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
中国需要不断减少语言的
“时差”“意差”。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大概8年前,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Park来访。其间他抛出了一个观点,大概意思是,语言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他说得还真有一番道理。全世界只有伦敦、纽约,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都属于英语国家。第二梯队当中的香港、新加坡,也都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而国际金融中心第一、第二集团的5个城市当中,东京的英语环境最为逊色。
年,我在东京的某大型银行工作了一段时间。当时,一位部门领导渡边先生(化名)讲了自己的一段“黑色”经历。
20世纪90年代初,欧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各国陆续公投,欧洲国家朝着欧元区的大道义无反顾地前行。这时候,日本这家商业银行做出战略判断,认为年欧元区即将建立,德国的法兰克福将成为欧洲央行的所在地,并且,德语将成为欧洲央行的工作语言,法兰克福将可能超越伦敦,成为欧洲和全球的金融中心。
基于这样一个判断,这家银行在内部选拔了优秀人才派去德国学德语,渡边先生也在这时候被派去了德国。“四年之后”,他说,“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使用德语,就是用德语宣布,我们在德国的一家分行关闭”。此后,他收起了对德国的回忆,又被派到了伦敦继续学习英语、在伦敦分行从事金融工作。
其实在国际场合,德语的使用也面临问题。即使英国脱欧,英语在欧盟当中的地位也难以撼动。
据说,在英国公投脱欧结果公布之后,欧洲议会宪法事务委员主席达努塔·许布纳就说:“英语是我们的官方语言,那是因为英国在欧盟,如果英国脱欧,那我们就不需要英语了。”——但是事情没这么简单,看一看欧盟议会的大会议室就知道:欧盟有24种官方语言(为了体现各成员国的平等,欧盟成员国的全部24种语言均为官方语言),如果要从24种当中任选2种语言,就有(24*23/2)种组合方式!如果每个同声传译室安排2名翻译,就需要名翻译,开会的人可能都没有翻译多。
所以长期以来,欧盟将英语作为语言的“一般等价物”,如果有马耳他语发言,就先将它翻译成英语,然后其他翻译者再将英语转换成另外22种语言。这样一来,大会议厅只需要24个同声传译室就可以了。
在议会辩论当中,这种语言的“时差”还可以忍受。但是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这种“时差”就意味着巨大的交易风险,从而对外国投资者构成一道门槛,最终会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一道障碍。
金融市场甚至都无法忍受几十毫秒的时差。年,有媒体报道,为了实现金融数据传输时间从毫秒缩短到88毫秒,日本和伦敦之间计划耗资13亿美元、穿过北冰洋铺设光纤专线。这还只是为了缩小52毫秒的时间差。
那么,语言在金融市场的“时差”是什么样呢?日本一项金融*策的发布,一般是日文版先发布,英文版要间隔数日或数个小时才发布。此外,东西方语系的措辞、表达不同,也会在翻译中造成一定的信息损耗。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中国人英语的平均水平还算不错。所以,如果说语言会对人民币国际化构成制约,中国在这方面所受的制约,可能会好一些。
语言、金融市场、电话,这些都具有网络性特点。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有电话,其他人都没有,那你也打不了电话,这就是网络性。
英语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尤其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交易语言已经有数百年,其全球网络具有自我强化的活力。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国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网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需要不断减少语言的“时差”“意差”。当然,有时候这方面的功夫,可能还在语言之外。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治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刊登于年第一期《金融文化》杂志
编辑:王苗苗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花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