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目前的防控形势很严峻,但地球村似乎正在慢慢恢复往日的活力。
原本采取严格防疫的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今年都纷纷开启了与病*共存的进程,陆续取消了各类管制。
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因为吃饭要紧,各类防疫管制已经名存实亡。
基于此,国际旅行、国际物流都在迅速恢复中。
解除封控后会发生什么影响?病*会不会再次变异?经济和疫情如何平衡?
群体免疫一个月后,英国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
关于死亡率
2月24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结束一切新冠防疫*策,包括强制隔离等,并提出了“与新冠共存”的计划。
尽管英国有医疗机构警告,这一做法“太早了”。
英国是世界上受新冠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累计确诊病例累计确诊万例,累计死亡18万人,估计每20人中就有1人被感染。
这组数字比中国多得多。
此外官方数据显示,英国12岁以上人员中,有92%以上的人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冠疫苗,86%的人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67%接种了疫苗加强针。
其中60岁以上的人,超过95%都打了三剂疫苗。
作为对比,中国截至3月31日,累计接种总人数达12亿.9万,覆盖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90.63%,全程接种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88.11%。
这个数据是比英国要高的。
那么放开防控之后,英国发生了什么呢?
3月10日,英国的《金融时报》报道,英格兰的新冠病死率下降到0.%,首次低于季节性流感(0.04%),即使在80多岁的人群中,病亡率也低于流感的同年龄段。
而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英格兰的新冠病死率从年1月的略高于1%下降到7月的0.1%。
英格兰的新冠病死率已低于季节性流感
病死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疫苗接种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奥密克戎本身*性的下降。
所以最近一个月,英国因疫情每周死亡的人数远远低于年4月和年1月。
另一方面,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公布的数据显示,到今年3月初,估计已有99%的英国成年人通过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病*拥有新冠病*抗体。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抗体率分别为82%和40%左右。
英国12岁或以上人口的新冠疫苗接种比例
低于流感的死亡率,与广泛的疫苗接种率相关。
以上数据给了英国*府与新冠共存的底气。
英国卫生部长发推说:“有赖于我们建立了强大的防御系统,我们成为欧洲最自由的国家。”
关于生产生活
生产生活上,英国的表现已经和疫情前没有太大区别。
大部分的学校都不再进行每周的强制检测,如果有教师或学生测出阳性,也不再需要整个班级停课。
私人企业更加宽松,如果有谁感染了,自己觉得不舒服就在家休息几天,没有不舒服就照常上班,基本上是以个人意愿为准,没有强制规定。
伦敦的街头,更是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如果有人得了新冠,英国*府会给其中的低收入者支付英镑的自我隔离资助,普通工薪族没有这笔钱。
此外,英国的劳动法还规定雇员享有一周带薪病假,无需出示医生证明,感染了新冠就跟患其他疾病一样,可以休病假、也可以不休。
英国交通部还宣布,从3月18日开始,所有入境英国的旅客,无论是否接种过新冠疫苗,都不再需要进行任何形式的新冠病*检测,入境后也无需隔离。
国内航班和国际航班全部恢复。
关于医疗资源分配
疫情中,*府往往会因为救治和检测,支付高额的预算。
英国*府公布,自新冠疫情以来,已拨出亿英镑(约合人民币亿元)用于新冠测试和追踪。
这个钱,已经超过了同时期用于全科医生护理的预算,负担相当沉重。
首相约翰逊还表示,仅今年1月份,新冠病*的检测工作相关花费就高达2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亿元)。
纽卡斯尔大学公共卫生专家对这笔支出表示质疑:
“与其在检测上浪费数百亿,不如把资金重新投资于社会护理、医疗保健和学校。”
关于病*的衍进
奥密克戎究竟可不可怕,会不会再次变异?
目前英国的一些受访者表示:“症状像重感冒,而且病愈后很久仍会感到喘不过气来。”
在病*衍进上,英国卫生安全局在3月25日发现了三款分别名为XF、XE和XD的病*株混合体。
其中XE病例较多,感染人数也明显高于另外两个重组体。
它包括数百个序列,传播速度比BA.2高10%。
UKHSA医学顾问霍普金斯认为,这些病*混合并不罕见,通常在不同病*株流行时出现,而且在疫情爆发至今已经发现多款混合病*,不过大部分都会很快衰退。
不过即便如此,3月25日,《柳叶刀》也发布一项最新的研究,说新冠+流感的组合,会让患者面临双倍的死亡风险,因为它们都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了破坏。
在死亡可能性上,以色列在一项超过32.8万参与者的研究中发现,接种了第四针的50岁以上的老人,新冠死亡率降到了约78%。
目前,美国FDA依据此报告加速批准了第四针,供50岁以上的人注射。
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到中国有无必要推广第四剂新冠疫苗时,上海的张文宏医生曾表示,可以借鉴以色列的经验。
他说:“最近以色列和新加坡都在布局第四针的打法,我国后续也将考虑第四针疫苗接种。”
经过三年的“漫长”抗疫,西方国家的人民已到了心理极限,不但抗疫疲态尽显,还日渐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总的来看,西方世界将进一步走向群体免疫的道路。
至于中国,无相君不敢妄言应该如何应对。
目前来看,中国式防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付出了相应的社会代价。
现在不少人也主张和病*共存,但我认为不妨再等等,多看看外国共存的效果如何,再认真考虑改变防疫战略,实现社会重开。
*本文综合金融时报、人民资讯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