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及国王二字,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可能率先想到的是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这位自年即位的女王已经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尽管人们知道女王是英国的象征,但很少有人会将其视作英国权力的实际掌控者。众所周知的是英国光荣革命之后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开始掌握*。但实际上英王在年之后依旧手握大权,直至年议会改革才逐渐丧失实质权力。那么英国在革命后经历了什么,国王与议会又是怎么相处的呢?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英国现任国王伊丽莎白二世一、革命的试验品:查理一世之死
如果说年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王被处死一事标志着国王彻底走下“神坛”,那么为什么在十几年后其子查理二世便继承王位,光明正大的在“革命”之后执掌王权呢?相对比几百年之后的中国辛亥革命,皇帝被赶下台之后尽有过短暂的“复辟”,但套用传统历史的说法来看,在民主共和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的民国初年,短暂的“复辟”泡沫很快便再度破灭,中国也就彻底地废除了皇帝制度。同样是拥有着悠久皇权制度历史的国家,中英两国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这与两个国家背后的制度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与查理一世享有同样“殊荣”的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六十年后的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认为法国的革命是一场彻底的、激烈的革命,但在旧有的权力制度被完全摧垮之后,最高权力反而失去了执掌者,此后出现的新的领导者往往比之前的国王更加专制。托克维尔阐述的虽然是法国革命的情景,但用来阐述英国也是完全可以的。
法国大革命后处死路易十六的场景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被处死的君主,查理一世开启了君主被公开法律审判之后处死的先河,极大地挑战了欧洲的王权制度。不可否认的是王权专制制度的确不适应发展迅速的工业时代的要求,但查理一世作为英国的象征,他的罪行是否真的应该被处死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应当被思考的话题。权力是此消彼长的,伴随着王权的旁落,“议会主权”的观念逐渐在英国流行开来。
即位于年的查理一世继承了其父亲詹姆斯一世的执*风格,认为国王的权力是老天赋予的,其专权程度进一步加深。但此时已经不再是王权达到鼎盛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查理一世愈发膨胀的王权野心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愈发的增加,而导致双方关系彻底走向决裂的原因就在于查理一世的税制“改革”。因王室开支庞大,入不敷出的查理一世不得不改变税制,不断地提高原有税率以及开发新的税种,这对于议会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加之双方积怨已久的宗教与苏格兰问题,查理一世愤而解散议会,而这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就拉开了序幕。
二:国王走后怎样:“护国主”再现江湖
国王应当被处死与“议会主权”的说法似乎已经约定俗成,但事实果真这样吗?国王本身便与国家*权紧密结合,在中国皇帝的家事也就是国事,如果说大臣叛国还是为了金钱或权势,那么国王叛国又是为了什么呢?审判国王的罪名是叛国在逻辑上是很难自圆其说的。因此,与其说审判国王是法律案件,不如说是一场法庭上的权力斗争。
国王被处死之后,*事领袖克伦威尔以“护国主”为衔,成为英国最高权力的执掌者。克伦威尔,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在英国内战爆发之后他选择站在议会阵营,并组建自己的“铁骑*”,在战场中屡获战功。年克伦威尔改组铁骑*为“新模范*”,在于国王势力的决斗中大获全胜,其声望在战争中达到了顶点。
战斗中的“新模范*”年克伦威尔带领议会*队抓获国王查理一世并将其处以死刑。但创造新的领袖往往比打破旧权威要难得多,国王被处死之后,克伦威尔掌握了英国的**大权,此时的英国号称是“共和国”,但克伦威尔对待议会的态度与国王却相差无几。正如他对议员的话语一般:“你们是自由议会,但同时必须明确,我是护国主,是我召集你们前来开会的。”议会在克伦威尔看来依旧是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存在。年克伦威尔竟然与查理一世做出了一样的举动即将议会解散,并自封“护国主”,建立了护国主体制。
护国主克伦威尔人们发现克伦威尔的专制程度与查理一世执*时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他们进而对所谓的“共和国”丧失了兴趣,这其实是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有一些相似处的,民初的帝制复辟事件虽然透露着荒唐二字且以失败告终,但是其所反映出的却不仅仅只是历史开了倒车这一现象,而是一个国家体制在发生与其社会结构不相符合的巨大的变动时所产生的正常的历史惯性,与其说人们怀念的是国王,不如说是习惯了一个稳定的权力体制,在这种制度之下的权力体制虽然专断,但却稳定的多。
三、似在非在的国王:英国转型后的虚君*治时代
国王已然被处死,即使其子查理二世在十几年后再度即位,英国也已经不会再倒退回之前的专制王权时代。如果说查理一世之前的英国君权神授理论占据着主导地位,那么经过议会与国王对抗的内战时代之后,议会主权、君主立宪等理念逐渐的占据上风。尽管国王再度登基,但这时的国王已经不再拥有之前的权力,而正是经历了这样的一场“旧瓶装新酒”的过程,英国才能完成了自传统国王专权体制向现代君主立宪体制的转型。
同为王权国家的法国在大革命之后多次更迭*体,拿破仑的加冕更使王权一度在法国恢复起来,接近一个世纪之后方才恢复稳定局面。与法国相比,英王成为“虚君”的转型过程虽然较为漫长,但却稳定缓和的多,无论是在宗教亦或财*等方面,国王始终被议会所掣肘,无法恢复到之前“肆意妄为”的专制时代。若按传统观点来看,议会仿佛在光荣革命之后立刻执掌大权,国王则过上了白居易《长恨歌》中所写道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但真实历史却始终无法这样的“大快人心”。作为权威与地位的象征,英王本身的存在早已超脱了它世俗的意义而上升到精神层面。而成见也正如同一座大山,一旦成型就很难抹除,英王作为英国权力的象征而继续保留在英国的*治体制中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文史君说:
革命是激情四射的,而将革命进行到底仿佛成为革命年代最伟大的话语。但有一点却是历史学家在向后人叙述革命历史时所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已经深入骨髓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无法被革命抹掉的,与其将其打破,不如将其重新塑造,旧瓶装新酒往往比打破酒瓶更有利。
参考文献:
1.陈晓律:《君权变化的*治含义:英国近代*治转型的观念基础》,《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年第02期。
2.张富利,陈翔:《英国议会*治的形成谱系:一个税制博弈的视角》,《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04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好书分享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除了这篇关于英国的文章,还有这本《看得见的世界史:英国》。
这本书从英国文明肇端的罗马人入侵不列颠讲起,到年英国退出欧盟为止,系统地介绍了不列颠的成长时期、日不落帝国的成型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和战后回归欧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串联起了一个完整的时间轴,展现了英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和演变。除了重大史实,本书还涉及文学、艺术、科技及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生动展示了英国从古到今的风貌,让读者对英国的历史和今天有一个立体生动的、全方位的了解。
看得见的世界史:英国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36.8购买故事体的叙述风格串联起英国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从整体上完成了对英国历史的宏观素描,逻辑清晰、叙述准确,让读者清晰了解其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本书力图打造“看得见的历史”,在各种高清彩图的有力辅助下,实现图文的完美结合,让读者在知晓历史的同时,在图片中看见、领略历史的真实风貌。引人入胜的故事加上各大博物馆珍品图片,再加上美轮美奂的版式,使得图书更生动化、多元化。
原价49元,现在只要27.2元,相当实惠的价钱了!对英国史感兴趣的朋友,不该错过这本书哦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