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英国君主政体的衰落与爆发了玫瑰战争的历史 [复制链接]

1#

引言

亨利六世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和王后瓦卢瓦的凯瑟琳唯一的儿子,出生于伯克郡温莎。出生后九个月即位。由于外祖父法王查理六世去世而身兼英法两国国王。根据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签订的特鲁瓦条约,英国人几乎是单方面的宣布他也成为法国国王(法国人大多不承认特鲁瓦条约有关两国王位继承的条款)。

亨利六世和君主*体的衰落

在亨利六世长时间的统治期间(—),英国君主*体的权力和尊严跌至了最低谷。亨利执*很长时间处在未成年阶段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因为亨利五世和凯瑟琳的儿子——亨利六世,在他继位时只有九个月大。到年亨利逐渐成熟时也没察觉到君主*体的衰落,因为长大后的亨利是一个虔诚的、温和的、善良的隐居者,缺乏*治才能。在王室软弱无能的这40年间,*府落入到王国里受权贵支配的谘议会手里。议会中的上院议员任命了最初的谘议会,但是此后这个谘议会不再咨询议会而选举新的成员来延长自身的存在。在英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贵族在*府中享有这样支配的地位。并且总的说来,贵族们很好地运作他们的权力,特别是在亨利执*的前二十年。

国王睿智的、受人尊敬的叔父——贝德福德公爵继续在法国作战;议会定期投票拨给战争所需的*费补贴;法院掌管战争的正义性;更多骚动的男爵到法国意在掠夺和勒索钱财。这些年里,最具破坏性的影响是格洛斯特公爵和枢机主教博福特之间的激烈争夺。前者是一个喜爱冒险的*人、文学事业的赞助者、国王的叔父和有勇无谋的*治家。后者是温切斯特主教,拥有巨大财富,非常狡猾奸诈,是国王的叔祖父,同时在*治上也是一个高深莫测的人物。格洛斯特和博福特不停地彼此耍诡计。但是他们的争吵从未白热化到公开的冲突。当他们的争吵威胁要公开冲突时,贝德福德公爵从法国匆忙赶回来扑灭了他们之间的火焰。

14世纪,贵族把持的谘议会发现对议会的需求和对国王的需求不相上下。议会坚持维护投票表决临时税的权力,并在年重新恢复了弹劾权。在这些年里,下院以两种特殊的方式扩大了自身的权力。它创立了关于实行请愿时需按照被提议法令的确切形式来措辞的惯例。它还获得了对所有立法的同意权。法官现在规定未经下院、国王以及上院的同意,议案不能成为法令。下院稳固的重要地位和拥有土地的乡绅日益增强的权力共同促成了在年的一部法令,那就是,在郡选举中限制那些持有每年收入40先令不动产的人的选举权。这部法令,旨在维持议会作为有钱的地主和商人的专属机构,有效地剥夺了公簿持有农和租约持有农的投票权,这些人属于“财力微弱和没钱人”。下院的这种重要地位还致使暂住者要从自治市镇中寻求选举权。在自治市镇,曾只选出他们最杰出的公民为议员,他们现在还选出律师、绅士、王室官员和公职人员。到年,至少一半的自治市镇代表已经不是他们所代表的自治市镇的本地居民。

然而,君主的权势不会破坏下院的独立性,频繁多次的与君主对抗就证明了这一点。比王室权势更大的是大贵族的影响力,包括控制选举活动和当选议员的行为。在约克郡由珀西家族和内维尔家族控制选举;在诺福克势力强大的诺福克公爵控制了选举。但是权贵的权势不是压倒一切的。在年,诺福克公爵不能保证罗杰张伯伦爵士在诺福克当选。大多数当选议员是富有的,有独立见解的大地主们,如果他们常常支持谘议会中的贵族,那么他们更多的是以身份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从利于*治来考虑的。

