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深度好文溯源探看古龙的灵气本色
TUhjnbcbe - 2022/9/7 18:47:00
复方卡力孜然酊说明书 http://m.39.net/pf/a_5229029.html

本文为《本色古龙》推荐序

作者简介,陈晓林,毕业于台湾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台湾《联合报》主笔,《欧洲日报》及《民生报》总主笔,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总编辑。台湾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古龙生前挚友。

古龙的作品吸引、鼓舞、振奋了无数读者。如果说,武侠小说曾经被许多囿于传统观念的学院中人或文坛大老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读物,那么,至少金庸和古龙等名家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早已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不但使得武侠文学的地位大为提高,而且其中若干精华著作俨然已具有经典的地位。金庸作品改编的影视、网游、动漫在两岸三地一播再播,文本还进入了大陆高中教材,可谓风靡一时。近年来,古龙作品受大众瞩目和喜爱的程度也与日俱增,同样开始在影视、网游、动漫的世界炙手可热。由于金、古的作品风格迥异,恰可形成交光互映的对照组,倒也为武侠文学的发展平添趣话。

壹·古龙作品的魅力之谜

对金庸作品加以评鉴、诠释、引申的学者文人不计其数,文献俱在,早已蔚为大观。至于古龙,由于英年早逝,生活状况和经济条件也不容许他像金庸那样一再修订自己的作品,故而一般人对古龙作品虽多会感到不期然的投缘与喜爱,但肯花时间真切地体会个中的底蕴与深意者,却未必甚多。事实上,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古龙作品的魅力俨然是一个待解的谜,值得有心人一层层地去解析。我也相信,随着所谓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界际逐渐消泯的大趋势,未来一代代喜好古龙小说的有心人仍将对重新审视和破译这个谜,保持恒久的兴趣。

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古龙小说的艺术魅力之谜,其核心在于他笔下不时流露出来的「灵气」。古龙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生活和小说中都充盈着令人怦然心动的血气与侠气。旺盛昂扬的血气,显然与他那放荡不羁的浪子行径、随处留情的多变心曲、唯美是尚的浪漫事迹,是息息相关的。而他与生俱来的豪气,则显现在他豪爽亢直的性格、以酒会友的热情,以及迎难而上、宁折不弯的侠义,他之自幼喜读武侠小说,而终于以武侠创作为平生志业,或即种因于此。然而,能将天赋性情中禀有的血气与豪气,透过一枝孜孜写作的彩笔,转化并升华为偌多沁人心脾、豁人耳目的妙句佳篇,则有赖于古龙在艺术表达上的经营。

贰·灵气四射的古龙手笔

有些喜爱古龙作品的朋友常会说:是不是古龙本人的手笔,一看便知;任何仿冒、代笔之作,均无所遁形。我觉得,这正是因为古龙作品不但造句清丽、诗意盎然,而且往往具有一股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灵气拂面而来,令人眼前一亮。

这股灵气,尤其在成熟时期的古龙作品中,抒写女性言行举止时最能看出其妙处。一般评家往往推许他若干名著中所刻画的男主人公,以为画龙像龙,唯妙唯肖,其实,如《武林外史》中的朱七七、白飞飞,非但各有曼妙迷人的风姿与性情,而且恰形成鲜明的对比,《萧十一郎》中的风四娘、沈璧君,《名剑风流》中的林黛羽、朱泪儿,《楚留香》中的苏蓉蓉、*袖、金灵芝、张洁洁,《小李飞刀》中的林诗音、孙小红、林仙儿,《陆小凤》中的上官飞燕、薛冰、叶雪,哪一个不是活色生香,宜喜宜嗔?又哪一个不是令人心动神驰,却又讶然失惊?

倪匡曾赞叹:「古龙作品的人物,简直一个个要从书中跳来」,极言古龙作品之生动好看。我则以为,这正是因为古龙作品常有一股灵气流淌于字里行间所致。古龙主要代表作中,抒写男女主角及特定配角、反派要角时往往都展现出灵气,而男女互动时所折射的灵气甚至更为辉耀迷人。

叁·求新求变的艺术锤炼

古龙作品的灵气,其实是他在艺术追求上千锤百炼、苦心孤诣的表征,而不是只凭文学天份即可以信手拈来的收获。他曾掬诚告示:「作为一个武侠小说的作者,其内心的辛酸苦辣,是很难为人了解的。他得留意选择自己写作的故事,既不能流于荒谬,更不能失之枯燥;叙事选择得要不离主题,人物创造得要极不平凡;写儿女缠绵之情,唯恐稍带猥亵;写英雄白刃之斗,更恐失之残暴。」足见他在从事创作的时候,已自觉地警惕到世人对传统武侠小说有其不易扬弃的成见;但他既以因缘际会,走上了武侠创作的道路,复因内心对侠气人物与侠义故事的由衷投契,遂有意要为提升武侠小说的文学水平、赋予武侠小说以精神深度而写作。正是锲而不舍的锤炼,使他化腐朽为神奇,让作品凝聚和焕发出灵气。

