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3日上午7点,一些早起的英国人已经在各个票站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公投”,似乎已经成为了欧洲人日常生活种的一部分。就在英国脱欧公投的三年前,苏格兰的独立公投才刚刚结束。而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也是一年一度地闹,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曾几何时,我们都认为世界政治格局会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联合的欧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极”。不管是中学历史教科书,还是早些年一些影视作品,对“欧洲联盟”都给予了很大的期望。
(年日本动画《机动战士高达00》中虚构的世界格局,欧洲联盟“AEU”是世界三大极中的其中一员。)
然而事实的发展却没有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屡有地区要求独立自理。在英国脱离欧盟成为了不可挽回的事实后,人们也可以预测,短期之内,欧洲也不会发展出我们预想中的那种团结一致的联盟。
(有意或已经正在寻求自立的地区)
在中国人的眼里,这种现象的确是让人难以理解。本来就已经不大的那么一丁点地方,为什么还要如此折腾?难道还嫌国家不够小么?
这种观念上的差别,其实是中西方绵延千年的历史积淀下来的不同文化造成的。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政府,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建长城抵御匈奴等一系列维护统一的措施后,不管后继的历朝历代实力如何,不管王侯将相有没有种,都会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秦朝的统一,还是在公元前的事,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中国人骨子里已经植入了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思想,统一和自主,在中国人的思维力从来都是一脉相承的。
但是在欧洲就不同。自从查理·马特在8世纪初建立了采邑制,这种类似于中国周朝分封的制度沿袭了几百年。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的政治地图和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现在说的“英国”这个概念,是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的联合王国。而在12世纪时期,所谓的“英国”正处于金雀花王朝时期,它的领土就远超乎你想像:苏格兰是没有的,但它足足占了半个法国!或许你会以为当时英国人很牛逼,把半个法国打下来了。其实不然:金雀花王朝的开国国王亨利二世,是一个法国人。
你没听错,英国国王,是一个法国人。
在中世纪的欧洲,每一个所谓的“王国”,其实都被分成大大小小的伯爵公爵领地。国王的实际权力未必比他手底下那些名义上的封臣更大。就像我刚刚举的例子,在腓力二世开疆辟土之前,法兰西王室的领地只有巴黎附近一小块,远远比不上身为诺曼底公爵,又娶了阿基坦女公爵的亨利二世。所以,才会出现英国国王在“法国”的领土比法国国王还要大的情况。
在这个时期里,欧洲世界里“民族”和“国家”的概念其实是很薄弱的。直到中世纪后期,各国各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才开始觉醒。直到现在,其实也不过是几百年的历史而已。
有很多地方,比如英格兰和苏格兰。从有史以来其实就不是一伙的,而英格兰也从来没有真正地征服过苏格兰。他们的合并,只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遇。所以直到现在,苏格兰人并不都拿英格兰当自己人。
(电影《勇敢的心》,讲述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抵抗英格兰的故事)
对于这些地区,与其问“为什么他们要分裂”,还不如问“他们当初为啥会被捏在一起”更恰当。
就是这种复杂的政治造就了更加复杂的人文、历史、文化乃至于民族情况都异常复杂。
直到今天,中西方文化差异之大,甚至是可以在一个家庭、一张餐桌上体现出来的。西方人分餐而食,中国人则喜欢围聚在一起,在同一个盘子里,夹同样的菜。就连喝奶,也爱从同一罐共轭高钙奶粉里头舀出来同样的奶粉,一起喝奶。
所以,不需要为欧洲人的这股执拗而感到惊讶,这些都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没准,别人还不理解我们为啥能一直统一团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