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0/4 16:37:00
文/叶丽贤插图/杨晓华全文刊登于《新知》年2月刊在熹微的晨光中,4位绅士和2位女士登上了一辆公共马车,开始了他们长达4天的旅行。这6位乘客素不相识,日后也再无相遇的可能,这场旅行成了他们难得的秀场。其中4人踏入车厢起就装出高贵逼人的派头,一言一行无不暗示自己是有来历、有身份、有资产的人。但是,尽管这些“乔装的贵人”表演得很卖力,但谁也不买谁的帐,所有人只落得闷闷不乐,直至旅程的终点。这是英国散文作家塞缪尔·约翰逊在年第84期的《冒险者》(文集编者常将此文取名为《公共马车中的虚荣》)中为世上很多人截取的人生快照: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所有人都可能利用陌生人不知自己底细的情况,虚构出一些优点来装饰自己,只为赢得他人崇拜的目光和掌声。但是约翰逊提醒我们,这样的骗术不总是能奏效;即使奏效,也无法为自己带来实际的好处,而且,伪装的面纱终有被“时间”和“机缘”撕开的可能:“我们发现那位自称是勋爵和公爵密友的人不过是贵族的管家,他曾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家小店;那个花大钱买股票的人不过是‘交易街’一位经纪人的文书;那位小心翼翼藏掖自己身份的女士是‘皇家交易所’后面一家厨具店的店主人;而那个与多位法官有私交的年轻人,其实只是住在内殿或中殿的阁楼上的抄写员。”尽管如此,人世间总不乏这种自欺欺人的“表演家”。在18世纪的英国,讨论日常生活规范或智慧的文章颇受读者大众的欢迎,约翰逊是最常论及“自我伪装”或“自我欺骗”议题的一位散文作家。他对人心的幽微暗昧、狡狯诡诈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相信所有那些乐于伪装自己且手法高明的人,多半是先受自己蒙蔽,再顺带去蒙骗其他人;至少在表演骗术时,他们“真心”相信自己具备那些实际上并不具备的优点或优势,如尊贵的身份、财富、能力和美德等。正如约翰逊在《懒散者》第27期中所说,“人世间真正的虚伪是不多见的;我们常试图或希望去蒙骗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在《公共马车中的虚荣》这篇文章里,约翰逊就以长途马车为平台来展示人们如何在社交场合中将自己伪饰成有头面的人物来满足一己的虚荣。约翰逊在《漫游者》第20期中将这群人称作“蠢人”(folly),将他们的行为定性为“虚饰”(affectation),以区别于“伪君子”和“虚伪”(hypocrisy)。在约翰逊眼中,虚伪之人伪装自己,是为谋取不可告人的一己私利,他们城府很深,对自己在行骗作恶一直都心知肚明;但虚饰之人吹嘘自己,仅满足于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目的:“旅行家向别人描述的城市自己从未亲眼见过;乡绅从伦敦回来,大谈自己和贵族老爷如何过从甚密,而实际上他只是在公园或咖啡馆里向他们鞠过躬;作家为取悦仰慕自己的人,大讲自己曾为大才子、大文豪‘捉刀’;城里的太太常说起自己去豪门贵宅作过客,可事实上她只是恰巧认识那里的厨娘”(《漫游者》第期)。约翰逊认为这种自我欺骗的行为,并不能给当事人带来实质的益处,更多是为了博取他人的喝彩和欢呼。不过,有时候,人们并不需要旁人的见证,依然能设法相信自己拥有比实际更突出的优点,如天分、学问或才华等。约翰逊在哲理小说《拉塞勒斯》中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极端的典型:一位长年深居简出、埋首研究的天文学家。他向夫子因列吐露,自己肩上承担着维护宇宙秩序的重要使命,世人都不知道他有指挥日月星辰、呼风唤雨、驱云遣雾的神能。因列问他,从何时起发现自己获此神能?这位科学家说,他以前日夜观览天象变化,常想自己若能行云布雨,定能赐福于万民。这一念想常萦绕于心头,久难散去,一日见田间大旱、庄稼枯萎,他不由再生感叹:此刻真希望自己能让甘霖降洒南山,让尼罗河漫至四野。浮想联翩之际,他就听自己开口下达降雨的指令,大雨果然如期而至,从此以后,风云雷电皆能听从自己的调遣。约翰逊塑造这个寓言形象意在说明处于不安分状态的心智的危险,同时也借此讽刺一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将自我封闭于书斋之中,与复杂的现实少有接触,虚荣心无限膨胀,幻想自己的学问非同小可,全人类的吉凶祸福都维系于其上。约翰逊在报刊文章中对知识分子自欺自大的心理多有针砭,对其“怀才不遇”的情结不乏嘲讽。“怀才不遇”是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学者在面对文学事业、财运或仕途受挫时用以欺骗或安慰自己的百试不爽的一种“神话”。约翰逊在《漫游者》第期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少有人会具备对世人而言必不可少的才干,能让世人满足他们的条件,重用他们”。如果一个人要让未来的恩主接受或认同自己的想法,就有必要“给自身的优长覆上优美的风度,使自己的思想不仅有益于世人,而且看起来赏心悦目”。可实际上,约翰逊指出,很多文人学者并不注重适当的修饰和自荐技巧,却经常“抱怨自己受人冷落”,结果自然不会有恩主急于发现他们过人的才干。而且,就像《漫游者》第期所说的那样,很多知识分子认为自身的才学好到无需与他人友好共事、相互帮扶、平和协商的地步:他们从书斋走向广阔的现实世界时,显示出“威震四方的自信和高人一等的尊贵”;他们“带着无知和嘲笑的目光”环顾周围的人群,却屡屡在人群中间碰壁受挫;他们从没想过自己只需“行事更灵活一点,应对更灵敏一点”,就能消除诸多影响个人成功和幸福的障碍。不过,在长期的作家生涯中,更让约翰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