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散装的印度,如何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打包
TUhjnbcbe - 2023/12/28 12:57:00

年7月,大英帝国的下议院如同沸腾的釜鼎一般争吵不休,过去的年里,这里的争吵决定着大英帝国治下万平方公里成百上千个不同种族的命运。

而现在,来自不列颠各地的议员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女王皇冠上的明珠”—印度,已经不再属于大英帝国了。

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并于年1月26日成立印度共和国。

这标志着印度国大*自年来经过62年的不屈斗争最终取得胜利,但是,每当我们看向世界地图,还是会惊讶小小的英伦三岛为何能统治面积是自身数倍的印度次大陆。其实,以英国的体量就算自身的科技水平再怎么发达,也是绝对不可能鲸吞印度的,英国为了完全统治印度,花费了长达百年的时间,而且是充分借助了印度次大陆上各方势力相互之间的矛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结合史实分析一下,印度为什么会被侵略。

一、腐朽衰败的中央*府和四分五裂的地方

提起印度被入侵的历史,就不得不说当时统治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其实,莫卧儿帝国并不是印度土生土长的国家,相反,其实它也算是侵略了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初代皇帝名叫巴布尔,他是中亚的大征服者帖木儿的六世孙,16世纪上叶,巴布尔带着自己在中亚多年混战中得到的*队、技术进入印度,花费了4年的时间征服了恒河流域,奠定了莫卧儿王朝的根基。

图→恒河流域

随后,帝国不断扩张,历经六代皇帝,最终统治了几乎整个印度次大陆。

作为一个外来*权,虽然帝国的统治者已经接受了印度文化,但征服的脚步一旦停止,内部的矛盾就如井喷一般迅速爆发,在皇帝奥朗则布去世后,帝国各地的总督和将*视新皇帝如无物,他们开始自己截留本该交给中央的赋税,大肆扩展自己的*队,相互之间攻伐不休侵吞土地,莫卧儿皇帝,俨然成为了印度版的“周天子”,帝国也陷入了各个地区事实割据的状态。

而正是这种群雄割据,中央无力的状态,给了英国殖民者可乘之机,当时,英国负责印度事务的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公司对于印度那些弱小的土邦,就以提供保护的名义进行事实上的吞并,而对于那些强大的土邦,公司就通过贸易的方式进行渗透。

一方面,通过卖给这些土邦先进的火器帮助他们在相互攻伐中取得优势,那些得到了英国人所售卖的先进火器的王公们实力大增,面对着那些还主要装备冷兵器和老式火器的对手时就占尽了便宜,可以不断扩大自己控制的领土,而一旦对手买了更多的英国武器,他就要更加谄媚,更加无底线的出卖印度人民的血汗去维持自己的统治,慢慢的这些印度王公们都认识到只有靠上英国人的大山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不得不找公司合作,同意公司提出的各种不平等条件。

另一方面,公司还积极地培养在印英贸易中受益的买办阶层,这些买办商人不仅可以给英国人提供印度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而且还能利用金钱攻势与上层统治阶级相联系,为他们“建言献策”在内部左右这些土邦的局势,让这些土邦做出对东印度公司有利的决策。就这样,自年东印度公司得到在印度落脚的权利之后,与东印度公司合作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对英国人的依赖也越来越深,而那些不合作的、反抗英国人侵略的,甚至不用英国人自己动手,就被他们自己的同胞消灭,沉寂于历史长河之中。

到了18世纪中叶,英国人只用了极小的代价就蚕食掉了莫卧儿帝国的大部分领土,随后,东印度公司向北拓展势力范围,并且控制了莫卧儿皇帝,把他变成了维系英国统治的傀儡,年,莫卧儿末代皇帝巴哈杜尔被流放,印度被英国直接统治。

二、极端落后的社会制度

一说到印度,我们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种姓制度这几个大字,然后就是耳熟能详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达利特这五种阶级划分,以及和种姓制度有着巨大渊源的印度教。

