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曾光戴口罩也有可能被感染,清零和与
TUhjnbcbe - 2025/3/4 17:56:00

疫情的反弹、变异毒株德尔塔的传播让人们再次警惕起来。

德尔塔毒株到底有多危险?

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应该把德尔塔当成一个全新的、空前强大的敌人,不能用传统的对待新冠病毒的眼光去看待。

曾光认为,德尔塔的“新”首先体现在传播速度快,因为德尔塔是气溶胶传播,而过去新冠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可能人和人非常短的接触,甚至戴口罩都可能被感染,因为气溶胶它是悬浮在空中的,飞沫是十秒钟落地的。”

另外德尔塔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会变短,“比如说原来,一个星期也就一代到两代,现在可能三代到四代了,所以它在社会传播的太快了。”

曾光提出,这也意味着过去的防控指南要完全变化了,“过去说1米距离,现在变成2米距离了,过去戴外科口罩,现在就要强调戴双层口罩、N95口罩,工作人员现在要加上眼罩,甚至我们机场工作人员要穿上猴服了”。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记者:您如何看待德尔塔病毒?这拨疫情最危险的时候到了吗?

曾光:我们应该把它当成一个新的敌人。不要拿传统的眼光看它。

记者:这个传统是指的新冠?

曾光:就是新冠的,不要跟它的原始毒株比。

可以说是有很多过去做疫情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这次都陷落了,在中国周围没有一个国家不是高风险的。说明这个敌人不是一般的敌人,过去突不破的防线它能突破。

记者:它新在哪儿呢?在您看来它核心的新,在什么地方?

曾光:传播速度快,体现在气溶胶传播方式上。

因为过去主要是飞沫传播为主,还有接触传播,现在如果是气溶胶传播,那性质完全变了,防护完全变了,按照过去的防护手册就不行了。可能人和人非常短的接触,甚至戴口罩都可能被感染,因为气溶胶它是悬浮在空中的,飞沫是十秒钟落地的,这两者不一样。

另外是感染的潜伏期会变短,比如说原来,一个星期也就一代到两代(传播),现在可能三代到四代了,它在社会传播的太快了,防控难度就要大的多了。

记者:那我们原来的防控手册是哪一些关键措施不能用,现在要更新什么?

曾光:现在已经采取更新了。

过去说人与人要间隔1米距离,现在变成2米距离了;过去出门戴外科口罩,现在就要强调戴双层口罩、N95口罩;工作人员以前戴外科口罩就可以,现在要加上眼罩,甚至机场工作人员穿上猴服了。

另外预防注射方面,接种要向年轻人蔓延了。现在发现在美国的第二次变异株,年轻人发病在增高,年轻人在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以它是整个一套应变,以变应变的。

曾光:中国不会一直采取“清零”政策不主张率先打开国门

全球疫情的阴云仍未散去,业界对于疫情究竟该“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产生一定的分歧。

对于这两种言论,曾光表示,不该争论,“清零”和“与病毒共存”这两者不矛盾。

他认为,中国当下采取“病毒清零”是因为清零对中国有利,但是随着世界局势变化,中国也是要变的,“当清零的红利不再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清零了。”

曾光表示,“与病毒共存”是人类和病毒斗争的最终结局,长远来看,人类不是把病毒消灭了,而是与病毒共存。

但是曾光也提出,在打开国门这件事上,不要做那个先“吃螃蟹”的人。“比如英国,你打开就打开吧,你现在就想吃这个螃蟹,那你吃吧。我观察你现在把国门都打开以后,你会怎么办,经验是我们要学的,教训是要避免的。”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记者:很多人现在也提出了“清零”对病毒零容忍和”与病毒共存”这两方的不同的争论,您怎么看?

曾光:我觉得不该争论,这俩不矛盾。

记者:现在如果全球只有中国努力清零,别的地方做不到的话,难道我们一直不打开国门?

