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与年的大宪章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贵族和教士为了反抗低能暴虐的国王约翰而联合起来,强迫他签署了英国《大宪章》,规定未经法庭审讯,不得对人民逮捕监禁,这里的人民当然不是指被贵族和教士管着的农奴和基督教信徒,而是贵族和教士自己,如果记性好的话,就会想起年泰勒率领的农民起义就是被国王镇压的。
但王室始终心有不甘,便试着多次违反《大宪章》,终于导致年时蒙福尔伯爵将国王亨利三世囚禁。伯爵还召集了由教士、贵族、武士、平民代表成立的议会,使议会开始进入近代历史。
有人曾将议会*治看作是英国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有点看高了。
其实这不是英国人的创造,只是恢复了雅利安人国王-贵族-平民之间的传统关系,重要的一点区别是,被贵族拿来装点门面的平民便从此有了参与国事的机会——在这之前,雅利安人的传统中,平民从来都是跟随头狼的狼群,而且还要供养头狼。
但经3千多年到17世纪时,英国和欧洲已经发生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在原来的*事贵族阶层、教会僧侣阶层、供养他们的农民阶层外,又多了一个阶层,这就是随着商业资本的增长而逐渐强大起来的非贵族、非平民的商人阶层,后世理论家们叫他们资产阶级,那个时代的人称为第三等级(僧侣、贵族为第一、第二等级)。
因为这一阶层的人比较有钱,王室便常与他们联合以对抗那个由贵族和僧侣们把持的、限制国王权力的国会。
但是,当这个第三等级继续壮大,壮大到对国王限制他们商业自由、以各种理由增加他们税赋感到厌烦时,便也滋生了对国王的不满。
性格颟顸的英王查理一世对这一变化稀里糊涂,还总是在想着如何摆脱国会,而像一个真正的君主那样行使不受约束的权力。
这种背景下,年,英国国会向查理提交了“权利请愿书”,要求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拘捕人民。
查理一世尽管无奈,也不得不签字。
为了发泄心中的不痛快,查理于年下令解散国会,实行独裁统治。
问题是,独裁的查理王室缺钱,当年英国*队因欠饷叛变时,查理只能硬着头皮恢复国会来筹款以镇压起义,其实是向组成国会的贵族和商业资本家伸手要钱。
原来并不合作的旧势力(贵族)和新势力(商业资本),为了各自的利益便合作向查理提出了“大抗议书”,要求处决国王的首席顾问,并彻底改组国王支持的英国圣公会(宗教组织),查理置之不理。
于是年,在支持王室“骑士*”和代表商业资本的“清教徒”之间爆发了战斗。
结果是清教徒战胜保皇*,查理被处死,英国实行了11年的共和*治(-),直到年王室复辟。
复辟后的王室已经无力取消共和国时期,因各种*治权利与宗教改革而形成的社会成果了。
年,新国王威廉接受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长达47年的英国革命结束①。
英国革命表面上是围绕着国会和王室之间的权力争夺进行的,但实际上,他们争夺的不是权力而是权利,即新兴商业资本者和小贵族的财产权利、基督徒对基督的信奉不应影响他的良心自由权利、人民对组成议会的议员(由商业资本者和少数平民组成的下院)的选举权利等。
财产权利问题还引发了在选举权利上的争议:即应该像古希腊时期那样只将选举权利赋予那些财产所有人,还是所有出生在英国的男人。
结果是英国男人战胜了英国财产所有人,而使人权在男人这里首先得到了落实。
至于妇女的人权,英国人还没有功夫来处理,因为妇女们还没有这方面的迫切性要求,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权利。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必须说,英国革命确立了“人民是所有公正的权力的起源”②的*治新
观念,也确立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人民的权利来自于亚当和夏娃的自愿结合而不是上帝,当然,国王的权力也来自于人民的授权而不是上帝的授权。
但权力观念并不代表权力本身,在国王和人民的关系中,国王的权力从来不是人民授予的,不经过暴力和充满血腥的战斗,人民不可能从国王手里将权力拿走,即便北美殖民地的欧洲殖民者,如果不是通过与旧欧洲的战争,也不可能获得独立的自治权力。
注释
①[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下),第页。
②[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下),第页。
版权说明:本文的内容版权归作者居原氏所有,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本文图片或视频资料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