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因王权争夺而祸起萧墙的战争屡见不鲜。但有一场战争的名字却异常浪漫,那便是发生在15世纪中叶的英国内战,名曰“玫瑰战争”。
玫瑰战争的起名来源于莎翁的历史巨著《亨利六世》,剧中文采飞扬地描述了兰开斯特家族(家徽为红玫瑰)与约克家族(家徽为白玫瑰)的王权之争。
长期以来,人们多从*事角度和外交角度来解读这场王权之争,而本篇却是通过这场战争探讨当时并不十分完善的议会,了解一下它在战争中所饰演的角色。
一.玫瑰战争的前传
1.红白玫瑰本同宗
玫瑰战争的因由应该追述到英国金雀花王朝的鼎盛时期,英国在与法国进行的百年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同时也占领了法国大量领土,为英国人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作为国之栋梁的黑太子英年早逝,一年后年迈的老国王爱德华三世也驾崩。
王位由黑太子的幼子,年仅10岁的理查二世接任,而他的王叔们则负责监国。
这时王族的势力大致分为以下几块,属于国王的威尔士;安特卫普的克拉伦斯公爵;冈特的兰开斯特公爵;兰利的剑桥伯爵(约克公爵)以及伍德斯托克的白金汉伯爵(格洛斯特公爵)。而在后来的玫瑰战争就是以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之间展开的。
2.兰开斯特王朝的建立
理查二世亲*后,他急于削弱在王廷贵族的权力,以各种罪名流放了多名与自己*见向左的贵族,剥夺了堂兄亨利·博林布鲁克作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继承权,并没收其领地。
理查二世的激进做法令贵族们不寒而栗,他们乘国王亲征苏格兰之机,支持亨利发动兵变,将理查二世俘虏并逼他将王位让给亨利(即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即位以后宣告兰开斯特王朝即红玫瑰家族当*的开始。随后他秘密处死了理查二世,由此兰开斯特王朝的合法性常常遭到质疑,叛乱不断。
直到下一任君王亨利五世在法国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才稳住了王朝的根基。可惜亨利五世也是个早逝的主。*落到其幼婴亨利六世头上,当然,由约克公爵等一批王亲监国亦是惯例。
3.王室内斗的危机感
自幼缺乏安全感的亨利六世生性懦弱,国事尽付摄*大臣约克公爵主理,以致王权旁落。但他的王后玛格丽特却是颇有*见的人,她以国王的名义培植了一批以王叔萨默塞特公爵为首的兰开斯特权臣,与约克公爵一*争夺摄*权。
约克公爵本是顺位继承人,不想王后怀孕并诞下王子爱德华。约克公爵竟然污蔑王子非亨利六世亲生,不具备继承权。正当双方争执得不可开交之际,法国传来英*大败的消息,亨利六世得知后精神失常,不能视事。
约克公爵乘机改名为理查·金雀花,成立摄*理事会并以谋逆为由抓捕萨默塞特等人。然而坏事也多磨,处于疯癫状态近一年半的亨利六世在年的圣诞节恢复了神智,王后利用王权释放出萨默塞特,并将约克公爵及其*羽逐出伦敦。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二.玫瑰战争的过程简述
1.约克公爵的“兵谏”
年5月在王后和萨默塞特的策划之下,亨利六世前往莱斯特城召开一次御前扩大会议,目的在于如何彻底清除约克*。约克公爵得知这个消息,立即以“清君侧”的名义,会同盟友索尔兹伯里和沃里克三路大*共七千人马进行拦截。
双方在圣奥尔本斯兵戎相见,揭开玫瑰战争的序幕。此役兰开斯特家族损失惨重,萨默塞特、诺森伯兰伯爵、福德男爵阵亡,亨利六世和白金汉公爵被俘。鉴于舆情和兰开斯特家族强大的实力,约克公爵仍然对亨利六世表示臣服,但重新担任摄*王。