事实上,议会否决把钱投入到法国战争的无底洞,最终结束了这场帝国冒险。理论上,在法国作战的*队应当从当地收取的税收中解决*费问题。亨利五世临终之时催促贝德福德依靠良治赢得法国人民的支持,但是在这块被侵占的土地上,贝德福德的法律再英明也是徒劳的。他管理了整个卢瓦尔河北部的法国地区,却在各地遭遇了消极的反抗。英国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士兵,使得情况甚至还更加糟糕,因为这些士兵与其说是一支当地*队,倒不如说更像一支侵略队伍。况且,每年3万英镑的财*赤字也渐渐变得不堪负荷。年,当英国包围奥尔良时,*府居然只能派出名援*。法国要成功,所需要的就是,甩掉对英国*队造成的破坏的冷漠。来自于栋雷米的贞德,一名圣洁的农家女孩完成了这项任务。在一种神秘力量的指引下,为了法国的解放,她用她非凡的说服力,让查理七世相信,他可以收复他的国家,而她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贞德率领着国王给他的这支*队,解放了奥尔良。从那个时刻起,法国人将英国人赶出北方。然而贞德自己却被勃艮第人俘虏并出卖给了英国人,最终被当作异教徒和女巫而烧死。

对于那些成功地将弓箭手和重骑兵结合在一起的英国化*队来说,法国人提高警惕,不把自己的*队暴露给他们,并且更合理地利用他们的炮兵。在年的阿拉斯和会上,当英国人拒绝放弃巴黎和亨利对法国王位的要求时,就已经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英国人的固执使勃艮第公爵倒戈并加入法国国王的阵营。当勃艮第公爵还是英国人的盟友时,英国人几乎就不能稳住局势;现在失去了勃艮第公爵,英国人的失败就成为了必然。法国人于年把英国人驱逐出巴黎,于年驱逐出诺曼底,年驱逐出加斯科涅。在法国,除了加莱,英国人失去了所有的统治区域。

从古至今,境外的战败都会使国内*局陷入混乱。贝德福德公爵在年去世,从而去除了一支遏制的力量。红衣主教博福特,一个切切实实的现实主义者,最终明白了战争的徒劳无望,并在谘议会中听取了主和派的意见。主战的格洛斯特公爵则倾向于继续战争——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观点,是要说服英国人相信因笨拙和背叛而造成的损失容易,但是要相信因法国的强势而造成的损失并不容易。不久,博福特派在威廉德拉保罗*队里找到了一个盟友一萨福克伯爵(后来的萨福克公爵),他是国王的宠臣,亨利六世给予其大量的官衔、土地、头衔和商业特权。现在*治活动的支配权由内部指派议员的贵族谘议会转到国王宠臣把持的宫廷。年,萨福克贏得了在法国战争中为期两年的停火协议,条件是答应亨利六世与法国国王的侄女,来自安茹的玛格丽特结婚。玛格丽特,一个活泼、任性、热情的年轻姑娘,很快地说服她文雅的丈夫将缅因交给法国。由于王室每年负债为40万英镑,而收入只有30万英镑,所以诺曼底必定会轻易地落入法国人手中,事实上在年和年诺曼底就失守了。

议会和民众并不认为诺曼底的失守是不可避免的,他们认为这是一场灾难,造成这一恶果的人应该受到惩罚。朴茨茅斯的士兵私自处死主教奇切斯特。下院弹劾萨福克公爵,他为保命而逃走的时候却被哗变的王家船员所俘虏并予以斩首。萨福克被谋杀的六个月后,住在肯特的人们在杰克凯德的领导下起来造反。凯德起义是由于对财*腐败、行*管理无能、贸易衰落和战争损失的不满而激起的一般运动。造反者主要来自贸易中心——肯特,在那里布料的出口量在年到年之间由匹下降到匹。造反者由布业工人,船员,工匠,3名议员,74名绅士与一些农民组成。尽管造反者要求撤销劳工法令,还要求王家法院保护贫困农民的土地,但是他们的主要要求的*治意义大于其社会意义。他们想清除邪恶的议员,制止腐败,改善征税方法,以及收回授予给亲信的王家土地。造反者围困伦敦3天,但始终不能攻破伦敦塔。国王会见了造反者,集结了一支*队,攻击他们并最终打垮了他们。因为没有骑士等级以上的人加入起义,并且英国的其他地仍然很平静,起义最终也没能成为一场内战。但是内战即将来临,因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权贵也被卷入进来了。

