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国立、王刚、张铁林饰演的《铁齿铜牙纪晓岚》,想必大家都看过吧。剧中,王刚扮演的大贪官和珅,摇尾乞怜,谄媚模样着实令人生厌。
可是,这么一个摇尾乞怜的皇帝的走狗,却成为了乾隆年间,最富有的权臣。
据《庸庵全集》记载,和珅被抄家后,查清的现银为两亿六千四百万两白银、算上古董字画等不方便估值的财产,和珅的家产足足有十一亿两白银。
晚清时期,一两白银约等于元人民币,十一亿两白银,折合人民币八千亿二百五十万元。放在如今,都是一笔巨款,更不要提几百年前的清朝了。
嘉庆皇帝命人将和珅带到面前,忍不住询问:“你贪那么多钱,能花得完?”对此,和珅面不改色的回答,“贪这么多,都是为了乾隆皇帝。”
此话一出,直接把嘉庆帝气的人仰马翻。
嘉庆帝为何会气得直跳脚?这就不得不提到,和珅与嘉庆帝之父——乾隆皇帝的故事了。
01艰难玉成的为官之路
和珅,原名钮钴禄善保。年幼时家道中落,有幸得到贵人庇佑,才不至于沦落街头。
幼时的经历,令年幼的和珅十分刻苦。成年时,和珅不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是精通四书五经,学识渊博。
后来,和珅遇贵人大学士冯英廉,成为其女婿后入职御前侍卫。
一开始,和珅在皇帝面前,与其他的御前侍卫没有不同,直到一次南巡,乾隆发现当地官员办事不力,让重刑犯出逃,大怒骂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当时的御前侍卫多为武将,大都接不住乾隆的话。
此时,和珅站了出来,说道:回万岁,言在靡而逸,在靡而毁典守者不能辞其责也。乾隆一听,大喜,原来自己身边还有这样的贤才。
此后,和珅一路晋升,就任侍郎后,不断地收到贿赂,许多人都希望得到和珅的帮助,从此平步青云。
可是,初入官场不久的和珅,此时还是心怀天下,立志做一名清官。于是,和珅退回了所有的赃物,不接受他人的贿赂。
不曾想,还是被人抓住了把柄。当朝权贵丛永贵上书弹劾和珅。和珅急忙上书军机处,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乾隆并未处罚和珅。
但是,和珅之前颇为赏识的官员,受到提拔后,贪恋官场权力,不愿回家为父戴孝,隐瞒了父亲过世的消息。
这让丛永贵再一次抓住把柄。于是,和珅被判包庇下属,降职两级。
这一变故,动摇了和珅做清官的决心,为将来和珅成为贪官,埋下了伏笔。
02心态转变,贪婪伊始
和珅降职后,遇上的第一个案件,便是李侍尧案。
和珅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审问李侍尧前,提前审问李侍尧的管家。审讯之下,管家没抗住,揭露了关于李侍尧案的证据。
就这样,和珅破获了李侍尧案,重新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晋升户部尚书,从此平步青云。
但乾隆不知道的是,和珅私吞了李侍尧的大部分家产。加上晋升为户部尚书,霎时,和珅的野心一下膨胀了起来。
和珅计划投其所好,不断在乾隆的喜好上钻研,只为爬得更高。
不久后,乾隆下旨,赐婚十公主与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成为皇亲国戚的和珅更是如日中天,其权势让许多人生出了攀附之心。
于是,和珅开始不间断地收到贿赂。
一开始,和珅还想过拒绝,但是从李侍尧一案中,和珅已经尝到了甜头,野心随着阿谀奉承不断攀升,渐渐地,和珅放弃了初心。
后来,和珅不断地接受贿赂,拉帮结派。乾隆五十四年,此时,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派,已经成为了朝廷四大势力之一。
但是和珅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还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插入商界,与犯罪团伙合谋,有了参与朝堂斗争的最大资本——金钱。
到乾隆五十五年,和珅独揽朝堂大权,对于不服自己,对自己有异议的官员,和珅都用手段将其铲除。众人敢怒不敢言。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认为,和珅的形象就如影视剧演绎的一般,贪婪无望,油头滑脑、猥琐丑陋呢?非也非也。
03真正的“和珅”
史料中记载,和珅并非是猥琐丑陋的;恰恰相反的是,和珅相貌俊美,身材魁梧、才华出众,称得上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且抛开贪官的身份,和珅对晚清的贡献不可谓一般。
一、外交
在和珅为官期间,为清朝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英国大使拜访乾隆时,正是和珅在其中周旋,不仅顺利地交代了乾隆的旨意,还让英国大使对他赞誉有加。
可见,和珅虽贪,他的聪明才智却是令人钦佩的。
经济
和珅身居宰相之位,负责管理国家的税收。
宰相之位方便了和珅的贪婪,但是和珅也是晚清最优秀的宰相。在和珅以前的宰相,均因为管理不好国家财政而被罢免。
后来,人们总是会在批判和珅的贪婪无度时,夸奖和珅本人优秀的理财能力。
不仅如此,和珅还亲自下海经商,大肆开办当铺银号,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等商业巨头皆有往来。
这样的财富积累,让和珅在成为“贪官之王”的同时,也成为了18世纪的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时期的国际金融之父——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
三、文学
为了讨好崇尚文学的乾隆皇帝,和珅经常与其一起谈论诗词、文学等内容。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正是因为有了和珅的干预,才得以保存至今。
不仅如此,和珅还是中华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全书》的编辑。可见和珅学识之广博,文学底蕴之深厚。
到这里,你对于和珅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在回望历史时,总是站在上帝视角,用现代的理念去批判过去的人,但是我们从未明白,真实的历史评价,是要转换视角的。
只有代入曾经的时代背景,全面的,发展的看待事物,我们才能做到以史明鉴,走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