次年乘国王出巡之际,王后安排他不回伦敦而在考文垂另立新朝廷,起用萨默塞特公爵之子亨利·博福特与约克,并引入了征兵制召集*队与约克公爵对峙。年亨利六世和王后御驾亲征,在卢德罗边上的梯姆河岸与约克*相遇,鲁德福桥战役开打。
兰开斯特家族凭借兵力优势使得约克*屈服。约克公爵丢下妻、子逃亡爱尔兰,长子爱华德、索尔兹伯里伯爵和沃里克逃往加莱,并从那里发起对英格兰海岸的袭扰。
2.*梦的破灭
兰开斯特并未趁势剿灭约克残余,在沃里克的指挥下,约克*很快在肯特和伦敦站稳了脚跟。年亨利六世再次从考文垂御驾亲征,与沃里克会战于北安普敦。指挥作战方面,亨利六世显然不是久经沙场的沃里克之对手,是役兰开斯特人全*覆没,国王再次被俘回伦敦。
此战后,议会勉强通过了一项《调解法案》,亨利六世仍然是国王,但王位继承人由亨利六世之子变为约克公爵。尚在考文垂的王后,并未惊慌失措,而是大胆地向敌国苏格兰借兵杀回国内,与约克公爵部队在韦克菲尔德相遇。
约克公爵轻视王后,竟然在对手兵力两倍于己的情况下贸然采取攻势,结果中了对方引蛇出洞之计被团团包围。约克公爵理查及其儿子埃德蒙德战死,索尔兹伯里伯爵被擒杀。王后还下令将约克父子枭首示众。约克公爵成为国王的幻想随着破灭。
同时约克家族的长子爱德华击败了从威尔士来的敌*潘布鲁克,因为父亲的死,他继承了爵位。但此时约克家族的势力被分割两地,难以形成合力。王后瞅准机会,在第二次圣奥尔本斯战役中击败了沃里克。
约克*在败退时落下了亨利六世,让兰开斯特人救回了国王。玛格丽特王后以其出众的*事能力成为了红玫瑰的*事领袖。
3.约克王朝建立
兰开斯特*虽然攻势凶猛,但是缺乏*费支撑,而且队伍中有很多雇佣兵,一路下来都是靠掠夺城镇来进行补给,所到之处,民怨沸腾。以至于来到伦敦的时候,吃了闭门羹,伦敦人拒绝为王后*队提供饮食。
无奈之下,兰开斯特*唯有向北撤回。约克的爱德华得以与沃里克会师并顺利进入伦敦城。入城后,爱德华受到伦敦人的热烈欢迎,在得到国会的认可之后,他临时称王,即为爱德华四世。
继位后不久,爱德华四世就同沃里克率大*北上,与亨利六世及王后率领的兰开斯特*在陶顿展开决战。占尽天时、人和的约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兰开斯特家族几乎遭受灭顶之灾,亨利六世及妻、子逃亡。
爱德华四世返回伦敦正式登基,国会宣布废掉亨利六世,英国开始进入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继续派兵将兰开斯特的堡垒逐个攻破,并于年第三次俘虏废王亨利,将其囚禁于伦敦塔。
4.战争的终结
原本事件就此平息,谁料约克王朝的头号功臣沃里克伯爵居功自傲,和当年约克公爵一样的心思,欲独揽大权。可惜英武睿智的爱德华四世不是懦弱的亨利六世,君臣之间明争暗斗,矛盾重重。沃里克见无法驾驭国王,便怂恿国王的弟弟乔治图谋篡位。
但议会和以格洛斯特公爵为首的大多数贵族都拥护国王,沃里克和乔治以叛国罪名逃离。而沃里克还未死心,转而联合兰开斯特王后玛格丽特,于年以武力推翻爱德华四世,帮助亨利六世复辟。
爱德华四世和格洛斯特经由荷兰逃到勃艮第寻求援助,并在第二年重返英格兰。爱德华四世在巴尼特击败了沃里克,又在图克斯伯里击杀兰开斯特王子爱德华,成功复位。而第四次被俘虏的亨利六世没多久就遇害于伦敦塔。
爱德华四世虽然坐稳了皇位,但报应却在他死后降临。其子爱德华五世继位以后,身为摄*王的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将国王和他的弟弟拘禁在伦敦塔,然后以爱德华四世与王后的婚姻非法为由,通过国会启动王室权利法案。
