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说中英格兰领主的初夜权,是否真实存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最近这段时间,苏格兰又开始吵吵着要独立。特别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去世后,很多人都在预测,大英帝国可能将面临严峻的分裂危机。

要说这个苏格兰,虽然归顺英国的过程比较不愉快,但大致上,在英国曾经很风光的那段岁月里,多数苏格兰人,特别是中上层人士,却并不排斥自己的“英国人”身份,为大英帝国的“江山社稷”也出了很多力。

历史上,那些在亚非拉美殖民地开疆拓土的,活跃在世界政治军事舞台并影响英国国运的,甚至通过科学技术改变世界面貌的“英国人”,很多来自苏格兰。

比如,被称为“澳大利亚之父”的麦考瑞总督、《国富论》和“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改良蒸汽机的詹姆斯·瓦特、青霉素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雷达发明者罗伯特·华生·瓦特爵士、《福尔摩斯》的原著作者柯南·道尔爵士.....这些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英国人,老家都是苏格兰的。

这位广为认知的英国小说家,就是个苏格兰人

然而,随着英帝国的走衰,一部分苏格兰人开始不安分起来,非要分家自己过。

一方面,这很大程度上跟年代,苏格兰海域的“北海油田”被探测出了惊人的油气储量有关。

毕竟,这些宝贵的资源,让苏格兰人有了独立的底气。

“北海油田”位置

而另一方面,则离不开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带来的民族情绪的渲染。

非常典型的,就是那个家喻户晓的电影《勇敢的心》。

按照电影的叙事,男主威廉·华莱士原本就是个安分守己的苏格兰平民,直到作为“侵略者”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颁布了一项无耻的规定——新娘要把自己的“初夜”献给领主。

很快,华莱士的未婚妻梅伦就遭到了这样的侮辱并被蹂躏致死。

华莱士被彻底激怒了,他毅然揭竿而起,和苏格兰贵族罗伯·布鲁斯结成联盟,率领苏格兰人打退了英格兰军队的入侵。

但好景不长的是,华莱士遭到了罗伯·布鲁斯的出卖,战败后被俘,受尽酷刑却仍旧“不改初心”,最终被残忍的凌迟处死。

《勇敢的心》结尾,华莱士被凌迟处死时,高呼自由——这个桥段很”美国“

年,此电影一上映,马上就起到了撕裂旧伤疤的作用,更加助长了苏格兰民族主义者们的舆论造势。

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民族情绪发酵焦点,就是《勇敢的心》里有关“初夜权”的演绎。

可是,电影毕竟是电影,你直接把它当历史,还是非常不妥的。

更何况,客观看,《勇敢的心》这部好莱坞电影,其实连“史诗”都算不上,基本就是拿了几个历史人物的名字,搞了一段“戏说”。

电影中,华莱士和英格兰王后竟然留下了”爱的结晶“,并成为了英格兰的下任国王——爱德华三世

比如,电影中龌龊的苏格兰贵族罗伯特·布鲁斯,他原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苏格兰民族英雄,布鲁斯曾在班诺克本之战中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最终将英格兰人赶出了苏格兰。

按照布鲁斯的遗嘱,一名追随他多年的骑士,要将他的心脏带到圣地耶路撒冷埋葬。但骑士刚走到西班牙,就遇到了摩尔人(阿拉伯人)的入侵。苏格兰骑士为了“主的荣耀”,毅然加入了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一世的军队。可在即将胜利的时候,他倒下身亡了,死前还怀揣着布鲁斯的心脏。

后世,曾有很多诗人吟颂过这个传说,诗歌的名字就叫做“勇敢的心”。

而到了好莱坞电影里,“勇敢的心”竟然被安在了名气要相对小多了的威廉·华莱士身上,曾经的民族英雄罗伯特·布鲁斯则成了一个出卖战友和民族利益的阴险小人....

还有电影里充满了正义感的美丽善良天使般的法国公主,英格兰王后伊莎贝拉,她在历史的绰号可是——“法兰西母狼”,属于一个非常凶悍的狠角色。

《勇敢的心》中的伊莎贝拉王后

其余和历史人物大相径庭的人物和细节,还有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但从前面的这两个例子,大家或许也能看出来了,电影里的东西,有些还是靠不住的——毕竟,你能相信好莱坞的导演吗?

这就包括了《勇敢的心》中,大篇幅演绎过的“初夜权”。

初夜权,拉丁语原版为“jusprimaenoctis”,意为“领主的权利”。

按照诸多后代文献的研究,当年的“领主的权利”,更多的时候,就是一种“结婚税”而已。

在中世纪的欧洲,领主老爷们会对自己的佃户收取各色千奇百怪的“税”,涵盖了人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各个方面。

其中就包括了这个“结婚税”。

按照当年文献的解释,新婚家庭有义务主动表达对领主的“效忠”。而这个表达的“方式”则为上缴一些钱或者纺织品、粮食,肉类等等。

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种“结婚税”。

一个中世纪的欧洲城邦

同期,除了英格兰,像一些低地国家(当代的比利时和荷兰一带),部分德意志城邦和法国北方地区,也存在着类似的“领主的权利”。

例如,在电影《勇敢的心》同期,13世纪的巴伐利亚地区,新郎要付给领主“和臀部一样重”的乳酪,而新娘则必须给领主献上衣物和毛毯这类的纺织品,才能被允许“合法结婚”。

很明显,上述“结婚税”,作为苛捐杂税的一种,让老百姓们普遍反感——如果不履行交税“义务”的话,两人的婚姻就不能获得领主许可,从而不也能得到公证人的承认。

基于对领主的普遍厌恶情绪,中世纪后期的一些民间文学作品中就开始对其进行“再创造”,进而杜撰出了一个“初夜权”的说法,并以说唱民谣的形式传遍了整个欧洲,让后世对相关历史的理解越来越离谱。

进入启蒙运动时代后,“初夜权”更是被用作了渲染中世纪之黑暗的重要话题。

近代文学家们常拿“领主初夜权”用作制造戏剧化冲突的元素;思想家喜爱引述它去批判以中世纪教权社会和人性的愚昧;社会活动家则将其用作了攻击贵族特权阶级的舆论武器。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中,有关”领主初夜权“的描绘

就这么着,代代传下去,本源于中世纪的一项“苛捐杂税”,竟然被后人理解成了“不可描述”的东西。

另外,可以再换个角度琢磨一下,作为一个领主老爷,面对那些卫生很差,形象大多粗鄙无趣的农家女,很可能,你确实也难以提起什么兴趣。

《勇敢的心》中,13世纪的苏格兰村姑,现实情形只会比电影里的更不讲究

原本,进入现代社会后,曾经被近代文学界热议的“领主初夜权”,已经基本没什么人会主动提及了,直到好莱坞电影《勇敢的心》横空出世,让人们开始再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