年初,药监码被叫停,阿里健康失去了主要现金流来源。
此后,阿里健康陆续整合了第三方药品零售平台天猫医药馆、天猫保健品业务、天猫医疗业务,向药品零售电商转型;同医院试点,牵头成立医药O2O联盟等。阿里健康彼时的愿景是,打造一个覆盖药品、医院、医生、第三方医疗检验机构、医疗保险、健康管理、患者等的生态系统。
一名原阿里健康人士对财新指出,王磊曾给阿里健康设计了三大战略:一是医药电商,二是包括医美、专科等在内的消费医疗领域,三是智慧医疗领域。三块业务各司其职,电商是收入来源,消费医疗业务则是高毛利业务,远程慢病等智慧医疗项目则是未来战略。“后来京东健康上市,其业务划分基本和此类似,资本市场对此反应不错。”
至财年,阿里健康的收入规模已从两年前的不足万元剧增至24亿元。前述前阿里健康人士评价称,作为阿里健康的战略制定者,王磊带领团队学习医疗知识很下功夫,他执掌期间的阿里健康摊子也铺得很大。而在年3月,王磊被张勇调往饿了么担任“一把手”对战美团,原速卖通总经理沈涤凡接任阿里健康CEO,任期也仅持续两年。
年3月,负责过UC浏览器、搜索、阿里妈妈、阿里音乐等业务的朱顺炎,成为阿里健康CEO。朱顺炎执掌期间,阿里健康维持了高增速,但相比后进入者京东健康的差距越拉越大。年(京东财年年1—12月,阿里财年年4月—年3月——编者),阿里健康的收入仅比京东健康少10亿元左右;至年,这一差距扩大亿元级别。京东健康年收入为亿元,近两年增速为79%、58%;阿里健康收入则为亿元,近两年增速为62%、33%。阿里健康仅在财年扭亏,而京东健康除了年,此前已连续四年盈利。
目前,阿里健康作为独立上市公司,在人力和组织架构上仍然高度依赖阿里集团,但内部判断这一领域已远离集团核心业务。一名阿里健康人士对财新称,相比电商,医疗问诊毕竟不是高频场景,并不受集团重视。
距离年阿里大文娱架构调整已过去三年多,从支付宝调任大文娱总裁的樊路远交出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最近三个财年,阿里大文娱营收保持6.19%的年复合增长率,经营亏损从财年的.37亿元降至财年的70.19亿元。
然而,就用户而言,优酷行业老三的位置岌岌可危。据QuestMobile测算,年二季度,会员数最多的爱奇艺、腾讯视频日活接近万,订阅会员数量均超过1亿;优酷日活规模在万以下,暑期直接降至万左右,被哔哩哔哩反超。阿里巴巴披露,优酷的日均付费用户数量增速已从财年的50%放缓至财年的15%。
优酷之外,阿里影业、演出票务平台大麦尚能在业内占一席之地,网络文学平台“书旗”名不见经传,虾米音乐在年初猝然关停,游戏业务灵犀互娱成绩平平。
“相比蚂蚁来说,大文娱的体量对樊路远来说还是小一些,他能胜任。”一名优酷管理人士告诉财新,阿里很难完全放弃文娱板块,目前像优酷一样能保证近亿月活的App并不多,毕竟优酷同时也为淘系应用贡献了流量入口。
樊路远在内部反省称,自己前三年都在“交学费”,他最初给优酷的定位是打造一个能扶持各层级创作者的平台。阿里文娱内部亦诟病樊路远“外行”,策略违背创作规律,用淘宝、天猫的打法做内容。
“老樊(樊路远)刚上台的时候,优酷学腾讯,偏向投资万元以下的女性向作品(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的剧集),以小搏大,但依赖数据给剧定级其实没有意义,现在头部剧比拼的是价值观,判断项目大小,应该是创作者思考的程度和深度,大数据反而是滞后的。”一名前优酷剧集制片人告诉财新。目前,樊路远转变策略,聚焦头部项目。
“长视频能不能走到盈利平衡点,多一部少一部数亿元投入的剧很关键,中腰部内容成为砍成本的落刀之处,意味着很多投入并不大但意图创新的尝试被放弃了。”上述优酷管理人士告诉财新。
年,三家长视频平台不约而同降本增效,都削减了内容采购预算。爱奇艺每季度曾高达50亿元的内容成本降了近10亿元;腾讯视频也大幅减少剧集制作预算。一名腾讯视频人士告诉财新,除少数头部剧集外,腾讯不再大力度规划新内容,而是消耗前几年的既有储备,新项目过会难度大幅提升。
年9月,优酷在一场定制剧闭门会上告诉合作伙伴,希望承制方能在全流程上精打细算,但还要保证不降品质。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解释称:“一个剧组不是人越多越好,一个岗位细则也不是越细越好,怎样让一个团队产生更高的效率才是最终目的。”
据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中国电视/网络剧趋势报告》,年前三季度,爱奇艺上线部新剧,同比减少20%;腾讯视频上新部,同比减少15.%;优酷只有73部新剧,同比减少31.78%,在三家里降幅最大。
成本控制之下,优酷的业务仍未能盈利。年上半年,阿里文娱板块营收在疫情中承压,阿里影业、优酷业绩都持续下滑,前三个季度,阿里文娱板块整体合计亏损27.47亿元。
另一边,阿里影业也进入调整收缩期。年,电影市场在低谷徘徊,阿里影业参与出品的六部电影进入年度票房前十,上半年收入因此提升35%至18.29亿元。阿里影业曾引进《绿皮书》《》等好莱坞大片,但由于国内票房主力已基本转至国产片,公司调整内容策略,直接关闭了与美国六大制片方对接的分公司。“目前,阿里影业纯直采的批片项目已经减少,引进项目倾向于和其他公司合作出品,采购方面以给优酷买片为主。”一名国内电影公司批片采购经理向财新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