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8.html年10月30日15:30,年度“磨铁诗歌奖”颁奖朗诵会暨《汉语先锋:诗年选》新书发布会将于北京码字人书店举办。欢迎扫码报名现场活动或预约观看线上直播。
特别策划
磨铁诗歌奖·年度汉语十佳诗人
受奖词与访谈
本期发布:伊沙X*平子
伊沙,原名吴文健,文学家,以诗名世。年生于四川成都,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至今。现已出版著、译、编作品一百余部。获国内外数十项诗歌奖及其他文学类奖项。应邀出席国内外众多诗歌节、文学节和其他交流活动。代表诗集有《车过*河》《鸽子》《蓝灯》《无题》《唐》《白雪乌鸦》等。
伊沙受奖词
(我需要肯定)
还是有点突然,因为本来我是沈浩波宣布的这个奖的颁奖礼的固定的特邀现场主持,我也做好了一直做下去的思想准备。过去的四届,我还算精彩地主持过两届(第一届和第三届),另外两届由于不可控的因素未能赴会。
据我所知,此项“磨铁诗歌奖”是由中国最大的民营出版机构所创设的中国诗坛目前唯一现存的年度十佳奖,是“诗人沈浩波个人诗学意志的极端体现”(首届颁奖礼上我的主持人语),它强调的是汉语诗歌的先锋性,奖励的是诗林中的先锋诗人,我终于跃上获奖者的光荣榜,应该是符合诗理逻辑的。
浩波和磨铁给了我太多,新授的十佳奖我依然看重,因为评的是年的十佳汉语诗人。,大疫初年,全人类共同经历着一场浩劫和苦难;作为个人,我也步入多事之秋:各方面都在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包括我的写作。最终我承受住了,完成了这次命中注定的修行,此时获得“磨铁诗歌奖”,正是对我所度过的这特殊一年的巨大肯定一一我需要肯定。
朋友周知,我对奖项一贯的态度是:不申奖、不谋奖、不跑奖,但也不拒奖,随遇而安,诗比奖大。我发现,越是体育男,越能摆清荣誉与诗人的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部表现女排精神的电影叫《沙鸥》,其中有句台词成了时代的名言:“爱荣誉胜过爱生命”一一用在写诗上,此话差矣!我心目中的顺位当如是哉:一、生命,二、诗歌,三、荣誉。
本省疫情又紧,撰写这则小小的受奖辞时,我还不能肯定能否亲临现场领奖,即使到不了,本文将带去我的谢意:感谢浩波!感谢磨铁!感谢里所、后乞等为此奖和“磨铁读诗会”日常运转做了大量工作的人们。
我的写作将一如既往,如同呼吸;对于这项大奖,既然从此有资格参评了,我也将以今后更优异的年度表现,追求高水平地蝉联联联联联!谢谢!
年10月21日于长安少陵塬
?
战车上的人要保持实力与活力
里所:你在受奖词里说“我需要肯定”,这令我印象深刻。连续10年半做《新诗典》,其实每天你都在推荐别人的诗歌,推荐便是一种肯定,给每首诗的点评语,你依然是在肯定和鼓励别人。我知道你是非常自信的人,不管是人生态度还是诗歌态度。为什么依然需要肯定?类似“磨铁诗歌奖”这样的肯定,对你的写作来说意味着什么?
伊沙:诚如我在诗中所写,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周围多有人以同情的目光(当然也不乏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者)注视着我,在这个时候,我需要肯定,而“磨铁诗歌奖”在他们看来算是一种颇为体面的肯定。
里所:《新诗典》还在继续日推中,朝向15年是你目前的计划。从同为编辑的角度来看,做这件事会耗费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你如此坚持,是不是因为一种对诗歌的使命感?如果让你设想一下,过去10年没有《新诗典》这个平台的存在,现在的当代诗歌交流和创作生态可能会是什么样的?
