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抑郁症精分双相,根源在教育,解决 [复制链接]

1#
冬季怎么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112/8582777.html

孩子有抑郁症、精分、双相,根源在教育,解决靠教育,家长这样做

今天我要讲的是“心理问题根源在于教育,解决的方式方法也离不开教育。药物只是辅助作用,不是决定作用。家长应该怎样做?”

懂得了“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你就知道要解决心理问题还必须“教育”。有人会说:很多人都是通过药物解决了心理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药物可以改善你的心情,纠正你的认知功能。但是,药物改变不了你的认知模式。要想改变人的认知模式还必须通过教育引导。

举例来说,高峰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全校前十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一直以高峰学习成绩好而不断表扬他,却从没有考虑到这样的表扬已经造成了高峰的认知扭曲。因为老师经常表扬也导致同学们对高峰的羡慕和敬仰。高峰因此觉得自己很优秀,自己就是北大清华的苗子。爸妈带孩子去参加各种场合,一直用骄傲的语气和别人介绍高峰。高峰也表现得非常谦虚和儒雅。可是,上了高中之后成绩直线下降,听课就非常吃力,常常听不懂。最近的一次月考竟然考到了全班第50名,全班52名同学。高峰觉得天都塌了,在别人眼里就是笨蛋一枚,根本就无法抬起头来。每次考试,高峰就焦虑不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云尔老师

最近,高峰一直因为头疼请假,已经一个月没上学了。医院神经内科查了查,没有任何问题。医生给高峰开了一些药物回家吃。吃了一段时间药物,没有任何效果。爸妈就又去找医生。医生说,估计是孩子学习压力太大导致的,去心理科看看吧。

高峰和爸妈到心理科之后,高峰按照医生要求做了量表,结果是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爸妈看到诊断结果心里咯噔一下,从小引以为自豪的孩子怎么就得抑郁症了!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高峰出现的心理问题,难道不是教育导致的认知扭曲吗?如果不去引导孩子去纠正这种扭曲的认知模式,即使是吃药把情绪调整好了,但是,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改变,问题仍然解决不了。

云尔老师

教育的目的就是考出高分的成绩吗?我到现在也没发现,记住两千多年的春秋五霸、商鞅变法对我现在有什么意义。那些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对我有什么用处。也没有找到勾股定理在我的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处。教育的目的就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发展孩子的解决问题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强大的心理素质,铸就孩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而现在已经不是这样的了,纯粹为了中考、高考!

除了天生的心理疾病和养育方式毫无关系之外,比方说: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遗传性精神分裂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这些心理疾病和养育没什么关系,就是天生的。其他的心理问题,像: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非遗传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还有焦虑症、强迫症等都和养育方式密切相关,也可以说和教育方式有关。当然,养育和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不是育儿专家无需去分清他们之间的区别。

根据美国心理协会的说法,世界各地的育儿实践都有三个主要目标:

1、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2、为儿童成年后的生活做好准备,3、传播文化价值观。

当然,在中国,孩子们还多了可能至少两个目标:完成父母没有完成的人生梦想,光宗耀祖;在父母年老的时候要赡养父母,延续香火。

反过来,父母们要给孩子买车买房。有些家长为孩子能上好学校,甚至出国上学,每年花费巨资,而孩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一直在怨恨父母,却从来没有感恩。

云尔老师

我曾经指导过一个案例(当然,这里我修改了具体案例,避免泄露个人隐私):李刚父母花巨资让孩子在英国读高中、上大学,在英国为孩子买房子买车。李刚后来又去美国洛杉矶工作,在洛杉矶又给李刚买房买车。但是,李刚仍然仇恨父母。我问李刚:爸妈给你买车买房,供你花钱留学这不都是爱你吗?李刚却说:买房买车就是爱我吗?我从小听他们的话,他们自私自利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我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像个傀儡一样逆来顺受。我的一切都是他们安排的。我的人生都是他们设计好的,不能有半点差错。我从生下来就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他们活着。我既然是为他们活着,他们给我花钱就是应该,就是理所当然。我为什么会心疼?

