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强悍的德国到底输在哪?跟件大事的发生息息相关。
年是一战变局之年。
在这一年发上来三件大事。
首先:是协约国开始发动反击。
其次:是大洋彼岸的美国,赚钱了之后,决定下场参战。
最后:是沙皇俄国接连发生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变了天。
(一战)这三件事也互为因果关系,左右了战局。
年一整年的战局,总结下来就是轴心国,特别是德国收获了战术胜利,战果更大。
而协约国则收获了战略上的胜利,改变了战场态势。
随战场态势改变的,还有中立国美国的态度。
美国的态度改变,让协约国步步逆转。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的态度改变跟做生意有关。
拥有海上霸权的英国,配合法国彻底封锁了德国的进出口贸易,也让德国没办法跟美国做生意。
反而是英国,利用英美特殊关系,不断呼唤自己儿子帮忙,让美国和协约国有了巨大利益纠葛。
(一战战壕)这纠葛最后大到亿美元的物资和亿美元的贷款。
合计两百亿美元,宛如美国的*注,也让他必定会帮助协约国,要不然鸡飞蛋打咋办?
正是由于美国无尽的物资支持和金钱支持。才有年协约国的反击和美国的出兵。
年4月,英法联*进攻驻防在兴登堡防线后的德*,遭遇机关枪阵之后铩羽而归。(美国宣战时发动反击)
战斗持续不过一个月,英法两国就付出40万人阵亡的代价,跟着下台的还有法*总司令:乔治·尼韦勒。顶替乔治·尼韦勒的就是一战英雄,二战草包:贝当将*。
贝当上台后不再跟随英*作战,而是选择停战休整,也是在那段时间,英*将坦克第一次投入了战场,收获了不俗的战果。
(早期坦克)但法国高挂免战牌,让英国虽然有坦克加持,也无济于事。
两方又陷入僵持不说,德国还占了一点优势。
见这状况,美国人急啊。
双方打仗是很好,可眼见沙俄动乱要完蛋,英法联*也不给力,德国依旧头铁,害怕两百亿美元鸡飞蛋打的美国人,为了保证自己投资的收益,开始蠢蠢欲动。
再加上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威胁了英国的补给线,让美国人不好做生意。
美国总统威尔逊决定,借德国潜艇炸毁美国商船的契机,在年4月2日向德国宣战。
这一宣战,就彻底让双方实力对比失衡。
德国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奥匈帝国是欧洲第三,世界第四大工业国。
可这两个国家工业实力加起来,也赶不上美国。
工业硬实力,美国是德国的两倍,加上英国和法国,双方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威尔逊总统)年4月2日的美国参战,就注定了一战的结局。
随着美国参战,观望国也开始选边站队。
比如中国北洋*府就是,在美国参战大局已定后,选择支持协约国,战场作用虽然不大,可后勤上的贡献还是不少的。
一连串连锁反应后,德国也不是没有听到好消息。
这好消息就是沙皇俄国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还有《布列斯特合约》的签署。
新生的苏俄*权,为了获得德国的停战,名义上上放弃了俄国最精华的多万平方公里欧洲领土,让德国笑开了花。
笑过之后,德国才明白,自己看似占便宜,其实吃亏了。
因为布*早已预见了德国的失败,这条约就是大号的缓兵之计。
缓兵之计后,时间来到了失控的年。
年是决战之年,当时的德国,刚从俄国哪里咬掉万平方公里领土。还免了两面作战的威胁,寻思良久后,从东线抽调精锐,起了决一死战的心思。
战术上德国依旧收获不少。
年月起,德国先后发动5次攻势,用奋起的余勇,又向法国巴黎挺进了一段距离。
可这胜利并不持久。
4到7月继续进攻时,就开始遭遇了失利,然后二战胜负手美国和美*,特别是美国物资都来了。
这源源不断的资源跟支援,助力了协约国的胜利。
年9月,英美法三国联*发动进攻,仅仅三天时间,德*引以为傲的兴登堡防线失守。
就此拉开了轴心国溃败的序幕。
9月0日,轴心国小弟保加利亚宣布投降。
10月1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宣布投降。
11月日,因为美国人带来的分裂选项民族自决(14点原则),奥匈帝国境内多了塞尔维亚,捷克,匈牙利等几个民族国家,奥匈帝国宣布投降,皇帝卡尔一世宣布放弃皇位,奥匈帝国没了。
(威廉二世)接二连三的坏消息,刺激了德皇威廉二世。
在他的严令之下,德国基尔港水兵收到了近乎送死的决战命令。
一看这命令,他们愤而在11月日宣布起义,8万水兵走上街头,引发了德国的十一月革命。
革命风潮一时间席卷全国。
德国后院失火,在加上前线战况不利,德皇威廉二世知道事不可为选择退位。
然后就是年11月11日光棍节这天的德国投降。
