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绿皮书名利双收马云成最大赢家,这部豆 [复制链接]

1#
台湾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131226/4317351.html
《绿皮书》上映的时间刚好是在奥斯卡之后的几天,片方押对了《绿皮书》能拿最佳影片。马云爸爸看了三遍之后盛赞这部片子,而最近在小圈子里多次对《绿皮书》的质量进行的探讨(以及因资源泄露所引起的影迷之间对版权风波的探讨),让《绿皮书》无论在大众和小众间都成为了被提及最多的电影。其实要谈《绿皮书》,除了那些美言夸赞,一旦涉及批评总会陷入一种被批评不够政治正确和太过于政治正确的窘境。而关于这两种看法笔者觉得与其说他的种族问题,不如放到作品本体里去讨论,说得俏皮一点那叫“艺术正确”。为什么说绿皮书是“艺术正确”?首先这部电影是绝对的学院派影片:标准的公路电影、标准的剧本模式、标准的空间调度,所有的剧情都是优秀的编剧技术在精巧打磨后设置下的那些起承转合。由此看来,它好像精确无误,以一种极其合理的方式去循序渐进讲故事和调动观众情感。然而为什么说“艺术正确”可以与政治正确有所关联,因为这两者都具有打动人或者说满足绝大部分观众观影体验的效果;但同样二者都被受限在一定的空间里,缺乏创造力。那笔者就直接从《绿皮书》的剧情和镜头运用上说这部影片的学院属性和缺乏创造力的局限。《绿皮书》的观影体验可以说是很流畅了,他的正反打和景别的选用都是为了呼应剧本里人物对话和场景的展现。虽然这些不能说全部都是恰到好处,但以学院派的体系之下,的确没有错误;然而完整的用镜头展现故事,看上去是把完成度做得很高,但镜头产生的共情感就被不自觉的削弱。也就是你看到的是电影,实际上是故事,镜头似乎没有做到为情感的延续创造产生多大效果。对比一下与他同台竞技的《罗马》,你就能看出显著的差别。也就是说《绿皮书》通过画面让你感动的都是情理之中的设计,而没有意料之外的流露。试想一下,你所记住的《绿皮书》中动人的镜头是如何展现的?是雨夜吵架的正反打,还是黑人酒吧长焦,亦或是全中景的切换,这些镜头如果没有维果·莫腾森和马赫沙拉·阿里高超的演技,恐怕就无法完成了。然后我们看另一个例子,电影画面的意料之外是如何体现的。在《英国病人》里有个通过雷拍克里斯汀的过肩镜头,如果单纯的展现人物这不算什么;而“意外”的出现,让它流露出了一种具有生命的情动,这个镜头变成了克里斯汀用手指轻敲窗户,把一个很慢的长叠化与修道院中的雷剪到一起,然后轻敲窗户的手慢慢划过雷的脸,之后镜头又回到沙漠。多么美妙的一组镜头,事实上这也并非最开始设计的,而是约翰·希尔在拍摄过程中意外的发现,而电影真正的魅力不就在此,那些超越日常生活的情感都来自于日常的意外之中。然而很遗憾,《绿皮书》镜头选择的“艺术正确”不仅没有创作力,而且让它显得很平庸。说到这可能又要回到“剧本为重”的话题:没错,上面所说这么多,尽管是批评性质,但不就是恰恰证明这是一部以剧本为主导的影片。我们看《绿皮书》的结构,先是铺垫Tony的人物形象(家庭背景,人物性格),之后遇见Dr.Don两人上路,一路遇到冲突矛盾,把Dr.Don的高贵身份与黑人受歧视的反差表现,最后两人和解、温馨结局。在中途再注意一下三幕式的细节问题,尽管看上去一切没有问题,而且基本上编剧老师都是这么教的,有着学院派的气质,也足够艺术正确。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把这些做到了一个很不错的水准,利用喜剧和悲剧的细节与反差把人物形象设计的很成功,利用了很多聪明的小情节去突显主题层面的表达。比如Tony给Dr.Don吃炸鸡,轻巧的把一种种族之间的和解悄悄托了出来;Dr.Don帮Tony写信,去加强Dr.Don与Tony和他家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利用雨天两人的吵架把Dr.Don的困境宣泄,同时又让Tony合理的对其困境形成理解。这些都做得很好,因此《绿皮书》拿下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也是没什么争议的。然而问题实际上又出现在了主题层面。当然,如果你可以忽视这类现实问题,或者根本不在意,只寻求影片感动,那么这部影片应该说没什么瑕疵了,但是笔者认为影片主题就是在表达现实问题,又怎能忽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就这一点而言,我认同奥斯卡颁奖后美国主流媒体把他称为比《撞车》还逊的最佳影片这一说法。甚至说,把这样和谐的故事模板套换成道德问题都要比这好,种族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大问题,那么艺术作品去表达这样的主题时又该如何做呢,我们看到绿皮书,全片下来黑人歧视问题像是塞林格对爱情的描述一样“是想触碰又把手收回”的感觉,直到最后的结局,就得以肯定,它在规避一种现实,完成一种想象。《绿皮书》在结局所完成的不是去解决问题,当然,黑人问题的解决要在一部电影中达成是不可能的,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它同样也缺乏反思,他完成的是人物的弧光,是以人物达成一种和谐想象。影片的主题起点是这样一个大环境,而落点却规避到了如此私人的想象,也难怪会被阴谋论者认为创作者是为了拿奖而在利用这个主题。所以在观看《绿皮书》的时候我们的确应该多些理性,或许绿皮书在银幕上会是一部让人舒服的电影,但他中规中矩而缺乏创造力的表现,终究难以与其如今所被捧的高度相媲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