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静之兄第篇原创,累计原创万字
01讲完了“格物”、“致知”,曾参接着解释“诚意”。何为“诚意”?他说道:“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段话大致翻译一下,就是:所谓的诚意,就是不自欺。就像闻到了恶臭的味道不自主的觉得恶心,又像看到了漂亮的女人不自主的喜欢,这就是所谓的心安理得。所以说,君子要在无人监督时仍然谨慎从事、遵守道德。原来,曾参认为,诚意就是不自欺。02不自欺有什么好处呢?讲白了,就是心安理得,也就是所谓的“自谦”。这里的“谦”字,不作“谦虚”解,而作“心安理得”解。在《易经》里,“谦”是一种自足的自然状态。放到现实生活中,也是比较好理解的,比如,一个人如果知足常乐,就会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心安理得,不会到处羡慕他人。而一个人如果不知足,哪怕得到再多,内心也是惶恐不安的,生怕得到的会失去、未得到的被人抢去。这种心安理得的状态是什么?曾参在这里打了个比喻,那就是“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第一个“恶”,“物”音,动词讨厌、厌恶的意思。第二个“恶”,“厄”音,形容词不好的、坏的意思;第一个“好”,读四声,动词喜欢、喜爱的意思。第二个“好”,读三声,形容词美好的意思。03有人要问:闻到臭味就讨厌,看见美女就喜欢,这有何难?答案是这真的很难。在这里,曾参用“恶恶臭”和“好好色”来比喻人的这种自然而然、不假人伪的反应。按理说,这些反应原本就不是什么难事,是一个人本该如此的正常反应。但是,当本该如此遇到私欲时,人们就会做出很多不自然的、自己骗自己的事情。04比如说,有的人明明觉得古龙香水难闻,却因为人们说它是高贵的象征,于是也就认为它好闻起来,这就不自然了。再比如,有的人明明讨厌一个长相难看的姑娘,却被这位姑娘家的权势、金钱所吸引,因此只好昧着良心说自己就喜欢长得如此有特点的人,这也虚伪了。可见,即使自然、本能的东西,在私欲的控制下,也会变味,成功的欺骗自己。人们在这样难以自欺的事情上都可以愚弄自己,在更多原本就公私难辨的事情上就更容易欺骗自己了。05一位朋友跟我说,她曾经碰到过一个奇葩的老板,而更奇葩的是,她居然被这位老板骗了一年多。当时,她被父母催婚,只好从深圳辞工回家,在内地老家重新找了一份早教的工作。深圳无疑是早教发展最成熟、最先进的地区,她在深圳都已经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了,按理说在老家应该属于稀奇的高级人才。关于这一点,她的老板洞若烛火,但他很聪明,想了很多办法去笼络朋友,比如,给广阔的发展平台,把她提拔为负责人,让她没有任何顾忌的施展拳脚。再比如,帮她树威信,为了她不惜得罪其他员工。还有就是给她描绘了一番宏图大业,说是要改变老家落后的早教理念,并且承诺给股份、给分成。朋友很感动,在使命的感召下,同意了这位老板开出的相当于市场行情五分之一的工资。等到朋友死心塌地的帮他把品牌打响之后,却发现这位老板并没有把赚来的钱用在正道上,而是用它们来买奔驰、买豪宅,并用这些东西去忽攸更多不懂早教的人给他投钱。06朋友意识到,原来这位老板一直在玩击鼓传花的骗局,她不幸成为其中的一个棋子。朋友不想跟着他骗人,于是就跟老板商量,提出辞职。岂料这位老板马上翻脸不认人,扣着朋友几个月的工资就是不给,还请律师要告朋友贪污公款。好在公道自在人心,他的伎俩并没有得逞。本来,作为企业经营者,这位老板想要赚更多的钱是无可厚非的,但他不该通过欺骗的方式来赚钱,更不应该欺骗自己,昧着良心编造一个连自己都不信的谎话去欺骗员工和投资者。如果诚实经营,善待员工,赚钱也就顺理成章了。可叹的是,这位老板选择了骗人,只是假话说上千遍后就成了真话,结果成功的把自己给骗了。据朋友说,自从她走后,很多员工也都走了,投资者也纷纷意识到自己被骗,这位老板的骗局再也玩不下去了。我相信,朋友的前老板并不是不想做个诚实的人,也并非想过那种惶恐不堪的生活,只是被钱的私欲控制了,这才走了歪路,采取了欺骗自己、欺骗他人的拙劣手段。但凡谎言,终会戳破,有谁可以骗人一辈子,更不用说骗自己一辈子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朋友的前老板不仅是个可恨的人,还是一个可怜虫。可见,骗自己其实是很容易的。07如何才能做到不自欺呢?曾参作出了回答:慎独——自己监督自己,警惕自己乱来。这就是诚意的功夫。不过,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在任何环境下,做任何事情时,都无法欺骗任何人。试想,头顶上,自己的元神无时不刻的在盯着自己,真能骗过自己么?原来,自欺者只不过在玩一个心知肚明的游戏罢了。
去年今日文章:《原创
做事要习惯抓根本(《静思传习录》12)》
静之兄,专注传习阳明心学
建议通过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