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乐一中周年校庆ldquo培青 [复制链接]

1#
治癜风比较出名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31581.html
编者按:往事历历,既是时光的馈赠,也是生命的丰盈。在一中,只要曾身在一中,那些风格迥异、可爱的老师们,那些满目含光、朝气蓬勃的学生们,甚至那一株株百年苍木,都将自动融入生命的底色,让在这一方净土与热土上的悲喜、蜕变、成长都别具韵味。此生有幸,曾到一中!

那些年,那些事

陈柏训

三角之铁

那一年,我刚到一中。一中语文组的氛围很好。高一备课组有三个老师。郑文老师和宝清老师,同年生人,二十来岁;我初来乍到,新人一个。那时,并不时兴搞什么课题,但我们三人倒是经常聚集研讨,只是,聚集的时间没有列表上墙。有时是课间几分钟,有时是放学后的延续,有时则是放在晚上,当然,周末也有被加以利用的可能,只要是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们的聚集,简直就是集无定所。在教研组里端坐,讨论的多是教务处布置的各项任务和常规的教学备课,那是要记录在案的,需要规范。走廊上的碰头,针对突发的问题,需要彼此统一意见,很短促。此外,我们还有一个经常性的聚集点,那就是在我的宿舍里。这种的聚集方式,费时最长;可在我看来,它分量最重——一般是要突击评阅各种的试卷,并诊治试卷上的种种疑难杂症。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反思,其目的就是力图对症下药,以利切实地提高课堂上教与学的质量。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它无疑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活动。在这里,谁是召集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召之能来,召之即来。因为试卷评完、疑难杂症解决之后,我们通常都会来一番小小的庆贺——三人把盏言欢,释放自我。此时,三人里面,最需要鼓励的当属郑文老师了。据说,最早的时候,郑文老师是滴酒不沾的。可是,在宝清老师和我不失时机、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对他进行除了威逼、利诱之外的鼓动之后,他终于开始尝试着以酒释怀了。曾经有一段时间,郑文老师的酒量有了些许的长进,我和宝清老师都有了一些成就感——我俩的鼓动终究是起到作用了。可惜好景不长,一些日子过后,他的喝酒又开始不在状态了。于是,三人共同举杯的场景,又成了宝清老师和我的愿景……其实,不喝酒的郑文老师最是清醒。听说,现在,郑文老师已然回归到了他最本真的状态了——还是滴酒不沾——这是后话。当年,看着我们三人的频繁聚集和工作上的默契配合,不少同事戏称我们为语文组的“铁三角”。是的,哥们,真够铁的,时至今日,往事重提,不少同事还为此津津乐道;我们三人也一直为我们的曾经而感到欣慰呢。三年过后,我们这个“铁三角”的努力付出终于收获了成果。届,长乐一中的高考语文成绩得到了福州教育学院的高度认可,集备组三个老师合作的教学总结论文《更新观念,务实求真,三年一盘棋;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天道终酬勤》在福州市里作了书面发言,并被收入其教学论文集。

图1:论文《更新观念,务实求真,三年一盘棋;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天道终酬勤》底稿

