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50516/4624567.html感谢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的邀请,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度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及其旗下机构能够更加紧密地参与深圳读书月和文化深圳的建设,实乃深港双城文化互动值得期待的盛事。
▲深圳河沿岸风光
从地理空间来看,
深圳与香港是与生俱来的双子星座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说起香港,很多朋友耳边都会响起罗大佑的《东方之珠》,眼前浮现维多利亚港的那片海。
这首歌大家都会唱,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里吟唱的小河,其实就是深圳河。
在香港同胞眼里,世界上似乎很难再找到深圳河这样特别的河流了。
深圳河发源于深圳境内,她是深港两地人民的思乡河。深圳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深圳市区,最后注入深圳湾。对于河对面的那片海来说,全长不过37公里的流域显得有点小。另一方面,她的名气又太大了。自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起,由历史上的“明溪”改称为深圳河以来,这条河不仅一直是作为祖国内地和香港的边境河而存在,更因为这一座崛起的城市以她命名而闻名于世。
深圳河,这条川流不息的河流,串起的是两岸人民绵延不绝的乡愁,流淌的是香港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情谊。
▲M+当代视觉艺术博物馆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相继开幕
从深圳这条河眺望维港那片海,
香港的文化独具特色
香港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催生出一道道靓丽的文化风景。曾几何时,香港影视业不仅风靡中华大地,更涌现出一批最早走向世界闯入好莱坞的明星大导;粤语金曲不仅创下一个时代的辉煌,更是广为传唱远播海外。而国学大师、一代巨匠、南派文化宗师饶宗颐先生更是集学术与艺术于一身,无论甲骨文、简帛学、敦煌学、佛学、道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乃及印度梵学、西亚史诗、艺术史、音乐、词学、书画及理论,他学无不涉,涉无不精;金庸、倪匡、*霑、蔡澜“四大才子”,古龙、梁羽生、亦舒、张小娴、刘以鬯、也斯、西西等文学界名人,在华人世界也是久负盛名,他们极深的中华古典文化修养造诣和接地气的文风表达,与开放的香港融合得天衣无缝,在香港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活色生香,经久不息。
我们把目光从上个世纪的如烟往事拉近到当下,香港的文化建设精彩纷呈。从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和世界级艺术展巴塞尔艺术展,到M+当代视觉艺术博物馆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再到过去几年间香港与法国罗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巴黎蓬皮杜中心,以及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合办的系列展览,可以说,香港的文化建设不仅不缺少担纲的“重器”,还确有不少抢眼的“亮点”。在文化软实力方面,我辈那个年代热爱的《少林寺》《一代宗师》《叶问》《李小龙》等电影,脍炙人口,最近的港产电影也屡创佳绩,《明日战记》和《饭气攻心》双双冲破万票房,跃升香港电影史上最卖座港产喜剧,成绩可喜。
从维港那片海眺望深圳这条河,
深圳的文化生机勃勃
深圳的城市名言是“来了都是深圳人”,展示了深圳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怀。深圳特区四十年的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和文化的迅速崛起,已经成长为一座年轻美丽、充满活力和活跃文化底色的城市。而我想说,对出版人来说,其实,深圳也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深圳是创新创造的都市,也是崇尚阅读的城市。深圳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年被世界知识城市峰会授予“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深圳提出的“文化立市”战略,推动了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和深圳文博会的建设,营造了书声朗朗、琴声悠扬、创意无限的城市文化氛围。尤其令出版人羡慕的是,深圳阅读风气浓厚,有全国第一家24小时书店,也是全国第一个为阅读立法的城市,其拥有的七大书城,也成为港人选购内地图书的重要选择。
