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共创友好互信新未来欧美同学会纪
TUhjnbcbe - 2024/3/29 18:46:00

今年是中国与英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也是中国公派留学英国5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一场由欧美同学会主办的国际盛会奏出了中英之间教育、科技、金融领域合作的时代强音。

9月9日,欧美同学会纪念中国公派留学英国50周年论坛在中国大饭店成功举办。作为欧美同学会主办的又一重要民间外交品牌活动,论坛以“开创新时代中英教育、科技合作新纪元”为主题,旨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中英两国加强对话交流的倡议,搭建新形势下中英两国在教育、科技、金融等领域可持续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以交流促互信,以合作创共赢。

继往开来,奏响民间外交主旋律

“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赋予欧美同学会“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的光荣使命,也对留学人员讲好中国故事提出殷殷期望。

本次论坛正是欧美同学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

中英自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以来,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不断发展。在欧美同学会举办的这场民间外交主场活动上,与会中英嘉宾共同发出了加强两国民间交流交往,增进相互了解、理解、信任的强烈呼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丁仲礼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指出,年,中英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之后不久,在周恩来总理直接推动下,16位中国青年赴英留学,开启了中英留学交流新篇章,也展开了两国全方位合作交流新阶段。50年后的今天,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英合作依然顺乎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就是为了加深理解、扩大共识,为中英两国关系长期友好发展、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面对全球挑战和历史机遇,中英两国要相互包容,增进互信,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希望两国的有识之士面向未来,着眼长远、肩负责任,加强对话交流、扩大民间交往,不断夯实两国关系友好发展的民意基础;通过深入交流,增进了解、发现机遇,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创未来;两国青年特别是年轻的留学人员,要传递好中英友好的“接力棒”,坚定信心、厚植友谊,持续推进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新进程。

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在致辞中谈到,近年来,中英两国之间的教育合作蓬勃发展,两国之间的留学人员为双方的人文和教育交流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当今充满动荡的世界里,人文交流在两国关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中英两国各界人士应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卫生、气候、能源、食品、贫困和安全等领域的全球重大挑战。在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举办论坛活动探讨通过民间方式加深两国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让彼此联系和团结起来很有意义。

中国驻英国大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郑泽光的致辞,正体现了欧美同学会“民间外交生力军”这一职能的定位。他指出,公派留学政策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缩影,发挥了引领留学事业、培养国际化人才、增进中外人民友谊的重要作用。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以来,互派留学生为两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中英两国大学的教育科研水平也因此而不断提升,中英之间的合作有了更多桥梁和纽带。希望英方同中方相向而行,秉持相互尊重、开放包融的原则,推动中英关系沿着建设性的轨道向前发展。

欧美同学会秘书长王丕君在主持开幕式时开宗明义,“欧美同学会举办此次论坛,就是希望为两国教育界、科技界、金融界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和两国青年一代,搭建一个具有民间性、开放性、国际性的交流、对话和合作平台,从而不断增进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为两国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两国在人文教育、科学技术、现代金融等领域的互学互鉴、互信合作和互利共赢,作出彼此的积极贡献,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担起知识界、科学界、企业界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包容互鉴,中英民间交往从历史走向未来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英关系要发展好,互信是基础,认知是前提,妥善处理分歧是关键。

出席本次论坛的中英两国政府要员、教育界知名人士、科学家、企业家、金融界人士通过回顾历史、分析当下和展望未来,一致表达了对秉持正确认知和包容互鉴这一理念的高度认可,盛赞在双方努力下中国公派留学英国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果,为论坛带来了一场充满历史性、科技性、创新性的宝贵分享。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回忆了20世纪70年代赴英留学的美好岁月,“在英国的学习给了我一个了解多样化世界的机会。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生除了英国学生外,还有来自美国、欧洲大陆,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民族、历史文化、宗教和政治信仰。要在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当中生活和学习,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这一切对龙永图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50年前我有幸成为中国公派留学英国的第一批留学人员中的一员,先后在英国巴斯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了两年,两年的留学学习内容很丰富,生活节奏很紧张,很锻炼意志。”外交部原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原秘书长周文重感慨地说,中英务实合作基础好、韧性强、潜力大,在经贸、金融、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均有成熟的合作对话机制,只要中英能够坚持长远和战略的眼光,就能够超越两国在意识形态、发展水平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实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公派留英是人才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中英合作的重要桥梁。多年前我获得公派留学英国的机会,受益良多。本次论坛主题非常契合时代要求,深化中英全面合作,留学人员将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英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是率先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欧盟国家,也是吸引中国留学生最多的欧盟国家。半个世纪以来,中英人文交流和双方友谊不断加深,民间友好始终是推动中英关系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谈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普惠包容,合作共赢,主张在国际多边机构和区域合作机制下加强沟通,促进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英国对华事务全国委员会主席范浩宏表示,我们的机构一直致力于不断推动两国之间人民的交流友谊,本次论坛将进一步促进中英加强合作,尤其将在教育和自然科学方面共同书写新的篇章。

