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3日,英国*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表示,为了获得“群体免疫力”以抵抗新冠肺炎病*,英国将需约60%人口感染新冠病*。
英国首相鲍里斯悲伤而坚定地说:很多你心爱的人会死。
此言一出,引起全球哗然。
接下来,名英国科学家联名发表公开信,认为*府现行防控策略将致“远超必要数量的生命面临危险境地。”同时,他们也对同为科学家的帕特里克·瓦兰斯进行谴责。另外,截至当地时间14日上午,超过10万人在英国议会请愿网站上签字,呼吁英国*府采取更加积极的方式,阻止疫情蔓延。
那么,群体免疫策略究竟是什么?它倒底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群体免疫策略是科学的,但也是冰冷的
所谓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群体免疫水平高,表示群体中对传染具有抵抗力的动物百分比高,那些没有被感染的人越安全。通过获得群体免疫的方式来保护未被感染者是有门槛的。比如,天花、麻疹等疾病需要的群体免疫比例高达80%到90%。也就是说人群中必须有80%-90%的人体内都对病*有抵抗力、也就是有抗体,才能保护剩下的10-20%人口。因此,人类历史上,会通过疫苗来增强群体免疫水平,比如通过“种牛痘”来预防天花。但近代史中,通过自然染病来增强群体免疫的事件不多。
英国*府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新冠肺炎数据和与之类似的流感病*数据推算出,英国将需约60%人口感染新冠病*。按英国目前万人口、1%发病率、3.4%病死率计算,英国将会有40万人发病,其中有1.36万人将会死亡。
对比一下我国数据。我们国家人口数是英国20倍。按照相同比例,我国要获得群体免疫力,需要有近万人发病,其中有27万人因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但在我们国家大力干预下,截至年3月20日,我国本土病例已经清零,累计确诊病例例,死亡比例例。发病人数和病死人数均为免疫值的1%。中国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走向最终胜利。
此时,英国专家团队认为,如果采取非常严厉的措施,那么当解除这些措施时,疫情会发生报复性反弹,病*可能在来年冬季再次流行,而那时英国的防疫体系已经超负荷运行一年,后果难以预料。所以,群体免疫法,是将感染的高峰后移,以延长流行期,降低峰值的方法来降低医疗结构负担。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流行病学资深终身教授张作风直接表示这种做法是“不人道的”。
因为群体免疫策略的背后,隐藏着人类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最恐惧的三件事。
灾难中,人们最恐惧的第一件事,是未知
美国电影《极度恐慌》中,一种来自非洲的病*在旧金山的香柏溪镇蔓延开来,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医山姆与同僚曾经在非洲做过类似研究,所以很快找到该病*与非洲源病*相同。此时,山姆的上司,摩根弗里曼饰演的比利将*并没有显得非常焦虑,因为没有人知道,他在60年代已经取得病*标本带回美国,并研制出了能够抑制病*的血清抗体。而且,这不过是一个通过直接接触才会传播的病*。只要把已经感染的患者控制起来,最差也就是局部疫情,不至于成为全国灾难。至此,这个病*最让人感到恐慌的,是所有患病者死亡时,七窍流血,死状凄惨。
这就像宣布要依靠群体免疫的英国一样,当他们认为肆虐的新冠肺炎病*只是一个普通流感病*的时候,现存对流感病*的所有认知都是有效的。就像剧中的比利将*一样,英国根据既往应对流感的资料,制定了群体免疫策略。他们相信,凭借自己对病*的了解,一定会打赢这场仗。只有我们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它究竟有多厉害。
科学家曾经半开玩笑地说:“病*可以在几天之内完成相当于人类几万年才能完成的进化过程。”
很快,山姆在香柏溪镇发现病*已经进化成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了。当比利将*拿出30年前为同样的非洲病*制造的血清抗体对抗疫情时,却发现,因为病*变异,之前的血清抗体对现在的病*,已经不管用了。
知道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变异的病*之后,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人,才陷入了真正的恐慌。
这就像新冠肺炎病*疫情,没有人知道它会在未来变异的情况和方向是什么。这让群体免疫策略有掉入能力陷阱的风险。
所谓能力陷阱,就是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这让我们沉迷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不愿在新事物的认知上有所突破。当我们认定新冠肺炎病*就是个*性稍高的流感病*时,我们就会过度自信地用流感病*相关规律去看待它。
