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现在大众能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这也使得国内很多人不再抱着“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心态了。
不过,在几十年前的那个时代却是相反,由于那个时候咱们国家的国力还不够强大,以至于很多人都被糊弄了,都以为国外就是天堂,甚至很多人以洋人们的话马首是瞻。
但即使是这样,当年也是有些清醒的人,很早就意识到这种现象的荒谬。
比如这次要讲到的,广州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就是如此,剧组针对当时这样的现象,特地用了一集来生动地批判了这些人的心态。
话说康家的三少阿耀,被单位派去欧洲考察,于是回到家就非常兴奋地向家里人炫耀。
这倒没什么,毕竟在世纪初的时候,大家每个月的工资能破千都算得上是收入非常好的了,能出国一趟开开眼界的确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不过,这里显然导演跟编剧花了心思,因为阿耀的言语之中,带着很明显的“洋吹”味道。
他去的欧洲国家是列支敦士登,这个国家对比英国、法国这些名气肯定是没那么大的,而且面积比较小,所以他刚说出来的时候,康家人都不以为然。
接着阿耀就侃侃而谈吹起来,各种别以为人家国土比较小名气不大,人家可是欧洲国家,很富裕,人民素质又高又自觉,全国都只有几个警察等等。
公知软文的味道都快溢出荧幕了。
接着当然就是例行惯例的,大家都要阿耀出国买点礼物回来之类的,这个要鞋子香水,那个要手表巧克力等等。
然而,阿耀回来之后却两手空空,而且穿得非常休闲,至于原因?他表示去了一趟欧洲,发现洋人们是在过所谓的“简单生活”,所以他也要效仿洋人。
康伯不同意,表示阿耀你平时都不是这个样子的,现在是搞什么来着,阿耀则称康伯那种思想已经过时了,洋人那种简单生活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真谛。
之后的阿耀,还真的“全盘西化”,只不过有意思的是频频被打脸。
回来以后,他吃的食物必须是西餐或者是汉堡薯条面包这些东西,还向家里人说这些就是绿色食品,被家里人嘲笑以后,则继续死撑。
明明热得要死,偏偏就要说洋人们都提倡环保,所以不能开空调,自己挂着块木板扇凉。
吃个橙子,连皮都吞下去,惊呆了家里人,阿耀却称橙子皮很有营养,洋人都是这样的,康伯直接大骂那些人都是疯子你还学他们,家里人也在各种嘲讽,被打脸后的阿耀又耍脾气溜掉。
说洋人们提倡环保,而且要睡眠充足,所以每天很晚才起床,然后又不坐车,为了环保所以要走路上班,结果天天迟到,一个月的奖金都快被扣光了。
之后想出个办法,踩滑轮鞋上班,一出门几乎就撞到人,之后遇到减速带的时候一个不小心,直接翻车,手都摔断了。
多次碰壁的阿耀回到家,被康婶说了一顿。
康婶表示,学什么外国那些洋人,洋人的生活就很适合你吗?天天说简单生活,各种环保,现在够简单了吧?手也断了,班都不用上,天天在家待着了,吃那些东西都吃到你消化不良了。
终于,阿耀也认怂了,求康婶晚上买些海鲜跟鸡回来做顿大餐,晚饭的时候各种狼吞虎咽。
最后,老四阿祖也要出国,不过去的是阿联酋,剧里特地给了他一顶包头头巾,来隐讽出个国,去了哪里,回来以后就变成哪国人这种心态。
不得不说的是,这一集非常有意思,很好地把20多年前的那些情况都给表现出来。
在那个国内经济还在发展的时代,不少人内心都是抱着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心态的。
但这倒也很难怪百姓们,毕竟那个时候不是信息时代,大众获取信息特别是国外新闻的途径并不多,唯一知道的就是很多外国国家比较发达。
再加上那个时候各种公知横行,类似“德国下水道”“美国富人们放下身段在厕所为佣人跟她的孩子庆祝生日”等等的软文铺天盖地。
在这种情况下,真的很难去怪责普通百姓会这么想。
《外剧》这一集也是如此,阿耀这种心态,其实就是当时不少人的真实映射,就是:
“国外发达,所以要学习洋人们的一切,以他们说的话为标准要求自己,他们说环保我们就要照做,毕竟这可是外国富人们的经验。”
当然,《外剧》超前的地方,就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这些东西全是空中楼阁,一昧的崇洋是没有意义的,咱们中国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没必要为了学习洋人就把自己搞得各种难受。
毕竟你学习洋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按他们的一些要求去给自己定标准,你也不会变成人上人,最多只是在心理上满足一下你自己,让你感觉自己也踏进了他们那个群体而已。
另外,《外剧》特意让三少阿耀表演了一通,而不是选择其他几个兄弟,也有它的道理存在。
大哥阿光比较老实木讷,对这些洋人的东西没有什么向往,之前有出国的机会都留给弟弟。
二佬阿宗性格很务实,不可能会委屈自己去迎合洋人的标准。
老四阿祖,未来的老婆戴安娜都是外国人,跟洋人交流多,不存在崇洋的可能性。
三少阿耀,作为康家里的知识分子,却如此轻易被洋人们“同化”,这本身就是导演编剧最大的讽刺。
也的确如此,很多所谓的“高材生”其实是最容易被“侵蚀”的,他们总是向往着他们所认为的“优等人”群体,并拼命地往那边靠,仿佛只要自己跟这个群体沾上一点边就成了人上人一般,然后还会很看不起其国内的其他人。
所以说,《外来媳妇本地郎》在世纪初的时候能如此火爆,在广东收视率甚至突破40%,是有它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