玫瑰战争

从年到年,由于国王的软弱无能和贵族的内讧,英国被迫陷入了一场内战,历史学家称这场内战为玫瑰战争。但是,历史上没有什么事件的名称比这个更牵强了。这个差错是由莎士比亚引起的,他在《亨利六世》中用一个非常令人难忘的场景来象征两个家族的对立:约克公爵摘了一朵白玫瑰作为其家族的象征,萨默塞特伯爵摘了一朵红玫瑰作为其家族的标志。根据这个场景,瓦尔特司各特爵士把这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战争称为“玫瑰战争”,但那个场景只是一个虚构的场景。而事实上,红玫瑰并非是兰开斯特家族的象征,而是代表了都铎家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误解也越来越深,因为战争的起因并不在于王位继承权的争论,而是在于贵族内讧以及亨利六世的软弱无能。约克公爵理查起初并不是为了王位而是为了争夺在法院中的权力。另外认为战争是从年到年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实际上,玫瑰战争在年就结束了。

玫瑰战争首先是内讧的贵族们为争夺权力的斗争,其中,中产阶级和更低阶级的人很少参与。但是战争并不局限于此。玫瑰战争也可称为是一个私家战争、恐吓、非正义和暴力在各郡盛行的时期。这种不断增长的动乱的根源可追溯到15世纪,甚至14世纪。

13、14世纪封建主义的衰退为领主与封臣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体系制造了空间。原有的封建关系是以封臣持有领主土地为基础的;而被历史学家称作“变种封建主义”的新的封建体系是以领主的扈从,领取工资和津贴的家臣为基础。因为家臣总是穿着领主的家臣制服,他们被称为制服家臣。这种制服家臣体系早在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就出现了,但是在15世纪,这种体系在乡村却成了一种苦难的根源。年,威廉博内威利爵士和德文郡伯爵的争吵成为了埃克塞特战役的导火索;年博内威利家族和珀西家族在斯坦福桥发生了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年诺福克公爵率领士兵围攻凯斯特城堡;莫莱恩斯勋爵也于年袭击了约翰帕斯顿庄园。正如帕斯顿所描述的:一千人……用战争的方式列阵,身着护胸甲、锁子甲、铁盔,带着大刀、弓、箭、大盾牌、枪……梯子和镐(用来沿着城墙挖坑道)、长树干(用来撞开城里大大小小的门),攻进了上面提到的那个宅邸,哀声恳求的妻子此时正在里面,有十二个下人守着她;攻进宅邸的人将这十二个人赶了出去,并挖坑道打通妻子所在的房间,然后在大门口将她剥光,砍断房柱,弄塌房屋,破坏上述宅邸里所有的房间和里面的箱柜。

这些豪强使用武力的目的不仅在于夺取城堡和庄园,而且想要威吓法院。一个大领主可能会带着40到50个雇员出现在法院,意在“维持”他自己事业的利益或者他所依赖事业的利益。任何有足够胆量起诉大领主的人都会发现,没有人为他辩护,没有证人为他作证,而且由大领主提名的法官将会对他进行审判。有权势的领主可能会买通陪审团成员或者威吓法官,或者像范霍普勋爵在贝德福德市*厅采取的终极手段一样:干脆召来士兵中断法院的会议。

对于这种混乱而又非正义的局面有两种解释。领主手下的制服家臣和家族武装主要是危害乡村而不是城镇;并且这种无序状态的范围似乎比上几个世纪都更广,只是对此类危害的报告已得到加强。而且13、14世纪没有相关的帕斯顿的书信来记录真实的情况。然而这些只是在解释。社会混乱的事实在15世纪中间的几十年里已有大量描述,而年向议会提交的一份请愿书使其更加清晰。请愿书中对当时普遍存在的盗窃抢劫、强奸、狡诈勒索、压迫、暴动、误囚等现象抱怨连连。

当莫莱恩斯勋爵和范霍普勋爵正在围攻庄园和闯入法院之时,两个最大的封建主家族——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却在为*治权力而争斗不休。这场争斗的根源有两个:国王的软弱无能,不能制止国外的战败和国内的混乱无序;贵族的不负责任,试图利用国王的软弱来谋取各自的利益。约克公爵理查是王国里最具实力的地主,并且是爱德华三世的后代,在反对王室的力量中自然就处于领导的地位。萨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属于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分支里爱德华三世的后代,在宫廷里领导兰开斯特的势力。在到,国王发疯后又恢复正常的这段期间,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交替控制着宫廷。

