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纪实依稀往梦似曾见金庸迷们的江湖记忆
TUhjnbcbe - 2021/4/26 19:23:00

年10月30日是金庸先生去世两周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曾经影响了华人世界的几代人。为纪念金庸先生,我们采访了几位金庸迷,在他们的记忆里,读金庸看金庸武侠剧,是他们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遇见金庸:瑰丽江湖引流连

老九出生于年,这年金庸宣布封笔,退出侠坛。十多年后大陆出现“金庸热”,他也一头扎进了金庸的“瑰丽江湖”。

“第一次看金庸的书大概是年的时候,那时候喜欢读书,有空就跑去厂里的图书馆看书。说是图书馆,其实是一个摆满书架的大教室。”图书馆里陈列的大多是诸如《故事汇》《读者》之类的杂志,小说少之又少,《碧血剑》是其中之一。“偶然间在小说书架看到了《碧血剑》,发现它的内容和历史存在许多交叉,甚至天真地以为里面的事情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一读起来,两眼放光。”老九喜欢历史,任何与历史有关的书籍都能引起他的兴趣,这是他接触金庸作品的重要契机。

可图书馆资源有限,“经常是借了上本没下本的,因为你不知道别人什么时候还回来,别提这种热门小说了!看完上册看不到下册,心里直痒痒。”还好老九结识了同为金庸书迷的邻居田叔。“田叔大我十几岁,很多金庸的书都是找他借的。开始时,他会主动把书借给我看,后来他竟然觉得这有失公平,要和我‘换’书看。但我一个穷学生能有什么书呢?只好打起图书馆的主意了。”老九当时是学生,得以出入图书馆借到田叔没有的书,二人交换,各取所需,拼拼凑凑看完了金庸的大部分作品。

张佳玮也在拼凑遐想中读完了金庸的作品,后来他写道:“我真的很想穿越回那个年份,回到‘从没读过金庸小说’的阶段,重新再尝试一次那种,从头开始一曲一折、跌宕起伏的感觉。”

张佳玮读金庸的年份,《射雕英雄传》已经翻拍了第二版,“古过儿彤姑姑”成为那一代观众心中的神仙眷侣。“年暑假,我们无锡某电视台重播了版《射雕》,而那时我已经读完《射雕》了。因为初读的书是带插图的三联版,所以对翁美玲的*蓉造型,还有点不习惯。”

他记不得第一次读金庸的确切时间,但有关于金庸的最早记忆:“一次是到我爸的办公室,看到他翻了几页的《书剑恩仇录》,陆菲青荒山战三敌;一次是暑假到我外公家里,看到《射雕英雄传》,江南七怪大战梅超风;一次是某一期《今古传奇》开头,登了整篇《鸳鸯刀》——那期杂志下一篇,是一个莽林故事;后面还有个故事,是讲一个姓马的吝啬*娶亲;一次是某期《腾飞》杂志,封面是条龙,篇尾收了《飞狐外传》里赵半山讲太极拳的那段。同一期还有个围棋手的故事。反正是这四次的某一次,我第一次读到了金庸。”

*和李若彤饰演的过儿和姑姑

和张佳玮一样,小麦第一次接触金庸也是在小学的时候。“小学到初中开始阅读金庸的,我最初看金庸的《天龙八部》是因为电视上在放张纪中版的电视剧,爸爸后来对我说你可以去看原著,原著比电视剧更加精彩,我就去读原著了。从那个时刻我就开启了我的武侠世界之门吧。”

张纪中版《天龙八部》年首播,是很多像小麦一样的90后关于江湖的最初印象。“当时接触是因为电视上在放金庸小说的改编电视剧《天龙八部》,我寒暑假去图书馆的时候刚好看到金庸的作品,打开读了一会,发现挺有意思的就借回家了。”小杰此后陆续读完了金庸的大部分作品,后来也会和同学讨论,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是选择任盈盈还是岳灵珊。

