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直录UCL伦敦大学学院建筑,狂揽英国10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http://www.zherpaint.com/m/

Xlaji

国内北方地区某美院

IELTS:7/(Sub/7/6.5/7)

GPA:3.45/4

录取院校:

UCL伦敦大学学院

MArchArchitecture(ARB/RIBAPartII)

UCL伦敦大学学院

MLALandscapeArchitecture

AA英国建筑联盟

MALandscapeUrbanism

Sheffield谢菲尔德大学

MasterofArtsLandscapeArchitecture

RCA皇家艺术学院

MAEnvironmentalArchitecture

UAL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

MAInteriorandSpatialDesign

Glasgow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MasterofArchitecturalStudies

Cardiff卡迪夫大学

MAUrbanDesign(scholarship)

GREENWICH格林威治大学

M.ArchArchitecture(PARTII)

Westminster-威斯敏斯特大学

MAArchitecture

关于自我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也是一枚女生版的“妈宝”,整个大学期间都没住过学校,由此也长期脱离集体生活,“离群索居”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我有大量时间来阅读与观影。可能由于父母都是搞艺术的,所以我看的也大都是电影、戏剧、绘画等方面的书,有一本书在这几年的成长过程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影剧本写作基础》(Screenplay:TheFoundationsofScreenwriting,WrittenbySidField)。这本书语言虽浅,内容却比较深刻,我边读边记笔记,前后大概花了一年才读完。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持之以恒:才华不能代替──是常见的是失败的天才;天才也不能代替──没有成果的天才只能被当成笑料;教育也不能代替──这世界充满了受过教育的废物。只有持之以恒和决心,才能有无上的权威! 

我真喜欢作者那种耐心又自信的口吻,并且总是说:慢慢来会好的,要相信你自己。此书通俗易懂,文中强调了电影和小说、戏剧的区别,比较重要的一个观点是Alldramaisconflict——所有戏剧都是关于冲突。

动作说明人物,人物是故事的灵魂。

其表达形式尽管不同,但人物-需求-冲突-结尾却是贯穿其中的。或许和众多试图描述出一套清晰完整理论依据的理论家一样,他的理论里依然有许多矛盾和漏洞,但毕竟道可道非常道。书的内容我摘录一段印象深刻的贴在这里,喜欢叙事性设计的同学或许可以找来看一下。

“什么是人物呢?人物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我们都是一样的,你和我,我们都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愿望,同样的恐惧和不安感。我们都希望被人爱,希望得到人们的喜欢,希望能成功、幸福、健康。我们本质上是一样的,是某种东西把我们联系到一起。可是什么东西把我们分开呢?是我们的观点——我们怎样看待世界,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人物即是观点——即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要想办法使你的人物以行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使之戏剧化。人物还是一种态度,是展现人物观点的一种感情和行动的方式。戏剧就是冲突。要记住:你越能清楚地确定人物的需求,就越容易给这些需求制造障碍。这样就产生了冲突,这有助于你创作一条紧张而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线索。”

我的另一爱好就是到处晃悠,看各种各样的展。

▲马修·巴尼:堡垒”展览现场《退步——》

关于申请

准备作品集的过程中,我总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用,所以有一段时间对睡眠的需求量降到很低,睡一两个小时就很有精神,一直处于比较亢奋的状态,做事效率很高会停不下来,想要一直做自己的事同时思维处于一个极度发散且跳跃的状态,我会觉得这种状态很好,时不时的会三天到半个月左右出现这样的状态。期间想做的事特别多,我会用schedule来帮助自己理清思绪。而且一定要注重效率,只要保证了做事效率,做出来的东西质量也不会差。

由此为了更好的偷懒我便长此以往地在日记里lable每天的日程,通过记录来观察自己,之后再制定一个边玩边学的计划,比起盲目的臆想自己的工作量,这样可操作性更大一些。

状态好的时候连续的产出,状态不好的真的一点也不想做。我把低产的时间用来看展、看话剧、电影、弹琴等,来放空自己,让自己不特意去想申请和与专业相关的事。有时候心情不好或者很疲惫的时候,会一个人开车去长安街上兜风。

▲左图摄于国贸三环桥上,右图摄于疫情

作品集期间我探究了无数减少睡眠同时又能精力充沛的方法,比如10点睡3点起,每天只睡5个小时并且保持规律的作息并不是容易事,另外是或者连熬两天,之后睡6个小时洗个澡,再熬三天,以此往复。

大概三四个月过去之后,我就养成了比较好的习惯吧。父母看我们盯着一块小小的屏幕一看看一天,难免会心疼或者不理解我们在做什么。觉得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比身体的健康还要重要这么通宵呢?!这个时候还是需要好好沟通的,做作品集期间我母亲不知道给我泄了多少次气….我身边也有不少小伙伴父母同样不理解的……吵架或者冷战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在抱怨父母不理解我们想什么的同时,我们又曾有去理解过他们想什么吗?

