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观众如何看待“翻拍剧”的调查显示,超过五成被受访者认为演技尴尬是“翻拍剧”最让人感到失望的原因。其他还有:篡改经典剧情、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布景粗糙、再创作时缺乏新意、不接地气等。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为什么影视圈冒着风险扎堆在翻拍?年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网络图)
时下中国影视圈兴起了“翻拍潮”。电影方面,不久前已经上映的《密战》《追捕》,接下来还有《奇门遁甲》,以及打算明年初上映的《英雄本色》。电视剧方面,台湾制作人柴智屏将重新翻拍《流行花园》,随后又一部台湾偶像剧确定翻拍——《放羊的星星》,由原版导演沈怡再次操刀。而《泡沫之夏》《半生缘》等也在早些时候被翻拍。
除了翻拍国产剧以外,翻拍韩剧、日剧也成为一种热潮,韩剧《漂亮的你》《杀了我,治愈我》《来了!张宝利》《请回答》,日剧《求婚大作战》《问题餐厅》《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深夜食堂》都正在或者已经被翻拍;就已经播出的翻拍剧来看,效果并不理想,早些时候《深夜食堂》曾引发了舆论的广泛批评。
引人深思的地方就在这里:为何翻拍失败风险不小,但影视圈却扎堆在翻拍?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又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
电视剧《流星花园》新旧演员对比(网络图)
致敬经典翻拍,即把他人拍过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并再次重拍成自己的作品。就翻拍本身而言,它也是一种艺术创作方法。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以里,翻拍往往就意味着翻拍经典,翻拍者的意图是对经典的一种传承,毕竟时代不同,观众的审美和诉求也不同,与时俱进地对经典进行翻拍,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观众,并实现经典在年轻人群体中的传播。比如在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几乎是每隔几年就要被重新翻拍一次,有学者就分析指出,这“不是纯商业考量,只是拉开十几年距离之后,代际成长不同了,接触这一类的观众变了,需要一些新因素”。也正因为如此,其他世界名著,比如《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傲慢与偏见》《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有多个不同版本。
国内影视圈的不少翻拍,也是对经典的重新创作,比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有多个版本,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家的作品适合影视化,也经常被翻拍。这些翻拍往往难度系数大,一方面小说原著结构比较宏大,另一方面经典改编珠玉在前;导演选择这些作品翻拍,也是有比较大的勇气和野心,希望重塑经典,实现经典的再传播——当然,效果如何是另外一回事了。对于这样的翻拍,我们并不禁止,但也希望制作方能够审慎一些,以免糟蹋了经典。
蹭流量与赚快钱但时下的一种翻拍,显然是蹭“IP”。这些年来影视圈兴起了“IP热”。IP天然具备群众基础和宣传效应。一个90分的原创剧本,其影响力和吸金能力还不如一个60分的IP,因为IP更容易搭班子、找钱、找播出平台。比如根据上世纪90年代台湾热门漫画改编的影视剧《火王》,在杀青之前就已经完成预售。据悉湖南卫视以万元/集的价格拿下独播权,而优酷则是以高于爱奇艺万/集的出价拿下《火王》的网络独播权。按照70集来计算,这部剧光是版权收入就已经高达7亿元。
但IP本身并不是质量的保证,有可能一部作品曾经红极一时,在一代观众心中留下印象,但它的整体水准却不高,甚至相对平庸。但在“IP热”的语境下,不少人患上了“IP迷信”,只要是IP,只要有观众基础,无论质量好还是差,都拍。像《泡沫之夏》,大S和何润东版豆瓣评分只有5.9分,梁咏琪担任制片的电影翻拍版豆瓣评分只有2.9分,而年又翻拍了秦俊杰和张雪迎版的。
制作方的出发点是利用IP的余热,圈了钱就走,因此他们在选取演员时,往往也选用一些流量颇高的“小鲜肉”“小花旦”,“IP+小鲜肉”一度成为一种制作模式。这些翻拍作品,噱头和宣传大于一切,原作质量本身不过关,制作上粗制滥造,演员表演上也一塌糊涂。
今年7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观众如何看待“翻拍剧”的调查显示,演技尴尬(57.3%)被受访者认为是“翻拍剧”最让人感到失望的原因。其他还有:篡改经典剧情(53.5%)、刻意追求标新立异(35.9%)、布景粗糙(32.1%)、再创作时缺乏新意(30.7%)、不接地气(30.5%)和特效造型不够用心(17.4%)等。
说到底,翻拍剧令人失望是资本涌入下影视圈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结果。
年台湾电视剧《放羊的星星》(网络图)
原创能力的丧失翻拍潮的兴起,折射的另一个问题是,影视编剧原创能力在丧失。
当下影视市场看似十分热闹,但仍摆脱不了“编剧荒”“剧本荒”的窘境。正因为没有优秀的原创剧本,我们只能翻拍经典,或者蹭IP博流量。有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地指出,编剧原创力的滑坡,已成为制约整个编剧行业甚至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繁荣的瓶颈。优秀的编剧到底哪去了?
