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手背都是肉,丢哪个殖民地,英国人都心疼,毕竟那些殖民地是可以贡献真金白银地。
但如果非得要选一个最让英国舍不下的,那就是印度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曾经,印度为英国贡献了40%的GDP
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的唯一大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属印度当年为英国的GDP,每年贡献40%。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深得英国人的喜欢。
英国在殖民印度的二百多年时间里,获得财富无数,据记载,仅-五十八年内,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就赚取了10亿元英镑。
于是,在20世纪初担任过英印总督的寇松说过:“只要我们统治印度,我们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们失去印度,我们将降成三流国家。”
对于一个这样的殖民地,如果可以不放弃,英国绝对不会愿意主动放弃的。目前,英国是世界GDP第五大国家,如果加上印度的GDP,就成了妥妥的第三了,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二战后,英国无奈地丢了印度
对于印度,当年的英国是不愿意丢了的,但一浪高过一浪的“民族复兴主义”的声音,甘地等人的不断努力,都加剧了“英国失去印度”的进程。
最关键的是,经过二战的折腾,英国实力大损,实在没有能力挡住“全球殖民国家纷纷独立”的大趋势。于是,年,蒙巴顿法案才出了台,印巴开始分治。
英国在二战后,先是不得已丢了印度,后来,在和曾经控制的埃及撕破脸后,英国和法国“两老兄弟”准备收拾埃及,但收拾得非常费劲,在美国干预下,不得已撤了军,把苏伊士运河的管理权交了出去。
英国看清了形势,自己已经老弱,而殖民地纷纷要求独立,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于是后来相继放弃了对新加坡、马来亚、科威特、巴林、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的殖民统治。
中间是蒙巴顿将军
综合来看,英国最为不甘,最为心疼的殖民地的丢失,就是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