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瓢泉诗韵试评三位女诗人的同题五律 [复制链接]

1#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不久前,江西有个女诗人组合的诗社组织了一次线上诗会,以上饶市灵山望仙谷为题,写一首五言律诗。我有幸读了其中的几首,感觉江西真的是人杰地灵,女诗人写格律诗,应了一句俗语:巾帼不让须眉。试举其中三首为例,以飨读者。

游望仙谷

熊玲娟(景德镇)

传闻谷至灵,入欲与仙盟。

飞瀑疑龙蛰,腾云若梦生。

屋悬崖壁险,桥揽月风清。

禽鸟亦堪爱,陶然共忘情。

第一首《游望仙谷》首联说明的诗人游历望仙谷雅兴的由来,“与仙盟”是目的。颔联和颈联分别写了望仙谷的四景:飞瀑、云雾、悬崖、石桥,详细地介绍了犹如仙境的景色。尾联以鸟为喻,鸟恋山林,与人“陶然共望情”,照应首联欲与仙境结缘的初衷,浑然一体,首尾抒情,中间写景,尾联景中有情,含而不露。本人觉得可以商榷之处是颔联和颈联并列写景,显得缺少起伏和转折。上联“飞瀑疑龙蛰”,“蛰”原意是指动物冬眠,蛰伏不动,所以“飞瀑”与“蛰”是矛盾的。

宿灵山忘仙谷

*利梅(石城)

谁起修真意,幽栖在岭阴。

朝收佳气满,暮隐瑞烟深。

观瀑临高壑,听溪过长林。

清风同岁月,时拂俗尘心。

第二首《宿灵山望仙谷》,从题目也可以看出,诗人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实实在在地在望仙谷住下来,感受“仙境”的美妙。首联总领全诗,写出了小住望仙谷的缘由——“修真”。颔联写旅居望仙谷从早到晚的感受,“佳气”、“瑞烟”,都是城市里稀缺的环境特色。颈联展开颔联笼统的内心感受,细写了眼中所见的风景,瀑布、山谷、小溪、密林,尾联照应首联,说明来到望仙谷确实不虚此行,在此感受到了一种犹如世外桃源般的休闲安静的生活,没有了世俗的烦扰。

灵山望仙谷

徐美英(铅山)

人间常失意,是处可封神。

北望三清远,南瞻一脉邻。

灵山堪庇佑,幽谷且归询。

黛瓦*墙近,悠然到九宸。

第三首《灵山望仙谷》是我的同乡女诗人徐美英的作品,这首诗的构思有点别出心裁。一般这样的诗题,都会去描写望仙谷的风景山水,但是,徐美英的这首诗的首联却对望仙谷似乎有些怀疑,原因是,人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因此常常寄希望于虚幻的神仙庇护。言下之意,诗人似乎并不认可“望仙”。颔联交代了望仙谷的地理位置。北边是闻名遐迩的三清山,南边是灵山。于是颈联紧承上联,说明灵山是个好地方,似乎是可以庇佑人的“灵山”。我认为此句“灵山”是双关语,既是实写确实存在的灵山,又是虚写人们心目中仰望的可以显灵的山。下联于是写道,可以姑且进望仙谷去实地探寻一下。尾联终于写到了眼前的望仙谷,黑色的瓦和*土夯筑的土墙,显示出望仙谷村落的古朴,这就使得从山外都市来的游客,一下子有了恍如隔世,如入仙境的感觉,“悠然到九宸”。尾联含蓄地对首联的怀疑予以否定,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在结构上显得不落俗套。全诗并不铺陈风景,而是在尾联以望仙谷极具代表性的民房建筑特色,以点带面地写出了望仙谷的魅力所在。纵览全诗,觉得结构上如同一篇游记,由远而近,娓娓道来,含蓄而生动地写出了望仙谷的“仙”之所在:仙,就在人的心目中,当你远离世俗生活的喧嚣,来到灵山的望仙谷,就犹如南朝梁代吴均在《与朱元思书》所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读完上述的三首五律,不由得让我感受到,写诗与作文在结构上是相似的。作文时,我们常用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在写诗的时候同样要遵循。

“起”即一首诗的起句,即起事,自然描述,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可引出下文。“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句自然衔接,不可松泛。“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笔是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合”则是合笔,是结句,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例如上述三位女诗人的五律结句:“陶然共忘情”、“悠然到九宸”、“时拂俗尘心”,都不约而同地抒发了望仙谷的“仙”之感受——“仙”就在人们的心里——全诗的主题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一首好诗,是需要经得起咀嚼的。

绝句的章法与律诗是相同的,只不过绝句只有四句,律诗有八句,变化会多一点,但万变不离其宗。现在不少人写绝句和律诗,一般写景的多。实际上,他心中本来就没有景,只好将前人的诗句的意向堆聚在一起,甚至不顾季节物候的特征,生搬硬套,违反常识。这种所谓的诗,拾人牙慧,根本没有特色,更谈不上情景交融。有人写绝句,四句四景,毫无内在关联。即使出现个别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也是东拼西凑,毫无起承转合的章法可言,离诗歌的意境美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令人不堪卒读。

一首诗,景语和情语,都必须是属于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老是偷古人诗词的意向和词句有什么意义?

徐美英诗歌作品链接:

瓢泉诗韵◆葛仙山下的女诗人

第30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