与其说我们没有优秀的编剧,毋宁说我们缺少培育优秀编剧的土壤。在日韩、欧美,编剧的地位很高,他们在整个影视生产链条上是处于关键地位,与导演、制作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编剧有话语权,他们有资金、时间和精力慢慢了解某个行业,打磨剧本。当然,编剧的权威也来自于剧本,要赢得尊重就必须拿出好的剧本。在这样的机制下,编剧就得不断创新、敢于推陈出新。
但在国内影视生产链条上,除了极个别的一线编剧,大部分编剧——尤其是一些年轻编剧,地位非常低,他们几乎是处于链条上的末梢,没有什么话语权。国内的许多年轻编剧常常自嘲是“文字民工”,一部剧集也许制作人就给两三个月的时间写。为何如此仓促?现在电视剧工业化速度太快了,完全是快餐化,何况那些流量明星天价片酬,档期很紧,得赶紧开拍,制作方根本没有时间等待编剧去打磨一个好的作品。编剧王海林曾这样说过,制作方“更愿意你把已经火热的几部‘揉捏’在一起,略微改一个设定,我们管这个叫打补丁编故事。我写一个原创故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打补丁只需要几个月,所以现在大家都不热衷去费力不讨好地原创了”。年轻编剧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办法沉潜下来,好好地去了解一个行业,认真得去琢磨一个故事。
另一方面,天价片酬的语境下,大部分制作成本都花在演员身上,制作方只能大力压缩制作成本。编剧干最辛苦的活,拿到的酬劳与付出并不相匹配,他们也缺乏足够的动力进行自我提升。
如此语境下,原创剧本不受青睐,抄袭、翻拍成了“多快好省”的路径。从短时间看,翻拍见效快,赚快钱容易,但其对编剧行业的伤害却是致命的,它会导致编剧原创动力的丧失。久而久之,当翻拍剧透支了信誉,当翻拍资源枯竭,到时候国产剧该拿什么拯救自己?
或许正是出于蹭流量、急功近利与原创能力不足的担忧,《流星花园》《放羊的星星》等翻拍的消息传来,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拒绝。早前《流行花园》改编的《一起来看流星雨》,开创了“雷剧”的先河,并捧红了几个流量明星——不得不承认翻拍偶像剧强大的造星能力,经纪公司和制作方轻而易举赚得盆满钵满。此次柴智屏翻拍,选用的都是新人,还没正式开拍,就放出了四个“小鲜肉”的硬照进行宣传,很显然,翻拍剧倒是其次,把人捧红是其首要目的。
既然翻拍木已成舟,惟愿制作方可以“走点心”,毕竟在精品网剧崛起的今天,“越雷越火”的套路已经行不通了。精品剧才能出好演员,否则再大的噱头,最终都只是昙花一现。
相关文章推荐进入影像时代,在“超级IP”的概念尚未被发明出来之前,相似的故事也在不断发生。年辛巴的问世有多少赞美,如今对《灰姑娘》、《美女与野兽》的依葫芦画瓢就有多大的嘘声。即便在架空的童话世界里,原封不动、全盘照抄的真人电影版亦让人诟病。
点击蓝字标题,即可阅读《国内扎堆翻拍日剧,照猫画虎式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