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算法之外丨龚雷存在的现实性
TUhjnbcbe - 2025/2/23 23:24:00

艺术家自述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方式解释画面,总是会让我停下来,而杂乱无比的具象事物收罗在一起,现实总是容易消失,被一个不可预见的世界取而代之。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在诗句中说“人应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借用了他的诗句来解释存在主义的维度。“栖居”不同于“筑居”,不是人为了存活下去而耕耘建筑,“栖居”是以神性的尺度规范自身,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构建一个栖身之所。艺术对我而言,正是接近这种本然的自我方式,更是接近人最本质的生活方式。

龚雷

从胡赛尔到海德格尔再到昆德拉,“艺术不是别的,它正是对遗忘的存在的探寻”。人的“存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被渐渐遗忘。但是,如果艺术也已忘记了人的“存在”,那就愈加清楚的暴露出当下的问题所在。所以我希望自己在这种语境中作出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

就如同CG·荣格所言:“意象叠加意象,情感堆积情感”。艺术创作在艺术家的自觉意识控制之外,更有来自无意识深处的集体心理体验的影响。“原始意象”被激活为新的艺术形象。通过意愿重新编码和解码,我期望在画布上程现焦虑和欲望糅杂,不可言说的浓烈的气氛,这种语言的解惑是一种自我的内容表达性的冲突。

年《坦克》布面油画cmXcm

人已在现实失落得太多,正如本雅明在《单行道》中所告知我们:“幸福就是不受自己惊吓而能进入自我的内心深处。”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AlbertCamus,----)在《局外人》中的默尔索在荒谬的世界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已。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从深处看来,却有等同的地方。也许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存在的现实性。

年《培根的空间》纸上油画53cmX38cm

年《躺着的人》布面油画40cmX40cm

龚雷在画面背景上大量使用横向运笔的排刷,空间因此延伸,画中人的情绪也获得了隐约的指向——如前所述,龚雷这一系列作品讲述的是人与空间的关系,而画家过于内敛的笔触也许表达了一个按原比例缩小的暗喻——此处的“人”是灵魂,而画面上空洞荒芜的空间才是肉体。文/蓝庆伟成都当代美术馆

龚雷作品紧张、异样的画面氛围于同时代人少见,其突如其来的表达方式充满才气。

文/王林

年《头像》布面油画40cmX40cm

年《缝合的记忆》布面油画60cmX60cm

尚奇与行动——龚雷的绘画实验文/宣宏宇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也。

——傅山:《训子贴》

龚雷是一个爱看书的人,总想让作品和书发生一些关系,特别是古龙的文字和书画。但他也是一个不愿意把文字的规则强加给自己画笔的人在绘画的过程中,他更尊重自已的手和眼,而不是充满“因为”、“所以”及无数问号和惊叹号的头脑。所以他才会对“支离神迈”四个字印象很深,才会觉得这四个字很打动人,尚奇!尚奇和童真!因尚奇让晚明的文化多元而又充满异质性,他认为这四个字正是《傅山的世界》全书的精华在:因支离就有更大的自由度,才达到艺术上追求的神迈。龚雷三年来的绘画探索也正是在“尚奇”的激励下走过来年的时候他还在画一些很图式化的东西,但很快他就意识到画的东西太雷同的话就没有意思,所以同一个时期的画也可能在画法上差异很大,那时主要是想找到适合自己的色彩和技法,就变来变去的,甚至是有点刻意反着来,比如说自己越是容易这样去画就偏不这样去画,都有一种试验在里面。直到08年在《迷失的风景》里才找到一种和自身感觉对路的东西,所以后来的东西就基本上沿着这个路子往下走了。

年《马》纸本油画42cmX56cm

年《物》纸本油画42cmX56cm

年《心曲》纸本油画42cmX56cm

对龚雷来说,那是一个很迷失的时期,他深深是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就凭着感觉画的了。人物形象通常都不是事先就在构图里安排好的,而是在画的过程中跟着感觉画出来的,有时会加一些东西,有时会把一些东西填了在上面又画。因为迷失所以更加思考,思考自身的问题,亦思考时代的痼疾:

‘当青春成为一种不确定时,才发现自己这样阴郁地生活,这样虚浮的心态,来自于自己的无知吗?不是!物化的我们,每天都在吸收着各种信息和知识而且又更好的把它反作用于这个社会。也因我们乐此不疲的干着。反反复复的作用力,让我们更加的游离而悲壮。‘(龚雷随笔)

龚雷到底是位艺术家,他绝不会让思想的困顿阻碍了画笔的行动,相反,迷失促使他展开更多的尝试。年8月份,因为现实条件的局限,龚雷开始把油画画在纸上,继而又画在各种各样的东西上,后来去重庆的时候又尝试在画布上做一些特殊的底或者粘贴一些书法、纸张什么的,作品的展示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同时也增添了一些可解读的东西,《遗失的那只书包》就是这样一件充满隐喻的作品,它

1
查看完整版本: 算法之外丨龚雷存在的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