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证道黑白间
TUhjnbcbe - 2025/4/2 19:02: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本文转自:昭通日报

证道黑白间

萧相风

前世今生

在我国,最流行的棋是中国象棋。然而论起来,围棋才是棋的祖宗。古人讲对弈,专指下围棋而非象棋。

传说围棋源于尧帝教子的故事。其子丹朱性格鲁莽,于是,尧发明了围棋,用棋教他为人。中国象棋的起源尚无定论,但在宋朝定型。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其实国际象棋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就下棋规则而言,围棋是最简单、最易入手的,但也是最复杂、最难精通的。无论执白执黑,你都可以在棋盘上任意一点落子。无规则、无限制,变幻莫测。有人说,围棋变化比宇宙原子总和还多。棋盘由纵横各19条平行线相交成个点组成,双方交替落子,粗略估算,围棋至少有10的次方种变化。由于中途还有“打劫”、打二还一、空中出棋等变化,这就让围棋尤为烧脑。

人工智能很早就拿下了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因围棋极其复杂,计算量堪比航天事业,因此直到年“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年打败柯洁,人类才终于认识到AI(即“围棋人工智能”)拿下了围棋。AI以前,对于点评围棋很难有统一的意见。有时你的一招妙棋,在别人眼里可能是昏招。聂卫平曾评价马晓春的一步棋下得不好,马晓春说:“我一个世界冠军下的棋,他看得懂吗?”这当然有赌气的成分。如今AI来了,各大公司研发了不同的围棋软件,一个普通的棋手凭借这些围棋软件就有了更广的视角,可以做自媒体讲围棋世界大赛了。

回到古代,过去的围棋是作为“六艺”之一来训练贵族子弟的,是古代“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在唐朝,围棋作为一门技艺,被纳入了翰林院。围棋高手被称作“棋待诏”,他们有时陪皇帝下棋,有时训练皇子。如果东瀛国来人,要与我天朝上国切磋棋艺,棋待诏还要代表国家与这些围棋高手下棋,美其名曰“围棋外交”。至于民间,也是遍地流传。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有一个“珍珑棋局”,这是世外高人无崖子为了收徒而设的一个千古名局。事实上,这个“珍珑棋局”是不存在的。

乾隆年间,我国围棋水平达到了巅峰。年,围棋国手范西屏和施襄夏在浙江平湖对弈10局,后人称“落子乃有仙气,此中无复尘机,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把他们当神仙一样看待。这就是有名的“当湖十局”。想想这一幕,两大高手衣袂飘飘,落子间风起叶落,波涌鱼跃,天地为之一颤,特别适合拍成仙侠类电视剧。我国有了冠此名的围棋大赛,以纪念这一事件。棋运象征着国运,棋力反映了国力。近代中国,围棋彻底衰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重新组建了国家训练队,然而与日本相比,实力依然相差太远。每年日本派棋手到中国来交流棋艺,中国国家队棋手被虐得“满地找牙”。直到20世纪70年代,聂卫平才破天荒地接连战胜日本围棋高手,被誉为“民族英雄”,掀起了学围棋的热潮。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一代棋手层出不穷,形成了可观的厚势。年之后,中国棋手多次在世界大赛中斩获冠军。年之后,尤其是年以柯洁为代表的一批年轻棋手崭露头角,中国围棋重新崛起。

三国演义

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奇人,他就是吴清源。

吴清源是福建人,少时被称为围棋神童,拜在段祺瑞门下。吴清源私底下经常找人下棋挣钱,在民间战胜了多名日本棋手,在中国经商的日本人山崎有民发现了这棵好苗子,便向日本棋院的濑越宪作报告:“不得了,这里出了一个天才少年。”山崎有民出于对围棋的纯粹爱好,全力资助吴清源到日本学习围棋。年,14岁的吴清源东渡扶桑拜濑越宪作为师。一个弱国少年寄人篱下,在异国他乡学棋,其心境压力可想而知。吴清源不负众望,年连胜多名高手,与本因坊的秀哉名人最后对决。这局棋值得大书特书,已成世纪名局。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挑战日本围棋最高权威。这一局吴清源执黑,起手用了“三三、星、天元”的惊人布局。第一子落在右上角“三三”位置,这是本因坊的大忌,一子既出,震惊棋坛。才下了几手,秀哉名人就提出“打挂”。所谓“打挂”,就是封棋暂停,择机再下。这是当时名人特有的权力。秀哉名人每遇到难关就提出“打挂”,然后回家与弟子们关门研究对策,第二天再接着与吴清源对战。因此,这局棋一共下了3个月。吴清源知道,在棋盘之外的遥远中国北方正燃着另一场中日战火。每天赛前两人各在一房等候,秀哉名人以为吴清源压力挺大,让门下弟子去看看情况。弟子一看,吴清源在房里气定神闲地捧阅《道德经》。最终秀哉名人虽然凭借弟子想出的一妙招险胜了两目,但民意却倾向了吴清源。吴清源虽败犹荣,一战成名。日本棋院也因此规定,每局比赛不能过夜,必须当天结束。吴清源在后来的十番棋里打遍日本无敌手,令无数高手降级,可让天下一先,被誉为昭和时代的“棋圣”。