选择投降的德国人遭遇了折辱。
在法国东北部的贡比涅森林的雷道车站福煦车厢里,签署了著名的《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
当天上午11点,迎着6个1的7数字,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落下了帷幕。
(停战协议)落下帷幕之后是长久的思考。
一战,是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最惨烈的一场战争。
机关枪的出现,成了收割生命的死神镰刀,让战争有了新的形式,战壕战、阵地战,也给了防守一方独有的优势。
用一句话说就是:防守,才是最好的进攻。
除了这之外,还有几个其他因素,让战争变得惨烈。
(一战士兵)首先:是总体战概念的出现。
长久的封建时代让欧洲的战争,颇有中国春秋义战的感觉。
龙虾兵和近卫*,跟随鼓点的脉动前进,在炮火的掩护下,排着整齐的队列开火,这就是曾经的欧洲战争。
比拼的是组织度和勇气,也少了不折手段。
但到了工业化时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还有全民动员的出现,欧洲从贵族战争,进入了全民战争的范畴。
决定战斗力的除了科技和生产力之外,还有国家动员能力。
这也是沙皇俄国在开战之前,就进行了半动员的根源。
相较于英法德,沙皇俄国的动员率因为国土太大。基础设施状况更差,需要更多的时间。
而且这战争总动员,不仅限于前线,在后方也是如此,男人参*打仗,女人进工厂搬砖,就连孩子也要或多或少参与战争活动。
适配总动员之后的参战各国真就成了战争机器,也迸发了更强的战斗力。
这状况让我想到了战国故事。
曾经的铁血大秦,为何纵横战国?
不就是用耕战结合的方式,让秦国成了战争机器,进而获得了最广泛动员力吗。
秦国是超脱与时代的存在,在一战前近两千年,就诠释了什么是战争总动员。
从这个角度看,欧洲的战争模式,其实是从一战开始,才进入战国时代的国家总体战时代。
其次:民族国家概念深入人心。
民族国家概念,最早追溯根源,可追溯到英法百年战争时期。
(贞德荣光)法国圣女贞德,用自己的圣女光环,还有最后的牺牲,让法国人明白了为谁而战,这圣火下牺牲的女孩,在法国人心中埋下了民族主义的种子,并在后续长久的发展中生根发芽,进而在法国大革命时代,成了拿破仑战斗力的保证。
拿破仑带领的,用民族意志凝聚*心的武装力量,用无数的胜利,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让欧洲君主制摇摇欲坠,也让民族国家成了时代趋势。
一场席卷欧洲的战争,重塑了欧洲国家的形态,也促进了现代国家形态的诞生。
随后的法兰西共和国,虽然问题多多,依旧引领了时代风潮,也让欧洲君主国迫于压力,开始了各种改革。
(拿破仑雄风)在一战行将爆发前,欧洲所有国家,几乎都进入了民族国家,也让曾经的欧洲封建制动摇了。
封建制动摇了,民族主义传播了,让原来贵族效忠国王,封地民众效忠贵族的分封格局,变成了国民以国家为纽带,结成命运共同体的新模型之中。
模型变了,权利基础也变了,参与者当然也变了。
(工业和战争)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大工业体系让注定了战争的胜负。
战争打的是什么?
古典时代,是人口和粮食,还有*队的训练。
中世纪时代,是人口和国家面积,还有*队的训练度和战略资源(马,铁)的产出和利用率。
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工业实力,科技实力,还有装备制造能力,国家组织度(兵原)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这也是德国在一战初中期即便盟友很拉胯,依旧打的有来有回,不落下风根源。
以上所有,他都排名世界一二。
硬实力让德国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和战略上的均势,但美国的参战,让战场态势变了。
一个比德国更强,且有大工业体系,资源还没短板的国家,成了德国的敌人。德国的失败,就是可以想见的事了。
这侧面证明了现在战争的逻辑。
大工业体系加持下的国家动员力和凝聚力,自己资源自给度,才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大工业体系,是续战力。
动员力和凝聚力,是战争耐受度。
资源自给率,是生命线。
今日这三者齐备的国度,这个世界上所剩无几。
至于它是谁,我们也可以说说。
关于现在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大事,其实也可以带入思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