爱上金庸:依稀往梦似曾见

老九“追”金庸的年代电视还是黑白的:“当时改革开放已经快十年了,内陆嘛,进程比较慢。大家都住的筒子楼,清一色的水泥地,没什么娱乐活动,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都比较贫乏。”那时电视机虽然已经较为普及,但大多数都是黑白两色,且信号不佳,经常满屏“雪花点”。“自己家里的电视都是黑白的,想看什么台,还得人爬上房顶去拨弄天线,直到转到正确方向才有画面。小孩子最喜欢‘上房揭瓦’,所以转天线这事多是小孩子来做。”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我和我的祖国》,里面那个小男孩举着天线的片段,就是我们那时候天天干的事。”老九说。

《我和我的祖国:夺冠》片段:冬冬举着天线维持电视信号

一方屏幕只有黑白两色,生活却不是。年,适逢内地大量引进港台影视剧的风口,《射雕》等电视剧所代表的全新娱乐形式,在内地的上空像烟花般炸开了,不仅让内地人民大开眼界,也让他们从两色屏幕中窥见绚丽江湖,日夜流连忘返。聊起追《射雕》的那些日子,老九咯咯直笑,仿佛回到大家围坐在电视前,嗑着瓜子咵着天的情景。

“我老师家就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我们全班有时候放学后都去老师家看《射雕》。有一天下午,本来上自习课,不知为何老师半天都没来,派个代表去老师家一看,嘿,他竟然在家看最新一集的《射雕》!我们全班立马一窝蜂跑到老师家,一个个搬着小板凳,挤在那个小屏幕前,和他一起看了一下午!”

当时“追剧”的空前盛况成为那一代人的时代记忆。

全镇的娱乐活动几乎都集中在厂里的三间娱乐室中——它们分别是棋牌室、乒乓球室和放映室。而全镇唯一一台大屏彩电,正位于放映室中。“谁不爱看大屏彩电呢?全镇老小都爱去放映室,老人爱看新闻,小孩和年轻人就看《射雕》了。那时《射雕》一天放八集,而且没有广告,一直从下午放到晚上。”每到《射雕》在电视上更新的时段,午后人虽不多,但随着夜幕降临,放了学的孩子和下了班的年轻人马不停蹄地赶来,五六十平米的放映室内的长木凳上时常座无虚席。街头巷尾空无一人,家中厅堂鸦雀无声,男女老幼,皆是全神贯注,盯住屏幕,等着那句“依稀往梦似曾见”悠悠响起。

“后面的翻拍作品感觉都不如这一版了,当时翁美玲演的*蓉,很美很有灵气,简直就相当于现在的女神。”谈笑间,他哼起那曲《铁血丹心》,“听到这曲子眼前就浮现郭靖骑着马奔腾在蒙古草原上的景象——依旧心潮澎湃。”在《射雕》83版电视剧的影响下,他越发想看完金庸的其他作品。90年代,大街上兴起一种租书的摊子和店面,老九成为租书店常客,他又读了几遍《射雕》,随后遍览金庸其他作品,顿觉荡气回肠。

83版《射雕英雄传》*蓉(翁美玲饰)

作为80后的张佳玮,“追”金庸的契机大多来自于小说,而非85、86年红极一时的影视剧。继港台影视剧席卷大陆之后,港台图书也颇受欢迎,但完整地找到小说全集并不容易,他只得在拼凑猜想间读完了第一遍。“那会儿并不总能买齐金庸小说,许多是从中间开始。比如《鹿鼎记》和《天龙八部》,我都是从第二卷第十一回开始。一度只能脑补剧情。我先读了《射雕》,直接看《倚天》,所以万安寺中,灭绝师太忽然跟周芷若说郭靖在襄阳殉国时,我被剧透到,当时一度想大哭。”

98年出生的小麦说,只有谈到金庸时她和她父亲这个70后的代沟才不复存在。“我爸和我说金庸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当小麦和父亲聊起金庸小说中的情节、人物时,她感受到经典作品持久的生命力。由某个社会现象联系到武侠世界,两代人的想法便开始碰撞——“有时候我和我爸的观点不同,我爸就更喜欢TVB版的天龙八部,我喜欢央视张纪中版的。我喜欢更精美的服化道,取景也是实景,TVB大多都是影棚取景,不够精致。张纪中版更有江湖气韵的感觉。我爸喜欢TVB演员的演技和人物塑造。”沉浸在金庸的世界里,他们像朋友一样讨论金庸的作品。

