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理学视角看籍贯 [复制链接]

1#
该怎么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g/140808/4443995.html

朋友们,你有为填写表格中的籍贯一栏而产生过困惑吗?当你的孩子问你:妈妈/爸爸,籍贯应该填什么的时候,你会需要时间去思考吗?

我是一个70后,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最初就跟随父母迁居到了深圳生活,亲眼目睹深圳从一个山沟小村变成现代化高科技城市的整个过程,而我的所有学习与教育,都是在深圳。

在我整个学习阶段,没有人告诉我籍贯到底是什么,老师没说,却会让我们填写,我也没有发现教材里有对籍贯的解释。印象中当时要填写籍贯,一个方法是问爸爸妈妈,可是爸爸爸妈好像也有点迷糊,于是我们能做的只有去查新华字典,看看籍贯到底是啥意思?可是,好像新华字典的解释太学术了,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看不懂,也不太明白。最终,还是要回去问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不太清楚,可老一辈有他们的土办法,一个最简单又最准确的办法,那就是看户口本上籍贯这一栏写的是什么,毕竟,*府不会出错。于是,在我的人生当中,填写籍贯,我都会参照户口本上面籍贯一栏写的内容,我也知道必须要把这记住,因为我知道,在我的人生中,我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要填写这一栏。

我解决了籍贯应该填写什么,可是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年幼的孩童只能够死记硬背。

后来我成为了妈妈,我也把孩子送进了学校里面去上学,孩子也要面对填写籍贯栏目这样的问题。二三十年的时代变迁,科技完善与升华了我们的教育环境与硬件,无额没有改变与升级我们的教育核心与力量。我们的孩子依旧不知道籍贯究竟是什么?更加不感兴趣,反而觉得户籍制度真麻烦。

可是表格总归还是要填写的,因此,我只能告诉孩子,跟着妈妈或爸爸的籍贯写,跟着户口本上面去写。

其实,这里有个有趣的点,那就是父母在给新出生的孩子上户口的时候,家长们给孩子的籍贯写的到底是什么?

我自己没有印象,我没有印象填过这一栏,或许是户籍办理部门根据孩子父母的籍贯给自动填上去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告诉孩子,按照户口本上面籍贯填写的去填写表格准没错。

慢慢的,籍贯这两个字,对于我来说就是户口本上面写的地方,而在后来的这十几年的生活当中,孩子的学习当中,由于时代的变迁,许多的家长被迫变成陪读,又或者要非常努力地去做到老师认为的家庭教育,孩子也为了考取高分数而成为刷题机器,这些带有籍贯栏目的表格填写落到了家长头上,于是,我们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往往都依旧不知道籍贯是什么,也不知道籍贯该填写什么。

曾经有一个高中的老师在家长群里面吐槽与拜托家长,他的留言是:

家长们请在孩子回家以后多跟他们聊聊家里的事情,聊聊生活,聊聊日常。孩子现在是住校,今晚我让孩子们填写一份表格,表格上面籍贯一栏,所有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籍贯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工作的职位是什么?父母是在从事什么工作?所以,盼请各位家长,请你们多点跟孩子进行亲子间的沟通,闲聊一下家常,说说家里面的一些故事。

老师的这一段留言,再次调动起了我的思考。因为在我人生当中,籍贯就是记住户口本里面写的那个地方名字,而对于我的孩子来说,在他们印象里面连这个都没有了。更重要一点是,我的孩子是香港出生的,拿的是香港身份证,香港这个地方的个人信息是根本没有户籍这一栏的。

那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香港被英国人殖民统治了整整有年之久,所有的社会制度与人文都被改成英国模式,华夏文化与传承早已被严重淡化与抛弃,凭借西方的科学体系所造就的工业化与金融化,使得香港成为西方驻东方的金融贸易重要港口,美其名曰“东方之珠”,实质是什么,朋友们可以自己去参悟。

那究竟是西方文化真的先进,还是我们华夏文化真的封建与迷信呢?

刚好,在这一两年里面,我一直从事心理学与华夏文化的研究与整理,今天,我终于悟到了答案,我终于可以把它给好好地整理出来。

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文字,或者是我的语音,把籍贯、把我们的华夏文化传承下去,传播给华夏每一个人知道,让世界人都能够感受到以及知道华夏的智慧。

那籍贯到底是什么?何为籍贯呢?

