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瞭望#
等待,是最让人焦虑的。
芯子一夜一夜地等,直到零点后。该做的事情都做了,现在,她只能在深夜里,一遍遍刷新邮箱。
她还记得1月22日的那个零点。春晚倒计时结束,钟声敲响,全中国人都陷入迎接新年的快乐中。芯子对着没有一点动静的电子邮箱,痛哭起来。
那是香港理工大学发首批录取offer的日子。“理工一直是这样,喜欢在零点下offer,我们管它叫‘零点浪漫’。”芯子说,这样的浪漫,自己没等到。
芯子毕业于内地一所双非师范类院校。在这个时代,“双非”很可能意味着更少的就业机会,更低的薪水。于是,她开始考研,连考两年,终于上岸。一想到自己努力这么久,还是留在本校,依然是双非,她就高兴不起来。
不如,换条路?
在以前,内地毕业生最主要的选择方向无外乎几种:考研、考公/编、就业。芯子决定从那些传统的、条件反射般的人生节奏里跳出来。她选择了留学。
从一开始,芯子就知道申请留学同样不易,但到最后才知道仍低估了竞争的难度。
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郑金连表示,伴随着内地疫情管控措施结束,积攒下来的留学需求将在今、明年持续释放,竞争短期内将走向白热化;同时,就业情况不乐观,不少人将留学作为缓冲。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留学国家也会考虑加大其他区域的招生比例,实现生源国多元化。
这意味着,一边是留学意愿在井喷,一边是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留学机会却在减少。中国的留学市场从没像今年这么卷过。
01
“想发疯”
首批录取榜上无名,抹干眼泪的芯子,觉得这不是好兆头。
因为一个月后的2月21日,内地高校的考研成绩开始放榜,这意味着,将有更多人卷入留学申请的赛道。“随着候选人的名单越来越长,留下的位置只会越来越少。现在的留学圈,如果港校内卷程度是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芯子重点瞄准了三所港校,分别是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按照她所在专业的录取难度,中介曾建议她用浸会大学保底,冲刺其余两所。结果,申请发出去不久,最先收到拒信的竟是这所保底院校。
过去三年,芯子目标院校的世界排名向前走了几十位。以QS世界大学排名为例,理工大学从91名跃升至65名,浸会大学则从名升至名,城市大学稳定在52、53名之间。
“现在,大家都会比较在意大学综合排名,往排名靠前的学校挤。”芯子会查阅“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等各类高校排名榜单,这些会直接影响未来回内地择业和落户。
芯子加入了一个香港理工申请群,、院校的学生频繁出没,进群的人不断增多。大家会在Excel表上登记院校、均分、语言成绩和实习经历,一切信息一目了然。每天快到零点,群里会躁动一阵子,收到offer的人在线上报喜,但大多时候都是寂静和哀嚎。随着候选人越来越多,没有消息就意味着拒绝。有人吐槽道,“精神状态挺好的,除了想发疯,想一拳打死这世界。”
02
“loveletter”
竞争者一批一批陆续进场,竞争进入白热化。就在芯子绝望地等待奇迹时,Nova也在今年3月入场了。她就是芯子担心的那批人。
Nova本科毕业于内地一所师范院校,拥有日语和传媒双学位,跨考武汉大学新传硕士。但竞争太激烈,“二战”无果,她身心俱疲,决定换个赛道——留学,目的地也是中国香港。
距离开学还剩4个月,Nova一边考雅思,一边给学校邮箱发“表白信”——圈内管它叫“loveletter”。
“学校就像一个idol(偶像)一样,它就在那里。”前辈们教Nova,“要先自报家门,告诉校方,为了接近它,最近在雅思、实习方面又做了哪些精进,看了什么书,对申请的专业和学科有哪些新的感悟。”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瞄准中国香港。在考量了港校的内卷程度后,来自内地大学的齐然把目标锁定英国,她学商科,那里院校更多,申请通道没有香港挤,费用又比美国和澳洲便宜。“如果是去年,我还能申请到排名更靠前的学校,今年只能冲一把。”
齐然也是被考研伤到的人。她一直考,考了三年。“我总在想,就是一头猪,三年也能考出来了吧,怎么我吭哧吭哧快把身体熬干了,还是考不上?”考研的日子,在她心里留下了一些伤,还有实习经历的缺口。
对于出国,她不敢太抱期待。申请了五所QS世界排名在60至名之间的院校,这是一个保守的选择。如果时间倒退两三年,她可以在排名前50的学校中,选择一个泛商科的专业。现在,她的预期是:能走就行。
距离开学还有不到半年,她进入极速冲刺状态:一边考雅思,一边四处联系老师写推荐信。“有的老师很爽快地答应,有的老师临到签字又反悔。”齐然经历了漫长的拉锯,才备好了所有申请材料。好在结果不差,她被伯明翰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录取,并在提交雅思成绩后,决定去伯明翰大学读经济学专业。
03
史上最“卷”一年
虽然并不认识芯子,但Nova与她确实存在着竞争。由于准备仓促,她没有雅思成绩,按照院校