年,权力争斗演变成了战争。5月,在圣奥尔本斯,一支约克*队击败了兰开斯特*队,标志着玫瑰战争的爆发。萨默塞特在作战时阵亡。约克抓住时机为其贏得了英国的摄*地位。但他的摄*时间并不长,因为兰开斯特家族的首领——王后,很快恢复了在宫廷的权力。—年的这段时间相对平静,那是因为双方都在休养生息以发动新的战争。危机于年来临,此时约克公爵的盟友,沃里克伯爵、加莱统领理查内维尔,越过海峡发动进攻。战争局势出现了大的波动起伏。7月在北安普顿,约克家族战胜了兰开斯特家族。12月在韦克费尔德,兰开斯特家族获得了胜利,在这场战争中,约克公爵理查战死。年2月,兰开斯特家族取得了又一场胜利即在圣奥尔本斯进行的第二场战争,但这场胜利转瞬即逝。3月29日,在约克新公爵爱德华带领下,贏得了对兰开斯特家族的决定性胜利,这场残忍野蛮的战争持续了7个小时,那天的战场陶顿沼泽地也弥漫着阻挡视线的暴风雪。这次失败后,兰开斯特家族从此一蹶不振。

在千变万化的*事形势下,我们可以窥见到约克家族获胜的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他们从反对兰开斯特家族的治理不当中获利。兰开斯特家族在维持一支皇家舰队方面的失败,疏远了商人,而沃里克则将他们召集到了约克家族的旗下。缺乏良好的*府管理,滥用采购权(以低于市场价购买供应品的权力),对金钱的一再追求,及日渐增多的腐败现象使*府越来越不得民心了。为了报复,兰开斯特家族于年在议会中投票通过了多项针对约克家族领主和骑士的剥夺公民权和财产的法案,造成上层阶级的极度恐慌。因此,当沃里克登陆时,肯特民众欢迎他,当爱德华率*进入伦敦时,人们都为他欢呼。的确,在韦克菲尔德战役及圣奥尔本斯战役后,兰开斯特家族执行的处决和王后的*队在乡村的抢劫罪行都使约克*人不再犹豫,将亨利六世赶下台。年秋季,约克家族说服议会任命约克公爵理查为王室的摄*者及国王的继承人。年3月,约克家族的谘议会和在克拉肯维尔的伦敦市民集会,宣布爱德华通过继承成为了英国的国王。约克家族对于王位的要求是有充分依据的,但是假如亨利六世是一位有能力的国王的话,该家族也就不会强行夺取王位。

在很大程度上,爱德华四世的王位应归功于他的侄子沃里克伯爵。因为与这位拥有势力且很有能力的*治家疏远,爱德华四世差一点就失去了王位。沃里克本人没有什么原则,但他只在意他手中的权势。因为一时的迷恋,爱德华与年轻漂亮的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结婚了,她来自一个并不高贵的家族。之后,爱德华对她的父亲及五个兄弟、七个姐妹都给予了特权。伍德维尔家族的快速崛起加上爱德华一心想要与勃艮第公爵结盟,激怒了看好与法国(国王)结盟并维护自身势力的沃里克。于是沃里克在北部拉起了一支内维尔大*,以寻求法国路易十一的帮助,甚至与其憎恶的敌人玛格丽特安茹结盟。年,沃里克率领*队在英国登陆,迫使当时实力不足的爱德华不得不匆匆逃到了荷兰。沃里克,这个国王的拥立者,恢复了亨利六世的统治,即使他是一个无能的君主。但是,沃里克并不能一直保持他所取得的权力。爱德华在荷兰聚集了大量的*队,于年向亨伯湾进*,在复活节的星期天,于巴尼特的浓雾中击败了沃里克。几周之后,有消息传出亨利六世由于“非常痛苦且极度忧郁”也死在了伦敦塔内,尽管他很有可能是死于谋杀。爱德华现在是毋庸置疑的英国国王了,不再欠任何国王拥立者的人情。

结语

中古晚期的英国处于封建主义裂变的时代,贵族骑士们不再恪守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和骑士制度,而在亨利四世统治时期,家兵雇佣制开始盛行,这可以称得上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到玫瑰战争爆发时,裂变的封建主义特征在亨利六世与爱德华四世之间数次反复登上王位的事件中更为明显。而玫瑰战争结束了法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的统治,开启了新的都铎王朝的统治。同时它也标志着在英格兰中世纪时期的结束并走向新的文艺复兴时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