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英雄肝胆两相照,江湖儿女日见少,心还在人去了,回首一片风雨飘摇……
记忆里的江湖豪情总是那么美好,说起我们最熟悉的武侠世界,那很多人最先想起的都是金庸先生,飞雪连天射*,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一生留下了十余部作品,几乎都达到了街头巷尾无人不知的热度。
武侠小说家中,我们将成就最高的四位并称为“金古梁温”,即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四位大家,除了温瑞安较为年轻,其他三位可以说是同一时代的武侠小说家,在文学上的成就也不分伯仲。
一、从文字到荧屏不过很多人有个疑问,既然是同代,名气也不相上下的情况下,为什么金庸的小说翻拍了一部又一部,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的作品却不是那么火呢?
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仅21世纪这20年,金庸的作品翻拍量就高达30多次,这还是仅仅算得上新的电视剧和电影,如果把网络剧之类也算进去,破百都不在话下。
而其他三位的作品可就差的远了,可能连金庸的一半都达不到,梁羽生20年来被翻拍的作品不超过5部,温瑞安基本只有《四大名捕》系列稍微有些存在感,古龙的情况稍好一点,至少还有《小李飞刀》、《萧十一郎》、《绝代双骄》、《武林外史》等几部作品的热度可以与古龙作品抗衡。
不过让古龙的书迷很不满意的是,上面几部剧最火的改编版本,基本上都加入了编剧的大肆改编,属于借了古龙的壳子,其实完全讲了一个新的故事,完全失去了古龙武侠世界的风味,相比金庸剧,哪怕翻拍的再“雷”,基本的故事构架也还是属于金庸的。
同是武侠小说,难道只有金庸的小说适合影视化不成?这肯定不可能。至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古龙和金庸的小说影视化改编可以分庭抗礼,演绎古龙小说的男演员几乎都是当时香港最火的男演员,比如狄龙、姜大卫、傅声等。
但是当时的影视改编,其实也是走的编剧大改动的路线,因为当时拍摄的都是电影,要把厚厚的小说压缩进分钟的碟片,就不得不删改许多次要剧情,这一时期的改编其实看的更多的是热闹的群戏,至于剧情符不符合原著倒是不那么要紧。
进入了电视剧时代,金庸小说的改编优势忽然凸显了出来,“金古梁温”四大家都文采斐然,他们的小说文风是截然不同的。而这里面,金庸的文笔最平实,更适合改编剧本。对比另外两位,古龙的文笔飘逸奇绝,梁羽生的古韵深沉,温瑞安奇趣诡秘,这在读书时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爱好,但到了改编剧本时就造成了巨大的难度。
二、侠客各有风格以古龙为例,他的个人风格是最强烈的他在写小说时惯用意向,人物的行动很少像金庸描写的那么具体,很多剧情推动靠对话完成,但这样就意味着在制作剧本时,古龙没有写出来的人物形象、动作、场景都要靠编剧去填补,对于文学修养远不如古龙本人的编剧来说,即便补全了,也会补成个四不像。
而且相对于金庸,古龙笔下的男女主离经叛道的性格色彩更重,古龙的小说中很多人都是“社会边缘人”的设定,这样的性格并不适合做电视剧主角,如果搬上荧屏,只能对男女主角的性格进行大改,可一改,就让整个故事的框架扭曲了。而梁羽生笔下的人物又往往过于沉重和现实,相比飘逸潇洒的武侠,梁羽生的作品可能更适合走历史正剧的风格。
而温瑞安的作品风格甚至不稳定,还带有强烈的暗黑色彩,其中有些比较血腥暴力的桥段如果还原出来,恐怕会出现恐怖片的效果。
也唯有金庸的作品在故事和人物设定上最适合进行电视剧的改编,所以最受导演观众的欢迎,这也形成了良性循环,电视收视率高,投资方就更愿意选择金庸的剧本,观众在大量电视剧的熏陶下,也会对金庸武侠感情更深,从而形成了影视改编行业金庸超然的地位。
三、改编的困局但是,过多的翻拍也会造成审美疲劳,近些年就有很多观众反应,怎么感觉每隔一两年,就要出一部新的《射雕英雄传》或是《倚天屠龙记》?难道导演们就没有别的东西可拍吗?
其实,这也是影视行业的通病,业内对于编剧的培养不重视,好编剧越来越少,为了保证收视率,导演们就不得不选择金庸这种有观众基础收视保证的剧本,可是,金庸只有一个,大家都靠着金庸先生的十几本书拍剧,创意总是有用完的一天。
金庸先生的作品非常适合影视剧改编,这是我们普通观众的幸运,却不是业内人士图方便的捷径,对于金庸武侠,人人耳熟能详,如果拍不出自己的风格和想法,即便有金庸先生的文笔支撑,也只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做事需要努力和创新,我们也很怀念十几年前的电视剧,虽然未必个个精品,但可以看出制作人在其中付出的心血,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如今的观众已经不买账了。
虽然金庸先生在影视剧改编方面独树一帜,但说起武侠,“金古梁温”四大家各有千秋,是他们还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共同构筑了那个快意恩仇的江湖,为我们造了一场奇幻瑰丽的梦,文无第一,无论哪一位,他们都是我们心中侠客的缔造之人。
金庸先生在生前的采访中说过,所谓武侠,重点不在“武”,而在于“侠”,“侠”便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惩恶扬善,只要人类存在,“侠”的精神就永远存在。
如今,除了温瑞安,“金古梁温”中的其他三位都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永远记得,竹林外,石桥边,江湖侠客,余音不绝。
"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