▲摄于崇文门Wagas肺结核体检后

就在忙碌紧张的过程中,拉开了我佛系的申请路,就是玩玩做做,边玩边做,处在一个特别放松的状态,有时候像我前面说的状态好通宵达旦都是常事,基本上想方案的时候好好睡觉,画图的时候脑力活动不是很多,照着已经想好的方案实操,大多是一些机械性的操作,我边画图边听一席或者ted之类的建筑讲座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量。

申请过程中焦虑是常有的,我身边几乎每个朋友后期都是濒临崩溃的状态…….作品集制作过程中因为熬夜、焦虑产生的大量脱发爆痘,我那一阵经常去美容院清痘,清完痘和身边的姐妹一起因为熬夜烂脸抱头痛哭,现在也想不清当时究竟是针清太疼还是怕自己毁容要哭成那样!身边有男生朋友还去了同仁堂开了各种各样补肾的药,还是推荐学弟学妹们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制定一个可行的非熬夜的计划,毕竟申请完之后,日子还得过,恋爱还得谈,还是有太多去值得体验的事情的。

01.RIBAPart2申请

首先说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part2申请条件。

part2申请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难于上青天的(但门槛确实是高)。我们可以看到在UCL申请页面中明确表示了申请条件,首先你要是一个相关建筑学本科的学生,其次即使海外申请者本科不是于有part1资质学校就读的也可以申请,其它学校的part2,比如伦艺、格林威治也是同理。

但是!!!Bartlett是不会直接招海外的学生去念Architecture的part2的,他们会加一个为期一年的pre-master研究生预科,这些学生都是已经通过了巴院的RIBAPart2项目作品考核,并且通过面试后拿到“有条件录取”(ConditionalOffer)。而Pre-March这个预科课程旨在提高这些学生的设计表达与基础,保证那些最后通过考核并进入巴院Part2系统的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巴院高强度高要求的学习环境。

这个项目持续半年,一共分为两个模块:学术研究(AcademicResearch)和设计项目(DesignProject)。前者由UCL的教育学院的语言与历史老师负责,后者由UCL巴院的建筑设计老师执教。这两个模块在项目结束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会进入考核阶段,通过了考核并达到标准后便可以获得这份允许你在当年9月进入巴院RIBAPart2进修的Pre-MArch的资格证。

这是一个学习加考核的项目,学习的是建筑历史、欧洲历史、论文阅读方法、论文写作方法、建筑书面与口头表达、巴院特有的建筑设计标准、建筑价值观以及建筑学习生活方式,而考核的是以论文为载体的学术研究能力与以作品集为载体的建筑设计能力。

这个Pre-March预科课程通过率还是比较低的,据前辈的经验反馈,他们那届有12个人被选上去读这个预科,最后只留了3个有资格继续读part2。

02.UCL的纸质作品集

▍寄送要求

▍其次就说一下各位比较关心的纸质作品集

页数:ucl官方规定纸质作品集不超过25页….我使用了A4竖版,打印出来足足超出10页。这些内容对我来说已经提炼过后的精华,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一丝一毫也删减不得。但是不符合人家的标准是不太好,于是为了不被人看出来,我去打印店挑选工艺,对比之下装订工艺选择了封边锁线,优势在于成品很薄,不会像蝴蝶桩那样有一个很厚的书脊,后成品对比,我比20页的蝴蝶桩还要薄上三分之一。

纸张的选择:绝对是整个流程中需要考虑在内的部分,纸张的厚度、纹理、颜色均会影响到设计图像传达的感受,在做小样的过程中,可以多选用几种纸张来确保效果。市面上大部分的图书采用的都是60克左右的纸张,我最后选用了80克的光面纸。印刷工艺:我选择了铜板压凹,因为没有我要的起凹模版,所以我自己找师傅重新开的模,从打样到最后成品前前后后沟通了一个多月,一块A4的铜板就做好了!花费,做出来我特别喜欢。师傅给我制作的铜板照片我找不到了,但是施德明这本《为什么我的设计如此出名》的封面设计就是结合了烫金+过UV+凹凸,效果自然是比我的还要出彩!

施德明《为什么我的设计如此出名》

寄送:选择了官方推荐的DHL,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