吴清源对日本围棋作了不少重大改革,但他心系中国围棋事业,对聂卫平多有关照。战后的日本棋坛,进入黄金时代,一时间高手如云,涌现了6大超一流棋手。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韩围棋骤然兴起,日本围棋开始显露疲态;尤其在年之后,日本围棋就像其国家经济一样不断衰退。如今的棋坛,主要是看中韩对擂了。

这里要重提一下濑越宪作。濑越宪作门下还有一位显赫的高徒,就是被誉为“围棋皇帝”的曹薰铉。在曹薰铉之前,韩国棋手寥寥,没几个拿得出手的人物。曹薰铉以一人之力硬生生地把韩国围棋拉到了世界舞台中央,又在韩国开办道场,培养出了独步世界棋坛的李昌镐。师徒两人携手横亘于世界棋坛20年。曹薰铉与聂卫平是同时代人,两人是棋盘上的一对老冤家。20世纪80年代,聂卫平风头正健,棋坛无敌手,企业家应昌期特别看好聂卫平,为了给中国围棋添彩,特意斥巨资办了“应氏杯世界围棋大赛”。单独冠军一项的奖金就高达40万美元,这在当年可以买下两三百套北京四合院。应昌期希望中国人主办的世界大赛能由中国人夺冠,可以说这项后来被称作围棋界的奥林匹克是专为聂卫平而办的。年,聂卫平过关斩将,如愿闯入第一届应氏杯决赛,他的对手就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曹薰铉。决赛是五番棋,拿下3局就是胜利。前3局在中国举办,聂卫平以2:1领先曹薰铉。眼见聂卫平气势凶猛,韩国人急了,于是想出了一辙:为公平起见,要求第4局和第5局绝不能在中国举办。中方只好退让,经双方协商,把最后两局的赛场转移到新加坡。聂卫平独身前往,先在香港参加了一个桥牌比赛,后托人买机票飞新加坡。偏偏他那趟航班中途要停曼谷,聂卫平人生地不熟,又不懂英文,提前下了机,反复折腾后才赶上了航班,但到了新加坡,人也累得患了重感冒,赛前气势就输了一截。最后两局聂卫平没能撑住,铩羽而归。现场观战的应昌期格外伤心,甚至不愿出席当晚的颁奖仪式。据说曹薰铉在对弈中喜欢搞小动作,或猛拍大腿,或大声惊叫,故意干扰对手。时也,命也,终究是技不如人。从此,曹薰铉开创了韩国围棋新时代。曹薰铉之后,是李昌镐,再之后,是李世石,“大小李”在棋坛接连称霸20多年。号称“石佛”的李昌镐拿下了职业赛大满贯。喜欢看韩剧的都知道,《请回答》里有个男主角就是以他为原型。年,新一代中国棋手古力等人羽翼渐丰,终成“抗韩”大将。古力虽与李世石双雄并立,但还是稍逊一筹。等到柯洁等人出现,中国棋运才彻底恢复元气,围棋终于在中国发扬光大。

如今的世界围棋依然是中日韩“三国演义”,不过曾经的主角日本现在沦为了陪唱。一花独放不是春,惜乎大江东流,时运轮转,一代代棋士退隐更迭,日本棋坛青黄不接,依然是老将井山裕太在支撑。而韩国,则崛起了一位“00后”棋手申真谞。这名小将几经历练,成了最强棋士。

黑白情缘

高一的时候,班里的同学在学习之余下起了围棋。大家没有棋盘棋子,就以蓝黑两种墨水代表黑白棋子,先用钢笔在作业本上画一个小棋盘,然后在交叉点上画小圆圈,每画一个圈,表示一颗落子。如被吃子,则在对应的圆圈上画一条斜杠。就这样,大家用钢笔画圈下棋,画的棋盘或大或小,也没有标准,甚至也没几个人知道纵横各19条线的标准。只是学习太苦闷,纯属娱乐。

有空了,大家就把作业本摆在桌面开始下棋。一天中午,回到宿舍,我发现隔壁宿舍里有一群人团团围住中间一块空地窃窃私语。我凑上去一瞧,原来是在下棋。一位同学从家中带来一副围棋,跟另一位同学对弈,他的水平比我们高一些。他执白,让了对方4子。开局不久,从校外来了一个串门的小青年,见黑方下得太臭,便忍不住指点一下,后来干脆蹲下来亲自上阵。小青年果然非同凡响,每下一步,执白的同学便陷入沉思,并啧啧称赞:“好棋!”众人不明就里,把钦佩的目光投向小青年。小青年把盘面的四边全占了,而白棋只占了中腹。这让棋盘看起来就像一面白色的太阳旗。同学托腮皱眉苦思,不敢逾越黑棋的铜墙铁壁。下到中盘,同学就认输了。

上大学时,我有一个舍友是浙江海宁人。海宁是“金大侠”的故乡,书香馥郁。这位海宁同学长得也像“金大侠”,他跟我讲起了陈阁老的民间传说,还带来了一副围棋。最初跟他下,我总是输。后来我买了一本围棋入门的书,有空就捧在手里。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过去下棋连门槛都没有摸到。我知道了什么叫征吃、双吃、门吃、倒扑、接不归等各种吃法,知道如何判断死活,如何两眼活棋。越看越上瘾,又接连买了围棋手筋、胜负手、布局和收官之类的书,顺带也

1
查看完整版本: 证道黑白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