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百年老校,再展新姿东北神学院历史简介
TUhjnbcbe - 2025/4/8 23:18: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www.csjkc.com/yydt/m/515.html

东北神学院是一所有百余年历史的学院,有过初创的艰难、有过发展的辉煌、有过试炼的低谷,几经风雨、几更校名、几易校舍,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春风下,如今的发展更风姿熠熠!回顾学院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披荆斩棘初创院校

早在年,苏格兰联合长老会(theUnitedPresbyterianChurch)宣教士罗约翰(JohnRoss)就在沈阳为传道员定期举办神学培训。年苏格兰联合长老会与爱尔兰长老会决议联合对全东北传道员进行系统神学培训,学期4年,每年集中学习一个月,其余时间在各福音堂服事。为进一步培养本地教牧人员,加快本地教会自治步伐,年,关东长老会决议增设神学高级班课程,学制四年,每年在沈阳集中学习两个月。此高级班即为东北神学院的雏形。年首届高级班学员有7人,于年3月毕业。同年5月13日,在关东长老会年会上,其中4名毕业生准试,适时会被按立为牧师。他们分别是高启隆(锦州)、张承权(铁岭)、刘守先(辽阳)、许光明(法库)。

东北神学院首届高级班毕业生()

从左到右分别是:刘进成、信德昌、傅多玛、高启隆、刘富盛、罗约翰、许光明、刘权岳、田福志、张承权

年,在关东长老会年会上,成立奉天基督教神学校(MukdenTheologicalCollege),在沈阳大西关所租房做校舍。学校由苏格兰联合长老会罗约翰和爱尔兰长老会傅多玛(ThomasC.Fulton)为专职教授,罗约翰任院长。同时设立神学教育委员会,共同参与神学院管理,并根据需要委派客座教师授课。初期客座教师有马钦泰(JohnMacintyre)、魏雅各(JamesWebster)、司督阁(DugaldChristie)、刘全岳等。

罗约翰

傅多玛

年,神学院正式启动,13名初级班毕业的学员经过关东长老会严格审核,被录取进入神学院,成为神学院的首届新生。神学院设计的课程有旧约释义、新约释义、护教学、系统神学、教牧神学、教会历史、生理学、化学、宗教比较学:(a)儒学(b)佛教(c)道教。

前排从左到右:崔振(沈阳)、张锡桢(开原)、张传道(锦州)、高启赫(锦州)、庄振声(海城)、信德昌(海城)

后排从左到右依次为:富恩荣(沈阳)、王正翱(辽阳)、姚华(海龙城)、陈宽(沈阳西关)、李锡元(辽阳)、徐广智(海城)、李传道(开原)

二、初期发展与挑战

随着神学院的发展,在沈阳大西关所租用的校舍已不能满足学校的需要,急待有自己独立的校舍。年神学院在第二任院长傅多玛和专职教授英雅各(JamesA.Inglis)的努力下,在文会书院(奉天基督教大学)北面建成新校舍(沈阳商埠一经路)。此时院长为傅多玛,专职教师为英雅各,客座教师有劳但理、文安德、中国讲师有刘全岳、高启隆等人。

神学院新校舍(年建成)

奉天商埠地正界图()

年,增设一年制的预科。年开始招收女生、建女生宿舍楼,增建学生食堂、球场,并增聘讲师。新增讲师有:柏基根、米德俊、孙文彬;中国教员有庄振声、高志达、钱公来等。自此,神学院日趋完善。年傅多玛退职,英雅各任院长。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灵性生活,学院理事会还将中国牧师马庆选纳入教师团队,住校辅导同学。年英雅各退休回国,苏格兰宣教士方德利(JamesW.Findlay)接任为院长。神学院讲师有倪裴德(F.W.S.O’Neill)、谭文纶(W.Macnaughton)、魏希圣(JamesStevenson)、柏基根(T.M.Barker)、陶万德(Thos.King)、朱德后、梅慕贞等。中国教员有范昨非、马庆选、孔祥麟、郭作涛、马淑贤、郭承权等。日本牧师山下永幸和石川四郎成为理事会成员。随着日本在东北建立的满洲国傀儡政权,年原“奉天基督教神学校”更名为“奉天满洲基督教长老会神道院”(简称奉天神道院),实行预科和本科分制,改预科为两年,本科为三年。预科课程:1、新约:四福音及使徒行传2、旧约:摩西五经、诗篇、以色列历史、地理、先知时代3、布道法:崇拜读经、对外布道法与实习、答辩、对内布道、主领查经班4、科学常识5、圣经背景6、国文与写作7、音乐8、宗教教育:儿童心理、教学法、宗教教授法9、以色列宗教10、心理学、伦理学11、宗教学原理12、生理13、卫生14、课外:每周参加实地事工一两项:主日学、福音堂布道、公开讲演、监狱事工、家庭个人布道等,且参加实地事工训练班。