显然,李刚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对孩子过度控制,让孩子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机会,让李刚在成长中感受到父母的压力,这显然不是民主型的家长风格。

成为一位成功的父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孩子今后能否发展成为称职、健康、富有成效的成年人取决于各种环境和生物因素。

云尔老师

根据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Baumrind)和斯坦福大学麦科比(EleanorMaccoby)和马丁(JohnMartin)的研究,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存在四种不同的养育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放任型,忽视型:

1、权威型(authoritative):坚定制定清晰一致的规则限制,总试图给孩子讲道理,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应该按照特定的方式行事,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2、专断型(authoritarian):倾向于控制、惩罚、严格、冷漠,他们的话就是法律,不能容忍孩子表达不同意见,对孩子要求严格,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

3、放任型(permissive):提供不严格且不一致的反馈,并不认为自己对孩子的行为负有责任,对孩子的行为几乎不加任何限制或控制。

4、忽视型(uninvolved):对孩子几乎没有兴趣,伴有漠不关心,拒绝等行为。将自己的角色仅仅定位为喂养、穿衣以及为孩子提供安全场所。

西方对于孩子的养育问题和中国有着巨大的差异。至于你这位家长符合哪一种类型我这里也不用细说,家长有兴趣的话自己去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

孩子有了心理问题,表现无外乎就是在学校压力大,成绩下滑,听不懂课,怕别人嘲笑自己,不去上学,在家逃避现实。还有些人成绩仍然很好,但是就是担心成绩下降。在我指导的案例中,有的孩子一直是全校第一名,可是就是天天担心这个第一名的王位能不能保住,焦虑不安,干脆不去上学。还有的每次都是第一名,仅仅一次考了第二名就再也不去学校了。听起来滑稽可笑,可是,就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在他那里就是天塌了。他那种高高在上的形象破灭了。可见,这种教育导致的扭曲认知有多么可怕!

很多家长和老师不理解“自己的表扬也能杀人”。你的不断地表扬和赞赏就是一种造神的过程。这种造神过程对赞扬的人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恰恰是孩子自己把自己神化了。因为他要给别人自己优秀的形象,这种形象是他自己不断追求的,让他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一旦无法实现自己这种优秀形象,他就失去了满足感,马上从空中坠落到深渊中,他不能有半点瑕疵,一丁点的瑕疵他都无法活下去。我们能培养出这种心理的孩子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

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必须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来锻炼他的心理承受力。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失败过,那他早晚要尝一尝失败的滋味。如果他从小就没有丢过脸,必须让他经历丢脸的事情,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得起丢脸的尴尬考验。

一个完美的人生,不是只有金榜题名、功成名就,而是愈挫愈勇,撞过南墙,经历过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背叛,尝受过被孤立、被误解、被指责、被嘲笑、被愚弄的心酸。

再回到教育上。

很多家长的问题在于,总认为我是家长,我比孩子懂得多,经历得多。如果你总以这种观点面对孩子,你是无法去引导孩子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首先就要用平等的姿态面对孩子。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就是:家长和老师都是高高在上,从心态上来说就没有把孩子和学生放在一个和自己同等的地位上。有人就会说,老师和家长懂得知识就多,具备的能力本来就比学生强。你还别和我争论这个话题。

云尔老师

一般来说之前上大学的那点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知识的无用性,以及人的惰性,教了几轮之后,小学老师也就还剩下所教学科那点小学知识,初中老师就还剩下初中所教学科那点知识,高中老师还剩下所教学科那点高考题。除了磨去棱角变成了一根又滑又硬的老油条之外,什么都不是,反而是讽刺挖苦学生水平逐渐提高,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愉快发泄到学生和家长身上。这样说可能有点过分,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像我这样另类的。当然,现在很多老师因为体罚学生出现严重后果,甚至被家长告上法庭,不敢再对学生动手动脚。但是,有些老师的嘴却没闲着。什么上不了//双一流就没出息,人生就没了意义,好像上不了重点大学的人根本不配做他的学生,甚至于这样的学生可以去死了。这个洗脑的结果比体罚学生还可怕,因为这是精神上的枷锁,他把所有学生的人生追求紧紧锁定在/双一流,甚至清华北大。

家长能做什么?