《天龙八部》TVB版(左)和央视版(右)

同为90后的小陈在班里掀起了一阵“武侠风”。“高中买了正版书以后,我就带到学校去读,晚修的时候别人在做作业,我就在读。隔壁桌和同桌看到我在读就借我的书也去看,结果大家晚修都不写作业了,都在看小说。”金庸和古龙的书一时间风靡全班——“老师还没收了我的书,但幸好没怎么说。”

金庸也成为小杰和同学交流的纽带。他发现,在高中和大学,读金庸的人不在少数。金庸小说及其改变电视剧时常成为同学们的共同话题,而他们大多是讨论人物和剧情,《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性格展现、情路历程、武功等问题时常成为讨论的热点。“我对陈乔恩那版《笑傲江湖》印象很深刻,当时还和同学讨论改编之后的东方不败感情走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版的改编。”

刚进入大学的袁野“追”金庸的动力则来源于他的家人,他的母亲从前也热衷于武侠小说,虽然母子二人阅读的版本年代不一,但书中的情节大同小异,二人有时还会就不同版本中细微的改动与出入进行讨论。

从小学四年级一直到高中,金庸的作品在他的生命中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即便是学业紧张的高中,他依旧每天回家后读上一两小时,保持着一两个星期读完一本的频率。“甚至读的频率比初中还要过一点。”如果遇上长假,他可能彻夜明灯,畅读通宵——“我自己统计过,在一个长假,花了八小时读完《神雕侠侣》。”

读懂金庸:虽千万人吾往矣

若要选出最喜欢的一部金庸作品,老九无疑会将《射雕英雄传》排在首位。“最喜欢的、看过最多的还是《射雕》三部曲,其次是《天龙八部》,后面的《笑傲江湖》之类便不大喜欢了。一是因为前者情节一环扣一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二是因为它们和家国历史相结合,能激起民族情感。相比起来,《笑傲》就有些架空背景,虚构性很强。”

《笑傲江湖》却是小麦和小陈的最爱。《笑傲江湖》的结局悲凉,但小陈喜欢这种悲剧式的结尾,“我觉得《笑傲江湖》的结尾好凄凉啊,我想起令狐冲和任盈盈成婚的时候,莫大先生拉胡琴,回忆整部书,死的死,疯的疯,走的走。”

小麦最喜欢《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郭靖似乎有点太呆了,杨过有点太偏激,萧峰太完美了,但又太悲剧了,段誉太痴了,虚竹太固执了。我最欣赏令狐冲为人处世的潇洒大气。”她说:“金庸书里的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他们似乎就站在我面前。”正直如郭靖,不羁如杨过,善良如张无忌,潇洒如令狐冲,豪迈如萧峰,痴情如段誉,温润如虚竹……读者多少都会被这些英雄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在感受人物性格的同时发现金庸笔下的人物是立体多面的,坏人也很难找到相似的,但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爱。

年版《笑傲江湖》令狐冲(*饰)

金庸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的英雄,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寻找自己的理想主义。老九最爱郭靖,他是侠肝义胆的化身。“忘不了的还是郭靖*蓉镇守襄阳城那一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成为一代大侠,不是一蹴而就的,武功一步步练成,能力一点点提升,他有一个成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是这个人物打动我的地方。他应当是有历史原型的,是当时保家卫国的志士的一个映射和写照。”

后来老九步入社会,在现实中体味到金庸小说中的人生百态,更加明白何为“侠”。“小时候看书,谁的武功高就喜欢谁,开始觉得全真七子厉害,之后是梅超风,但在‘东邪西*、南帝北丐’面前,他们又不值一提了。而长大后会更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实依稀往梦似曾见金庸迷们的江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