伊沙:使命感肯定是有的,足够的。我自己也参悟到:我是被诗神和诗史选中的那一个,它们不会瞎选的,一定会选最适合的那一个。如果没有《新诗典》,我想现在的局面就像“诗江湖”时期,这一流向(口语抑或先锋)的诗人还是受气包,选本、奖项、诗会等等诗坛资源基本上都没有他们的份,还会有大量的诗人被压在铁板下面出不来。可以做个方便的抽样调查:《新诗典》十周年评出的“百名诗星”,有多少人是我们十年前不知道的?占比如何?这就是《新诗典》最大的业绩。
里所:你怎么看待很多曾经在《新诗典》上发表过作品的诗人,后来远离了,甚至还产生了一些隔膜?会有失落和伤心的时候吗?
伊沙:远离者必有其因,其因甚至与我毫无关系。隔膜者也无法阻挡,没有《新诗典》也会有其他理由。我既不会失落,更不会伤心,不值得。正常的生态,无非就是三种人:始终相伴者、阶段合作者、永远无缘者。不要光看到离去者在增加,我总人口的基数还在增大呢。是A走了还是B走了,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列战车上的人要保持实力与活力。
里所:现在日常的创作状态整体是什么样的?我知道你在写长篇小说《李白》,你如何分配写作时间?
伊沙:也许是真的步入老年了,我以前凌晨两点睡觉,现在已经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十二点以前睡,早上八点以前就起来了,吃早餐,然后写一上午小说,午餐后午觉,四点之前起来,做《新诗典》推荐,然后踢球或走路一个多小时,不吃晚饭,晚上看两三部外国电影,所有零碎的时间都用来写诗(在有灵感的前提下)。
里所:诗歌之外,你花了很多心力在长篇小说上,这两年更是如此,《中国往事》结篇后,你很快又开始了一部新的。为什么长篇的写作占据了你文学版图的很大一块?你期待通过长篇实现什么样的文学追求?
伊沙:我这两年觉悟提高了,没有过多的世俗企图与奢望,回到文学的初心,我自觉小说才华很高,那就要对得起这份才华,使用就是最大的对得起。长篇要趁写得动时写,我六十岁以后也许会回到精致的短篇,那方面我也有不低的才华。
里所:写《李白》的初衷是什么?根据你平时透露的创作状态来看,这本书虽然写得辛苦,同时它也不断在给你养分和激励,写作过程中你也对李白做了更多研究,查阅了他自己的大量的作品和与他有关的史料,简单说来,写这本书的过程里,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新”李白?
伊沙:关于《李白》,容我卖个关子:所有关于李白的问题,《李白》本身就是答案,还有长诗《李白笔记》。
里所:《点射》这个系列的作品,是你日常化写作的一个集中体现,因为它们都短小而快速,可以理解为你在践行“出口成诗”吗?出口成诗的难度在于哪里?
伊沙:无主题散句作为一种形式,一直存在,前几年叫截句,热闹了一阵子。我此前此后都在写。你提到有难度是对的,这是一种看似容易其实难的写作,对人的要求比较高,你得是每个汗毛孔都冒诗气的人才行,我自觉比较适合,因为我是住在诗里的人,是思维已经诗维化的人,又是“事实的诗意”的发现者,加上天生诗感好,就能保证弹无虚发,不具备条件硬写的人,这一项会丢很多印象分。
里所:目前的长诗系列里,包括《蓝灯》《无题》《唐》,还有持续中的《梦》,你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一部?为什么?
伊沙:这几部长诗,以《梦》为上,因为它在另一个维度上,创新性是最高的,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也是最大的。
里所:把梦境作为重要的写作素材,你怎么看待梦和现实的关系?
伊沙:有的梦是现实的投射,有的梦是对现实的改造,有的梦是与现实的对峙。
?
渴望老,因为渴望成熟
里所:由“磨铁读诗会”编选的你最新的诗集《白雪乌鸦》里,我们所选的你这70首代表作,可能稍微和以往读者对你的印象稍微不同,有人就说通过这本诗集忽然“发现”了伊沙的意象能力和不一样的语言能力。其实这些能力一直也是种天赋就在你的日常写作里,但它们好像又被遮蔽了。也有人说因为你写作量太大了,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挑出你最值得读的诗。现在的你,是否还会在意读者的这些评价?
