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谈到小说电影里的著名侦探形象,你第一时间会想到谁?“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像《东方快车谋杀案》这样的经典推理小说里塑造的侦探波洛形象?还是本尼饰演的高智商,但是情商捉急的神探夏洛克?又或者是福山雅治扮演的帅气迷人的“神探伽利略”的汤川学?1慢师傅则会想起杰瑞米·布雷特的福尔摩斯和大卫·布克的华生,这是BBC的经典剧目,也是观众评价最高的《福尔摩斯探案集》。1
如今推理小说已是通俗小说里的最受欢迎的一种,而“推理或者侦探”这一元素也经常会被借鉴到其他类型小说里。比如武侠小说里的古龙的《陆小凤传奇》、《楚留香传奇》;梁羽生的《飞凤潜龙》;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还有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蓉在铁枪庙破案的情节、《天龙八部》里关于“带头大哥”的身份的追寻、《笑傲江湖》里关于“辟邪剑法”的秘密……又比如说严肃文学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莫迪亚诺的《暗店街》、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钱德勒的《最后的告别》、翁贝托·埃科的《玫瑰的名字》(看似推理小说,实则是中世纪文化和符号学的掉书袋)……只不过推理元素在这些作品里的作用不大相同,有些作家是借用推理元素将情节能更好地推动,有些作家则干脆是接着推理的外壳,在做一些哲学的探讨。究竟“推理或侦探”元素有何吸引力,会被应用到这么多通俗和严肃文学里?而“推理小说”本身是否也在发生脱变,不断地趋近于“严肃文学”,以下我们来回顾一下“推理小说”的发展史和分类。“侦探小说”起源于美国,发展于英国,大行其道于日本。现在全世界最重视推理小说发展的就是日本文学界。在日本文字改革时,江户川乱步与木木高太郎提出将“侦探小说”改为“推理小说”。而推理小说以及推理小说流派之分,则是由于侦探小说在日本发扬光大,而产生的一种现象级文化。目前推理小说分类繁杂,如果以“破案”手段为切入点,大分为两类:一为物证推理,乃是凭借现场证据以及破解凶手的犯罪手法来推断凶手,这是常见的推理小说类型。如最经典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二为心理推理,即对犯罪心理的分析来寻找凶手,如《布朗神父》系列、阿加莎·克里斯蒂的《ABC谋杀案》《罗杰疑案》《啤酒谋杀案》。1但这种分法,很多人都不以为然,因为推理小说很难有纯心证或纯实证的,总归都相辅相成,只能说相对而言全书推理逻辑更偏向哪个一点。因此很快就有以“写作风格”来做分类的:一、本格派,即传统推理,注重公平与理性逻辑,这类小说的两大要素便是谜团和推理。如,埃勒里·奎因、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瑟芬·铁伊、江户川乱步、约翰·迪克森·卡尔……作者首先必须向读者抛出一个扑朔迷离的谜团,让读者百思不得其解,然后侦探角色和读者一起慢慢挖掘线索,抽丝剥茧,最后拨散迷雾,揭开真相。这个推理的过程要求逻辑清晰缜密,能做到这一点便算是合格的本格推理小说。大多数推理小说都可归为此列,尤其是18、19世纪那种正统的推理小说。二、硬汉派,动作场面多而推理较少,以侦探角色为导向的推理小说。如达希尔·哈米特、雷蒙德·钱德勒……“硬汉侦探”这一新的样式以其贴近实际的故事、嫉恶如仇且胆识过人的私家侦探主人公形象、明快的节奏、火暴的场面,使读惯了由文绉分析推理为主的传统侦探小说的读者耳目一新。三、法庭派,以庭辩为主轴,主要写背景故事的小说流派。法庭派是辩控双方在法庭内外的激烈角逐,重在体现证据的收集和严密的推理,侦探一般是律师或检察官,代表是梅森系列、雾岛检察官系列(高木彬光),其他作家偶尔一写,本格派里面经典密室《犹大之窗》也是法庭推理。四、变格派,诡谲的气氛和心理变化为轴线,具有猎奇性和异想天开的构思。变格派是推理文学中的一类流派。这类流派注重描写变态心理,内容大都阴森恐怖,荒诞不经,手法夸张。借以来描绘人性世间的黑暗,或是表述作者内心的梦魇。也因此,经典作品也不乏甚多。代表作品:《脑髓地狱》。五、写实派,以警察为中心人物进行描述。描写偏向真实事件。六、社会派,顾名思义,就是要以社会上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发人深省。代表作家:森村诚一、夏树静子、东野圭吾……典型作品:《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社会派惯于把破案的情节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深入罪犯的精神世界,探索杀人犯罪的社会原因,揭示社会矛盾和黑暗现象,批判战争的邪恶,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批判精神。。不得不说社会派提高了推理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之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已有靠近严肃文学的趋势。七、新本格派,克服了原本格派的一些缺点,为本格派注入了新的活力。代表作家:岛田庄司、绫辻行人、连城三纪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岛田庄司的指引和支持下,京都大学的推理社团高举“复兴本格”的大旗,涌现出一大批推理小说创作者,成为了新式推理小说的发源地。这些创作者创作的小说被评论家称为“新本格派”。八、科学派,利用现代科学手段破案,会用到DNA检测、监控、监听……。其典型可参照美剧《犯罪现场》和日剧《科搜研之女》。1当然这些分类虽说比原来的“二分法”要科学很多,但仍然还是有一些笼统,仍旧只是对不同作品各自的特色的一个简单汇总。推理小说发展到今天,有时候真的很难将某部作品进行归类,毕竟固定的模式很容易僵化,而小说家自身也在不断改变,他们尝试将不同的特点融会贯通,不断地将“类型小说”推向“经典”之路。这次慢师傅又有幸,认识了推理小说家时晨,他是华语推理创作者,9月8日(周三)晚8点,将做客“慢书房·云上慢沙龙”,分享“推理小说文学性与游戏性之争”,届时老师还会比较多种类型推理小说的风格,敬请期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