纵观华夏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籍贯是由籍和贯两个字组成的。

籍的意思是小册子,而最开始的小册子是用竹片做成的。这种小册子是用来登记人与人之间的一个隶属关系的。贯是什么意思呢?贯就是串联在一起的钱币,华夏古时候的人把它引申成为事物之间互相串联的关系。那籍贯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往上追溯三代的父辈,也就是我们的爷爷出生与生活的地方。而籍贯就是代表一个人家族脉络的关系,并把它登记在册,以便追根溯源。

简而言之,籍贯是族谱又或是家谱的一个分支。在华夏家谱文化里面涵盖了祖籍、籍贯、户籍3大家族脉络信息。今天这对这3大概念就不一一讲述,朋友们可以去自行了解一下。

自从大清灭亡,新中国成立了以后,中国经历了好几次巨大的文化与教育变革,无论如何改革与进步,籍贯一词依旧被保留下来,人们的个人信息里面也必定会有籍贯这一栏,那这是为什么呢?

刚才我已经说了,籍贯是代表一个人家族脉络的关系,它可以让我们追溯祖辈三代的关系。换句话说,籍贯他背后的内涵与寓意,其实是让我们可以追根溯源,让我们可以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老一辈常说落叶归根,籍贯就是要告诉我们该要回去哪里。

从心理学的视角去看,籍贯是华夏民族用来对抗人一生中的生存焦虑,以及晚年的死亡恐惧的工具之一。华夏民族用籍贯来解决西方人的哲学三问,也就是: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向何方?

华夏老祖宗利用他们的经验与智慧,把华夏人们应对死亡恐惧的方法潜藏在汉字里面,把落叶归根所塑造出来的安全感内射进人们的心理,让人们在面对生命结束前的那段时光可以得到相对的平和与宁静。

华夏民族是一个特别注重家族传承的民族,因此,华夏人民的信仰是在家里面,而这个家它背后代表了我们的家族,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大家庭和我们的小家庭,它是解决华夏人们各种心理冲突的良方。

它不同于西方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在于强化个体的自由意志以及独立能力,利用宗教信仰来解决自身的心理冲突的。而华夏民族是一个大家族,由于历史以及民族的发展因素,这一群人他们懂得了从群体中获得安全感,在群体中得到进步,以及发展自身的文明。因此,华夏民族所依赖的是群体、是家、是家族、是民族这样的一种集体,来进行个体安全感的获得,以及自我价值的确立与认可。

现代科技的发达与便利,已经突破了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地理和空间的约束。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你都可以去发展,你都可以去居住;地球上任何一种知识与文化,你都可以去学习,去研究,去接受,去认可,甚至你可以去质疑。

可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也就是哲学里面经常提出的那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向何方?

华夏家的文化,华夏的族谱、家谱,以及我们现代人说的籍贯,就是在告诉我们根在哪里?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又将去往何方?最后,你会知道你是谁?

很可惜,在近年的屈辱史里,我们丢失了民族自信,我们断掉了自己的民族传承,在这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由于改革大开门户,我们广泛、全盘接受西方的科学知识以及西方文化,不知不觉中被一些隐性的文化与意识侵蚀。

在这文化认同严重冲突的改革洪流中,我想:

如果子孙后代不理解籍贯背后的含义,这有何用?当人们不能够理解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原则背后的寓意,以及它是如何由来,它如何起作用,而盲目的迷之信任的时候,这其实就是迷信。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当中,我们丢失了太多的华夏文化与智慧,我们不知道它的由来,我们不知道它的原理,我们不知道它的底层逻辑,但我们的长辈、我们的老师只会告诉我们,你就只需要这么个做,你就只需要相信,因为他就可以的,从此,我们就变成了盲从于迷信。

要知道,同一件事、物或者是观念,当你不知道它背后的寓意与含义,底层逻辑与运作模式的时候,你却坚信这种观点的时候,这就是迷信。但是,同一件事、物或者是观念,当你知道它背后的寓意,它的含义,它的由来,它的运作模式,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的时候,那么这种观点就是科学的。

讲好华夏故事,传承华夏智慧,利用科学的话语传播华夏文化,复原与发扬华夏智慧,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过去,老一辈总是喜欢寻根问祖,包括我们现在的父辈、爷爷辈,他们都还经常讲究落叶归根,这是一种难以言语的情怀。

如果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集体无意识,是民族与文化这些原型在起作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在冥冥中自有安排,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在牵引着华夏人民对家的追寻,坚守这份家的信仰。

这份家的信仰,它让人可以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让人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够唤起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让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浪子能够牢记祖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所有的困难,去应对生命中所有的生存焦虑与死亡焦虑。

朋友们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华夏故事,传承华夏智慧,发扬华夏文化,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华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为我们积累的经验,我们不应该丢掉,在传承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发扬这种家的信仰。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我们下期分享,再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