其实,纵使是创作力极其丰沛的文学名家,一般在自己成熟时期风格定型之后,大抵也都只在题材、技法或延伸视域方面寻求更上层楼;然而古龙却独树一帜,他在创作生涯中无休无止的求新求变,明明到了成熟期,他的作品已获得各方普遍的激赏,来要求签约以改编为影视的金主络绎于途,他只消继续发挥原有几个系列作品的主旨和人物,即可以在金庸封笔之后稳居武侠文坛第一人,但他完全不以既有的成果为满足,仍在书房里苦思如何撇开过往所有的故事情节、表达方式,乃至精神风貌而另辟蹊径,竟至长夜为之殚心竭虑。也因此,即使对于古龙晚期的作品,各方评价不一,但古龙作品的灵气一直未尝消失,则属显而易见。

肆·人性深度与侠义精神

技法的精进,内涵的拓深,风格的塑造,境界的提升,评论者若是肯用心解析,在古龙作品的演进过程中是可以相当明晰地勾勒出来的;然而,作品中灵气的来龙去脉,却往往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概。

古龙曾再三强调,经过了多年笔耕,他的作品已在朝着探索人性、挖掘人性的方向坚持行进,而且永远肯定人性的光辉:「有一点却是我可以肯定的,在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中,还是有一种不屈不挠,永不屈服,永不向邪恶低头的精神存在,而这种精神正是工业社会中最缺少的一种。」这其实就是古龙作品所探寻、所发阐的侠义精神,以现在流行的词语来表达,亦即「正能量」。

因此,我不免觉得,古龙作品字里行间所透显的灵气,或许就是他的生命体悟、艺术才华、侠义理念融合了这种正能量,所展现出来的文学效应。

伍·作品灵气是恒久魅力

我曾引述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评量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韦庄、李后主的一段隽语:「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来形容古龙作品与其他武侠名家的区别。

「神秀」,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上、美学上、意念上的恒久魅力。其他名家当然也有清词丽句的杰作,也有结构奇巧的故事,然而,论及情节、对白和文字间简直层出不穷、令人悠然心会的灵气,却是古龙独擅胜场的绝活。这或许是出于我对文字异乎寻常的敏感所累积成的一种偏见,但古龙作品对我能形成了重读多少遍都甘之如饴的魅力,除了风义平生师友间的情谊之外,「古龙灵气」确是一大原因。

然而,由于古龙当年撰写和发表他的作品时,绝大多数稿子都是先在报纸或杂志连载,随后才由不同的出版社自行结集连载稿付印出书,嗣后又因诸出版社辗转交替,而因武侠小说只被当作休闲读物,以致报纸、杂志编辑在处理时往往漫不经心,出版社人员在编校时更常错舛丛出,甚至妄行增删,以致不同读者所看到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古龙作品,往往出现不同的错漏或讹误,令人气结。

在这种状况下,古龙的主要作品犹自能让广大读者在阅览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掩抑不住的灵气流淌在字里行间,则其布局、伏笔、转折的清畅与奇魅,诚然更值得细细探研。但若不能深究这些作品在古龙撰成稿件、寄出发表时的真貌,或至少最接近真貌的版本,则我们如今讨论古龙作品的真谛与灵气,终不免隔靴搔痒。

陆·十年磨剑,本色古龙

正因如此,当我看到这部《本色古龙──古龙小说原貌探究》的样稿时,内心的喜悦委实是难以描述的。

「十年辛苦不寻常」,深具古典文学素养的程维钧先生由于喜爱古龙作品,不惜花费十年以上时间,穷搜冥索,旁征博引,全面还原古龙各部作品的文本原貌,指出各出版社文本上的优劣,并细心考证与解答作品相关的种种疑惑。有了这部《本色古龙》,我确信,关于「古龙灵气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个既抽象、又真切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溯源探看的入口。

我素来相信,古龙作品不但是当今武侠小说史上的一个宝藏,也终将是现代中华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未来,一代又一代对侠义精神和文学创作感到兴趣的有心人,都会在生命中某个时期展读某部古龙作品;而在去年流行民歌手兼创作者鲍柏?迪伦(BobDylan)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区隔所谓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畛域大幅消融的趋势更加明显。由于古龙作品无可遮蔽的重要性,未来,一代又一代研究古龙其人其文的学术菁英,均将视程维钧的这部《本色古龙》为不可绕过的奠基之作。

古龙能有这样尽心尽力的隔代知音,实也足堪浮一大白了!

本文版权归陈晓林先生所有

:喜欢武侠的朋友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好文溯源探看古龙的灵气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