本科课程:1、新约:分卷研究2、旧约:以色列之历史地理、以色列诸先知概论及一些精选章节、旧约分卷研究、旧约历史概要3、神学:神学概论、上帝论、人论、罪论、基督论、救恩论、圣灵论、教会论、来世论、诸教参考、辨恶学4、宗教教育:宗教教育原理、宗教教育问题5、选课:英文或希腊文可以代替国文5、教会史6、国文写作7、布道法:个人布道法、读经、灵性生活指导、批讲法、灵修、灵性生活之指导、崇拜或公共礼拜、会牧指南8、音乐9、哲学:宗教心理、宗教哲学10、卫生11、课外:每周参加实地事工一两项:主日学、福音堂布道、公开讲演、监狱事工、家庭个人布道等,且参加实地事工训练班。

至此,神学院的发展已很卓越。东北宣教士倪裴德在爱尔兰长老会纪念东北宣教75周年大会(年)发言中说,苏格兰和爱尔兰长老会在东北建打造了一所一流的神学院,在某些层面(如招收女生)甚至超越贝尔法斯特(Belfast)神学院。

神学校师生()

神学院女生宿舍(一经路西)

英雅各

方德利

本科毕业生与教师合影()

神学院师生送行英雅各院长合影()

年神学院师生

年本科毕业生与全体师生

年本科毕业生与全体师生

毕业生与全体师生()

年本科毕业生

随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神学院所面临的挑战也加剧。东北所有教会学校因拒绝注册条件中的参拜神社条款而解散,独有神学院在风雨中依然屹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西方宣教士或被强迫回国、或被拘禁。方德利院长与其他宣教士被拘禁在沈阳汇丰大楼集中营,神学院理事会被重组。日本人石川四郎任董事长、河村斋美任院长、神学院教师马庆选被任命为副院长。渡部守诚、平野一诚等5名日本牧师为讲师,通过翻译授课。从新京“弘报处”调来镰田正任学监。神学院完全被日本人所控制。两年预科被取消,变成四年制的本科。学院师生都经历着贫穷的考验,各项事工受到严重影响,神学院在艰难生存着,学生人数骤降,到年上学期只有学生37人。

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奉天满洲基督教长老会神道院”更名为“中华基督教会东北神学院”(简称东北神学院)。苏格兰和爱尔兰长老会应东北教会邀请派代表来视察,遂派几名宣教士返回东北。方德利复任院长,教师有傅乐明(J.R.Fleming)、文约翰(A.JackWeir)、恩德森。中国讲师有马庆选、孔祥麟、郭作涛、马淑贤、马福江、李廷魁等。年3月19日方德利在沈阳去世,马福江接任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教士相继回国。最后一批宣教士傅乐明、文约翰等6人于年8月19日离开东北,离开前将东北各地长老会的房产全部移交给中华基督教东北大会。年1月5日,中华基督教会东北大会在沈阳召开理事会,施行“三自”革新运动。时任东北大会理事长的孙鹏翕于年当选为神学院院长、李廷魁任副院长。讲师有:高玉踪、马淑贤、郭作涛、李湘英、刘廷鼎等。由于当时经济困难,学院除了神学课,还有一些自养的技能课。学院请石玉茹在爱仁诊所对女生进行妇产科培训,教女生做助产士。请宋北辰教男生农业技能,如种植蔬菜、养牛、羊、蜂、家禽等。学院利用英国教会所捐资金,办自养事业,兼做神学生实习用,建立牧场、鸡场、蜂场、制糖厂、被服厂、由王忱牧师负责。

傅乐明与神学院师生

届毕业生与全体师生合影

届毕业生

届本科毕业生

神学院师生与爱仁诊所医护员工早祷后教堂门前合影()

神学生在饲养牛羊

神学生在种菜

年8月东北神学院合并到北京燕京协和神学院,原教务长高玉宗、教员马淑贤等赴燕京神学院任教。至此,东北神学院停办、医院住用,女生宿舍由居民住用。

三、改革开放后的神学院

年,为落实国家宗教政策,根据中发[]19号文件和国办发[]60号文件精神,辽宁省宗教局,联合吉林、黑龙江两省宗教局,支持三省基督教两会重新办学。年10月,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神学院重新开办,定校名为“沈阳基督教神学院”,学制四年,聘请张尚民为院长,吕志彬为副院长、赵九成为教务长。校舍为原东北神学院女生宿舍楼。首届招收47名学生。

年4月7日,在学院理事会上,更校名为“东北基督教神学院”。年,张尚民院长荣休,寇庆光牧师被聘为院长。由于当时的校舍面积狭小,条件简陋,只能容纳一个班级。为了满足各地教会的需要,神学院先后举办了各种短期的义工培训班,包括朝鲜族义工培训班。

复校后第一届开学典礼合影(.10.20)

