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到年,金庸先生写了包括:
十二部长篇小说——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
两部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鸳鸯刀。
一篇短篇小说——越女剑。
一篇历史人物评传——袁崇焕评传。
在内地三联版之前,只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一家是取得金庸先生授权的,合约期满后又交由广州出版社出版,此外的版本均为盗版。可惜的是这三家出版社的金庸著作我从未见过。
零零散散若干年收齐的,以宝文堂的盗版居多
启蒙时期的大开本——80年代
记得看的第一部金庸是《射雕英雄传》。年以前。极早期的盗版。
我爹那时候经常出差,每次回来除了会带些当地土特产之外,还会带一些大本的杂志——《钟山》、《收获》、《花城》、《当代》什么的,16开本,每页两列,看的时候需要左右两侧卷起来。
这些书被卷着塞在他的散发着浓浓人造革气息的黑色手提包里,应该是在旅途中打发无聊用的,回家后随手一扔,并不需要放进书架。
所以我从小就知道:杂志不叫书,不看了可以当废品卖掉。
我爹带回来的金庸也是16开本,每页两列,简体横排,因为是盗版,错字相当多。不像现在盗版和正版已经无法分辨了。(起码我分不出来)
虽然我爹带回来的那几本已经不知道散落何处,但我搜寻到的这两套和记忆中已经是高度接近了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长江文艺,存疑。
年购于西大望路。那时候的西大望路还是农村,公交车的终点站,叫平乐园
郭靖成了“郭郭”,盗版商还挺调皮
这个直接就没有版权页和出版社的名字,后来的盗版印刷质量有提升
年,一般周六去潘家园,周日去大望路
顺手查了一下,结果是周日,
因为书摊上一周的更新都在周六早晨太阳出来前卖掉了,是多么的无聊才会周日逛潘家园呢
这种16开本,不分两列,拿在手里看起来很麻烦
原版里不存在的插图,不过画风倒是类似
《笑傲江湖》的插图即使是原版也难看的一逼
封底的武器图谱,倒是原版没有的
不过黑木崖上还真设置了望楼
宝文堂版本看的最多——90年代末
在大学每次期末考试前都没黑没白的复习,一旦第一门考完就彻底放松了:去校门口的书屋租金庸古龙和琼瑶,然后就没黑没白的看,间隙中参加下一门考试,考完继续看,一直到放假。
那时候租到的大都是宝文堂的盗版。
宝文堂的金庸全集,我陆续收了不少,算是简体字最早最常见的版本了,金庸说是未授权的。有原版插图,纸质发脆,印刷粗糙,字体模糊。
纸张和印刷都极其一般
还有一种大陆繁体版,只收到了《碧血剑》。字密,而小,纸色发暗,看起来也比较吃力。
寻找原版——年后
年来北京后,逛潘家园时会刻意注意收集金庸古龙和琼瑶,毕竟陪我度过了很多难忘的时光。偶然在书摊儿上见到了香港明报出版社(明河社)的竖排繁体版,一时惊为天物。金庸的书竟然还有如此漂亮的版本?
陆续的搜集到一部分。于是决定退休后的主攻方向:不种花不养鸟,每天批注金庸度此残生。
再后来有了孔夫子网,就看不上潘家园了,网上新旧港版都有,太贵。一直忍着,反正退休还早呢。
原版看起来舒服极了
快过生日了,孩儿她妈问我有什么想法?我说觊觎已久的版的鲁迅全集已经拿下了,没啥想法了,硬盘一时还不需要添,声卡用着很稳定,电脑也还算给力。媳妇说没啥想法干嘛把金庸放购物车里?我说听老高说他买了一套,我就Mark一下而已,好家伙!简装版都得两千多,我哪舍得?谁料想媳妇儿直接下手给买了精装版全套,因为简装的要三个月后发货。
大年初一早上八点,京东快递摁门铃,还真没耽误我过生日。
明河社精装版锁线胶装,纸质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