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刘擎2019西方思想年度述评下篇思想
TUhjnbcbe - 2024/10/12 17:24:00

上篇·世界变局

序言:近身的世界

脆弱的新共识

中篇·欧美风云

弹劾与分裂

新的雄心与危险

下篇·思想前沿

面对全球气候紧急状态

优绩主义的陷阱及其教训

资本主义的问题

面对全球气候紧急状态

森林在燃烧:从美国加州、巴西亚马逊,到澳大利亚甚至在北极圈,大面积的山火失控。触目惊心的图片和影像传达着气候危机的凶兆,而这只是最可见的部分。

一个真相,即便十分可怕,如果是老生常谈也会让人渐渐习以为常,变得无动于衷甚至心生厌烦,或者干脆怀疑和否认——直到震惊的时刻来临。个体健康状况往往如此,地球的安危也是如此。

现在这个时刻来了,绝非危言耸听:有极大的概率,我们无法达成控制气候变暖的预期目标。不是迟了,而是已经太迟了,就像狼群早已混入羊群,我们终于同意一起来“亡羊补牢”。

地球生态并不会毁灭,但将长期重病不愈(医院渡过余生)。这甚至不是什么“代际间正义”问题,而是当下年轻一代(或者足够长寿的中年人)会遭遇的命运。可这么悲观的前景是不是最好秘而不宣?否则会让人过于绝望。也许如此,除非你不相信长期住院的病人大多会自暴自弃。

这些感想是因为阅读《纽约客》9月发表的长文,题为《如果我们不再假装会怎样?》,作者弗兰岑(JonathanFranzen)的核心论点令人沮丧,他相信“气候大灾难(apocalypse)即将来临。要为此做出准备,我们需要承认我们无法防止这场灾难”。这很难让人接受。但在研读了十多篇相关文献之后,却没有发现有力的反驳论据。弗兰岑很可能是对的。

年在(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排名中位居第二,仅相差0.04度次于年(更反映趋势的数据是,这个排行榜上最热的前八名全都属于年代)。地球开始“发烫”,格陵兰冰盖融化了三千亿吨冰(净损失),明显高于近几年的年度平均值两千四百亿吨。9月22日,数百人聚集于阿尔卑斯山,为山上的冰川举办葬礼,宣读悼词。炎热的夏季,法国和德国的核电站因为冷却水的温度过高,曾被迫关闭核反应堆的运作。

冰川融化

《牛津词典》的年度词汇是“气候紧急状态”(climateemergency),其词典定义是“要求采取紧急行动来减少或阻止气候变化,避免由此造成的可能无法逆转的环境破坏”。此前,英国、爱尔兰和欧洲议会都相继宣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

11月《生命科学》(BioScience)学刊发表一份声明,题为《世界科学家的气候紧急状态警告》,来自一百五十三个国家的一万多名科学家联署支持,他们“清晰而明确地宣告,地球正面临气候紧急状态。为确保一个可持续的未来,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要求一些重大转变——转变我们全球社会的运作方式,以及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互动方式”。随后这份声明在“世界科学家联盟”网站继续征集科学家联署。

实际上,科学家的危机警报早已拉响。早在年,由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肯德尔(HenryKendall)领衔,发表《世界科学家致人类的警告》,大约名知名科学家签名。年11月,超过一万五千名科学家联署发表了同题警告的“第二份通知”,发起人是美国生态学教授里波(WilliamJ.Ripple),他也是今年这份声明的主要撰稿者之一。

气候危机意识也逐渐深入大众文化。半个多世纪前的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当时就引起轰动,后来出现了许多观赏性更强的影视作品。年气候灾难电影《后天》吸引了全球大量的观众(虽然作为科幻片,其科学性屈从于虚构性受到几位科学家质疑)。前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气候公共教育的能力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他在年主创的纪录片《恼人的真相》(AnInconvenientTruth)受到广泛赞誉,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编撰的同名书籍曾连续数月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首。由于戈尔在促进公众环保意识方面的卓越成就,被授予年诺贝尔和平奖。

经年累月的教育以及不绝于耳的警告,的确更新了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生态环境意识,也带来了可观的行动实践。那么,为什么人类向“环境友善”生活方式的转变还是远远落后于环境恶化的速度?因为获得正确认知的过程过于缓慢,错过了有利的行动时机。在对危机严重性的认识逐渐达成广泛共识之后,问题已经积重难返而变得日益紧迫,这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提出难度极高的要求。

科学家的警告

在气候危机的认知方面曾经存在三个主要问题:气候是否在持续变暖?“温室效应”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吗?以及在气候变化的成因中人为因素是否关键?对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真真假假的辩论。所谓真辩论,是指科学家之间正常发生的观点分歧。气候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在观测工具、分析模型和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的时期,还很难对相关问题做出理据充分的确定判断,存在着一些合理分歧的空间。

这就让“假辩论”有了可乘之机,利益集团(尤其大型石油公司)选择性地慷慨资助对自身有利的研究,或者贿赂研究人员形成误导性的观点。更复杂的是,真假辩论有时相互交织,让人真假难辨。年发表的“海德堡呼吁书”,旨在反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CPP)关于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报告,有四千名科学家联署签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年又有七十九名气候及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签名发表《莱比锡全球气候变化宣言》,否认“存在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共识”并反对“京都协议书”(后来发现,其中有几位签名者受到石油工业的资助)。这些事件与所谓气候变化“怀疑论”和“否认论”有若即若离的联系。

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困惑从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得到澄清,大部分科学家对上述三个问题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年的研究发现,有百分之九十七的气候科学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意见一致,而到今天科学家共同体已经达成了完全而明确的共识。即便如此,怀疑论和否定论的影响并没有销声匿迹,当今美国总统本人就持怀疑论的立场。

在8月底联合国的气候变迁会议上,桑伯格(GretaThunberg)大声疾呼“Howdareyou!”。这位十六岁的瑞典少女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无论是否喜欢她的愤怒言辞,她对事实的基本认知并不算偏激。

在11月的世界科学家声明中有这样一段话:“气候危机已经到来而且正在加速,超出了大多数科学家的预期。它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命运的威胁比预期的更为严重。”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3月出版了七位作者合作的研究专著《有见识的专家们》,受到《科学美国人》《卫报》和《纽约时报》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擎2019西方思想年度述评下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