当家长发现问题的时候,孩子基本上已经病入膏肓。有些家长给我说:我们现在不要求他学习了。问题是:你不要求他无关紧要,他自己要求自己啊!他自己达不到那个目标就无法面对了。我们要做的不是家长要求不要求的问题,是如何教育引导孩子改变对自己的要求和能够应对自己的现实问题。

王云给我说:她上高三之前成绩从来没有出过全班前十名。可是上了高三,成绩竟然一路下滑到了全班后十名,全校多名。每次月考成绩一出来,老师就把王云叫到办公室一顿臭骂:你天天来干什么?想去扫大街吗?你还知不知道羞耻二字怎么写?王云在班里天天低着头,感觉自己像一只老鼠一样。每节课老师都在瞪她,她每天都是胆战心惊,都不知道老师讲些什么?每次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同组的同学也非常嫌弃她,根本不和她讨论任何问题。

过了国庆节,王云再也不去上学。医院检查,结论是带有精神病性的重度抑郁症。王云觉得天都塌了。吃了两个月的药物,心情倒是不难受了,可是,一想到同学们和老师的眼神,她就浑身紧张不安。

高三了,还五个月就要高考,王云能不能走出这个困境,走进高考考场?我对王云的爸妈说:孩子的生命重要还是高考重要?如果我们还在担心孩子能不能上大学,能不能参加高考,那么作为家长的你们仍然无法走进孩子心里,无法引导孩子走出困境。

那么王云的爸妈应该怎么办呢?

一、冷静理智地耐心陪伴孩子

如何让王云的爸妈冷静下来?我告诉他们,每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期都会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惑。这就是一个人在成长,在蜕变。有一位心理学家说,每一位在心理困惑期的人都是在孕育重生,这个孕育的过程就是非常痛苦的过程,他走出这个困境的时刻,就是获得重生的时刻。

用成长的观点来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你就能够冷静理智地去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对待孩子。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方法。而不是用你焦虑抑郁的情绪,用你悲伤的眼神,用你比孩子还要痛苦的心情和表情来面对孩子。

二、顺势而为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考试、排名、大学、专业

考试是什么?扭曲的认知认为考试是证明自己聪明高人一等的机会,是自己获得光环和荣誉的机会,考不好就说明自己是个笨蛋。正确的认知认为考试是考察自己哪些方面的知识点掌握的好,哪些方面的知识点没有掌握,这样学习可以有目标性。

对于排名,我曾经给高峰这样说:我考了50名,后面还有两位,如果能前进一名就是我的进步,退两名我就安然无忧了,再也不担心名次下滑了,我可要找找到底哪一门课程成绩下降最厉害,自己给自己加油,我要成为打不死的小强。

我从来就不认为上了重点大学就是成功,很多孩子为了上大学调剂到一些冷门偏门甚至根本无法找工作的专业,最后无奈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在普通大学也并不能说明人生就没有机会。有些孩子被老师洗脑认为我去重点大学就会有好的机会,好的师资,好的条件。其实,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好学坏不在于外部条件,而全在自己有没有学习的动力。即便是本科没有上重点大学,研究生还有机会,博士生还有机会,博士后也有机会。如果真的被老师和家长洗脑认为不上重点大学就去死,那先把孩子弄到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在考虑心理疏导吧。

云尔老师

其实,我在家里坐着,照样能够听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等的公开课。国内有一个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也照样能看到清北有些老师的优质课和垃圾课程。在很多网站照样能够收集整理国际最新的心理学前沿研究进展。

三、给孩子处理好外部环境

无论是孩子遇到了学习成绩问题,还是学习困难的问题,亦或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问题,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扫清客观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关爱。其他的问题我们再慢慢进行教育引导,逐渐纠正孩子的错误认知模式。

再次声明:云尔老师不属于任何一家咨询机构,不与任何人合作,没有助理,不主动添加任何人好友,不主动给任何人留联系方式,在你咨询我之前,请一定视频确认是否是我本人。

另外,你如果要私信我,请不要把你的平台设置为隐私保护,也不要关闭私信功能,那样的话你无法收到我的回复信息。还有就是,私信内容不要太长,我没时间看太长的信息,因为每天私信我的人超过千人,我无法做到每一个人都详细回复。

用真爱读懂孩子,用智慧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具体到你的孩子,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我在各大平台等着你!你一定要学会私信我,我在那里免费为你指导。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与支持。好了,今天的讲述就到这里。我是云尔,欢迎您继续收看《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感谢你对云尔老师的支持,别忘了点个赞哟!再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