当年,语文组的组长是玉能老师,高高的个儿,斯斯文文的,说话不紧不慢,带着莆田口音。他的性情很温和,与人对话,总是很专注地听着你说话。印象中,他很少生气,更不会轻易发脾气;即使与你的意见不同,他的话语也都如和风细雨,让你从他那富有磁性的嗓音里,感受到一种真诚。教学研究中,他很善于倾听和接受其他教师,甚或青年教师的见解;对于青年教师的点滴进步,他都会毫不吝惜地予以肯定和鼓励。那年,我申报中学高级教师,参加了福州市里的说课和片段教学的考核。我还记得,评审结果文件下发的那一天,玉能老师拉着我说,你那一组的评委对你的评价很高,你是高分通过的,为一中争面子了。作为一位长者,长乐语文界的前辈,他总是虚怀若谷,但你千万别因此就怀疑他的处事原则。一次,我们一起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一位开课老师为标新立异而曲解了一处课文的内容。评课时,听课老师分歧颇多,玉能老师在肯定这堂课的亮点之后,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虽然他的发言依旧不温不火,但却直陈课堂教学的某些弊端。他诚恳的态度,得体的措辞,鞭辟入里的分析,使得那位自视甚高的开课老师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观点。同时也让我和诸多老师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行事风格与之迥乎的瑞霖老师,与我交集更多。他继任组长之后,我曾随他去过厦门,参加四省百校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继而是参加上海、宜兴的年会。那时的我,四处取经,从中获益匪浅。瑞霖老师为人直率,遇到不平之事,总是形于色,言于表,不藏不掖的。曾经见过他的怒目金刚式:语句短促,语调颇高,兼之手势,那本就黝黑的脸色更加地凝重,犹如一尊雕塑。其实,他的骨子里却是一副热心肠。对于青年教师,他关爱有加,热心扶持。那年八月,李娟、林艳两位老师入职一中,瑞霖老师负责对她们的业务进行考核。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瑞霖老师表现出了他对待事物的极大智慧。他是这样跟我说的,年轻人,我们应该看主流,他们的基本素养决定着他们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能够走多远、走多稳……考核过程中,瑞霖老师积极地为两位老师创设了教学的情景;更在一些环节上,适时而恰如其分地予以提示。待到考核结束之后,他又耐心而细致地指出她们的不足,给了年轻人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与帮助。至于组内的其他事务,他总是鼓励青年教师勇于担当,努力实践。在他看来,培养青年教师的最有效途经,就是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可以说,在一中的十年间,借助一中这个大平台,我的教学能力,理论涵养,视野境界都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提升。我的点滴进步,都得益于两任组长的言传身教。有时,我想,郑文老师,宝清老师和我三人组成的这个铁三角,它只是以一个平面的形式存在着,彼此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依存,形成合力,缺一不可。而玉能老师,瑞霖老师,与我之间,似乎也是一个三角,这是一个立面的三角。两位前辈教师作为基座上的两个点,他们所给予我的强力支撑,提升了我的事业高度,影响到了我的站立姿势。调离一中十三年之后,曾作《寄怀》(.10.7)一诗。诗曰:

归来曾作柔情别,

世相纷呈自在瞥。

君言迷失谁为之,

人性本真径方捷。

心境毋忧渐趋老,

聚散从容光影叠。

欣逢故旧喜新交,

金秋安恬夕阳斜。

或许,它还可以表现我此时的心迹……

不惑之惑

在她进入大四的那一年,我又收到了她的一封信。信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当年那个爱穿背带裙、留齐耳学生发、表情倔强淡漠的一个小女孩终于快离开她恋恋不舍的校园。也许你会问:这些年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或许,稚嫩的字迹没变,微土的装束没变,淡漠的表情没变,可是,心境变了,不再倔强,不再抱怨,换之是心平气和与微笑。”读到这些文字,我为之感到宽慰的同时,也为自己没有重蹈旧辙、能够帮助一些同学克服困难、顺利度过青春期而感到庆幸。因为,我曾经为之而困惑过——送走我进入一中所带的第一拨学生,我已年届不惑。这一年,虽说高考取得了挺不错的成绩,上上下下对此都很满意,但于我,心中却隐约存些不安……大概是在那年的四五月份,正是高考冲刺的关键。那时节,所有的人都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投放到功课上来,可偏偏我班上有一位同学,成绩不好不说,还严重地违反了学校、年段相关的纪律,以至于被退回他的原学籍校。作为班主任的我,于是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这个决定的实际执行者。过后,这个同学因此也就没有参加当年的高考了。无论如何,此事应该是个遗憾,于我如此,于这位同学尤甚——不管他自己当年对于参加高考的意愿如何。有时,我会做出这样的反思:在这件事情上面,我对他是否有着足够的忍耐与宽容?遇上比较强势的领导,我能不能努力再努力一点为他去争取一个机会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一直为自己的不曾尽力此事而懊悔!有过这样的经历与感受,之后的我,似乎对我的学生更多了一些包容……在她高中毕业后的第15年,我们有了第一次重聚的机会。此时,她的教师职业生涯已有11个年头了。我发现,时隔多年,她的眉宇之间,还留有当年的印迹,浅浅的微笑,还有那浅浅的忧郁……但无论如何,她的性格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图2:年春节师生相聚

据说,我管理班级一向是比较的严格。高一那年,她成了我的学生。或许是某种缘分,她习惯于我作为班主任的那一套逻辑;到了高二文理分班,她甚至惊动了多位老师和她的家长,从理科班又转到了我的文科班上,硬生生地把大家给折腾了一回。起初,话语不多的她,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