当然,种姓制度在印度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区别,但正是这种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使得印度不同阶层的人群面对英国侵略者的压迫根本没有没有联合起来共同反抗的基础,高种姓自己没有反抗英国统治的实力,却又从骨子里看不起低种姓人群,不愿与他们共同站在一起,低种姓豁出性命战斗,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切实的好处,更不要提还有英国人的挑拨离间。比如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由于英国人处理宗教问题的错误手段,这次起义得到了不同阶级的广泛支持,波及了德里、坎普尔、勒克瑙等地区,几乎动摇了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基础,虽然各路义*英勇奋战,但最后还是因为大小王公的背叛和出卖而失败。

另一方面,和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所有的封建国家一样,印度的农村社会也长期处于一种“皇权不下乡”的状态,印度的村落里广泛存在着村社制度,村社制度其实是一种原始社会的经济制度,其核心就是村落里的土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属于集体所有,在大部分国家,村社制度都随着社会发展而解体,但是在印度,村社制度不仅没有解体,反而更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并且催生出了种姓制度,导致印度的乡村社会极端固化,这种固化的结果,就是民族意识的淡薄。

要知道,英国距离印度是十分遥远的,东印度公司要从本土获得兵力补充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没有一支自己掌握的*事力量是十分致命且危险的,而印度本土广泛分布的村社制度给了英国人极大的操作空间,首先,英国人通过经济手段和*治手段双重的方式推动村社制度的瓦解,因为英国人希望种植的是棉花、鸦片等经济作物,是用来与世界上的其它地区进行贸易的,与贸易带来的巨大利润相比,传统村社上交的那些粮食赋税英国人根本就看不上眼,而村社解体后,又有了大量的自由青壮年,这些印度本地人组成的*队不仅量大而且便宜,又没有什么民族情感,正适合作为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的武力基础,不管是让这些印度士兵去镇压敢于反抗的村社首领,还是去打击那些不肯服从的土邦王公,甚至是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进行血腥的屠杀,他们都能胜任。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可能是由于印度次大陆优越的水热条件,村社内部生产的粮食就足以养活数量众多的人口。

于是,除了种粮食的人口外,还有大量的多余人口可以从事手工业和其他行业,村社内部的自给自足性非常之强,根本不需要与外界的其它村落进行贸易交换,可能两个村子做了几百年的邻居却没有一点交流,成了一种老子口中“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没有交流,自然而然也就没有通用语言产生的必要,现在的印度总理莫迪,在提到他自己的老家时就回忆道“自己老家所在的村落和旁边相邻村落说的虽然都是印地语,但是相互却理解不了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时的东印度公司知道这句话,那股东们恐怕要高兴得发疯了,因为印度的事实就是——它的语言甚至不需要去消灭,因为还没有形成,随着英国在印度势力的不断扩大,东印度公司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这些人在没有原本印度本土通用语的情况下对于在自己国家的领土上学习和使用英语没有一丝一毫的心理负担,而且以此为荣,积极地推广英语,而为了学到最纯正的英语,印度大量的精英前往英国或其殖民地进行学习,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印度人,都不自觉的带有亲近英国的倾向,从文化上和心理上就缺少对于英国殖民统治的抵触心理,天然的就是英国在印度的代言人。

三、错综复杂的宗教民族问题

印度作为一个面积广大的国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多种宗教信仰,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三种宗教,印度本土出现的而且信奉人数最多的印度教;自8世纪以来向印度地区传播的伊斯兰教;以及诞生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交融的锡克教。

公元十一世纪,来自中亚的突厥人远征北印度,面对强大的外敌,彼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北印度诸邦国根本无力抵挡,突厥人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征服,在当地扎下了根,并且将他们改信的伊斯兰教带到了印度。

于是,印度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以伊斯兰教作为国教的国家——德里苏丹国。

在莫卧儿帝国初代皇帝巴布尔攻灭了德里苏丹国后,继承了德里苏丹国大部分的行*体制和*事成员,再加上同属伊斯兰教信仰,莫卧儿帝国很自然地继承了德里苏丹国在印度传播伊斯兰教的事业,很快,莫卧儿帝国在其南下过程中就遇到了德里苏丹国的老对头——坚守印度教信仰的拉杰普特人,但莫卧儿的皇帝们并没有在宗教问题上过多的计较,相反,他们一改几个世纪前德里苏丹国对印度教徒的迫害*策,主动接纳拉杰普特人,其中阿克巴大帝最为著名,他虽然信奉伊斯兰教,但是在国内公开宣布各个宗教教派一律平等,并且接纳拉吉普特人进入宫廷担任高级官员,推行曼萨布达尔制度,给拉吉普特贵族封官赐爵,这些措施有力的维护了国内社会稳定,并且得到了一支忠诚的印度教官僚和精锐的骑兵队伍,很好的统治了印度次大陆的中部地区。然而宗教宽容*策的实施终归还是取决于统治者的意愿,莫卧儿帝国宗教和民族矛盾的总爆发始于一场篡位。

