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2年初新冠疫情,与去年同期相比,有 [复制链接]

1#

再过几天,年春运将拉开大幕,我们将迎来年度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不过,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捣乱”,而新冠病*又是以呼吸道飞沫、气溶胶、污染的手部等主要方式传播,给春运人员流动带来传播的可能,加上冬季一些流行疾病多发,各种影响人们回家的因素聚在一起。不过,仍以新冠疫情影响最大、最直接,也最厉害。

去年这个时候,新冠疫情并没有消失,人们经历了年春节前后疫情的洗礼,对新冠病*有了初步认识,不少人面对“就地过年”的倡议,很自觉配合。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新冠将于年被攻克。但一年过去,情况依旧,变异*株的传播势头更猛,人们还会像去年那样“就地过年”吗?

、年同期的新冠疫情,大致有4个相同点:

1、冬季仍是传播的重要季节,据年1月20日数据,每天新增本土病例,连续一周之内超过例,高于其他季节;今年虽然仅过去两周,但现在确诊总人数超过例,而且都是在入冬后突然增加的。

2、疫情在北方城市出现,从去年的黑龙江、辽宁、河北、北京等地,到今年的陕西、河南、天津等,而且传播至南方零星地区。

3、由境外变异病*输入引起,去年的经分析是与英国、南非等变异新冠*株吻合,今年则是以非洲最先发现的奥密克戎、印度发端的德尔塔为主。

4、疫情防控的决心意志仍然高涨,与大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各方面都高度重视,毫不松懈。出现疫情的地方,依然守望相助。

但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大致有4个明显不同,具体是“加和减”:

1、减掉了一些盲目乐观,多了一些沉默和冷静,越来越多的观念认为,新冠病*将会长期存在。

2、多了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几个毫不相干的地区,可能会因确诊病例、密接者等联系在一起,可能会启动应急预案,人们多了日常囤积食物的习惯,有的慢病患者囤一些药品。

3、新冠变异*株的传播力更强了。年,新冠病*经历了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等重要变异,传播更快,在奥密克戎的预防上,西方国家动不动全面封锁。但好消息是,经临床分析,变异病*引起症状轻微了一点。

4、我们身上多了2针或3针疫苗的保护,出行绿码、核酸检测,行动报备成为“刚需”。接到一起做核酸的通知也不再大惊小怪,流行病学调查也逐步多起来了。另外,药物的研制在加紧推进。

新冠病*的发展,有3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病*本身的变异,传播力是否下降;二是疫苗和药物的开发、研制和应用于人们的速度;三是全球、全国各地紧密联系的情况下,抗疫合作的情况。实际上,3个因素目前都没有实现,主要是西方国家在防疫上的低素质、低效率、高度自私,使新冠变得更棘手。

作为老百姓,更多关心的是眼下,以及春节的团圆感、幸福感。在仍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能不能回乡过春节,大家都很关心,医生认为,要放在疫情的大环境下一起考虑:

1、从防疫措施看,各地针对中高风险地区,有“14+7+7”、“14+5”、“14+2”等集中隔离、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套餐”,要认真研读本地的疫情防控*策,避免误判。

2、从各地倡议看,有的地方仍沿用去年的“就地过年”倡议,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中高风险地区,是要严格落实就地管控措施的,因为能最大限度切断病*传播链条。但低风险地区,在落实必要措施情况下,建议不“一刀切”,要多考虑长期在外务工人员的感受,前年被“隔离了”,去年“响应号召了”,今年仍不能回家团聚,心里有想法。家中的老人、留守儿童是永远的牵挂。

3、从个人实际看,回家心切,仍要落实错峰出行,口罩防护,申报登记等制度,少显摆、少聚集、不松懈。远离可能有新冠病*的冷链、物流、水果、海产等。国外的人员,能不回就不回,因为国外的情况,远比国内要复杂和严重。

钟南山院士在今年初,曾就“回家过年”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没有封控的地区,可以在做好防控的前提条件下,有条件回家过年。

无论如何,在新冠病*可能会与人们长期共存的情况下,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从我做起,按规定和要求做好工作,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多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