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为了将战火抵挡在国门之外,英法等欧洲国家不惜出卖盟友的主权与土地,换得纳粹德国的怜悯。而这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时任英国首相亚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NevilleChamberlain),因为其大力推行绥靖主义,他本人也成为英国历史上好感度最差的首相之一。著名的《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张伯伦的名字几乎与绥靖主义同义。
一、保守的改革者
年3月18日,在英国伯明翰的一个官僚家庭里诞生了一个男婴,这就是日后的内维尔·张伯伦。提到他的家庭,许多英国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他的父亲约瑟夫是保守*的领袖,长期担任伯明翰市长一职;兄长奥斯汀曾担任过财务大臣、外交大臣等职务,一家子可谓权势滔天。出于家庭的影响,张伯伦很早便开始了自己的*治生涯。
自从年担任国会议员以来,张伯伦便开始了自己的从*生涯。30年代,因为大萧条的影响,世界各国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下滑和崩溃的情况中。时任财*大臣的张伯伦是那个年代里,最坚定不移地为社会进步而大声疾呼的人。面对全国万失业者,他提出了一个最低标准福利国家的设想,他向他们保证要实现充分就业。
面对当时纳粹主义盛行的情况,坚守保守主义的张伯伦并没有采取遏制措施,而是重申了司法正义和容忍异教的传统。在他任职期间,一项包罗万象的工厂管理法得以通过,新的住宅法开始解决居住拥挤的问题……如果按照这一情况继续下去,这位为民请命的*治家或许会获得一个不一样的评价,但之后所发生的一切,却让改变了英国的整体国际环境,也改变了张伯伦原本正常的*治人生。
年,纳粹*魁希特勒登上德国*坛。此时的英国*坛也期待让希特勒来对付日益崛起的苏联*权,同年德国要求废除《凡尔赛和约》中对*事和民用航空器的限制;年,德国又大幅支出了航空和陆**费。到了第二年,德国发布了全民征兵命令,《凡尔赛和约》被完全破坏。年德国将*队开进莱茵非武装区。
对于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英国*府除了声嘶力竭地叫嚷了几声抗议外,别无行动。一战不仅打垮了英国的经济,而且打垮了英国人的自信心,对战争的恐惧令英国国内充斥着强烈的反战情绪。而祸水东引的念头,更是让英国对德国放松了警惕。
由此看来,张伯伦的对外*策,不过是战后历届*府对德妥协*策的延伸,但他却使这种*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美其名曰绥靖。按照张伯伦的解释,这个词的含义是,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愤不平是理所当然的,应当通过明智的让步来平息这种怒气。
二、绥靖*策的恶果
年5月,张伯伦担任了英国首相一职。那时候的德国已羽翼丰满,英国原来眼中的屈辱的德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武装到牙齿的*事大国,想要像以前一样硬碰硬已经不太可能,现有的阶段只能寻求和平。这看起来略显窝囊的表现,其实也是大多数英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为了换取所谓的和平,张伯伦开始向广大百姓宣传战争带来的无尽危害。年4月,他在家乡伯明翰发表演说时就这样提到:我们含辛茹苦积累起来的财富,本来应当减轻人民的苦难,用于开拓人民的兴趣和娱乐活动,用于照料老人,用于发展青年人的体力和智力……但如果它们全部被耗费在建造一系列的战争机器上,那时无法令我们容忍和反对的。由此可见,绥靖*策的本意其实就是尽可能地避免战争。
然而,纳粹德国的发展速度完全超过了张伯伦的想象,英国越是软弱忍让,德国就越是挑衅意味浓厚。年3月,希特勒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后,就着手实施他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目的就是将散落捷克境内的万同胞接回自己的祖国。
年5月21日,德国的试探进攻遭到了英法捷三国的反对,但只是语言上谴责,没有任何的*事动作。德国人这时也明白了三国背后的真实意图:英法两国*队根本不想打仗,一切的目的就是虚张声势,目的就是让德国人相信他们是爱好和平的国度。
一味地退让,一味地妥协,让纳粹的嚣张气焰越发高涨,一场令全世界都震惊、都谴责唾弃、都深感不齿的活动即将展开,而这一举动最终也改变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走向。
三、不齿的卑劣协定
年5月,美国媒体报道了一则让人吃惊的消息:英国首相张伯伦私下声称,如果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英法两国都不会出兵干预,捷克斯洛伐克应该识相地将日耳曼人口占多数的苏台德地区交给德国人。
早就暗藏祸心的德国人敏锐地发现,张伯伦在后来的国会质询中也没有否认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于是德国*府一方面派人暗中在苏台德地区搞破坏,离间日耳曼人与当地其他民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虚情假意地邀请张伯伦等*要谈论日益严峻的苏台德问题,以便成功拿下这款风水宝地。
之后的日子里,希特勒指使苏台德地区的纳粹**不断制造血腥暴力事件,蓄意激起苏台德危机。迫于压力,捷克斯洛伐克*府同意苏台德区自治,但司法与外交仍由中央掌管。但希特勒等德国高层愤然拒绝,坚决要求捷克*府立即交还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与此同时,为了恫吓英法等域外国家,希特勒邀请各国驻德武官来观摩德*的*事演习。演习场上,德*凶悍的战斗气势着实令许多人都惊讶不已,法国空*参谋长更是直言如果法德两*开战,法国的空*在两周内就被消灭,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年6月,张伯伦开始向希特勒寻求解决苏台德的方案,但接连几次都没有任何进展。到了9月,希特勒向英法提出最后通牒,如果不能使苏台德地区的德国人回归祖国,他就会发动战争。而英法两国都不愿意欧洲再次爆发一场大战,于是只好向希特勒妥协。
年9月29日,英德法捷四国,加上观察国意大利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会议。在没有得到捷克斯洛伐克方面同意(捷方也不敢不同意)的情况下,英法出卖了捷克方面,将苏台德地区拱手送给了德国人;另外匈牙利和波兰也借此机会,瓜分了有争议的领土。这一系列决定,后来都被写在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议》中。
慕尼黑会议后,回国的张伯伦受到了国内*要的热烈欢迎,庆祝他为英国换回了和平。但张伯伦却没想到的是,希特勒的野心就像是一个无底洞,根本不是一个小小的苏台德能够满足的。
而历史也很快证明了希特勒的野心:9月1日纳粹闪击波兰后,捷克斯洛伐克便被德国全部吞并。征服完周边几个国家后,纳粹便开始了对英法的进攻,所谓和平的绥靖*策宣告正式破产。张伯伦的形象也瞬间跌落到了谷底,他从一个英雄变成了人人倍感不齿的懦夫*客。
结语
保守了一辈子的张伯伦,终于因为自己的过分软弱和求和付出了巨大代价。不久之后,他的首相职位也被另一二战知名人物温斯顿·邱吉尔所取代,他本人也灰溜溜地退出了*治舞台。年11月9日,这位争议颇多前首相因癌症在老家去世,走完了自己不算完美的一生。
参考资料
1.《罪人内维尔·张伯伦》
2.《张伯伦与绥靖*策》
3.《慕尼黑:悲剧的序幕》
4.《慕尼黑危机:二战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