最终国会裁决爱德华四世之子没有王位继承资格,由格洛斯特继任国王,即为理查三世。理查三世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让关押在塔里的两位前王子永远消失。但是他的好日子也并不长久,在博斯沃思与卷土重来的兰开斯特新领袖亨利的对战中败亡。
胜利者成了新国王亨利七世,他迎娶了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化解了两个王族长年以来的仇怨。并将两个家族的象征红、白玫瑰合成自己都铎王朝的纹章,宣告旷日持久的英国内战终结。
三.玫瑰战争中议会所起的作用
1.议会是战争提供了经济支柱
在这场战争中,*事冲突和王权争夺固然是一条主线,然而整个演进过程中常常能见到议会介入的身影,那么议会在这场内战中起到什么作用呢?要解开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英国王权。在英国的封建时期国王虽是一国的共主,但经济收入仅限于自己的领地。
其他贵族和封建领主名下的收入,没有义务进贡给王室。当国王在战争中不足以支付巨额*费的时候,就会召开议会与贵族及骑士代表进行筹款。没有争得议会的许可,国王在全国范围内向平民实施征税极易引发叛乱。
因此在那个年代,谁能获得议会的支持,谁就可以获得稳固的经济来源。尤其是在长久的*事对峙中,耗资极大,经济支柱的重要性非常显著。当年玛格丽特王后的大*,因为得不到议会的支持,连*饷也发不出,只能靠在约克的领地打家劫舍来维持。
而爱德华四世进入伦敦之后,被广大民众拥戴为王,并且通过议会补充大量钱物,在与兰开斯特*的对峙中得以反败为胜。可见,议会在这场战争中成了对峙双方的提款机。
2.议会的*治立场
英国的王族其实就是一个大封建领主,除了宗教赋予的神圣光环之外,与其他贵族并无二样。封君想长治久安,王座平稳,保证财*充裕;而封臣们则希望限制王权,分享权力。议会的起源就是为这些封君、封臣们提供一个协商的平台。
议会最早是由大贵族主导,之后又加入了各郡的骑士代表以及城市的自由民代表,形成了后来的两院制。从玫瑰战争中议会的表现来看,贵族们的决议并非秉承公理正义,而是以各自的利益为出发点,维护本族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议会有的时候会选择中立,两方都不得罪。如玛格丽特王后生下小王子后,约克公爵与之争夺继承权。议会最后还是承认了小王子作为储君的资格,但同时也批准对王后*成员萨默塞特公爵的逮捕令,以此来平衡双方的诉求。
但有的时候议会就像某些参战的贵族、骑士一样,倒向得势的一方。鲁德福桥战役后,约克公爵逃亡,王后安排在考文垂召开两院会议,宣布约克公爵一*犯有叛国罪。
到了北安普敦役,约克公爵击败兰开斯特大*,俘虏了国王亨利六世并带回伦敦,这本来就是一场叛乱,议会却没有追究约克,反而在《调解法案》指定约克是王位继承人。
实际上,战争期间的议员们为了切身利益往往都是站在战争获胜方的立场进行表态,正如那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结语
英国的国会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又称贵族院,由贵族和教会组成;下议院是平民院,是工商阶层的代表。
在这场残酷无情的内战中,大量的贵族在战争中死亡,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萌芽、崛起,这使得旧有的封建体制逐步瓦解。体现在议会的发展方面,两院的势力逐渐朝均衡状态演化,从而推动了人类宪*的进步。
参考文献
《血*:玫瑰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