与香港书展一样,深圳书展每年都吸引近百万人次进场,参与各种新书发布、演讲、交流活动。深圳著名的文化品牌——深圳读书月,影响力和辐射力巨大,已为世人公认。
▲深圳书展现场
从历史脉络回看文化来路,
香港与祖国内地和深圳的文化交融从未间断
当我们在深圳河两岸静观香港、思考深圳,其实不难发现,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发端于祖国的香港的文化长河其实从来都不曾干涸;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香港的文化人从来都没有缺席;在深港双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香港与深圳的文化交融从来都没有间断。
香港其实很早就是出版重镇和书家必争之地。商务印书馆年就来到了香港,年中华书局在香港设立分局,三联书店更是年在香港组建而成,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等出版大家均在此著书立说,留下翰墨书香的轨迹。
▲香港商务印书馆《港九大队志》
早前我从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港九大队志》新书中了解到这样一段历史。大家都知道,港九大队是中国共产*领导的东江纵队最具特色的一支,而这支队伍的骨干就是生活在元朗一带的香港原住民。她是香港沦陷三年零八个月期间唯一一支成建制、自始至终坚持抗战的抗日武装力量,是香港抗战的中流砥柱。但人们或许未能了解,年12月底,日寇占领香港后,中共地下组织和港九大队前身的几支武工队先后营救出知名抗日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多名,其中就有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沉志远、张友渔、胡绳、范长江、梁漱溟、黎澍等文化名人。即便在烽烟连天的抗战时期,香港与祖国的文化脉络从来都是紧紧相连。
时间回溯到70多年前。年11月7日,广东省第一家新华书店——广州新华书店在广州市北京路成立。很多朋友可能未必知道,年2月,广州解放前夕,香港新民主出版社收到中共中央文委的电报,广州解放时,由香港新民主出版社负责开设广州新华书店。而新民主出版社,就是联合出版集团旗下的机构。彼时的香港新民主出版社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冲破国民**府的封锁和禁锢,克服重重困难,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顺利完成了开设广东省第一家新华书店的艰巨任务。
三十年前,在全国开风气之先的“深圳书市”声名远播。可老深圳人也未必知道,“深圳书市”即是由深港两地文化机构连袂举办。当时,深圳和香港的文化交往,除了香港的文学创作影视音乐和人们熟知的饶宗颐、金庸等文化名人之外,还有一家名为“博雅画廊”的老字号艺术机构,是首家深港合资、以经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和进口图书文具为主的文化企业。她也是由联合出版集团属下的博雅艺术有限公司和深圳美术馆(当时是深圳展览馆)于年6月合资成立。
正所谓“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正值深圳特区创立之时,博雅经营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以文营商”,用文化传承带动经营,大力推出中国书画、举办大型“全国中国画大赛”和“深圳书市”等,敢开天下风气之先。浓厚的文化气氛,吸引了众多内地知名的艺术家相聚于此,引进众多外版图书,持续举办大型展览,给开放的深圳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进入新时代,联合出版集团深耕香港,连接深圳,融入湾区。集团旗下设在深圳的中华商务印刷公司是享誉全球的印刷企业;年成立的深圳联合数字出版服务有限公司,每年策划、编辑、设计、制作的图书达数百种,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为内地与香港两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开设在深业上城的联合书店本来艺文馆(本来书店),自年开业以来,曾邀请不少名家学者,包括教育专家及著名艺人陈美龄、日本导演竹内亮、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香港收藏家吴邦谋、香港作家马家辉等到馆主讲,连同内地嘉宾,共举办近场讲座及活动,已成为深港澳文化交流融合的特色平台。
深圳素有“设计之都”的美誉。基于此,集团每年在深圳举办的“合颜悦设——联合装帧设计分享展”本届与深圳出版集团合办。令人高兴的是,以书搭桥,双城透过出版文化的合作创造出的无限可能,不单是一种设计心得的对话,更是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交流。到现在,集团在香港、澳门及深圳、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联动举办“湾区共读”等阅读嘉年华,为粤港澳湾区的文化交流增光添彩。
随着湾区文化交流的更加频繁和紧密,特别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