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只要提及到二战初期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恐怕更多的时候想到的都是绥靖、保守主义、慕尼黑阴谋这些词。确实,当张伯伦带着《慕尼黑协定》回到了英国时,兴奋地挥起手中的一纸协定,对围在他周围的那些群众说“我带回了和平”,和之后不久二战的突然爆发,是多么的对比鲜明和可耻。
然而,慕尼黑阴谋究竟是什么呢?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齐亚诺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作为交换德国向苏联进攻的条件。
应该讲,这个阴谋里面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英法德意对苏联看作是共同的敌人,这是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因此,当英法决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时,至少两国国内很多人都是赞同的。因而,把绥靖扣在张伯伦一个人的头上,显而易见有些莫名其妙。当然他要承担责任。
其实在很长时间里面,大家(这里指的是英美法这些国家的国民)都认为德国会往东进攻苏联,毫无疑问,所谓“祸水东引”,真的是一盘妙棋,坐山观虎斗。哪想到居然会发生《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样的事呢?
不过张伯伦毕竟外交层面是失败的,很多人就认为张伯伦外交的失败掩盖了其内政的成功,确实,作为首相,其国内事务实在是太成功了,以至于一直有历史学者强调不能给张伯伦扣上一个绥靖首相的帽子。只能怪张伯伦同志在二战当了首相吧。如果是和平年间,张伯伦,或许有更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