辽宁省基督教第一期义工培训班()

86级师生合影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的进程,原二层楼的窄小校舍面临拆迁;同时,面对教会增长而牧者极度缺乏的状况,为了加快培养更多的教牧同工,必须具备更大教学空间,于是新校舍的建立提上日程。

寇庆光院长带领全院师生及各地教会,齐心合力筹措资金重建校舍。学院新址在原校舍向北数百米左右,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楼高51.9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是一座八层的综合教学楼。年11月27日学院举行了建楼的奠基典礼。建院资金相当匮乏,多年来积蓄的多万元,对于这一巨大的工程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年4月8日的晚上,全院师生在院长及老师们的带领下,聚集在工地上,凭着信心祷告,将整个建院的事工完全交托给上帝。从此也点燃了募捐的烽火,全体参与同工现场捐款元,拉开了多年来在东北三省为建院募捐的序幕。

在整个建院过程中,弟兄姐妹们单纯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感人至深。残疾弟兄奉献了自己的养老金;寡居的姊妹奉献了自己仅有的生活费;有病的信徒奉献了治疗的费用;年轻的信徒把结婚的钱奉献出来,很多在校的神学生将生活费全部奉献,没钱的弟兄姊妹摘下身上的金银首饰。

年,由于条件所限,仅招收一年制圣经进修班,于年毕业。93级神学生是本院第三届学生,学制只有两年。入校时他们还在原来两层楼的旧校舍学习,次年4月份他们响应学院号召,深入各地教会募捐筹款,他们为学院的建设做出了很多贡献,也承受了很大的艰辛。正值学院建设搬迁动荡时期,老校舍已被拆除,新校舍还在建设当中,他们不得不在原北一经街附近的一条街道上临时租住的房子里学习。学业时断时续,女生住在临时搭建的房间,男生则睡在附近的锅炉房里,条件很差,冬天很冷,甚至他们的毕业典礼也在租的房子里举行。

年新校舍正式投入使用。由吕志彬院长(年寇庆光院长去世,吕志彬为复校后第三任院长)带领学院的搬迁并主持各项事务。年新校舍正式投入使用。年9月9日,来自4省的名新生在新落成的八楼礼拜堂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宗教局的领导、教会的同工、国内外友人、毕业校友与全院师生共同参与了这一盛事。

同年10月25日,在八楼的礼拜堂举行了“东北基督教神学院百年校庆暨新楼落成礼拜”,东北三省教会主要负责人,学院三省理事,各地教会的同工,全国两会的同工,宗教局领导,国内外来宾和友人,毕业的校友及全院师生共同参与了这一空前盛况。

新校舍落成,极大地促进了学院各方面的发展。首先招生扩大,96年学院招了三个班:三年制的神学班、一年制的圣经班、两年制的圣乐班。在管理上设立“四处一室”,即教务处、灵修处、学生处、总务处和办公室。吕志彬院长负责全面工作,并有两个副院长,其中沈光玮牧师分管教务,朴桂松牧师分管灵修和学生工作。随着学院在教学和师资方面的提高,年学校升为本科,更名为“东北神学院”。在年10月20日东北神学院第一届第五次理事会上,吕志彬院长退休,寇有国牧师当选为院长。在寇有国院长的努力下,学院在硬件设备、师资、教学、对外交流等各方面都更上一个台阶。

寇庆光院长主持圣经进修班结业典礼(.6.11)

93级师生合影(.6.25)

神学院新校舍奠基(.11.27)

八层综合楼校舍

96级开学典礼(.9.9)

级毕业合影(.5.15)

东北神学院复校25周年庆典(.12.11)

四、扩张境界展现新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迅猛腾飞,基督教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年建成的综合楼虽一时解决了校舍狭窄的问题,但它地处闹市,又没有校园和运动场,不利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在寇有国院长的带领下,在省宗教局领导、全院师生及众教会的鼎力支持下,东北神学院决定在风景秀丽的棋盘山易地再建。年10月11日,在新校区举行奠基典礼。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年5月第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宿舍楼、体育馆等,东北神学院以崭新的风貌迎来新时代使命!年第二期工程磐石堂开工,年10月20日举行献堂典礼。新校区的启用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办学风貌,促进了学院的全面发展。百年校舍,再展风姿。

年寇有国院长离休,史爱军长老继任为东北神学院院长。在史爱军院长的主持下,校园外围景观和附属设施渐至完善。年分别完成了食堂改造、图书馆重置、校园操场改建等工程。史爱军院长从严治校,致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促进神学思想建设,并以“笃信、博爱、求真、卓越”的校训,力争使百年老校在新时代展现新姿,将神学院打造成一流的神学教育基地,为东北教会输送优秀的教牧人才。

棋盘山校区奠基典礼(.09.21)

校园全景

届毕业典礼(.6.28)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老校,再展新姿东北神学院历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