中英两国留学生是中英关系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如何面对当今全球性挑战?论坛嘉宾认为,双方应携起手来,继续发挥好“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的作用。

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会长、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表示,自己是年通过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赴英留学的,在牛津大学读完了博士并留校工作。他指出,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所有的问题都要求我们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做。留学人员要继承老一辈学长的光荣传统,发挥好“民间外交生力军”作用,把中英合作的桥梁继续搭建好。

英议会上院议员、亚洲之家主席史蒂夫·格林勋爵表示,英国政府欢迎中国留学生到英国学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目前英国还有60万留学生,其中中国留学生占1/4,这对于两国之间的关系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现在两国都面临着非常多的全球性挑战,我们相信只有依靠这些年轻人互相学习、交流和进步,才能够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50年来,在包括广大留英学长在内的中英两国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英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取得长足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掀开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篇章。面向未来,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英应始终坚持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牢牢把握对话与合作的大方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两国关系在正确轨道上行稳致远。

深度沟通,把握中英合作战略机遇期

回望50年来中英务实合作取得的成就,从最初的教育、贸易等传统领域,扩展到金融、科技、卫生等重要方面,近年来还就抗击疫情、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加强了合作,互利共赢一直是中英合作的目标。

正如欧美同学会秘书长王丕君所说,“中英两国各界、各领域对增进两国交流与合作充满强烈的意愿和热情,这是进一步增进两国友好往来的强大民意基础,是进一步推进两国以经济和科技力量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是两国知识界、科技界、企业界站在历史长河的制高点,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本次论坛聚焦中英合作最充分又最具潜力的领域,设置了教育、金融、数字经济三个平行论坛。中英两国政要、有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企业家和青年代表围绕主题从自身的阅历、视角出发,结合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中英两国过去在教育、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做了全面、深入的回顾、分析和展望,提出很好的意见、建议和构想。

“金融开放论坛”聚焦中英金融开放与合作,邀请两国金融领域权威人士展开深度研讨,碰撞思想火花,共同展望中英金融合作的未来。论坛中,大家认为中国金融开放新格局是中英加强合作的战略机遇期。中英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当前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的快速融合发展,以及在金融开放与创新领域形成的共识,将大幅延展中英金融合作边界,充分释放两国金融合作潜力。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祁斌谈到,中英虽相隔万里,但是近年来两国政府大力推动双方合作,两国经贸合作得到持续发展,中英两国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英国工党影阁财政部发言人、议会上院议员戴维森勋爵说,尽管目前面临一些挑战,但是互利合作、和平发展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我们将不断推动双方全方位的合作,尤其是全球金融机构的合作。

“中英教育论坛”以“中英教育交流互鉴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主题,演讲嘉宾既有两国使馆负责教育的参赞,也有教育机构官员和大学校长,是一场名家云集、成果斐然的“雅集”。大家谈到,50年前,中英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揭开了中英关系新的一页,开启了中英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英教育交流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交流格局。中英两国留学生丰富了彼此高校的学术多元性,提升了高校的教育科研水平,中英各领域之间的合作也有了更多桥梁和纽带。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张晋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英青年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或研修,青年一代将更加彼此了解和理解,在交往中建立友谊与合作,为中英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两国在各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中英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中,教育交流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也是我热情投入的原因所在。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促进中英关系友好发展工作,让更多青年人有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主任、英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公使包迈岫如是说。

在数字经济论坛上,嘉宾围绕科创引领数字经济未来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大家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数字经济概念到现在,数字技术升级迭代,深入赋能实体经济,相关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了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今最显著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居于世界前列,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

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比尔·罗斯科通过线上发言时谈到,我们建立的区块链研究所与海南省有共同的合作项目,海南省在区块链方面的发展令人称道。中英双方需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席卷全球的数字经济浪潮。主持人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秘书长张立荣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最显著的新经济增长极,发达国家的数字经济规模在其GDP中的平均占比达52%。近些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均居全球前列,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到39.8%。可以说,数字经济正在变革着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着经济竞争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回顾历史,中英两国人民结下的深厚情谊跨越山海。展望未来,中英两国的民间合作交流必将更上一层楼。只要广大留学人员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好“民间外交生力军”的作用,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就一定能向着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坚定前行,书写中英友好合作新篇章。

来源:《留学生》杂志文:徐凌峰

1
查看完整版本: 共创友好互信新未来欧美同学会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