伊沙:我要听他们的,*花菜都凉了。年,我若不以口语为主,出不来;整个九十年代,我若不以后现代先锋姿态下的后口语诗为主,拔不了尖。至于超现实、意象诗这些东西,能力我都具备,也不会刻意丢掉,“第三代”声称反意象,我觉得太策略、造说法,没有必要,那个时候初读布考斯基,就是以口语为主携带意象的,没有必要把意象都剔除干净,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丰富多彩,其实说到武器库中的武器,我的最多,但从不炫耀。
里所:说到布考斯基,你从年以来翻译了他大量诗歌,他对你而言,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伊沙:一言以蔽之:世界现代诗的天花板。世界古典诗的天花板是李白。世界女性诗的天花板是阿赫玛托娃。我总是紧盯最好的。
里所:“事实的诗意”影响了一大批诗人,它让很多人有了写诗的可能性,但也有不少诗人简单化地理解了这一观念,往往停留在写“事”的层面,而难以抵达“诗”,对于还把“事实的诗意”理解为写一件事的来龙去脉的诗人,你想给他们一些什么建议?
伊沙:说明他们没有领悟“事实的诗意”的正解,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某个事实中所蕴藏的诗意,另一个是诗意浓度要大到构成事实。一般人只领悟了前者。至于完整写一件事的人,我觉得还停留在前口语诗,甚至停留在新诗中的“小叙事诗”,后口语诗玩的是片断、瞬间、不完整,对应着后现代的碎片化。
里所:这场快持续2年的疫情,如何影响了你的思考和写作?
伊沙:咱们的任老师和我父亲都是年生的“抗战之子”,他俩活着时,我曾同时鼓励他们互为对手展开长寿竞赛,没想到去今两年他们一前一后都走了,我有一点难以释怀:他们都没活出大疫之年,活到人类重获解放的那一天,再去一些想去的地方走走(我知道他们都有打算)。这也提醒我们:现在仍在疫年,我们仍在抗战。这个时段究竟有多长?我们都不知道,我只敏感地意识到:这是我从中年写作转入老年写作的一大契机,年,从青年写作转入中年写作也有生命的契机,外在的作品表征是《唐》。
里所:这是你又一次提到“老年”,进入这样的心境,就是这一两年的事吧?你正以什么心态面对“老年写作”?年龄对你而言,构成过一种焦虑吗?
伊沙:我从年轻时开始,就不怕老,甚至渴望老,因为渴望成熟。这是焦虑的反面。很多诗人都拥有老年,但却并没有“老年写作”,有人一把年纪了,写得还像文青,还以此为荣。“老年写作”是要靠自觉才能求来的,要具备很高的智慧,我在做准备。
授奖词及伊沙作品请点阅如下链接
第十位十佳揭晓
年度汉语十佳诗人:伊沙
*平子,男,70后,诗人、教师,有诗作发表在《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诗快报》上。写作是一种编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
*平子受奖词
谢谢沈浩波,谢谢里所,谢谢“磨铁读诗会”把“年度汉语十佳诗人”这么一个大奖颁发给了我。沈浩波说我是“本年度最大的意外和黑马”。对此,我深有同感,因为我是年才知道“磨铁读诗会”这个机构的。我也是从年才开始通过邮箱向“磨铁读诗会”投稿的。
我生于年,年考入赣州师范后开始接触文学,开始写诗。我已经记不得我写的第一首诗是什么样子,也记不得我写第一首诗的具体时间了。但我已经有30多年的诗龄,这是肯定的。这3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写诗,这也是肯定的。我的诗一开始写在日记本上,后来也会写在书的扉页上,再后来写在电脑上,写在手机上,发在微博,发在QQ空间,发在朋友圈。
在写诗的最初日子里,我也热衷投稿,但是我的诗和主流诗歌不合,投得多,用得少。出来工作后,我订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诗刊》《诗潮》《诗歌报》等,但是里面的诗让我越读越失望。我有段时间不再看中国的现当代诗。我关起门写自己的诗,自娱自乐。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在疫情最紧张的那个超长寒假里,我的诗歌创作也有了一次火山般的爆发。原来我十天半个月才写一首诗,但在疫情期间,我一天就能写好几首。我白天写,晚上写,吃饭的时候写,上厕所的时候写,开车的时候写,走路的时候写。有时在河里游着泳,也会突然冒出诗句来。
有天我的好友天岩说,你的诗和“磨铁读诗会”和“新世纪诗典”的诗很相像,你可以读读他们的诗,拓宽一下自己的路子,也可以去投投稿。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