英国就是基于既往流感数据,以及现存的新冠病*流行数据制定的“群体免疫策略”。但新冠肺炎病*毕竟是一个新生病*。基于现有数据制定的“群体免疫策略”,相当于用60%的人生命安全作为代价去*新冠病*特性与普通流感病*类似,且会按照目前的数据进展,不会发生变异。一旦病*发生变异,英国就会陷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盲目自大中,让60%的民众为这个错误买单。然而,没有人愿意成为被放到*桌上那60%的筹码。
反观中国“严防死守”的策略,是基于“我们对新病*一无所知”的假设。也就是在“知道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把能用的措施全部用上。这时候,即便我们老百姓知道暂时对新病*没有太多认知,因为已经做了最严苛的防护措施,我们内心也是安定的。所以,中国目前的安定团结和海外的兵荒马乱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中国人而言,战胜疫情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处于群体免疫策略下的民众而言,战胜疫情就成了个“靠天吃饭”的问题。
灾难中,人们最恐惧的第二件事,是被放弃
韩国电影《流感》中虚构的H5N1病*,感染36小时就会死亡。面对如此烈性的病*,人们会恐慌,但依然会按照要求去隔离、去接受救治。
直到人们发现还没有咽气的感染者,被拉去与死亡者放到一起焚烧时,开始发生失职行为。因为这一举措意味着,所有感染者,已经被放弃了。而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感染者。
群体免疫策略背后,没有明说的话就是:你们中所有人都有可能被感染,感染后,你们要依靠自身抵抗力去跟病*搏斗,成功了就能产生免疫力,保护自己和他人;不成功,你就要失去生命。这个逻辑翻译一下就是,国民们,从现在开始,你们要依靠自己对抗病*了。这是赤裸裸地把抗击病*的责任硬生生放到了民众自己身上。这样的潜台词,民众不反对才怪了。
灾难中,人们最恐惧的第三件事,是不公
电影《传染病》中,为了找到平均1秒就能夺去3条生命的MEV-1病*传染源,WHO官员莱诺拉冒险来到香港,在香港医生孙峰的倾力协助下,终于搞清楚病*的传染路径。正当莱诺拉完成了自己在香港的流行病学调查任务,想要返回日内瓦时,却被她在香港唯一相信的孙峰绑架。彼时,有传言美国和法国已经研制出了疫苗,而孙峰所在的村子里,已经没有多少活人了。
“当他们在治愈自己人的时候,我们在这,排在队伍最末端。”——孙峰
香港医生孙峰自己的村落正在遭受病*袭击时,只能通过绑架WHO医生的方式,换得最优先救治的权力。
武汉作家方方:“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所有人都知道,面对任何灾难,总会有人的利益要牺牲掉,去保护更多的人。但是,人们都不愿意被牺牲掉的那个人是自己。
就像群体免疫策略中,理智上人们也许会认可60%会感染病*,有1万多人会为了保护其他人而死亡。虽然每一个成年人都相信世界上一定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不公”。但如果这种“不公”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自然就会引起强烈抗议和反对。
灾难中,什么才能拯救我们
灾难中,对未知、不公和被放弃的恐惧,既需要国家出面对民众进行保护,也需要时代的英雄挺身而出。
韩国电影《流感》中,为了将病*控制,不让它在扩散蔓延到全球,驻韩美*决定出动轰炸机,清理盆塘,灭绝病*(盆塘人)。这时,一直备受美国掣肘韩国总统挺身而出,以国家的名义命令本国防御力量对盆塘上空所有的战斗机进行攻击,保护盆塘人民。
电影《传染病》中,为了尽快研发出能为人所用的疫苗,普通研究人员爱丽,直接将动物实验成功的疫苗注射到自己体内进行人体试验。
英国群体免疫策略引起的,是人类在面对灾难时,最害怕的未知、被放弃和不公三件事,其背后是对英国*府不作为的恐惧。这时候,只有诸如科学家这一类有能力的个人“英雄”和每一个平凡人“英雄”才能改变局势。所以,代表人民的反对声就会此起彼伏。这就决定了这个策略再有科学依据,也不可能成功实施。
好在3月16日晚,帝国理工学院传染病流行病学主席阿兹拉·加尼(AzraGhani)教授在周一晚上的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建立群体免疫,但我们现在意识到群体免疫不可能应对这种情况。”英国*府也在当晚推出了新的“避险”措施。这意味着,英国彻底放弃了群体免疫策略。
貌似高大上地分析了这么多,其实用一个人人都能听懂的例子就可以解释群体免疫策略的不可行。
上一个运用类似群体免疫策略的人,叫灭霸。他集齐了五个灵*之石后,打一个响指,地球上一半生命消失,他认为他在为地球减负。后来,他被漫威的超级英雄们,杀死了两次……
全球疫情还在肆虐,采取怎样的疾病控制措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民生问题。对抗病*的本意,是保护人民。忘记这个初心,策略再科学,也不会赢得众人的拥护。希望明白这些的,不只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