年,帝国的第五位皇帝沙·贾汗病重,其第三子奥朗则布起兵夺位,并在阿季米尔战役中击败皇储达拉·舒科夺取皇位。

达拉·舒科并非昏聩无能之主,相反,他以宽容和开明闻名整个帝国,奥朗则布的行为本来就是篡位之举,更不要说他以残酷的刑罚处死了名望不低的达拉·舒科,此时,奥朗则布不仅面对与原皇储交好的印度教势力的压力,还要压制手下不服的将领和各地的官僚,于是,他选择对非穆斯林征税,以此来打击印度教势力,并且通过这项税款收买各地的要员,随后,在短暂的扩张后,帝国境内各个宗教群体,各个民族纷纷揭竿而起,甚至连莫卧儿帝国的“龙兴之地”——阿富汗的山区,都爆发了山民部落的叛乱,内乱几乎把帝国掏空,奥朗则布去世时,莫卧儿帝国的扩张达到了极限。

但此时的帝国就像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皮囊,内部叛乱四起,国库空虚,行*崩溃,那英国人呢?他们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吗?

当然不会。

年英国人瞄准了奥朗则布最虚弱的时刻,以钱款和承诺不支持叛乱诸部的条件换取了孟加拉地区的贸易权。

要知道,仅仅在一年前双方还在用武力争夺这一地区。

虽然最终奥朗则布在回忆录中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反思,但是历史的浪潮只会向前奔涌,不会给他机会重新来过。莫卧儿帝国失去地方控制权后,先前一直被压制的民族宗教矛盾爆发,马拉塔人、阿富汗人轮番登场,穆斯林与印度教的矛盾再无人能调和。

这一潭浑水中,英国人简直高兴坏了。

年普拉西之战、-年迈索尔战争、-年三次马拉塔战争,面对英国侵略,一盘散沙的印度各教各族拧不成一股绳,只能被各个击破。

四、强大的敌人

作为侵略者,英国在殖民时代后期和近代前期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首先,英国侵略印度的形式不是直接进攻,而是由东印度公司主导,由公司主导保证了英国本国在侵略印度的过程中收益一直为正,它可以毫无顾忌的把印度当作自己的倾销市场而无须考虑当地人对他们直接统治者的不满。

其次,是英国航海技术的大发展,尤其是航海钟的发明和应用,在航海钟发明以前,如何在远洋航行中定位是要经过漫长的训练才能掌握的技术,航海钟的应用,使能够参与远洋航行的人数大大增加了,这使英国人可以不远万里的大规模运送人员和物资。

再者,英国人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优势,那就是专业的人文社科人才,要知道,英国人在印度游走于各方之间,合纵连横,长袖善舞,他们是怎么知道印度的情况的?就是有一支毕业于伦敦高等院校的团队,受雇于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社会进行深入的考察和调研,从而给东印度公司的扩张提供符合印度实际情况的建议。

如今的印度,虽然已经独立,但是国内的问题和矛盾依旧顽固,印度实行联邦制,各个地方享有极大的自治权力,印度中央的命令和*策经常性地被地方*府无视,而种姓制度,虽然在法律上给予了废除,但是种姓制度本就是一种基于各种不同的职业和财产的多寡来划分的,即使在法律上废除,现实里仍有职业收入不同和巨大的贫富差距,种姓制度的影响在今天的印度社会中依旧广有影响。

在宗教民族问题上,宗教迫害依旧存在,只不过从伊斯兰教迫害印度教变成了印度教迫害伊斯兰教,锡克教徒几乎垄断了印度*队中的基层*官职位,而他们的人口只占印度总人口的2%。

总之,印度独立了,但是使印度积贫积弱的种种因素仍然没有消失,印度的未来会走向哪里,我们拭目以待。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装的印度,如何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