曾光:这是个傻问题,中国清零是有利,不是有弊,中国是站在世界上的一个高地来看这问题的,怎么进入洼地了呢?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清零?因为世界周围不稳,因为我们现在疫苗接种的还不够,疫苗更新换代还没完成,所以我们现在才需要清零。以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国际形势变,中国肯定会变的,我们是真正的优等生,站在高地上来看他们的,他们现在没有资格清零,没有能力清零。

记者:可是他们现在提共存。

曾光:他提共存我们也要提共存,这共存不仅仅是他提的。因为共存是人类和病毒斗争的一个结局,最后的结果不是把病毒消灭了,而是和病毒共存,这是长远的。

记者:那我们一直清零,怎么共存呢?

曾光:不会一直清零,当清零的红利不再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清零了,这是随着战局的发展,不要拿着现在的政策来衡量以后的中国,敌变我变,环境变,我们是要变的。

但是我不主张中国率先打开国门,我主张中国先看他们。

比如英国,你打开就打开吧,你现在就想吃这个螃蟹,那你吃吧,我观察你现在把国门都打开,以后你会怎么办,你有什么教训,经验是我们要学的,教训是要避免的,不能墨守成规。

所以我觉得现在就争论中国采取什么措施,这是争论错了,我既主张清零,我更主张长远的(与病毒共存)。

曾光:中国防疫必须按照“清零”去打不能算小账

一直以来,“病毒清零”是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提出的坚定目标,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之后,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的“清零”极大地将疫情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使人民恢复了生产生活。

然而,德尔塔毒株的到来再次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宁静,人们开始意识到,疫情或许会成为常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提出,为实现“病毒清零”所施行的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封城造成的疫情管理成本该由谁来买单?

曾光表示,中国有条件“清零”,而且“清零”可以带来丰厚的红利,从目前情况来看,“清零”成本确实在增加,但仍然处于红利期,所以这一仗必须按照“清零”来打。

曾光提出,对于疫情成本,很多人都是算小账不算大账,他以武汉举例,称当时国家为千万人做核酸检测之后,很多人就盯着这笔九亿的巨额费用质疑浪费,“实际上这个数字只占武汉五六小时的GDP,那清零对它(武汉)是多大的促进,它赚大了”。

曾光强调,每一次清零都是为全国服务的,“不要只看到局部小的损失小的花费,你不知道你收获了什么。”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曾光:中国过去为什么一次一次清零?

因为中国有条件清零,因为清零有很大的好处,可以获得的红利对整个社会安定,工业发展可以获得丰厚的红利。

现在我们清零的成本在增加,但是我觉得仍然是处于红利期。我觉得这仗必须要打,按照清零打。因为中国清零的红利还没收割完呢。

记者:但是我们花的钱也太多。

曾光:太多?你跟GDP比的话,你这点钱算什么,你算过这个账吗?

武汉的时候,千万人核酸检测,有人说浪费,对不对?你只知道花了九亿人民币,查出来个核酸阳性的,最后证实没有一个活病毒。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不就是得零分吗?

但是要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它是得满分,为什么?武汉人扑灭了疫情以后还是人心不稳,怕疫情随时反弹,特别外界人来看武汉,把武汉出去的人还单隔离14天。

都清零了之后,武汉人就安心了,向全国全世界都宣布了,我们这清零都清得非常彻底。

记者:小区也封了,人也不能出门,工厂也不能正常开工了,这些损失呢?

曾光:清零了你就可以大解封了。

武汉做核酸检测花的钱,九亿,只相当于是武汉一天五六小时的GDP。那(清零)对它是多大的促进,它赚大了。

你们光看核酸检测,一例几十块钱,查了多少人,算这个账,大的国民经济的账你不去算。中国的国民经济GDP产值是多少,你多增长1%是多少,你算算这个账。

我觉得很多人都算小账不算大账,就算自己钱包里这点钱,或者说只看自己城市的这点。

每一次清零都是为全国服务的。你只看了局部小的损失,你不知道你收获了什么。

编辑

周艳梅责编

张秀丽

来源

《封面》凤凰新闻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光戴口罩也有可能被感染,清零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