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图1、图2),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治家,他曾主持轰轰烈烈的变法革新,史称“王安石变法”。同时,他又是著名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学课本上,我们都学习过他的名篇《游褒禅山记》。
图1:王安石画像
图2:王安石画像
皇祐三年()起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前后三年。北宋舒州的地理范围相当于今安庆市及辖县,州治在今潜山县。应该说王安石与我们安庆是渊源颇深的,如今天柱山下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中还留存有王安石的刻石(图3、图4),其诗文集中也有很多描写舒州的诗篇。而王安石与舒州的“情缘”还不止于此,本文就来介绍一部宋代龙舒本《王文公文集》。
图3: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中的王安石诗文石刻(拓片)
图4: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中的王安石题记石刻(拓片)
一、《王文公文集》流传始末
集结逝者诗文刊印是古今纪念先贤的一种重要方式,王安石的文集,宋代刊刻并流传至今的有两种版本,分别是杭州本《临川先生文集》和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前者是南宋绍兴二十一年(),王安石曾孙王珏任两浙西路转运司时所刻,明代以后各版本的王安石文集都是以宋代杭州本为底本传承而来。而后者的龙舒本则在宋代以后湮没无闻数百年,直到年中华书局以国内和日本两处所藏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残本补足完整的卷,再度出版刊行(图5)。也就是说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目前所知全世界仅有两部,而且都是残本(国内残本存72卷、日本残本存70卷),所幸的是除去重卷仍可得一部完书。
图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王文公文集》
关于这两部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残本的流传与合璧颇有故事可说:国内残本原藏清代内阁大库,光绪年间,宝应刘启瑞与吴县曹元忠负责清理时,为刘启瑞所窃取,藏之于其家“食旧德斋”。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傅增湘先生在《藏园群书经眼录》中有这样记载:“王文公文集一百卷,宋刊本……余故人颖川君居江淮之交(谨案:指宝应刘启瑞翰臣),家藏王文公文集……寮本(指日本东京宫内省图书寮藏本)缺七十以下各卷,此本七十卷以下完然具存,正可补寮本之缺。余常言于东都耆宿,约异时寮本刊行,余当为作缘,俾以目录及后三十卷增入,以尽珠连碧合之美,无使盈盈一水,终古相望,使后人抚卷而增叹也。”年前后,傅增湘先生还多次致信时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的张元济先生,反复商讨刘氏食旧德斋藏本与日本图书寮藏本合印出版之事。然而,不久刘启瑞将其藏书卖出,合印之事也直到三十多年后的年才得以实现。此后,该书先后转入南浔、南通等地藏书家手中,之后为武进王南屏先生收藏。年,王南屏夫人房淑嫣女士将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捐献给上海博物馆,从此化私为公,成为该馆重要藏品之一。
图6: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书影
从上海博物馆网站上公布的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部分书影(图6、图7),可以看到书页内钤有“宝应刘氏食旧德斋藏书之记”“宝应刘启瑞秘笈之记”“蒋祖诒读书记”“南通吴氏收藏书画印”“思学斋”等印章,从中也可以看出该书的流传情况。
图7: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书影
二、《王文公文集》背面更有乾坤
宋版古籍本就是世间珍宝,而这本龙舒本《王文公文集》背面更有玄妙,该书多页中有多张书页的背面为宋人书简或公牍,属公文纸印本。公文纸印本,指利用官府废弃的公文档册账簿或私人书启等旧纸背面,进行印刷的古籍。这种风气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元明时期均有。可以想见这是由于古时纸张的紧张,而出现的现象,当时人的无心之举,却给今人留下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正是基于如此重要的文献价值,年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入藏上海博物馆后不久,古书画鉴定大家谢稚柳先生即建议将文集背面影印,由古籍版本学大家顾廷龙先生作序,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人佚简》为名出版,于是湮没于书背八百年之久的宋人书简、公牍,终于公之于众。
而更值得我们安庆文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